教育目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992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目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目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目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目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docx

《教育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目的.docx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填空题]

1教育目的

参考答案:

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填空题]

2试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参考答案:

(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

中国孔子“学而优则仕”。

教育功能指向社会民众的伦理教化,而教化之目的则在于使广大民众恪守封建伦理道德,以此维系“君权神授”的封建统治服务。

西方古代社会也以伦理教化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均是为培养努力社会的统治者与保卫者服务。

欧洲中世纪曾被宗教教育所统治,而宗教教育更突出地强调教育的教化作用。

(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最能体现近代教育功能观变化的著作是斯宾塞的《教育论》,它集中论述了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的变革。

其一,批判了传统教育只重虚饰而不重实用的弊端;其二,明确主张教育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做准备,认为为个体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有的功能与职责;其三,从实利主义的道德观、人性观出发,明确提出知识教学必须顺乎自然,重视发展儿童的心智及进行“自然后果”的教育。

(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

重心指向于改造社会,代表人物杜威。

其一,肯定教育着眼于儿童个体的进步是对的,但认为教育的眼界需要由此扩大,扩展为作用于社会;其二,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其三,从着眼于社会出发,杜威把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未来引向现实,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沟通起来,并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改造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案。

(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主要观点:

其一,结构与功能。

社会结构的每一部分对社会整体生存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二,整合。

教育的许多功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它们“整合”式发挥作用;其三,稳定与和谐。

强调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教育应促使成员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在思想、态度方面能保持和谐。

[单项选择题]

3、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范围?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评价教学方法的优劣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判断题]

4、从我国教育目的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参考答案:

[填空题]

5()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参考答案:

机器大工业生产

[单项选择题]

6、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

A.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

B.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C.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被动发展

D.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主发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

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是要全面发展,

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填空题]

7简述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地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培养具有何种功能的社会成员;二是所培养人的身心素质结构。

[填空题]

8教育家()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

”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

凯兴斯泰纳

[填空题]

9我国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它是()、()和()的根本依据。

参考答案:

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

[判断题]

10、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两者都是国家制定的。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是教师在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的。

[填空题]

11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

(1)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做到:

①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②创新:

是人的自由活动;

③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

④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2)学校教育要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做到:

①培养科学精神;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

[单项选择题]

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与时俱进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3、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的时间是()。

A.1957年

B.1978年

C.1981年

D.1938年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14试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①“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同时,教育目的也属于目的性范畴,而教育方针则属于手段性范畴。

②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或者说,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③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④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因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中不只限于教育目的的规定,还涉及教育的性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参考解析: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填空题]

15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单项选择题]

16、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17、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学计划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填空题]

18我国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小孩从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学数数,刚上幼儿园就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

上小学、中学时,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

请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一现象说明了我国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特别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

应该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着手,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指明了方向。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

B.激励

C.评价

D.调控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和调控作用,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单项选择题]

2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单项选择题]

21、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文件是()。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人教育目的。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判断题]

22、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是对以往基础教育的否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否定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倾向,不是要整个否定过去的教育。

“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着以考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教育现象的概括,批评“应试教育”不是要整个否定现行的教育。

事实上,建国6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填空题]

23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别再受学校的侵害!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参考答案:

(1)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的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2)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单项选择题]

2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柏拉图

B.马利坦

C.纳托普

D.巴格莱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马利坦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单项选择题]

2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马克思主义指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填空题]

26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上。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

[单项选择题]

27、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单项选择题]

2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学校体育相比一般身体锻炼,更加的系统。

[填空题]

29()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

[单项选择题]

30、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涂尔干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31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考分高,就是办学质量高,于是以创建名校为目标,狠抓智育,以考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

结果少数尖子生上去了,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一般化水平。

由于学习的压力致使不少学生出现了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试分析:

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这种办学思想和做法不符合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为: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首先,国家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其次,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谙发展。

所以,名校不应仅仅依靠少数优秀学生为学校树品牌,而是应该建立在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再次适应时代要求,我们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应试教育背景下“高分低能”的现象。

参考解析: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其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等。

萨特、卢梭和马斯洛主张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其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个人本位的。

[填空题]

32—些农村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劳动,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

而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劳动中怕脏、怕累的现象十分突出。

还有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习惯站在一边看别人干活,不主动积极地帮忙。

请根据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对劳动技术教育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

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2)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与实施。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如果忽视劳动技术教育,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填空题]

33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

“这是什么?

”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

“可能是零。

”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

“这是什么?

”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

“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

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参考答案:

(1)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学生的思维更单一,视觉更狭窄,更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是教育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一种扼杀,不利于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

(2)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其统一的一面,忽视其丰富个性的另一面,喜欢处处压抑学生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专心学习”。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健康、活泼,而是越来越乏创造性。

结果造成了一批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缺乏独立个性的小绵羊。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的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强调独立个性教学的另一面,就是要求教师有独立个性,即要求每个教师具备自身的个性素质和个性品质;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

[填空题]

34试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

表现在:

(1)教育目的不同。

“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教育对象不同。

“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

内容。

(4)教育方法不同。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填鸭式”等。

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

(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

“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6)教育结果不同。

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判断题]

35、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全面发展与平均发展不是同一概念。

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填空题]

36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

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的意义表现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就受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年轻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

②就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为教育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

③就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以及人们的教育理想等。

[填空题]

37()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

[填空题]

38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该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创新精神;

(2)实践能力;

(3)开放思维;

(4)崇高理想。

[填空题]

39()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参考答案:

教育方针

[单项选择题]

40、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洛克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最容易作为考点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是中国的孔子,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以及赫尔、巴特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取向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填空题]

4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当前的()。

参考答案:

教育方针

[单项选择题]

42、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灵魂。

[单项选择题]

4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填空题]

44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单项选择题]

45、“四有、两爱、两精神”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单项选择题]

46、美育最高层次的目的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选项A、B、D都是美育的较低层次的目的,它们的发展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奠定基础的,因此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美育最高层次的目的。

[单项选择题]

4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这说明了教育目的受()的制约。

A.文化传统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生产方式

D.政治形势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当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