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95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docx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十二五规划思路

xx市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xx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xx的宏伟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中共XX市xx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制订《XX市xx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等劳动保障工作作出部署。

一、“十一五”规划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达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常年转移输出就业人数保持在8万人。

市场化、社会化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

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万人次,7828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共有45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4.9%、43.1%、32%。

2、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一五”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数,分别达到2.95万人、2.2万人,分别比2005年末增加1.46万人、1.15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人数均有较大增幅。

2007年10月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至2010年底,实现登记参保总人数16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

3、职业培训取得较大进展。

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其中再就业培训1.6万人,7828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趋完善。

通过依法维权、落实政策和强化监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连续7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增幅达135%。

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企业军转干部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惠及1万多名城乡居民。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

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661件,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385件,为农民工等劳动者清理拖欠工资1842万元,建立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劳动保障、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五部门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未出现重大涉劳涉稳群体性上访事件,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5、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自2007年以来,我区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城乡一体的服务能力。

目前,全区1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依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245个社区和行政村均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基层劳动保障所规范化建设达到50%,“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力量向基层使,资源向基层倾斜,保障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区委、区政府把劳动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向前推进。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指针。

按照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区委和区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上去部署,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协调处理好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坚持把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劳动保障工作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充分考虑劳动者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因而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4、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力保障。

从中央、省、市一系列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使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重视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规范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度不断加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基本保障。

5、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必要条件。

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业务流程逐步健全、规范,“金保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基础能力建设的加强,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进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全区预计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在万人以上,加上现有各类下岗失业人员近万人,以及约万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区目前经济增长所能创造的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增加不快,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

就业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

(二)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大,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每年达万元以上,个人帐户空帐运转,做实个人帐户资金缺口巨大。

医疗保险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殊困难群体医疗需求较大,与之配套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医药费用居高不下,城镇居民参保率不高。

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总体偏低,私营个体及灵活从业人员参保率很低,征缴扩面困难重重。

部分特殊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突出,牵涉整个社会的稳定。

(三)劳动关系中矛盾日益突出。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区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与地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并存。

企业改革改制后,利益调整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非公有制企业不签劳动合同、拖欠职工工资等现象比较严重。

三、“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稳定政策,完善制度,提高能力,强化基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使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相协调;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形成扩大就业与稳定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互促进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

努力朝着“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推进,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

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创造更加良好的劳动力合理流动、自主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社会环境。

健全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稳定的政府就业政策,投入机制和常规性的就业援助制度。

到“十二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建立起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样化、保障水平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

到2010年基本实现人人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建立起预防工资拖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基本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广大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复合技能能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为我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主要任务:

1、积极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努力改善就业结构,有效抑制失业率上升,确保社会就业局势稳定。

“十二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40000人。

到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十二五”期间,每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000人。

全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至30%左右。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到“十二五”期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覆盖进一步扩大。

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将非公有制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9.3万人,力争达到1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确保8.4万人,力争达到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确保4万人,力争达到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确保6.5万人力争达到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以上。

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范围,每年参保率增长10%以上,城乡老年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3、依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体制。

“十二五”期间,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完善、规范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结案率达到98%以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政府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形成良好的分配秩序和合理的分配关系。

广大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本上进一步提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年均增长10%左右。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十二五”期间,培训失业人员30000人,指导企业在职职工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

5、加强基础建设。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化引领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轨道,为劳动者提供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享受一生。

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并使之在失业人员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各行政村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工作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三、“十二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岗位的持续增加。

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使就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将第三产业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

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其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努力营造“扶持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环境,提高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业带动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继续深入开展“就业岗位”援助活动,建立健全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

加快城乡统筹就业步伐,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全面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建设,重点建设好大型的区劳动力市场,形成以区劳动力市场为龙头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介绍、指导和培训,实现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现提高青年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调节劳动力供给双重目标,就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进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依法扩面征缴、落实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实现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全覆盖。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失业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托底线”。

同时,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逐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不同人群医疗需求。

大力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将各类企业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进一步落实生育保险制度,切实保险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政策补贴,扩大养老、医疗保障范围。

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形成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规范关系。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多种用工形式下的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工作。

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范围,研究完善企业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保障机制,努力在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上取得新的突破,切实发挥其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按照“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拓宽劳动争议处理渠道,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争议处理能力。

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行业)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

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积极探索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探索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戒以及应急救济四位一体的监察维权模式。

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费征缴、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

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以劳动保障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复合技能能力。

整合全区职业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建立以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基础,以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的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

加快形成政府统筹、产业引导、行业推动、企业主导、民间力量广泛参与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探索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的方式和途径,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积极推动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实现培训与就业对接。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五)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建立企业劳动保障的诚信评价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主体自觉守法。

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基本做到就业信息和社会保险信息共享,为劳动者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服务。

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机构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积极构建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立职责明确、上下贯通、关系顺畅、动作协调的组织体系。

着眼于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劳动保障业务培训,大力改善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