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80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附带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2.将物质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碱:

纯碱、熟石灰、苛性钠

B.有机物:

甲烷、乙醇、碳酸钠

C.纯净物:

食盐、白酒、空气

D.氧化物:

水、干冰、过氧化氢

3.根据下面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在盛有氢氧化镁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工业上冶炼铝

4.对下列各组物质的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冰和干冰,物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水和双氧水,物质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

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健康的认识

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

①可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

②可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①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预防CO中毒

②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油污

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D.对概念的理解

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②因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③因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表面的铁锈

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

A.AB.BC.CD.D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C.t1°C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D.分别将t2°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均有晶体析出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且足量的铜网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aCl固体

细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D

H2

HCl气体

通入足量NaHCO3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AB.BC.CD.D

9.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

C.FeC13、KOH、稀HC1、稀H2SO4

D.稀HC1、Na2CO3、稀H2SO4、Na2SO4

10.某未知溶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Cu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和白色沉淀;

②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向该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Mg2+、Cu2+

B.可能有Cl-、Mg2+

C.可能含有Na+、Cl-

D.一定没有Na+、CO32-、SO42-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

(1)标出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铜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你具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两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

反应原理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暖气片表面常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星期日,小明和家人去春游野炊,小明携带了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合成材料

②金属材料

③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④无机非金属材料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1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1)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

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评卷人

得分

四、流程题

15.某实验小组利用废硫酸溶液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和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反应Ⅲ所得晶体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次洗涤液,先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评卷人

得分

五、科学探究题

16.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和产物,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乙实验中烧杯内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棉花逐渐变红色,则可说明反应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相对于甲实验来说,乙实验的优点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

(二)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KCl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

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

滤液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猜想3:

滤液溶质是KCl和K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①猜想_________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

②猜想2成立。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计算题

17.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大蒜新素化学式为(C6H10S3)。

请根据大蒜新素的化学式计算:

(1)大蒜新素中____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大蒜新素中氢、碳、硫原子个数的比为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注:

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液。

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是白醋与鸡蛋皮碳酸钙反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正确;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功能,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详解】

A、熟石灰、苛性钠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不正确;

B、甲烷、乙醇均属于有机物,碳酸钠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故B不正确;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均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水、干冰、过氧化氢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C

【解析】

【详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镁是一种不溶性的碱,与碳酸钠不能反应,故B不正确;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故C正确;

D、工业冶炼铝是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铝和氧气,该化学方程式中氧气的化学式右边缺少气体生成符号,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D不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组成元素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A不正确;

B、水和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原子排列不同,因而物理性质不同,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5.B

【解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盐有毒,不可用大量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腌制鱼肉,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水灭火是利用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防毒面具,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表面的铁锈,故C正确;

D、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不仅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

C

7.B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就不能确定,故A不正确;

B、a点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b点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故B正确;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2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20g,故C不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物质有晶体析出,乙物质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8.D

【解析】

【详解】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D、HCl气体能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B

【解析】

试题分析:

B中碳酸钾遇到氢氧化钠不会反应,没有现象,遇到盐酸会产生气体,遇到氯化钡会反应产生沉淀。

故选B.

考点:

物质的鉴别

10.A

【解析】

【分析】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和白色沉淀,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说明了溶液中含有Mg2+、Cu2+;②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溶液中不含有CO32-、SO42-,那么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只有Cl-,Na+不能确定,可能含有。

【详解】

A、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和白色沉淀,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说明了溶液中含有Mg2+、Cu2+;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溶液中不含有CO32-、SO42-,那么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只有Cl-,一定有Cl-、Mg2+、Cu2+,故A正确;

B、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说明了溶液中含有Mg2+,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溶液中不含有CO32-、SO42-,那么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只有Cl-,故B不正确;

C、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溶液中不含有CO32-、SO42-,那么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只有Cl-,Na+不能确定,可能含有,故C不正确;

D、另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了溶液中不含有CO32-、SO42-,那么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只有Cl-,Na+不能确定,可能含有,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钡离子分别与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碳酸钡沉淀。

11.

【解析】

【分析】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详解】

(1)硫酸铵的化学式为

,氢元素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故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

(3)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是碳60,化学式为

(4)黄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锌,其化学式为

【点睛】

黄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锌。

1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铝易于空气中氧气作用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

【解析】

【分析】

铁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详解】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夏天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温度升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原理为

,反应前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

(4)暖气片表面常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是因为铝易于空气中氧气作用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点睛】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13.①

【解析】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详解】

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也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①。

14.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将乙中

溶液换成稀

溶液AB

【解析】

【分析】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1))乙实验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现象为铁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丙实验中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可以将乙实验中的硫酸铜溶液换为稀硫酸。

(4)A、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无铁和铝;故溶液中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故A正确;

B、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说明乙实验中,

溶液一定是过量的,故B正确;

C、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则乙、丙混合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中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硫酸亚铁,故D不正确。

故选AB。

【点睛】

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物无铁和铝;故溶液中要含有亚铁离子,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剩余物无铁和铝,说明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15.使废液中的硫酸完全反应

减少

的溶解

溶液

【解析】

【分析】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过量CaCO3粉末的目的是使废液中的硫酸完全反应。

(2)上述流程中碳酸钙开始是反应物后来是生成物,而二氧化碳开始是生成物,后来是反应物,所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3)由于硫酸钾易溶于水而不溶于其饱和溶液,所以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不用水而用饱和

溶液的目是减少

的溶解。

(4)检验反应Ⅲ所得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由于是检验硫酸钾表面是否含有氯化铵,由于给出的思路是转化为沉淀,即在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氯离子,所以需要先沉淀掉硫酸根离子然后检验氯离子,具体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振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点睛】

硫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氯离子,所以需要先沉淀掉硫酸根离子然后检验氯离子。

16.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防止冷凝水倒流,以免试管炸裂

氨气环保KCl和BaCl23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钡、氯化钾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

【详解】

(1)甲实验中反应是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甲实验中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2)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故乙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以免试管炸裂。

乙实验中烧杯内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实验中棉花逐渐变红色,则可说明反应产物中有氨气;相对于甲实验来说,乙实验的不会向空气中排放氨气,故优点有环保。

(二)[提出猜想]猜想1:

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

滤液溶质是KCl和BaCl2。

猜想3:

滤液溶质是KCl和K2CO3。

[实验探究]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①猜想3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K2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猜想2成立。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问题讨论]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小丽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氯化钡、氯化钾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