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657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docx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战斗在华中

彭明治朱涤新黄炜华

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一支久经考验的英雄部队。

它的前身最早是北伐战争中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1927年参加了周恩来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

南下潮汕失败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亦称“朱毛红军”。

随后,经过几次整编,于1933年5月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

1935年11月调入红二团(原黄公略为军长的红三军第九师的底子)。

曾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斗争,参加了1至5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东征和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开始,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了晋西地区的抗战局面。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了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挺进苏鲁豫皖边

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八路军总部命令第六八五团东进敌后苏鲁豫皖边,执行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扩大部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10月,第六八五团由晋西进至晋东南屯留县集结待命,改称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原团长彭明治任支队长,团政治委员吴法宪任支队政治委员,梁兴初任副支队长。

原辖的第一、第二、第三营,依次改为第一、第二、第三大队。

12月7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参谋长左权亲临苏鲁豫支队驻地看望全体指战员,并对干部和部队分别进行了东进动员。

10日,在支队长彭明治率领下,由屯留地区出发,踏上了东进的征途。

12月27日到达苏鲁边微山湖以西的丰县、单县地区(简称湖西地区)。

湖西地区,位于苏鲁豫边境,其辖区包括鱼台、金乡、嘉祥、济宁、邹西、滕西、沛滕边、巨野、荷泽、东明、定陶、成武、单县、丰县、沛县、萧北、杨北等苏鲁豫边界的20多个县。

该区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纽带,并且直接威胁津浦、陇海铁路和徐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5月18日徐州沦陷。

国民党军队溃退,日军沿陇海路西犯,湖西地区完全处于敌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在坚持该地区的抗日斗争中有很大发展。

但该区地处日、顽、我必争之地,情况十分复杂,土匪武装四起,他们勾结日伪,鱼肉人民,敌我斗争日趋紧张,其中盘踞丰县的伪军东海“剿匪”第1支队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原是北洋军阀的旅长,后来又成了丰县的小军阀)部4个团共千余人,在日军的指使下,屡向地方武装进犯,残杀干部和群众,为害甚烈,当地群众对其恨之入骨,迫切要求消灭这股汉奸武装。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曾联合丰县、沛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组成“苏北讨王司令部”,与之数战,但未能取胜。

当我支队进入该地时,王献臣正率部对丰县北部第二、第三区进行“扫荡”,攻占了崔庄、顺和集、韩庄等村庄,大肆烧杀抢掠,大片村庄浓烟迷漫,逃难的群众拖儿带女向西逃去。

指战员见此情景,愤怒至极,决心狠狠地惩罚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

苏鲁豫支队进至单县刘元集、侯楼、朱集、张小庄后,立即和地方党取得联系,了解苏鲁豫边日伪军的分布情况,共同研究了如何开辟湖西抗日根据地的问题,决定首先歼灭伪军王献臣部,以扩大我军影响。

王献臣部3个团驻在丰县西北崔庄一带。

支队领导决定以第一大队于12月28日迅速由首羡集向北尔后向南占领小王庄以东地区,由东向西向崔庄攻击;以第三大队第九、第十连占领李太庄,由北向南向崔庄攻击;以第三大队第十一、第十二连附炮2门占领崔庄以南之南崔庄,待第一大队进入战斗后,截断敌退路,并向丰县城之敌警戒;以二大队一部留置单县以北张集,担负单县、金乡方向警戒和掩护支队后方;支队直属队(特务连、骑兵侦察连、工兵连、炮兵连)由张小庄出发进占顺和集,由北向南推进,配合第一、第三大队攻歼崔庄地区的伪军;骑兵连插至崔庄以东,防敌逃窜。

我旅自从离开吕梁山区到湖西以来,部队已有4个多月没打仗了,指战员们求战心切,都想担任最艰巨的任务。

12月28日中午,各大队及直属队按预定部署隐蔽向崔庄方向开进。

黄昏,在崔庄西北首羡集、小王庄等地集结。

29日凌晨当部队进至韩庄时,发现有一敌骑兵向我方跑来,部队即隐蔽待敌前来而活捉之。

因配合我部作战之常备队无经验而射击,没有命中,敌之人马跑回。

当时恐被敌发觉我军企图,当即令第三大队第九、第十连由北向南攻击,率先突破崔庄北围寨,第一大队也同时在村东加入战斗。

我各突击部队飞速冲了上去,后续部队紧跟而上,朝敌人据点猛冲猛打,枪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正在睡梦中的敌人被惊醒,吓得六神无主,有的连衣服都来不及穿,便趴在地上求饶。

经激烈战斗,伪军一部向南逃窜,一部负隅顽抗。

支队令第九、第十连跟踪追击逃窜之敌;令攻击部队将顽抗伪军严密包围并开展政治攻势,迫其缴械投降。

10时,我第三大队第十一、第十二连对南逃伪军实行截击,歼其大部。

此时,驻丰县城日军百余、伪军300余人向崔庄增援,被我坚决阻击予以杀伤。

战至黄昏迫其仓皇回撤。

此次战斗,一举歼灭王献臣部(王负伤后逃脱)4个团毙伤俘伪军800余人。

崔庄首战告捷,胜利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苏鲁豫边大地,极大地鼓舞了湖西人民的抗战热情,群众颂扬苏鲁豫支队是“天上掉下来的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部队,是救人民苦难的神兵。

人们抬着猪羊敲锣打鼓来慰问。

大批青年积极要求参军,部队很快扩军近千人。

1939年1月23日中央指示:

“在国民党五中全会结束以前,八路军暂不作大的移动,以观统战形势之发展”。

“六八五团暂缓过陇海路……候五中全会后,再作行动的布置。

在此短时间内,着重部队质量上的整理”。

遵照上述指示,支队决定以大队为单位展开活动:

第一大队在沛(县)铜(山)丰(县)地区;第三大队在丰(县)砀(山)虞(县)地区;支队直属队和第二大队在单(县)丰(县)鱼(台)地区。

各大队在敌后积极打击日伪军,摧毁伪政权,建立各种群众抗日组织,初步打开了湖西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春,支队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将地方党创建的义勇队第二总队(亦称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千余人编为四大队,李贞乾任大队长,郭影秋任政治委员。

为彻底解除我根据地东部的威胁,扩大抗日武装力量,2月间,中共苏鲁豫特委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决定争取盘踞在郝寨一带的伪军东海“剿匪”第二支队籍兴科部反正。

籍兴科是铜山北部人,最初不过是个打家劫舍的一般土匪,以后慢慢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队伍的土匪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降了日军,成为伪军。

当时籍部已有我铜北党组织的工作基础,其主力团团长何玉祥富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主张积极抗日,故决定一面派苏鲁豫支队参谋长田维扬率一部主力向沛县挺进,对其加强军事压力,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一面派熟悉该部情况的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政治委员郭影秋前往籍部,晓以大义,陈述利害,指明前途。

在外有我强大军事压力,内有何玉祥等极力主张反正的情况下,籍兴科终于接受劝告,率部2000余人宣布反正,随即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籍兴科任大队长,何玉祥任副大队长,郭影秋任政治委员。

湖西地区人民在我军节节胜利的鼓舞下,抗日情绪高涨,大批青壮年积极要求参军,支队又相继组建了3个游击大队,每个大队五六百人,初步创建了以丰县、沛县、鱼台、单县、砀山为中心的湖西抗日游击根据地,威逼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造成我军南下华中的战略态势。

同年4月底,根据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支队调整活动区域:

副支队长梁兴初带第四大队和直属特务营主力留在陇海路北,继续巩固和扩大湖西根据地;支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带支队主力向陇海路南挺进,开展萧(县)宿(县)永(城)夏(邑)地区的抗日斗争,并相机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取得联系。

4月初,支队主力通过陇海铁路进入萧县,并和萧县、宿县地方党负责人李忠道、纵翰民、李庄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开辟萧永宿夏地区抗日局面问题。

4月中旬,先后进行桂山、时村(属宿县)战斗,歼灭日伪军一部。

5月13日,在陇海路南活动的义勇队第二总队2000余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游击第七大队,下辖3个营,耿蕴斋任大队长,兰庭辉任政治委员,孙象涵任副大队长。

另以各县的地方武装1000余人,于5月间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五大队。

193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电示:

“八路军今后发展,主要发展方向是华中。

……望令苏鲁豫支队(六八五团)侦察情形,如可能时,酌派一部分兵力,并地方工作干部去徐州东宿县、灵璧一带地区活动,侦察苏皖边区情况,并建立地方工作,以便南与周骏鸣,西与雪枫取得联系。

”遵照上述指示,支队决定将第七大队留在津浦路西,配合萧县抗日常备队开展活动,支队部率第二、第三大队及独立大队到津浦路东张山集、椿树房、冯山、柏山一带活动。

部队东进时,萧县县长彭笑千同行,他将一门埋藏的德国造山炮给了我们。

部队伸展到宿北的骆马湖、渔沟、双沟一带,震动了驻徐州、宿县、灵璧的日伪军。

他们集中1700多人,在20多门火炮和多辆坦克的配合下,分7路疯狂围攻张山集、贡山、柏山我军,经一日激战,我歼敌300余人。

为避开优势敌人,支队当晚移到津浦路西之仙沟一带山地。

6月4日,徐州日军2000多人又来进攻。

鏖战两天毙伤敌百余人,此役经5天连续作战,共歼日伪军700余人,击毁汽车3辆,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计划。

1939年6月,我粉碎敌7路围攻后,部队转移至河南省永城县僖山、保安山,江苏省萧县、王百楼一带休整。

在此期间,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从鲁南南下来指导苏鲁豫支队总结工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支队扩编为旅的机构,大队扩编为团,以路北游击第三大队与原第一大队合编为第一大队;以原第二大队主力与第四大队合编为第四大队;以第三大队、游击第七大队与独立大队合编为第七大队;以原第二大队一部与路南另一地方部队合编为支队特务营。

整编后,部队实力大为增强,全支队共8869人。

此时,活动于豫皖边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派张爱萍、刘玉柱来我支队,重新研究了向徐州东南地区出动的路线和时机。

鉴于支队行动目标较大,易被敌人发觉,确定支队主力留在津浦路西,进入夏邑、商丘地区开展工作;由张爱萍同志带领第一大队绕到宿县以南,跨过津浦路进入灵璧、泗县一带活动。

6月下旬,第一大队在大队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王东保率领下进至津浦路东灵璧县之曹集子时,由于新区四无依靠,遭敌暗算。

日军500余人以突然动作将第一大队包围,情况险恶异常,大队部驻地已被突人。

在此危急情况下,全体人员就地坚持,奋勇抗击。

随第一大队活动的张爱萍同志手持步枪,与指战员一起战斗。

日军攻击整日,伤亡百余,毫无所获。

当夜第一大队胜利突围。

7月底,第一大队进至睢宁的桃园一带休整。

睢宁的日伪军在一营驻地魏洼四周的青纱帐中部署了4000余名受蒙蔽的“刀会”,日军出动一个90余人的快速连队,乘汽车数辆,突袭我一营营部。

当时,我们部队也有相当的准备,并以形势险恶激励全体指战员。

当日军冒险逼近砦门时,我英勇的红一连、红二连从两侧突然出击,痛快淋漓,将1连日军除3人乘车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缴获5挺日式机枪,3门日式掷筒。

10月,第一大队一举拔除冯庙日伪据点,击毙日伪军400余人,烧毁汽车20余辆。

在这期间,第一大队与地方党配合,采取正确的斗争方针,加强对当地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署专员盛子瑾的统战工作,推动其继续抗日。

1940年5月,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借日伪“扫荡”之机趁火打劫,集中6个团的兵力,占领苏皖边的金锁镇、界头集、新河头等地,企图消灭抗日力量,破坏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统一指挥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六支队、第四总队等部进行自卫反击,经13天战斗,收复了金锁镇、界头集等地,歼顽军1000余人,将该顽逐回泗县、宿迁县境。

这一时期,苏鲁豫支队和兄弟部队在津浦路东西、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发动群众,打击日伪,发展抗日武装,建立了10余县的抗日根据地。

特别是第一大队进入皖东北地区,在刘少奇的指导下,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日伪军,初步打开了抗战局面,为八路军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建立了一个坚固的踏脚石。

第一大队在1年多的时间里也由不足2000人发展到3500人。

二、增援新四军

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将磨擦中心由华北移至华中。

从1940年2月以来,华中及共风云日紧,磨擦事件纷至沓来。

顾祝同、李品仙、汤恩伯、韩德勤等在蒋介石的密令下,从苏南、皖中、皖东、豫东和苏北等地大举进攻,企图截断华北、华中联系,分割包围歼灭新四军,严重威胁着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

194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八路军增援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指出:

“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奉某方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将我张云逸、彭雪枫等部完全消灭,切断我新四军、八路军联系,并使我江南新四军处于无退路境地。

在此情况下,我八路军有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打破李品仙的反动进攻,创立皖东,淮北、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之紧急任务。

新四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坚决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定远、半塔寺自卫反击战,歼顽军数千人,取得了华中首次反击顽固派进攻的重大胜利。

4月5日,毛泽东在发展和巩固华中根据地的部署及策略的电报中,进一步阐明了八路军增援新四军的重要性的迫切性,并对八路军南下的口号、方法、步骤作了具体部署,指示明确提出:

鉴于日军大量增兵,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而不入中原,“故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

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顽固派的进攻虽然已被打退,八路军“仍应乘此时机派必要军力南下”。

要求黄克诚率三四四旅开入淮河北岸,“彭吴支队①亦听胡服、克诚意见,向苏北出动,从徐州附近逐步南进,先占盐城、宝应以北各县。

三四四旅与彭吴支队南下口号,仍是救援新四军与配合友军抗日”。

5月5日,毛泽东又电示“三四四旅及彭吴支队仍应乘此时机南下,因蒋介石有划区之意,蒋召周朱谈话,主要将是华中问题,彼现梦想将新四军调至黄河以北,划黄河以北给我,把我送入敌手上,堵塞归路,困死饿死,我决不能上他的当,黄诚及彭吴支队仍应该速下,在周朱谈判以前到达盐城、宝应、蚌埠之线,已令胡服即到张爱萍地区等候克诚。

刘少奇依据中央上述指示精神和华中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华中的基本方针: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首先集中主力打击韩德勤,解决苏北问题,然后向西解决皖东、皖北问题。

苏北(包括淮海、盐阜两个地区)地处陇海路以南、运河以东、大海以西。

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

这个地区是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资的主要基地,是控制日军沿江进出的重要侧翼,是连接我新四军同八路军的重要纽带。

日军侵占苏北后,即抢占交通要道,逐步扩大伪化区。

自徐州至扬州沿运河线各城镇、陇海路东段各城镇以及连云港等港口,均被日军占据。

南京失守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在苏北大肆搜罗散兵游勇,发展武装,自诩拥兵10万,但一贯保存实力,从不抗日,积极反共,千方百计要消灭新四军。

为发展苏北,打通华北与华中的战略联系,刘少奇建议南下的八路军迅速赶到皖东北,以便在适当的时机东进盐城、宝应以北地区,随时配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部队夹击韩顽主力,一举解决苏北问题。

我苏鲁豫支队是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的先头部队。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对苏鲁豫支队的行动十分关怀,对部队提出了严格要求。

5月13日电示:

“彭吴支队南进时,应特别注意:

(一)部队纪律;

(二)与地方党政民之亲密关系;(三)对新四军帮助,发扬新四军、八路军之兄弟团结友爱,反对过去某些不团结现象;(四)防止部队自大骄傲。

5月22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王稼祥、朱德、彭德怀:

叶飞部两个团在泰州之大桥一带有遭韩德勤围攻的极大可能。

目前,四、五支队已经到津浦路两侧清除李本一等顽固武装,故无部队前去增援。

“我意三四四旅及彭朱支队②迅速来到皖东北,在援助叶飞口号下,一鼓而击破韩之主力,则可基本上解决苏北问题。

此时,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已奉命调鲁南,归第一一五师直接指挥。

支队以警卫营(欠1连)、苏鲁豫边区党委之警卫营和鱼台微山湖的湖西大队合编为湖西大队。

支队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接到中央军委关于增援新四军的命令后,即率第三大队(即原第七大队)、湖西大队,冒高热从苏鲁豫边境单县、丰县之间的朱集出发,6月23日在萧、宿、永边之杜集全歼日军1个小队和增援伪军一部。

7月初,在津浦路东之大董圩又击退敌500余人的分路合击,于7月中旬进入皖东北之青阳、双沟,与活动于该地区的本支队第1大队胡炳云部会合。

苏鲁豫支队全队会合后,继续东进。

7月19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等:

“在韩德勤向皖东北进攻已被击退的形势下,三四四旅与彭朱支队应以袭敌伪、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为基本方针,不去追打韩德勤。

待韩再向我进攻时,我站在自卫立场上消灭如此方于政治上有利。

”7月30日又指示:

“彭朱支队可开津浦路东,淮河以北地区活动,以发展苏北,如觉兵力不足,请雪枫、克诚抽一部分兵力交彭朱带往路东。

”依据上述指示,我苏鲁豫支队进入淮海区建立根据地。

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我们主要抓了三件事:

一是消灭了盘踞在淮海区的顽固势力王光夏部,击退了大伊山、新安镇日伪军的进攻,杀伤其300余人;第一大队在两淮与泗阳方向打退日伪的“扫荡”;湖西大队在胡集、马厂一带击退了沭阳之敌的进攻。

二是发动群众建立了沭阳、涟水、淮阴、灌云、泗阳等县的抗日政权,建立了淮海专署,培训了大批抗日青年骨干。

三是为配合黄桥战役,作了东进盐(城)阜(宁)区的战备工作,查明了敌情,筹集了船只,准备了冬装。

8月20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组成,苏鲁豫支队改为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彭明治任支队长,朱涤新任政委,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郑善庚任供给部长,申函任卫生部长,下辖3个团:

第一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第二团团长周长胜,政委冯志祥;第三团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

在中原局和刘少奇、黄克诚同志率领下,第五纵队东进盐阜直接配合新四军黄桥战役行动。

我支队于10月5日由淮海区分两路南下。

支队部率第二团、第三团为左路,在涟水以北渡过盐河封锁线。

第二团攻歼驻佃湖顽保八旅千余人,占白沙后直下阜宁,10月10日攻占盐城、伍佑。

第三团向东坎、八滩攻击,歼顽700余人,然后向盐城前进。

第一团为右路,在涟水以南渡过盐河,向旧黄河防线的顽保十旅攻击,歼顽1500余人,又日夜兼程沿益林、东沟、建阳、湖垛、秦南仓、大冈、大邹庄南下,10月10日在东台县白驹镇狮子口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先头部队会师。

八路军南下部队和新四军北上部队的胜利会师,标志着党中央赋予的打通华北、华中联系通道任务的完成。

10月15日,陈毅令员抵岗门慰问我们支队,彭明治将团以上干部向陈毅一一介绍,在支队所在地举行欢迎会。

陈毅在欢迎会上发表讲话,讲述国内外形势,指战员受到极大鼓舞。

八路军一部南下,加强了发展华中的力量,改变了华中的战略态势,对开辟苏北、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华中抗战局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书记处对这一战略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

“此次陈毅、黄克诚两军大胜,苏北大部为我占领并联成一片,此为华中最大一块根据地,对全国有绝大意义。

”③

我支队进入盐城后,分布于盐属各地进行休整,开展群众工作。

1940年10月,第一支队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

1940年11月下旬,由“皓电’所鼓动起来的反共狂热,开始演变为华中局部规模的军事行动。

李品仙要中共“交还”整个皖东政权;韩德勤在黄桥失败后,仍佣兵数万,力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态势,并开始了军事挑衅;皖西一带的桂军,声言要增援苏北,其先头7个团,占领了津浦路西中心区周家岗、界牌集等地;东北军霍守义部第一一二师,以“武装调停磨擦”为由,从山东南下,先后攻占阜宁县西南的凤谷村等地,并有继续扩张之势。

为粉碎顽固派新的反共计划,打通苏北和皖东根据地的联系,隔断韩德勤部和东北军霍守义部的联络,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决定集中八路军五纵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二纵队,共10个团3万余人,由陈毅统一指挥,发起曹甸战役。

11月29日,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分三路对宝应县曹甸地区的韩德勤部发起攻击。

先扫清外围,予其重大杀伤。

我旅分两路由盐城以西之楼王庄、楼夏庄、丁卯港一线渡过马家荡和射阳河。

第一团攻克射阳镇,歼顽常备第十旅300余人,并乘胜追击,相继攻克了油房头、兰亭、太平庄、北宋庄等顽军外围据点,向曹甸进击。

第二团攻克了陶家林,歼顽军500余人。

第三团攻克了蒋营、苗家村顽军据点。

我旅逼近曹甸东南和西南地区,在曹甸西南小官庄又消灭顽军1个团。

新四军第一、第二纵队也推进到曹甸东北地区,形成对曹甸的包围。

曹甸守军为八十九军军部、第三十三师(第一九三、一九四团)及独立团、工兵营等部,约4000余人,工事甚为坚固,筑有高碉堡4座,堡垒10余座,外有宽3丈深5尺的河道,通外桥梁均被破坏,不易接近。

12月9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陈毅到达曹甸西北之马庄,与彭明治、朱涤新、韩振纪、粟裕等会合,研究了攻打曹甸问题。

12月12日,陈毅下达了总攻曹甸的命令。

具体部署:

以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一团攻击曹甸东北部,另1个团控制于全吾庄附近监视安丰顽军;以新四军第二纵队1个团攻击曹甸东南部,另1个团控制于适当地区为预备队。

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二团攻击曹甸西北部,以第三团攻击曹甸西南部。

另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二团,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七团,第三支队第八、第九团控制于杨桥、蔡桥一带,准备消灭可能由车桥增援曹甸之顽军。

命令规定13曰12时完成准备,21时发起攻击。

我旅接到总攻命令后,12日12时召集团以上干部及参谋人员开会作了具体研究,积极进行攻击准备。

当晚,陈毅代总指挥还召集参加攻击曹甸之各部队首长开会,听取意见,并作了具体布置。

13日晚,各部队按预定部署向曹甸守军发起总攻。

我旅各部攻击甚为积极,猛打猛冲,前仆后继,英勇冲杀。

当晚,新四军第一、第二纵队和我旅突破了曹甸东南角和西北角顽军防线,占领了曹甸围墙、碉堡,予顽军重大杀伤。

但由于该地系水网区,道路狭窄,火力展不开,我军兵力过度密集,受到顽军炮火轰击,伤亡较大,形成对峙,遂停止向纵深发展,有的部队撤离战场。

我旅继续围住曹甸,阻击霍守义部南下,2天后亦撤到陶家林。

此时,突接中原局电令:

参加曹甸作战的部队不准撤离,待刘少奇到达后再定。

我旅在陶家林等待一天。

刘少奇到后,又令我旅重新围住曹甸顽军。

2天后其他各部没来,刘少奇令我支队撤出战场。

曹甸战役前后18天,歼顽军8000余人,又一次削弱了韩顽的反动顽固势力,粉碎了其东西夹击我军的阴谋,然而我军亦伤亡千余人。

由于曹甸战役未能达到战役目的,形成了敌、伪、顽、我两年多复杂的三角斗争局面。

三、战斗在苏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华中部队统一整编,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副旅长田维扬,政治部主任郭成柱,下辖3个团:

第十九团团长胡炳云,政委刘锦屏;第二十团团长黄炜华,政委冯志祥;第二十一团团长俞增林,政委罗友荣。

第七旅在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的领导下,作为军部的机动兵团,驰骋在盐阜、淮海、淮南、淮北的战场上。

我七旅开始活动于盐阜地区,一方面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肃清土匪,参加根据地建设;一方面准备粉碎日伪的大“扫荡”,保卫盐阜区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打退其军事进攻,我旅奉命监视曹甸、射阳一带的徐继泰部,坚决粉碎其向盐阜区的进犯。

1941年2月27日,顽军徐继泰部及保安团等共5000余人攻我湖垛(盐城西北),我各部以神速动作,还击敌人于洪桥、八字桥一线,出敌不意,全线出击,俘顽军1140名,毙140名,顽军残部缩回曹甸据点。

1941年7月,日军集中第十二混成旅团全部,第十五、第十七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7万人,于20日由东台、兴化、射阳、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