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59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docx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一、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

1.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8.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X

1.6

8.8

2.8

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

1

B.d一定是催化剂

C.上表中X=3.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2.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0

1.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3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

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

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5.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1C.-2D.+2

6.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

4:

3

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

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8.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B.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

5:

3:

1

C.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9.如图所示:

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0.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6B.+3C.+5D.+1

1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

3:

8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

1

1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3.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

“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

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化学式为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Na2S2O4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14.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

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15.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72B.108C.70D.27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

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1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8.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

19.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乙酸乙酯(分子结构式如图)是制药工业重要原料,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C.乙酸乙酯中含有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4:

1

D.乙酸乙酯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质量守恒定律易错压轴选择题

1.A

【解析】

【详解】

A、X=8.4+3.2+4.0﹣1.6﹣8.8=5.2,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8.4﹣5.2):

(3.2﹣1.6)=2:

1,该选项说法正确;

B、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5.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后a、b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2.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

3g=8:

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H2

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

D。

4.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

(2×16×2)=1:

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2O和CO2,均为氧化物,正确。

故选D。

5.B

【解析】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1+x+(-2)=0,得x=+1,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1.6%,故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4):

(16×3)=6:

1:

1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1×2)=6:

1≠1:

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

(1×2):

16=6:

1:

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8.A

【解析】

【详解】

A、胞嘧啶是由胞嘧啶分子构成的,胞嘧啶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其中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

5:

3:

1,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

A。

【点睛】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N原子和6个H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甲中含有6个H原子;再结合题意,“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甲分子为H2,乙分子是N2,丙分子是NH3,故该反应可表示为3H2+N2=2NH3。

A、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故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0.A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重铬酸钾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1)×2+2x+(﹣2)×7=0,解答x=+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1.C

【解析】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2CO+4H2

C2H6O+H2O,因此:

A、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

B、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

3:

8,故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CO、H2O两种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

【2×(12+16)】:

【4×1×2】=7:

1,故说法正确。

12.B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13.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

30g-20g=10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B2=2C

32 2x

10g 30g

x=48

答案:

C。

点睛: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B2的质量,进而确定了B2和C的质量关系,然后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求解即可。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2-32×3)÷4=27。

故选D。

16.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

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3.4g=2:

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7.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8.B

【解析】

【详解】

A、甲乙均为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故A错误;

B、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2,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图示可知,转化①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甲和丙的化学式,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各不相同,故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错误;

B、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故能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正确;

C、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20.C

【解析】

【分析】

由分子结构式可知,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

【详解】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乙酸乙酯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

(16×2)=3:

2≠2:

1,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中含有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

8:

2=2:

4:

1,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乙酸乙酯分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