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519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docx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

日本工业标准JISL1902:

200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Testingforantibacterialactivityandefficacyontextileproducts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方法始建于1990年。

起初作为定性检测的标准,是利用抑菌环来判断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在1998年的版本中,增加了抗菌加工过纺织品的检测,另外,又增加了菌液吸收法作为定量的检测方法之一。

菌转印法作为一种新的定量检测方法添加到本版本中,并据此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用抑菌除臭加工和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进行评价的试验方法。

2、参考标准下述标准虽然是本标准的参考标准,但也是本标准的组成和延续,应用这些标准的大多数较新的版本(含修正版)。

JISK0950灭菌塑料平皿

JISK0970活塞式微量移液器

JISK3800II级生物安全操作台

JISK8101乙醇(99.5)

JISK8150氯化钠

JISK8180盐酸

JISK8263琼脂

JISK8355乙酸

JISK8576氢氧化钠

JISK9007磷酸二氢钾

JISK9009二水合磷酸二氢钠

JISL0803纤维染色牢固度试验标准

JISR3505玻璃量器的校准

JISZ8401数据修约规则

3、检测类型抗菌性能的评价试验可分为以下两类,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a)定性试验(抑菌环法)本法利用抑菌环来评价经抑菌除臭加工的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要求该抑菌除臭剂易于扩散并进入营养琼脂培养基。

b)定量试验

1)菌液吸收法本法利用抑菌或杀菌活性值,来评价较高湿度环境下抗菌、抑菌除臭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2)菌转印法本法利用细菌减少值来评价较低湿度下用抗菌加工过的纺织制品的抗菌性能。

4、定义本标准涉及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

a)抑菌除臭加工一种用于阻碍、抑制纺织品表面细菌的生长和去除臭味的纺织品加工方法。

b)抗菌加工一种用于扼制或扼杀纺织品表面细菌生长的纺织品加工方法。

c)抑菌环由于纺织品使用的抑菌除臭试剂扩散进入琼脂平板培养基,在细菌培养后,导致样品周围产生透明、不长细菌的部分;该区域就是抑菌环。

d)抗菌活性利用抑菌除臭加工而使制品获得抑制细菌繁殖的能力。

e)抑菌活性值分别在经抑菌除臭加工过和标准对照的纺织制品上接种细菌,经培养后活菌计数,利用两者间活菌数目的对数差值表示抑菌活性值。

f)杀菌活性值分别在经抗菌加工过和标准对照的纺织制品上接种细菌,培养后活菌计数,利用接种的活菌数与培养后抗菌加工制品的活菌数目之间的对数差值来表示杀菌活性值。

g)细菌减少值分别在经抑菌除臭加工和标准对照的纺织制品表面转印上细菌,培养后经活菌计数,利用两者间活菌数目的对数差值表示细菌减少值。

h)抗菌效果抗菌效果就是抑菌除臭加工的抗菌活性,是通过抑菌环、抑菌活性值、杀菌活性值、细菌减少值等来表征。

i)平皿计数法本法是通过10倍梯度稀释法,经培养后对活菌菌落数进行统计的方法。

j)荧光测量法通过定量测定菌液中细菌细胞的ATP(三磷酸腺苷)总含量来换算得到活菌的浓度。

5、抗菌效果抗菌效果的评价见下:

a)定性试验(抑菌环法)根据下文步骤9,检测抑菌环的存在与否来评价抗菌效果。

b)定量试验按下述方法来评价抗菌效果。

抗菌加工制品的评价可通过杀菌活性值或细菌减少值来表征。

1)菌液吸收法根据下文步骤10.1来检测时,抑菌除臭加工制品的抑菌活性值应≥2.0;抗菌加工制品的杀菌活性值应≥0。

2)菌转印法根据下文步骤10.2来检测时,经抗菌加工制品的细菌减少值应≥0。

6、试验用菌

6.1、细菌种类可用细菌种类见下:

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b)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

c)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d)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e)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6.2、试验用菌用于试验的细菌应该符合下表1所示。

表1、试验用细菌

抗菌整理种类

细菌种类

抑菌除臭加工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加工

通用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

特殊用途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杆菌*

注释:

1、带*的菌可以省略;

2、试验用细菌菌株必须与国际微生物菌株保藏联盟或日本微生物菌株保藏联盟保存的菌株具有相同的系列。

7、试验准备

7.1、细菌试验的操作条件在进行细菌试验操作前,将两只袖子都挽到胳膊肘附近,用70%~90%(体积比)的酒精或0.1%~1%的倒置肥皂液对双手及胳膊都进行消毒。

7.2、药品、材料和器具除特别指定的外,试验所用到的药品、器材见下:

酒精:

按JISK8101规定的非常纯净或较纯的。

倒置的肥皂液:

符合日本药典第13次修订版所提到的。

琼脂:

必须符合JISK8263的规定。

牛肉膏:

用于微生物试验。

蛋白胨:

用于微生物试验。

氯化钠:

必须符合JISK8150的规定。

纯水:

符合日本药典第13次修订版所提到的。

水:

符合日本药典第13次修订版所提到的普通水。

酵母浸膏:

用于微生物试验。

胰蛋白胨:

用于微生物试验。

葡萄糖:

用于微生物试验。

酪蛋白胨:

用于微生物试验。

大豆蛋白胨:

用于微生物试验。

卵磷脂:

用于微生物试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吐温80。

磷酸二氢钾:

必须符合JISK9007的规定。

二水合磷酸二氢钠:

必须符合JISK9009的规定。

氢氧化钠:

必须符合JISK8576的规定。

氯化氢(盐酸):

必须符合JISK8180的规定。

乙酸(醋酸):

必须符合JISK8355的规定。

三水合(5’-)三磷酸腺苷二钠盐:

用于生化试验。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用于生化试验。

二水合四乙酸乙烯基二铵二钠盐:

用于生化试验。

四水合乙酸镁:

用于生化试验。

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对映体:

用于生化试验。

荧光(素)酶(EC编号1.13.12.7):

用于生化试验。

D-虫荧光素:

用于生化试验。

牛血清白蛋白:

用于生化试验。

蔗糖:

用于生化试验。

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EC编号3.6.1.5):

用于生化试验。

腺苷脱氨酶(EC编号3.5.1.4):

用于生化试验。

10%苯扎氯胺(洁尔灭)水溶液:

符合日本药典第13次修订版所提到的。

棉塞:

使用OME棉塞、硅橡胶塞、金属塞或莫顿(morten)塞。

培养皿:

用内径为90mm的玻璃制品或符合JISK0950中规定的90A或90B标准。

干热灭菌器:

能保持在160℃~170℃。

高压灭菌器:

能保持在121℃(对应于103kPa的压力)。

生物安全柜:

符合JISK3800的要求或等同的性能。

分光光度计:

能在660nm测量。

洁净工作台:

用于生化试验。

铂金接种环:

端部大约有4mm左右的圆环。

培养箱:

能够保温在37℃±1℃。

小瓶:

玻璃制容积30ml,带PP制有内螺纹的盖子,并可加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密封。

不锈钢圆片:

不锈钢制,直径大约28mm,约20g重。

标准织物:

100%棉纤维制,着色牢度符合JISL0803的规定,即用洗衣机60℃下洗涤10min,然后室温下漂洗2次,重复以上步骤10次。

玻璃棒:

直径大约18mm,重约40g~50g。

移液管:

符合A级或JISK0970、JISR3505标准,或者具有等同的精度。

镊子:

用于膜滤器的操作。

滤膜:

由聚碳酸酯制成,直径47mm具有0.4um的微孔。

过滤装置:

上部有一个带滤膜的漏斗,下面是带抽滤的缓冲瓶。

转印装置:

能以4N的力拓印到检测样品表面上,并可在3s内旋转180º。

荧光光度计:

能在300nm~650nm测量,在荧光显色剂作用下分辨精度为10-13mol/l~10-7mol/l的ATP。

(具体可参考步骤7.5)

试管振荡器:

用于微生物试验。

PH测量仪:

用于微生物试验。

注:

试管、小瓶、烧瓶、移液管、镊子或其类似物品应仔细用碱性或中性洗涤剂洗涤,然后漂洗干净,烘干,用前必须经高温干热法或高压湿热法灭菌。

7.3、灭菌方法

7.3.1、干热灭菌将需要灭菌处理的物品放入干热灭菌器中,在160℃~170℃下保持1h~2h,直至棉塞或包装纸

(1)焦化呈微黄色。

(1):

灭菌后,如果棉塞或包装纸不小心被水弄湿,相关器皿请不要继续使用。

7.3.2、高压蒸汽灭菌在高压锅中装上水,把需要灭菌的物体在金属网筐中摆好,放置在高压锅中的架子上。

盖紧高压锅,开始加热,在121℃下(压力大约103kPa)保持15min~20min。

然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100℃,打开排气阀排除蒸汽后打开盖子,取出灭过菌的物体。

若有必要,在洁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中冷却。

为保证高压锅的清洁,避免沾染抗菌剂和培养基,必要时可采用中性洗涤剂洗涤,并用大量水冲洗干净。

7.3.3、火焰灭菌将物品放入煤气焰或酒精焰中灭菌。

若是铂金接种环,应充分灭菌;若是试管,让其接触火焰2s~3s。

7.3.4、酒精灭菌将棉花或纱布蘸取75%(体积比)的酒精,轻轻挤压并擦拭需要灭菌的物体。

7.4、细菌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细菌培养基和生理盐水应按如下的步骤配制和使用。

a)营养琼脂培养基A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氯化钠,15.0g琼脂粉,加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并在沸腾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0.2(25℃下);塞好棉塞,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培养基。

若该培养基用于接种细菌时,将此培养基加热至45℃~46℃使用。

b)营养肉汤培养基A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氯化钠,加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混合搅匀后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0.2(25℃下);并分装在试管中,塞好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肉汤培养基。

c)营养肉汤培养基B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3.0g牛肉膏,5.0g蛋白胨,加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混合搅匀后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0.2(25℃下);若需要就分装在试管中,塞好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肉汤培养基。

d)营养琼脂培养基B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3.0g牛肉膏,5.0g蛋白胨,15.0g琼脂粉,加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并在沸腾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0.2(25℃下);塞好棉塞,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培养基。

当此培养基用于接种细菌时,将此培养基预热至45℃~46℃使用。

e)营养琼脂斜面按如下步骤配制:

向试管中加入事前准备好并经预热的营养琼脂培养基A(步骤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B(步骤d)约10ml;塞好棉塞,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

灭菌后,将此试管放入洁净间,并将其相对水平面倾斜15º,至冷却凝固。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若试管中没有冷凝水,重新熔化之并重复上述操作。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琼脂斜面。

f)SCDLP培养基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17.0g酪蛋白胨,3.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2.5g磷酸二氢钾,2.5g葡萄糖,1.0g卵磷脂,加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混合搅匀后,加入7.0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完全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0.2(25℃下);若需要就分装在试管中,塞好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SCDLP培养基。

g)琼脂培养基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20.0g琼脂粉加入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并在沸腾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塞好棉塞,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琼脂培养基。

h)生理盐水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8.5g氯化钠加入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完全溶解;若需要就分装在试管中,塞好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若准备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准备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生理盐水。

i)洗脱用生理盐水按如下步骤配制:

取8.5g氯化钠加入到盛有1000ml纯水的烧瓶中;完全溶解之;再加入2.0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完后按20ml分装在试管或锥形瓶中,塞好棉塞,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洗脱用生理盐水。

j)用于制备ATP标准试剂的SCDLP培养基按如下步骤配制:

在洁净工作台中,取10ml的SCDLP培养基(步骤f)到经灭菌处理的试管中,再加入1ml的ATP消除剂(参见7.5d),混匀后在37℃下静置1h,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

然后,将其放于70℃~90℃的热水浴中保温1h后取出冷却。

在冰箱中存放并在24h内使用。

7.5、荧光测量剂,缓冲溶液以及类似试剂荧光测量剂,缓冲溶液以及类似试剂按下述方法配制和使用。

a)ATP标准试剂的储放(2×10-6mol/l)将59.7mg的三水合(5’-)三磷酸腺苷二钠盐溶于盛有100ml纯水的烧瓶中。

小心塞好塞子,并将其存放在-20℃环境下,可在6个月内使用。

b)ATP荧光试剂及类似试剂按步骤7.2的规定,荧光光度计所采用的ATP荧光试剂应能够分辨10-13mol/l~10-7mol/l浓度的ATP。

其成分和准备步骤见下。

1)ATP荧光试剂的缓冲液分别称取760m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70mg二水合四乙酸乙烯基二铵二钠盐,800mg四水合乙酸镁,8mg二硫苏糖醇(DL-Dithiothreitol)对映体,溶于240ml纯水中,并用稀醋酸把pH调节为7.5±0.2(25℃下)。

调节完pH值,将溶液用纯水定容在250ml。

注意准备好的缓冲液必须在8h内使用。

2)ATP荧光试剂分别称取10mg荧光(素)酶,15mgD-虫荧光素,6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30mlATP荧光试剂的缓冲液中(步骤1制备)。

溶解完全后在室温下静置15min后使用。

注意配好的ATP荧光试剂必须在3h内使用。

c)ATP萃取剂能从接种用的试验菌细胞中萃取ATP,效率不低于80%。

其成分和准备步骤见下文举例。

用纯水将10%的苯扎氯胺(洁尔灭)水溶液稀释10倍。

d)ATP消除剂在营养肉汤培养基B(步骤7.4c)中加入1/10的本试剂,可将培养基中的ATP在15min内降低到低于10-13mol/l的水平。

其成分和准备步骤见下:

在10ml含有0.037%蔗糖、0.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中(pH=7.2±0.2,25℃)加入5国际单位的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取自马铃薯中),5国际单位的腺苷脱氨酶,完全溶解之。

配制好的试剂要在8h内使用。

e)接种准备的缓冲液该缓冲液含有0.037%蔗糖、0.005mol/l的磷酸二氢钠(pH=7.2±0.2,25℃)。

7.6、细菌的转接与保存细菌的转接应在无菌条件下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只手拿一贮藏菌株的试管和一斜面培养基试管(步骤7.4e)(对于定性试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A;对于定量试验,用营养琼脂培养基B),另一只手握住铂金接种环的茎部,取下试管的棉塞,并在火焰上对试管口进行灭菌。

然后将铂金接种环用火焰灭菌并将其插入斜面培养基中有冷凝水的地方

(2),冷却后用其从贮藏菌株的试管中刮一环培养基表面的细菌,接种并分散(3)到新鲜的斜面培养基表面,再次用火焰对试管口灭菌,并塞好塞子。

对用过的铂金接种环再次进行火焰灭菌。

转接好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在37℃±1℃下培养24h~48h,并在5℃~10℃下长期贮藏。

一个月内应按上文的步骤再次进行转接,但转接的代数应控制在10代以内;若转接的斜面保存超过一个月,则不得用于下次的转接。

(2):

参见图1。

注(3):

如图1所示,用冷凝水分散细菌,并沿斜面画一直线直至端部。

再次用接种环打散细菌,然后插入冷凝水中,再画一条Z形折线直至端部。

参考资料:

为长期贮藏细菌,需采用冻干管或经转接培养后,培养基上部用灭菌石蜡封好。

图1、在斜面培养基上转接细菌

8、试验用接种液的培养和制备以及活菌计数

8.1、试验用接种液的培养和制备

8.1.1、试验用接种液的培养按以下步骤进行细菌接种的培养。

a)菌培养物A用铂金接种环从保藏菌株(符合步骤7.6)上刮一环转接到斜面培养基(步骤7.4e)上,然后在37℃±1℃下培养24h~48h。

b)菌培养物B从培养好的斜面上(步骤a)刮一环转接到营养肉汤培养基A(步骤7.4b)上,并在37℃±1℃下培养活化24h±2h。

c)菌培养物C用铂金接种环从保藏菌株(符合步骤7.6)上刮一环转接到含有营养琼脂培养基B(步骤7.4d)的平皿上,在37℃±1℃下培养24h~48h。

然后将此平皿在5℃~10℃保藏,注意不要使用活化后贮存时间长达一周或以上的菌株。

另外,该活化好的菌株在保藏期内只可使用一次,不可多次使用。

d)菌培养物D取20m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B(步骤7.4c)到100ml锥形瓶中,再用铂金接种环从菌培养物C的平皿上刮一菌落的细菌接种到肉汤中,并开始活化培养(4)。

注(4):

活化培养条件见下

温度:

37℃±1℃

振荡转速:

110转/分,振幅3cm

培养时间:

18h~24h

e)菌培养物E取20m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B(步骤7.4c)到100ml锥形瓶中,加入菌培养物D得到的细菌液0.4ml,菌液浓度为(1~2)×108cfu/ml,并开始培养(5)。

注(5):

接种培养条件见下

温度:

37℃±1℃

振荡转速:

110转/分,振幅3cm

培养时间:

3h±1h

培养后菌液浓度:

约107cfu/ml

参考资料:

该活化好的菌液在冰点保存条件下,可在8h内使用。

8.1.2、试验用接种液的制备

a)定性试验的接种(抑菌环法)通过吸光度法(6)或荧光光谱法(7)来确定菌培养物B中的细菌浓度,并在室温下用营养肉汤培养基A(步骤7.4b)稀释至(106~107)cfu/ml。

b)定量试验的接种(菌液吸收法)通过吸光度法(6)或荧光光谱法(7)来确定菌培养物D中的细菌浓度,并在室温下用营养肉汤培养基B(步骤7.4c)稀释至(1~2)×108cfu/ml。

然后,通过吸光度法(8)或荧光光谱法(9)来确定菌培养物E中的细菌浓度。

用纯水将营养肉汤培养基B(步骤7.4c)稀释20倍,并在冰浴下用稀释液将菌培养物E得到的菌浓度稀释至(1±0.3)×105cfu/ml,用于接种试验。

该接种试验菌液在0℃环境下存放不得超过4h。

注(6):

吸光度法步骤见下。

a)取1ml步骤8.1.2a)中(菌培养物B)或步骤8.1.2b)中(菌培养物D)的肉汤置于试管中,用纯水稀释10倍,用旋涡振荡器分散5s,30s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测量的波长为660nm。

b)掌握光吸收度与细菌浓度的关系曲线。

注(7):

荧光光谱法步骤见下。

a)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公式。

1)用纯水稀释步骤7.5a)得到的ATP标准试剂分别至2×10-8mol/l,2×10-9mol/l,2×10-10mol/l,并置于塑料试管中。

2)分别取稀释后的ATP标准试剂2×10-8mol/l,2×10-9mol/l,2×10-10mol/l各0.1ml于塑料试管中,加入步骤7.5e得到的缓冲溶液0.9ml,并充分振荡。

分别取上述浓度的溶液各0.1ml于塑料试管中,以其作样品测量稀释后的标准ATP试剂。

3)加入0.1ml纯水,0.8ml接种缓冲液,0.1mlATP消除剂到塑料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取3支塑料试管分别加入0.1ml上述溶液,静置5min~30min,作为测量空白使用。

4)加入0.1mlATP萃取剂到步骤3)得到的测量空白中,摇匀后加入0.1ml的ATP荧光试剂,用旋涡振荡器分散5s后,立即用荧光光度计测量发光度。

5)取0.1mlATP萃取剂分别加入到用来测量稀释后标准ATP试剂的样品(步骤2)中,按浓度升序的次序加入;摇匀,然后加入0.1mlATP荧光试剂,用旋涡振荡器分散5s后,立即用荧光光度计测量发光度。

6)通过测量稀释后标准ATP试剂(浓度为1×10-8mol/l,2×10-9mol/l,2×10-10mol/l)的发光度的平均值来除以ATP浓度,可得到平均值的系数A。

系数B可以通过下式

(1)在Y=0时得到。

校准曲线表达式Y=AX+B………………………………………………

(1)

其中,Y:

ATP浓度(mol/l)

X:

发光度(RLU=RelativeLightUnit为相关光量)

b)接种的ATP浓度按下述步骤测量。

1)准备1支ATP消除试验用试管和3支测试用试管。

2)为评价ATP消除效果,取0.1ml步骤8.1.2a)中(菌培养物B)或步骤8.1.2b)中(菌培养物D)的肉汤,0.8ml缓冲液(步骤7.5e),0.1ml的ATP消除剂到试管中;摇匀后分别向3支测试用试管中各加入0.1ml,静置5min~30min。

3)取0.1ml的ATP萃取剂到步骤2)中的测试用试管中,振荡5s;然后再加入0.1ml的ATP荧光试剂,用旋涡振荡器分散5s后,立即用荧光光度计测量发光度。

4)得到ATP浓度Y,根据式

(1)并结合下式

(2)将ATP浓度转化为细菌浓度。

P=10×Y×10-3/Q…………………………………………………

(2)

其中,P:

细菌浓度(cfu/ml)

Q:

每种细菌细胞的ATP总量(mol/cell),具体数据见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

2.4×10-18mol/cell

肺炎克雷伯氏菌:

1.7×10-18mol/cell

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9.6×10-19mol/cell

铜绿假单胞菌:

8.6×10-19mol/cell

大肠杆菌:

2.4×10-18mol/cell

10:

稀释倍率

10-3:

升到毫升的转换系数

注(8):

菌液吸收法说明见下。

充分振荡菌培养物E得到的接种液,用纯水稀释5倍,然后用旋涡振荡器分散均匀;静置30s后,用分光光度计在660nm处测量吸收度。

注(9):

荧光测量法按注(7)步骤测量;但Q值按下面数据处理。

Q:

每种细菌细胞的ATP总量(mol/cell),具体数据见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

9.5×10-18mol/cell

肺炎克雷伯氏菌:

4.7×10-17mol/cell

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3.5×10-18mol/cell

铜绿假单胞菌:

9.8×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