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514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docx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同步练习C卷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2分)

1.(2分)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一种可再生能源    

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2.(2分)下面是丽丽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在池塘、湖泊中种植水生植物可以改善水质    

B.地壳中四种元素含量的比较:

O>Al>Si>Fe    

C.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D.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原因:

分子的构成不同    

3.(2分)下列有关资源和能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重要的资源,利用空气可以冶炼金属    

B.虽然水是重要的资源,但是水不能变成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2分)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各自的做法正确的是()

A.农村老人家常常食用变质变霉的食物

B.小胖用灼烧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C.明明认为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一天红红家燃气灶用不起,她用打火机检查她家天然气管道是否通畅

5.(2分)对于下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2H2O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更加合适的催化剂    

6.(2分)下列气体中,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空气    

7.(2分)201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我省谢毅教授获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谢毅此次得奖是因为在新型能源材料上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创设了美好前景.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使用    

B.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并提高火力发电效率    

C.常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可有效减少PM2.5的排放    

D.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可以解决空气污染    

8.(2分)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地热能    

B.煤    

C.风能    

D.太阳能    

9.(2分)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B.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0.03%,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0.(2分)2008年底,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名第六的是可以“燃烧的水”。

美国科学家称已开发出一种新的廉价催化剂,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美国科学家的突破是利用廉价催化剂使水直接燃烧    

D.以水为原料廉价地获得氢能源,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11.(2分)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要得到氢气又不影响产量,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试剂的一组是()

①食盐水 ②硫酸钠溶液 ③氯化钡溶液 ④碳酸钠溶液   ⑤硝酸银溶液.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2.(2分)(2016•句容市校级一模)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2分)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A.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稀盐酸和铜粉反应制取氢气    

D.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14.(2分)2008年底,美国《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名第六的是可以“燃烧的水”.美国科学家称已开发出一种新的廉价催化剂,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C.美国科学家的突破是利用廉价催化剂使水直接燃烧    

D.以水为原料廉价地获得氢能源,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15.(2分)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装置甲:

稀释浓硫酸    

B.装置乙:

加入锌粒    

C.装置丙:

产生氢气    

D.装置丁:

收集氢气    

16.(2分)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储水量的不足1%

C.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

二、填空题(共6题;共29分)

17.(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

(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收集H2的装置是________ 。

18.(6分)前几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有一部“中华牌”月球车,实现月球表面探测.请填写下列空白:

运载“嫦娥三号”的火箭长征三号的外壳用到了钛合金,是因为钛合金有

(1)________的性质(答两点即可).“中华牌”月球车将携带“锂电池”,这种蓄电池体积小、能量大,可帮助月球车储备足够的能源.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与二氧化锰发生化合反应生成LiMnO2,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________,在化合物LiMnO2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________.现在,一些汽车上应用的电池不是锂电池,而是氢燃料电池,其在行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部分代替化石燃料的意义是________,同时可以减少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填两种).

19.(7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2)人体摄入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补锌可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口服液,则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__ 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__ (填名称).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反应生成物是下列中的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C2H4OB.C2H4O2C.CH2O2D.C3H6O

(5)人呼吸产生的CO2若不能及时排出,滞留在血液中会使血液的pH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0.(3分)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

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方法Ⅱ:

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

21.(1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

22.(6分)2015年5月12日,海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省最长跨海大桥﹣﹣泉州湾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及通行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知识.

(1)制造大桥护栏和斜拉索等重要器件的材料都是钢,钢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________ 和________ 发生反应而生锈.

(3)大桥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乙炔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大桥的建成,把隔海相望的泉州环湾城市群连成一片,驱车跨跃泉州湾只需8分钟,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减缓________ (填序号).

①雾霾天气   ②温室效应   ③赤潮的形成   ④酸雨的形成.

三、解答题(共3题;共34分)

23.(12分)小明为了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组装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识别:

a________;b________.

(2)仪器识别:

a________;b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能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6)能除去H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7)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________生成.

(8)装置E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硬质试管中反应后有________生成.

(9)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

(10)实验前硬质试管中混合物的质量为5g,实验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

24.(8分)最近,由于气温下降使天然气需求量陡然增加,某城市有报道称天然气日缺20多万立方米,部分商户被停、限气。

 

(1)在家中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正确位置应选择右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如果漏气,下列应急措施不可行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打开门窗 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目的________;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在使用天然气时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________。

(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CH4·xH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

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4)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木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严禁驾驭私家车出行

C.提倡使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禁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5)生活中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节约2.5kg标准煤(已知标准煤的平均含碳量为72%),则相应减排二氧化碳________kg。

25.(14分)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气体a为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4)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5)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带铁圈的铁架台   B.酒精灯 C.漏斗            D.玻璃棒       E.量筒       F.烧杯

②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7)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检验一份自来水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填空题(共6题;共29分)

17-1、

18-1、

19-1、

20-1、

21-1、

22-1、答案:

三、解答题(共3题;共34分)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3-10、

24-1、

24-2、

24-3、

24-4、

24-5、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