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00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docx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变化及其基本特征

TheBasicFeaturesandtheSalaryChangesSincethe"ReformandOpen"Began

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工

资变化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带

来了中国经济持续27年的快速增

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6%,

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

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

体.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之后,加快了参与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进程,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率超过30%,成为具有很强国际竞

争力的新兴市场国家,其2005年的

外贸总额达到14221.2亿美元,是

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宏观经济层

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极大

地改善了中国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为市场化的工资增长创造了可能性

和更多的机会,El收入低于l美元

的绝对贫穷人口大幅下降I但从现

有的统计数据和各类研究报告所反

映出的微观收入来分析,中国快速

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普通劳动者

收入的公平增长,其中由工资变化

所反映的阶层分化和收入差距El益

拉大.

美林集团与凯捷资讯联合发

表的((2004世界财富报告))中提到,

中国内地的富裕人士比2002年增

长了l2%,达到23.6万人,总财富

18盒型窒2吣堕6期

.刘开明LiuKaiming

飚升至96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为75132.96亿元.而国家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8月公布的研

究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

江三角洲地区在过去12年,外来农

民工的月平均工资只增长了68元,

在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他们的工

资实际上是负增长.这些数据表现

出来的当然是两极分化中的最高和

最低两个极端,不过,从国家统计

局的数据来分析,我国确实存在普

通劳动者的工资增长缓慢的事实.

由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可以

清晰看到,除了少数年份有小幅

增长之外,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

其中虽不排除漏计私营企业和非

正规就业员工工资部分,可能会

调高该比重,但工资占GDP比重

的年增长率持续下降的事实不会

改变,而且有可能降幅会扩大.我

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7年间,虽

然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增长了,然

而物价的增长速度也非常惊人.

工资是普通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

源,工资分配的不合理直接拉大

了居民的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

计局的测算,l988年全国居民收

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341,1990

年为0.343,2000年为0.4l7,2003

年的基尼系数在0.458以上,已经

接近国际上0.5的临界点.而中国

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

调查则认为,中国2003年的基尼

系数是0.53左右.根据世界银行

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l998年为

0.403.2001年上升到0.45l在金

融资产方面,据国家统计局1996

年和2002年的调查,按收入五等

分法,1996年最高收入组占有的

金融资产为48%,最低收入组为

4%,二者的比例为12:

1l而2002

年最高收入组占有的金融资产为

66.4%,最低收入组则降为1.3%,

二者的比例为51:

1,金融资产的

分布极不平衡.

工资差距所引致的居民收入

差距是复杂而多样化的,主要表现

为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企业差距,

职务差距,技术差距,体制差距等.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工资水

平差距正在持续扩大.东中西部

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比,1985年

为1.15:

0.88:

l,1990年为1.28:

0.92:

1,1995年为1.42:

0.97:

1,

2000年为1.49:

1.06:

1.东中西

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比,从1978

年的1.27:

1.05:

1扩大到1997年

的1.95:

1.37:

l.西部12省(市

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占全国比

例(全国为1),1990年是0.92,1995

年是0.88,2000年是0.87,2003

年是0.85.另据2002年各省市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行榜显示,最

落后的西部省份只有3121元,而最

发达的东部省份达到15822元,是

最落后省份的5倍多,最发达的上

海市已达到32258元,是最落后省

份的10倍多.

中国行业之间的劳动者收入

差距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路径有着

密切关系.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

进式的,甩包袱式的改革.在20世

纪80年代,先是允许民间创造小

型工商企业,然后将经营不善的

国有企业实行个人承包,关闭,停

产,合并,转产等政策措施,然后

开始所谓的"抓大放小",在资金

和政策上基本是优先集中到少数

国有大中型企业上,而大量的中

小国有企业被迫关闭或转制为私

营,集体企业.到90年代国有企

业主要集中于一些垄断领域,并

获得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部分

垄断行业,如通讯,金融,石油化

工,电力,新闻出版,民航,城市

公用事业,利用其垄断地位获取

高额利润.而竞争性行业则主要

是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中小型企

业,集体企业等,由于缺乏银行资

金支持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以及消费市场的持续疲软,竞争

性行业的利润江河日下,导致不

同行业之间的员工工资差距呈现

扩大趋势.

中国行业变化的另一个直接影

响就是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以

及在同一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单位

之间的工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

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国有经济单位与城镇

集体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收

入差距,且有扩大趋势.

第二,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

经济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之间员工

收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据统计,

1994年国有经济单位员工平均工

资是4797元,其中,中央直属单位

是6259元,省属单位是5291元,地

区所属单位是4711元,县及县以下

所属单位是3752元,中央直属单位

是县属单位的1.67倍.至2003年

国有企业全国平均工资是14028

元,其中中央企业约24000元,以

央企职工1000万人,地方国企职工

2000万人测算,地方国企职工平均

工资只有9000元,县属国企则不足

8000元,中央企业是县属企业的3

倍以上.同时,县属集体企业与镇

办集体企业职工收入也有很大差

距,许多镇办集体企业职工没有任

何社会保障待遇.

第三,在不同非公有制企业和

混台所有制企业之间,员工工资收

入和福利待遇也存在明显差距,有

调查显示:

我国私营企业雇工工资

呈现不升反降趋势,不仅与国有企

业的差距明显加大,并且首次被发

现低于集体企业.与以往调查结果

相比,私企雇工工资与国有企业职

工的差距从1.2倍拉大到1.8倍.更

加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资本千万元

级的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仅为6817

元,远远少于私营企业8118元的雇

工平均工资水平.

第四,在机关,事业和企业这

三种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表现为

党政机关公务员与一般企事业单位

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

势.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之间职工

工资在1994年是大体持平的,此后

渐渐拉开差距,并呈扩大趋势同

时,企业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差距也

呈扩大趋势.在机关,事业,企业

中,机关工资水平是最高的,2003

年高于全国平均工资12%.城镇企

业职工工资低于全国平均工资的有

60%,低于机关公务员工资的有

75%左右.再加上占全国人口60%

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如按五等分法

分组,公务员收入已经属于最高

20%收入组.应该指出的是,党政

机关公务员的收入除了工资收入还

有不少工资外收入,例如公务员的

各种津贴和职务消费,特别是各级

官员(领导干部)津贴和职务消费

数额较高,往往高出工资数倍.而

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员工没有职务

消费收益.除了工资收入和职务消

费外,机关公务员在生活福利,社

会保障等方面待遇普遍优于一般企

事业单位员工.综合考虑各种收

入,目前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多

半已经属于占城镇人口20%,占全

国人口10%的高收入人群.关于党

政机关公务员的职务消费,有资料

称,全国每年公车消费3000亿元,

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考察

2000亿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二,工资体系的基本特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全部企业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以工

资为核心的职工收入分配和福利保

障制度无不在中央的计划下按部就

班地执行,中央居于收入分配的主

T会理盟窒竺篁塑19

导地位,产品和服务全部集中到政

府,再由政府重新配置资源,从而

使政府的控制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

活的每一个细胞,所有城镇就业者

的工资福利均依据个人的身份严格

按制度来执行,分别有党政机关及

国营企业干部的工资级别和工人的

工资级别,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比

照国营企业的干部和工人工资级别

来执行.这种体制在1978年以前得

到不断地强化.到1978年,我国只

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占

77.6%,集体企业占22.4%.

自从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之

后,逐渐产生了市场经济,并释放

出了一定的自由空间,从而对收入

分配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

可比价格计算,中国1979年至1995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

9.9%.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

资分配的市场化逐渐显现出来,早

期获益的主要是计划体制外的私营

企业员工和乡镇企业员工,由于灵

活的体制和短缺经济的双重作用,

许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劣势的

经济单位及其劳动者有机会增加他

们的收入,但来自政府的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却日益减少t同时,虽

然计划体制内的职工工资增长并不

快,不过他们的工资外收入以及福

利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1993年开始,政府实施了

针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

资改革,大幅提高体制内职工的工

资水平,完善体制内的职工工资增

长制度,并进一步放开国有企业的

经营权,给企业更多的自主决策

权,包括决定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

等.因此1994年全国职工发放工资

2O金垫论堑2006—~—6期

总额达到6650亿元,比上年增加

1734亿元,增长35.3%,职工平均

工资达到3510元,比上年增加1139

元,增长了33.8%,扣除物价因素

后仍增长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

央政府进一步强化企业市场化工资

改革方向,国有和集体企业经历了

经营权下放,承包租赁,利改税,

"砸三铁","关停并转",股份制改

造,职工收购等一系列改革阶段.

这些改革的一项最直接的后果是大

量国有及集体企事单位职工下岗失

业.在1995年底,国有和城镇集体

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

14408万人,到2005年,多数集体

企业已经实现转制,国有企业职工

总数减少为4300万人,主要分布于

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

金融,房地产,民航,城市公用事

业等.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

虽然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但

其职工工资具有溢价性,计算他们

的福利和社会保障,低技术工人

中,国有企业的工人收入最高,而

高技术工人中,外资和}昆合型企业

的员工收入最高,国有企业员工排

第二.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

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非公有制企业获

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创造就业机

会最多的部门,也是从业人员最多

的领域.该部门在2004年的总就业

人数大约有3.1亿人,包括1.2亿进

城经商务工农民,1.3亿在乡镇企

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农业人

口,城镇在岗职工中的3100多万非

公有制企业职工.私营,外资和非

正规就业部门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员

工工资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

的.这一领域大约有10%的员工,

主要是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

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90%普通

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缓

慢,在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大约

50%员工的工资呈负增长趋势.

在1994年以后,党政机关公

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稳步增

长,而且工资外收入和福利也快速

增加.不过,党政机关公务员及事

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水平是

非常不平衡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

部门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

主要来源于制度外的工资收入.一

般而言,东南沿海地区的党政机关

公务员,因为当地财政收入较高,

其公务员的政策性补贴,非工资的

合法与灰色收入,福利就大大高于

中西部地区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与

经济管理,行政执法,人事管理有

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公务员的收入远

远超出其他部门.

由此可见,中国改革开放的27

年间,中国的工资制度已经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其显着特征之一,就

是实现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

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决定收入分配

的制度向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收入

分配的制度转型,其显着特征之

二,是工薪阶层收入差距的两极分

化日益明显,并已经超过了社会收

入公平的警戒线t其显着特征之

三,是劳动者中的大多数人收入增

长缓慢,并有相当部分人的收入呈

负增长趋势,加大了社会发展的不

稳定性.

(作者系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

究所所长,博士/发稿庄音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