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53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纸张燃烧C.铜丝折弯D.酒精挥发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在化学反应6CO2+6H2O

C6H12O6+6O2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②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③厨房燃气大量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④用汽油洗去油渍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

⑤氯化铵是一种氮肥,施用后可使农作物枝叶生长茂盛,可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的方法进行检验

A.①③B.②③C.④⑤D.③⑤

5.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

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2AgNO3=M(NO3)2+2A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溶液可能为蓝色B.金属M可能是铝

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

8.已知

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Z一定是氧化物

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

9.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B.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③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D.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④具有稳定结构

10.H2、CO、CH4、C2H5OH各10g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的是(  )

A.H2B.CO

C.CH4D.C2H5OH

二、填空题

11.

(1)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现有A氧气B硝酸钾C二氧化硫D氢氧化钙,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①可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

②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____;

③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_;

④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①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③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的油脂,是因为洗发剂具有_____作用。

12.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三、流程题

13.实验室有100g废液,其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

现对废液进行处理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I、Ⅱ、Ⅲ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是_____。

(2)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当观察到_____时,说明滤渣A中铁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_____(填化学式)。

四、科普阅读题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

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

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

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

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分组

胃液的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人数及比例

A

≤2.0

7

0

B

2.0~4.0

13

3(23.1%)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心。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

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燕麦中的铁粉遇胃酸发生的反应:

_____。

(2)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____反应。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_____。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

(5)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

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

C.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五、推断题

1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1)B的化学式是____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此反应能发生的原因______。

六、实验题

1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现水槽中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____。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用下图装置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MnO2并测定其含量,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下列数据中可以计算样品中MnO2的含量的是_____。

a反应前后氧气发生装置的质量b反应前后装置Ⅰ中固体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Ⅱ中固体的质量d反应前后装置Ⅲ中固体的质量

七、科学探究题

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______

①CO2溶于NaOH溶液中

②CO2与NaOH反应

活动二: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②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你写出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活动三: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

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

、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O

、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

_____

有OH-

(反思评价)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填离子符号)。

八、计算题

18.将Cu﹣Zn合金样品20g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所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原样品中所含锌的质量.

(2)实验测得20g该样品与154.7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D

【详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剧烈燃烧,故A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B选项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故C选项错误;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正确。

故选D。

【点睛】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剧烈燃烧。

3.C

【详解】

H2O、CO2是化合物中的氧化物,C6H12O6是有机物,O2是单质,故没有涉及到盐,故选C。

4.D

【详解】

①、氧气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故错误;

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③、厨房燃气大量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正确;

④、用汽油洗去油渍利用了汽油的溶解功能,故错误;

⑤、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故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A.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每生成100g碳酸钙的质量,反应而吸收的质量为44g,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B.浓硫酸吸水,溶液质量增加;C.浓盐酸挥发使溶液的质量减少,但是物理变化;D.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得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增加。

选A

6.B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所以甲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详解】

A、该反应是丁反应生成丙和丁,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8,错误,符合题意;C、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A、如果金属M是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后的溶液为蓝色,正确;B、如果M是铝,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由于硝酸根-1价,铝+3价,所以硝酸铝写为:

Al(NO3)3,图示中M是+2价,所以M不能是铝,错误;C、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正确;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其中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正确。

故选B。

8.A

【解析】

A、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正确;B、Z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其中一种可能是氧原子,故可能是氧化物,错误;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那么该反应表示为3X+Y=2Z,错误;D、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反应物中有单质,生成物是化合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若反应前后有相同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没有参与反应,那么要将相同的部分去掉。

9.A

【详解】

A、②能形成镁离子,⑤能形成硫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故A正确;

B、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①是稳定结构,②化学性质不稳定,①和②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不正确;

C、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③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属于同一族,故C不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氦为2)的结构通常是稳定结构,①③④具有稳定的结构,故D不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

设和氢气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x,和甲烷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y,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z,和乙醇反应的氧气质量为m,

x=80g

y=40g

z≈5.7g

m≈20.9g

所以10g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一氧化碳,故选:

B。

11.BADC煮沸Al乳化

【详解】

(1)①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可作复合肥料的物质,故填:

B;

②氧气是供铪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故填:

A;

③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故填:

D;

④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故填:

C。

(2)①煮沸是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③洗发剂可以洗去头发的油脂,是因为洗发剂具有乳化作用。

12.是氯化钾5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达到饱和状态;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KC1;(3)将tl℃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50g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

×100%=﹙50g+x﹚×10%,x=50g.(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tl℃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A正确。

B.两烧杯同时蒸发少量的水,烧杯②中一定有固体析出,烧杯①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

故B错误。

C.将两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到一起,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不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故C错误。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13.过滤

不再产生气泡Zn

【分析】

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得到滤渣A中有铜和过量的铁;滤液B中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锌;滤渣A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与铜不能反应;再次过滤后得到滤液C中含有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滤液C和滤液B混合,加入过量的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产生硫酸锌和铁,能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

(1)步骤I、Ⅱ、Ⅲ中均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包含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2)步骤I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硫酸亚铁和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A中加入硫酸,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滤渣A中铁和硫酸已经完全反应。

(4)步骤Ⅲ中加入的X是锌,过量的锌能同时硫酸和硫酸亚铁反应都产生目标产物硫酸锌。

14.Fe+2HCl=FeCl2+H2↑氧气碳酸氢钠和碳酸钙BCC

【详解】

(1)胃液注意成分是盐酸,与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反应,铁生锈反应掉氧气,食物就不易变质。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4)A、氧化镁既不是碱类也不是盐类,错误;

B、服用药物要适量,正确;

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而且因含有钙元素可补钙,正确。

故选BC。

(5)胃液pH的正常范围在0.9~1.5,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酸性越弱越有利于病菌生存,故选C。

考点:

化学用语、化学与健康的知识。

15.CuSO4减小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详解】

(1)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推出B为CuSO4,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推出C为Fe,D与Fe能反应,并且丙为氯化物可推出D为盐酸,A分别能与CuSO4、盐酸反应,又因为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A为碱,如NaOH或Ca(OH)2。

故填:

CuSO4;

(2)B为CuSO4,C为Fe,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依据方程式可知每160份质量硫酸铜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溶液质量减少8份,所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少,故填:

减少;

(3)A可以为NaOH或Ca(OH)2,D为盐酸。

所以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2H2O);因为NaOH或Ca(OH)2,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可溶性的碱与可溶性的盐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此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反应物都可溶,并且有沉淀生成,故填:

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反应;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16.试管长颈漏斗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Cb

【详解】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中,实验中发现水槽中水变红了,可能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需要使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回收MnO2并测定其含量,需要测量或者能够计算出混合物总量、混合物总量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或者通过碳的质量计算出二氧化锰的质量。

a、反应中氧气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前后氧气发生装置的质量,没有意义,错误;

b、反应前装置Ⅰ中固体的质量为混合物总量,反应后装置Ⅰ中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质量(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正确;

c、通过反应前后装置Ⅱ中固体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可以求出碳的质量,但是不知道二氧化锰质量,只有反应前后装置Ⅱ中固体的质量数据没法计算样品中MnO2的含量,错误;

d、装置Ⅲ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的干扰,不能用于计算,错误

故选b。

17.软塑料瓶变瘪Na2CO3+2HCl=2NaCl+H2O+CO2↑2NaOH+CO2=Na2CO3+H2OH+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CuCl2溶液(合理即可)有蓝色沉淀生成(与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应,合理即可)Na+、Cl-、CO

和OH-

【分析】

活动一:

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进行分析解答;

活动二: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甲装置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活动三: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

①根据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根离子能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可用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评价: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溶液含有的离子;

【详解】

活动一: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变瘪;

故填:

软塑料瓶变瘪

活动二: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液体中加入盐酸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

Na2CO3+2HCl=2NaCl+H2O+CO2↑

(3)在甲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活动三:

由于烧杯中有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

故填:

H+

进行实验:

①因为溶液中含有CO32-,要检验CO32-,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为了不干扰氧氧根离子的检验,要把CO32-完全除去,所以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CO32-,无Ca2+;

故填: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②因为有溶液中OH-,可用氯化铜溶液检验,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铜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OH-;

故填:

CuCl2溶液(合理即可);有蓝色沉淀生成(与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应,合理即可)

反思评价:

钠离子、氯离子没有转化为气体或沉淀,故溶液中一定存在,进行实验骤中可知,溶液中还含有CO32-和OH-,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Na+、Cl-、CO32-和OH-

故填:

Na+、Cl-、CO32-和OH-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确定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教学中重点、难点,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是将阳离子、阴离子分别列出,然后再将不能共存的离子标注出来,再根据题意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18.

(1)6.5g;

(2)10%.

【分析】

因为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根据题意和图示,0.2g氢气是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

【详解】

设原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x=6.5g

y=16.1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154.7g+6.5g﹣0.2g=161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

答:

(1)原样品中所含锌的质量为6.5g;

(2)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