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173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调研试题

高三基础知识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

冬雨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

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仙。

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

例如,利用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

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

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在进食、饮水、哺育和受到自然奖赏时,这一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人就会体验到美好的感受。

   此外,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但其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

尽管电刺激、自然奖赏和药物(毒品)等是不同的物质和技术,但是,所有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

例如,自然奖赏是通过行为反射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电刺激是通过电流促进多巴胺递质释放,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则是直接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或促进多巴胺递质的释放。

   当然,奖赏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所以也还有其他学说。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毒品成瘾原理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的经历。

 B.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一种因无法控制自我而对某一并不存在的情况进行反复检查的强迫症。

 C.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痛苦经历和欣快、美好的感觉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

 D.吸毒者的强迫性觅药和用药是因为吸毒能获得满足和欣快感,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和吸毒后感到欣快、愉悦的生理感受觉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

 B.欣快感、满足感这些基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为了种群延续和扩大而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

 C.电、自然奖赏、毒品刺激多巴胺通路时都能产生相同的愉快效果,因为导致愉悦感觉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刺激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不同。

 D.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组成了一条多巴胺通路。

这条通路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出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奖赏学说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发现了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即多巴胺通路,这就为吸毒者戒掉毒瘾提供了可能性。

 B.虽然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研究后得出的,但也不能完全解释吸毒成瘾原理,其他学说可做有益补充。

 C.吸毒者为何会成瘾,科学研究虽然已给出了一些解释,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深入的科学研究还将持续下去。

 D.电刺激奖赏通路的强度较自然奖赏刺激强度大,愉悦感比自然奖赏强烈;吸毒、滥用药物的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

“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

“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

“保终之道,匪独臣下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六,有删改)

注①涴:

污,污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州缓其狱       狱:

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

率领。

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

借给。

D.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克:

能够。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下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

这体现了薛奎断案明察。

B.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

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

这体现了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C.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

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这说明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D.他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不赡养自己母亲的不孝儿,要他好好供养母亲;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

这体现了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

“贫无以为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5分)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曾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平?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高三语文第三页共四页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

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

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

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

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

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

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

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

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

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

“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

”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

  泰戈尔曾说:

“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

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

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

”他接着说:

“上帝就是灵魂永远在休息的情爱。

”他所说的情爱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于世俗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

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是可以是有内容的。

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

“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活中关于“安静”的点滴感悟,运用比喻、引用等多种表现手法,辩证地论述了“丰富的安静”的观点。

  B.文章为当代物欲横流,喧嚣复杂的社会提供了人保持内心安静和丰富的出路——拥有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和博大的爱心。

  C.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的名言,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

人应当摆脱虚名的引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

  D.作者虽然倡导“丰富的安静”,但那是跌宕后的安静,而对于人生的某个阶段中的某种热闹也是不排斥的。

  E.我对一切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因为声音和狂热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

试分条加以概括。

(6分)

(3)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6分)

①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3分)

②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3分)

(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有何体悟。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最老的朋友张奚若

我的最老的朋友是张奚若。

我在1914年就碰见他,不过那时只是碰见而已。

认识他是在1917年的下半年开始的,那时我转入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他一直在哥大学政治。

从1917年下半年起我们是同学,就西方的政治思想史说,我们也是同班。

他无意取学位,但是写了一篇很好的《主权论沿革》。

张奚若家没有什么大矛盾,可是有长期的小摩擦。

他同杨景任的结合是新式的结合。

杨景任在苏格兰大学毕业,他们是在苏格兰结婚的。

结婚后,到了巴黎,我才看见他们。

这个结合是自由式的。

张奚若头脑里想的可能是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

他发现杨景任不是“知识分子”,假如所谓“知识分子”是用知识去办大事,像他自己那样。

杨景任是英、美人所说的Womanlywoman(女子女子),这实在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性。

要看她这一方面的性格,最好是听她同宵叔玉太太的谈话,两人都争分夺秒地谈,由赵、钱、孙、李到黄焖鸡到红烧肉。

杨景任这一方面的性格虽然突出,然而她总是支持张奚若的。

从昆明搬家回北京一事,由她一人承担,显然是勇于负责的事。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微女士(周培源夫人)曾说过,“完全是四方的”。

我同意这个说法。

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

可是,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

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他的文章确实太少了。

我只知道一篇《主权论沿革》,登在《政治学报》月刊或季刊上。

这个刊物只出了一期。

张奚若的主张是民主革命,至少开头是这样。

他曾同我说过,“孙中山的演说,你听着听着就跟了他走下去了”。

这大概是在上海的时候。

那时候,胡适也在上海,懂得一些英文,可能帮助过张奚若学英文,胡适一直说张奚若是他的学生。

而张奚若并不承认。

他的英文也不是从胡适那里学的,同盟会中帮助他英文的人可能不少。

他是作为革命的青年到美国去的,同去的人有王夏将军。

他确实得到扎实的书本知识,但是,忽略了和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家庭交朋友,有些事情,他未免就用家乡的老办法去办。

例如要裁缝给他做一身新衣服,裁缝做的不合身,奚若要他改,他也不改。

奚若同我到店里之后,裁缝仍不肯改。

我说,“找我们的律师去”,旁边有一个人听了就说,“哪里不合身,让我看看”。

他看了之后,说“这确实应该改,也容易改”。

问题在于“我们的律师”,这表示中国学生是有法律顾问的,不只是临时找律师而已。

从那个时候起,奚若认为我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这样一个“认为”维持了相当长的时期。

到了昆明之后,才打住了。

在昆明,有一天傍晚,约6点钟光景,年轻小伙子唐二哥来了。

他说他早就到了西南联大广场,张伯伯已经在那里讲演。

他站在那里听,他说张伯伯要求蒋介石辞职。

这是我离开上海之后,头一条好消息。

我可惭愧不堪,我不知道奚若要做如此重要的政治一步。

真是对不起朋友。

后来我要唐二哥到奚若家里去了次,我很高兴唐二哥得到了大后方的政治气氛。

30年代中期,送张奚若回西安,我写了一篇游戏文章:

敬启者朝邑亦农公奚若先生不日云游关内,同人等忝列向墙,泽润于“三点之教”者(张奚若讲话总喜欢说“我要讲三点”,金先生跟他开玩笑,称他为“三点之教”),数十礼拜于兹矣。

虽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而醍醐灌顶泽及终身,幸师道之有承,勿高飞而远引,望长安于日下,怅离别于来兹。

不有酬觞之私,无以答饮水思源之意,若无欢送之集,何以表崇德报恩之。

兹择于星期六下午4时假座湖南饭店开欢送大会,凡我同门,届时惠临为盼。

门生杨景任再门生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成、林徽因,陈岱孙,邓叔存,金岳霖启。

(选自《金岳霖回忆录》)

注释:

张奚若(1889年一1973年),陕西大荔县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中“最老的朋友”,一语双关,既指张奚若比作者年长,又指两人是故交。

文章开头就讲两人相识,呼应了标题。

B.张奚若夫人性格如何与传主无关,这部分纯属闲笔,作者金岳霖这样写只为增添一点生活情趣。

C.文中写张奚若要求裁缝改衣服这件事,是为了表明张奚若认为金岳霖是个“有办法”的人而非常佩服,更显出张自己不善处理生活琐事。

D.金岳霖饯别张奚若而写的游戏文章中,自称“再门生”,并非完全出于谦抑之心,主要是交情日久,也可见他们的交往是轻松的。

E.本文内容涉及张奚若家庭生活、学问主张以及交友等方面,文章结构严谨,从朋友的角度写出一位可亲可敬的学者的为人处世态度。

(2)周培源夫人曾说张奚若其人“完全是四方的”,对此话金岳霖持什么态度?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B.经过捕获、缓冲与校正、拉回、锁紧等过程,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毫发不爽,交会对接成功。

C.随着2018年选情不断升温,美国政府以邻为壑,利用人们对中国崛起的忧患心理提高自身的支持率,使两极化的美国政客团结在一起。

D.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14.下列新闻标题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艾滋病受影响人群扩大,呈“女性化”趋势

B.产供销“专业化”分工,高档假酒以假乱真

C.女儿亡命日本,母亲获赔六百万

D.西安航天城50对新人昨日喜结连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孔子认为,“仁”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必须要端正自己。

①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②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④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⑤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即建立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⑥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A.①④③⑥⑤②B.③④①⑥②⑤C.④③①⑤②⑥D.⑥⑤②①④③

16、给下面新闻补一个总结性的结尾。

(不超过20个字)(5分)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

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

”这是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的“发飙”,这也是尹蔚民面对全国几十名厅局长的发问。

虽然尹部长的“发飙”很“给力”,但农民工讨薪事件仍未绝迹。

如果监管力度不加强,法制制度不健全,处罚措施不到位,明年、后年乃至更远的将来,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仍将是个难题,部长还得因此事年年“发飙”。

但愿,    。

17、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6分)

(1)描述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0字)(4分)

(2)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

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

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

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试卷

答案

7.

(1)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5分)

(2)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她的儿子,他就说:

“是因为贫穷没有办法赡养。

”(5分)

8.【答案】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

(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

或:

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诗意为“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

”这里就将松树生长的“寒涧”与富贵人的“翠楼”形成对比。

这里的寒涧松是一种象征,指地位卑下境遇坎坷的寒士,卖松给富贵人象征得到权贵们的赏识。

10.(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

(1)(5分)C、E(C.莎士比亚的名言没有提及“虚名的引诱”。

E.“必定”有误,文中最后一段提到若有“精神追求为其动力”则不然。

⑵①生活的安静:

每天,我有家里读书和写作;

 ②亲情的安静:

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

 ③精神的安静:

有强大生命力的安静;

 ④丰富的安静:

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

(共6分,答对3点给满分)

⑶(共6分)①时代的巨变在我的内心引起躁动和不安,(2分)使我成年后的生活也变得动荡而不宁静。

(1分)

 ②我的内心仍有所思考,有所追求,(1分)只不过因为比从前思考的更深邃,追求的更高远,(1分)所以表面看来才如此地平静。

(1分)

⑷(共8分)没有丰富内在的安静是简单的,拥有丰富阅历但喧嚣是浮躁的,只有“丰富的安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在当下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安静反而显得突兀,人们不断攀爬鲜有反思、追逐物质却丢失了灵魂,无知而不自省,浮躁而不丰富。

若人们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博大的爱心,就能成就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

这才能真正摆脱外界虚名的诱惑从而达到内心的真正平和豁达和安静,这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12、

(1)共5分。

D给3分,A给2分,E给1分;BC不给分。

(B项写张奚若夫人性格其实从侧面写传主生活,也可见作者与传主熟悉程度。

C文中写张奚若要求裁缝改衣服这件事,是为了表明张奚若“忽略了和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家庭交朋友”,有些事情“就用家乡的老办法办”。

E“文章结构严谨”的说法不妥)

⑵①金岳霖同意此说法,但对此种性格的另一面有补充。

(1分)②这句话说明张奚若为人处事很有棱角,很可能伤人。

(2分)③但金岳霖又认为“这个四方形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这说的是张奚若学问多,眼界高,而且张奚若还非常之和蔼可亲。

(3分)

⑶①全文以作者与传主的交往为线索,信手拈来一些看似琐屑之事,行文自在随性;②选材上不选取生平大事,而侧重表现传主生活及交友情况,真切自然;③表现手法上正面描写不多,多是侧面描写,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