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498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docx

1语文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课件

201510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面对自然悲剧,我们不是英雄,只是▲的众生。

任何人间理想都▲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默默之中,苦难▲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

A.朝生暮死慰问磨灭尊严

B.浮生一梦抚慰磨钝尊贵

C.浮生一梦慰问磨灭尊贵

D.朝生暮死抚慰磨钝尊严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意暖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D.不愁日暮还家错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茶具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显性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A.③①⑤②④B.④③①⑤②C.①③②⑤④D.④①③②⑤

4.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下面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纸糊的琵琶¬——谈不得

B.船到码头车到站——必有路

C.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D.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5.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月22日,莫言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发表演讲:

“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莫言称,自己有一个与马尔克斯相见的幻想,“我甚至都想好了见到他时应该说的第一句话,到了后来因为他身体欠佳,这个幻想没有变成现实”,“我当年想好的见到马尔克斯时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A.这是一个颇富趣味的场景假设,体现了莫言语言的幽默。

B.哥伦比亚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C.咖啡与绿茶,是莫言对两种文化关系的比喻,说明了它们的平等。

D.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内在有一个天然的交互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贻华亭诸亲友诗序

(明)何良俊

余旅寓留都,故乡诸亲友每有来讯,即讽余南归。

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

夫轩冕者本荣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牵曳,由达情任性者视之,其于桎梏等耳。

若吴中士,竞营厚产,多者以万计,其次不减数千。

故皆受有司绦笼,每一接见病若夏畦,其为桎梏,孰甚于是?

余羁旅贫困,有时绝粮,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

然士可杀不可辱,纵令饿死,不犹愈于低头就之乎?

且良俊譬若笼中之鸟,今幸已解决,宁可自求更处笼中哉?

脱去一笼,复入一笼,此自贻伊戚。

他日谁复怜之?

谁复念之?

又谁复肯解放之耶?

夫建康旧都,其留守大臣暨诸僚,皆与内庭埒,但事简乏权,颇称闲局。

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

见良俊颇工笔札,兼善名理,说剑谈兵,考文辨制,下至词曲亦能知其音调,故常下榻待之。

又以良俊失意无聊,不欲责以苛礼。

良俊性复疏宕,每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

诸公亦无牾也。

假令亲友强之南归,不知教何此着此?

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

故聊寄傲以毕余年。

古人常寄傲泉石,余乃今寄傲于公卿间,此亦一大奇事也。

吾家子晳,史称其明目秀眉,真素通美,博通群书,善于谈论,率到好狎,遨游人间,大言箕踞,公卿皆下之。

时驾柴车,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时人号为通隐。

此即秣陵故事。

今日良俊适在秣陵,熟知子晳千年之后,复有一云孙似之耶?

辄用韵寄怀,以贻同好。

(选自《何翰林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讽余南归讽:

指责

B.见良俊颇工笔札工:

擅长

C.今日良俊适在秣陵适:

恰逢

D.以贻同好贻:

赠送

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闻昔人以轩冕为桎梏又以良俊失意无聊

B.然不免于牵曳即抵掌谈笔于其坐

C.其留守大臣暨诸僚其能免穷愁勃窣窘死哉

D.他日谁复怜之复有一云孙似之耶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岂不知故乡尚有旧业可赖,或庶几不至乏绝?

(4分)

(2)士大夫避炎畏逼者辄来就之,并是一时胜流,亦皆怜才下士。

(5分)

9.请根据文意概括作者的品格特点。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2分)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4分)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2)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3)▲,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4)总角之宴,▲。

(《卫风·氓》)

(5)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一肌一容,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8)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

(杜甫《登高》)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0分)

荒漠一夜

付浩勇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叠透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

他是昨天下晌为了拍摄到沙漠上的绿洲,他离开了驼队,深入到荒滩深处。

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沙梁上传来一声凄凉血性的狼嚎声,他回首寻望,蓦然发现了暮色里浮动着两点闪亮的寒光,倏地,疲惫夹带饥饿一同向他袭来……

整整一夜,他别无选择,慌惶地在大漠里奋力向前进。

途中,他为补充体力,备带的干粮吃完了,水壶里面水喝干了,肩上压着沉沉的摄影机和行囊背包。

但他不忍心将拍到的海市蜃楼般的别致风景一掷了之,那可是他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

然而,野狼显然盯上他了,将他视成大漠里惟一的补充营养的佳肴,他只好拼力地在沙漠里走着。

他心里明白,在荒漠里,缺水是最大的灾难,野狼同他较量的是毅力和意志,自己若是稍有松懈,在沙梁上倒下,野狼就会冲上前,挥舞双爪,将他撕成碎条,充饥解渴,而他拍摄的荒漠上的别致风景将化为乌有。

他回望野狼时,明显发现野狼的浑身抽搐,脊梁的骨节更加突起,干瘪的肚皮贴在沙土上。

喘气声越来越粗重,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渐渐地,野狼举步维艰,停下来了。

他心里不由掠过一阵狂喜,野狼终于撵不上自己了。

少顷,又见到野狼嚎叫一声,转头调向,灰溜溜地往回逃窜,他不由挺直身躯,英雄般地傲立在沙梁上,似乎嘲笑野狼意志的崩溃瓦解。

当野狼的背影逃遁远去,他又一下子瘫倒在沙梁上,他该往哪里走?

何方才能寻到驼铃队?

哪里才有水源?

严重的缺水,他已鼻孔出血,七窍冒烟,四肢乏力。

忽而,他转念回想,猝然想到,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于是,他意识到只有重新振作,尾随野狼,或许才有可能离开大漠,找到驼队,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

他复而挺起疲惫的身躯,沿着野狼逃遁的方向赶去。

为了避免同野狼的孤注一掷,他既不能尾随太近,那样会惊扰它;当然又不能太远,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跋涉的方向。

芨芨草是大漠里跋涉者的救命圣草,沙梁坎下,野狼过处,芨芨草已被啃尽;他随踪而来,只好刨出草茎,细嚼取湿。

野狼困乏了,停下来回头对峙地盯着他;他也停靠下身,机警地准备应付对野狼的反扑。

有多少回,狼跑他奔,狼歇他停。

有几阵子,狼的双腿摇摆踉跄,迷迷茫茫地迈步,他就象虚脱一般神情恍惚,晕晕蒙蒙地跟着……

狼撵人整整一夜,人追狼足足一天,又是日头西斜的时分,终于,沙梁坎下出现了一片罕见的沙洲——那是内陆河被沙漠侵袭仅有的一汪清水。

野狼仿佛忘却了疲惫,奋着四蹄奔过去。

他喜出望外,狠狠地咬了一下血唇,忽而,一阵熟悉的驼铃声响过,昨天同行的地质勘探队出现在前方。

他顿感泪水漾出眼眶,朦胧中,他看见两名地质队员正端枪向着吸水的野狼瞄准,他声嘶力竭的喊:

别打它,没有它,我走不出荒漠,是它救了我的命……

声落枪响,野狼猝然倒在甘泉一般的水边,枯瘦的四肢也懒得一动。

他一个踉跄,向前一个滚翻,昏了过去。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2.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6分)

 

1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

请简述作品中“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14.小说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4分)

 

15.小说结尾中,声落枪响,狼猝然倒下,“他”“昏了过去”。

试探究这样结尾的用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

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

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

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

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

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

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

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

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

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

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

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

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

呜!

阿靠!

卡路来!

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

喂,大哥,上哪儿去呀?

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

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

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

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

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

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

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

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

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

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

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

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

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

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

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16.本文驳斥的是文化批评中的哪些问题和现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节中提及“景颇话”一事有何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节中“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

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一句如何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心睛的时候,雨也是睛;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汪国真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10高三调研测试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盖古文所从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

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史记》,然各自成书,具有首尾,不可以分剟。

其次《公羊》、《榖梁传》、《国语》、《国策》,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精焉。

惟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择其尤。

(有删改)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1.依据内容,上面的语段出自(3分)()

A.《文心雕龙》B.《随园诗话》

C.《古文约选序例》D.《东坡文钞》

22.唐宋八大家中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限填人名)。

(1分)

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观点。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茶馆》中“莫谈国事”的纸条是王利发在改良过程中唯一没有清除的布置,一是因为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二是因为王利发胆小怕事,中庸屈从。

B.《故乡》记述了“我”回故乡的经历,文中描绘了闰土所说的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等事,目的是为了说明乡村景色优美和人们生活闲适。

C.《子夜》中的四小姐吴蕙芳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

受着《太上感应篇》的熏陶,受到“金童玉女”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诲;穿着透露的是乡村的土风俗,也是封建卫道士的道服。

D.《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第一强调立意,不能以词害意;第二强调学诗要循序渐进,先学王维、李白、杜甫,再学陶渊明等魏晋六朝人物。

E.哈姆雷特装疯,一方面可以躲过克劳狄斯的耳目,等待时机,并借此试探对方;一方面也是他在复仇和变革的途径中陷入紧张、痛苦、深刻的思考的外在表现。

                                   

25.简答题(10分)

(1)“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支曲子是小说《红楼梦》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

其中“为官的”“富贵的”“有恩的”“无情的”“欠命的”“欠泪的”分别是指哪个女子?

(6分)

(2)《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鲨鱼”“狮子”的象征意义。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的凭栏眺望一番。

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据说在文艺复兴时代,那些人文主义作家沉浸在古典文学里,一味讲究风格和词藻,虽然接触到事物,心目间并没有事物的印象,只浮动着古罗马大诗人的好词佳句。

我们古代的批评家也指出相同的现象:

“人于顺逆境遇所动情思,皆是诗材;子美之诗多得于此。

人不能然,失却好诗;及至作诗,了无意思,惟学古人句样而已。

”这是讲明代的“七子”,宋诗的病情还远不至于那么沉重,不过它的病象已经显明。

譬如南宋有个师法陶潜的陈渊,他在旅行诗里就说:

“渊明已黄壤,诗语馀奇趣;我行田野间,举目辄相遇。

谁云古人远?

正是无来去!

”陶潜当然是位大诗人,但是假如陈渊觉得一眼望出去都是六七百年前陶潜所歌咏的情景,那未必证明陶潜的意境包罗得很广阔,而也许只表示自己的心眼给陶潜限制得很褊狭。

这种对文艺作品的敏感只造成了对现实事物的盲点,同时也会变为对文艺作品的幻觉,因为它一方面目不转睛,只注视着陶潜,在陶潜诗境以外的东西都领略不到,而另一方面可以白昼见鬼,影响附会,在陶潜的诗里看出陶潜本人梦想不到的东西。

这在文艺鉴赏里并不是稀罕的症候。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有删改)

26.文中所说宋诗之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6分)

 

27.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请用平实的语言说明这一比喻的含义。

(3分)

 

28.根据材料分析,如果一个写诗的人眼前心里只浮动着前代诗人的好词佳句,那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6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10高三学情调研测试

语文Ⅰ卷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8.文言文翻译(9分)

(1)

(4分)

(2)

(5分)

9.

(4分)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1)(2分)

(2)(4分)

(3)(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

(2)

(3)(4)

(5(6

(7)(8)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2.(6分)

13.(4分)

14.(4分)

15.(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201510高三调研测试语文答案

一、1.(3分)答案D

2.B[怨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先排除A和D,再根据绝句押韵(第三句末尾字不押韵)和平仄知识选B。

]

3.D(文段前面提出“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④用一个条件句过渡到选择茶叶的方法;根据对应原则,应先说外形接①,再说内质接③;最后写分辨茶叶的好坏,也应该先说外形观感接②,再说内在口感接⑤)

4.答案:

B.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滞不前

5.答案:

C(这里是借代,没有谈到“平等”)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A(讽:

劝告。

7.(3分)D(都是代词,他。

A项,把/因;B项,被/在;C项,那/难道。

8.

(1)(4分)难道不知道故乡还有旧的产业可以依仗,或许差不多不至于到了粮食缺乏断绝(的困境)啊?

评分建议:

“赖”、“庶几”、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逃避权势恐惧逼迫的士大夫都来就任,他们都是当时的名流(或“杰出人才”),也都爱惜人才,礼贤下士。

评分建议:

“炎”、“胜流”、“怜”、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淡泊名利,坚守操节,疏宕傲世(达情任性),向往归隐。

评分建议:

一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12.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1)拍摄别致的风景是“他”独自行动的契机,为遇狼情节做铺垫。

(2)“他”不忍抛下摄影机和行囊背包,是“他”被狼逼近的重要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是“他”在野狼逃遁时及时醒悟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小说情节转折点(人追狼)的形成。

(每1点2分)

1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

请简述作品中“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答案:

(1)(昨天黄昏,“他”见到狼,内心非常)慌惶。

(2)(天亮时,“他”仍感到)恐惧和绝望。

(3)(野狼停下时,“他”心里一阵)狂喜。

(4)(野狼往回逃窜时,“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5)(追随狼踪发现水源时,“他”)喜出望外。

(6)(最终获救时,内心对狼充满了)感激之情。

(注意次序,答出4点即可)

14.小说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坚毅顽强。

面对外在的磨难和内心的恐怖,能够勇敢地去战胜和克服。

(2)机智敏捷。

能够敏锐的发现狼调向回窜的原因,机警地追随狼的踪迹。

(3)热爱艺术。

面对困境,却自始至终不肯放弃所拍到的“别致风景”。

(4)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能意识到狼既是困境的制造者,也是摆脱困境的拯救者。

(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对狼有感恩之情。

)(每点1分)

15.小说结尾中,声落枪响,狼猝然倒下,“他”“昏了过去”。

试探究这样结尾的用意。

(6分)

答案:

(1)情感表现上:

表现了“我”对狼被杀痛心之情。

(2)人物刻画上:

突出主人公对狼的感激(感恩),意识到狼也是其摆脱困境的拯救者,丰富了主人公人物形象;(3)主旨表达上:

由表达人的毅力与意志的主题深化为有关人类生存问题,即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4)艺术效果上:

小说结尾狼死我“昏”,戛然而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启发读者思考。

(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16.认为写作就是丑恶心态的流露。

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

对文学事业或作家毫无帮助的欺压式的批评。

(共6分,每点2分)

17.类比论证,用以方言唬人来类比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的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可笑,使说理更形象更明白(2分)。

以“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和这种文化批评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这种批评的狠毒。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阐释自己对不负责任的文化批评家的批判。

(共6分。

每点2分)

18.把文章写到像莎翁一样好的时候,便无惧批评家们的指责(无论批评家们如何挑刺,我依然是个好作家)。

号召作家正面对待文化批评,用它来鼓舞自己做到自爱、自强、自重,写出好作品。

(共6分,每点3分)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答案:

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记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精焉

21.依据内容,上面的语段出自(3分)

A.《文心雕龙》B.《随园诗话》

C.《古文约选序例》D.《东坡文钞》

答案:

C(《古文约选》清代为八旗子弟编的一本古文读本,方苞所作的序和选例合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