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1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烧制陶器B.淘洗黄金C.头发生长D.鸡蛋孵化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O2),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农业生产中用受污染的水常会降低产品质量,甚至损害人体的健康

B.天然水就是指纯水

C.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后的水

D.保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

5.医疗上使用的钢瓶体积很小,却能将大量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

A.分子是可分的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6.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的生理盐水B.冰水混合物

C.雪碧饮料D.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8.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9.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10.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11.某课外小组取上述“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A.吸附剂B.絮凝剂C.消毒剂D.催化剂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13.右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气密性检查:

先用手握紧试管,再把导管放入水中,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

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

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14.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该反应中A、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二、多选题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中可能有氧化物

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三、填空题

16.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

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

(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

已知: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

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用双氧水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l)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结果精确到0.1g,下同)。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烧制陶器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淘洗黄金是将黄金表面的杂质清洗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头发生长是身体内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些物质(头发)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D、鸡蛋孵化会出现小鸡,其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C

【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KMnO4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

需要的仪器有:

A、用于加热的酒精灯;故本选项正确;

B、作为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试管;故本选项正确;

C、分液漏斗是用于分离、过滤和引流液体的仪器,显然该实验中没有需要分离、过滤等的液体。

故本选项错误;

D、收集气体需要用集气瓶;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C。

3.D

【详解】

A.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实验过程中空气进入装置中,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4.B

【解析】

【详解】

A、被污染的水中含有有害物质。

工农业生产用了被污染的水,常会降低产品质量,甚至会损害人类健康,故A正确;B、天然水不是纯净水,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

向天然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沉降,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最后通过加入消毒剂把病菌杀灭。

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后的水,故C正确;D、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淡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是公民的责任,故D正确;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进行分析,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

【详解】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

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与其中。

与分子的大小、是否可分以及分子的运动无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A、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水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C正确;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变化发生的过程,根据对变化过程中各物质构成的对比与分析,可判断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7.B

【详解】

A、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医用的生理盐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冰、水是同种物质,冰水混合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C、雪碧饮料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原子变成离子时改变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微观粒子间总是存在间隔的,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仍存在间隔,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9.D

【分析】

选用的两种药品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别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者接触会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氯化铵,产生白烟。

【详解】

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空中相遇,也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条性质,故A正确;

B、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故发生了化学反应,故B正确;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氯化铵,故C正确;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生成固体氯化铵,故瓶内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

D。

10.B

【详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气体逸出后致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气体逸出,使质量变小.故B不正确;

C、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描述:

在“红色的污染水”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在可见光的条件下,“红色的污染水”变纯净的水即在可见光的条件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改变,可见纳米二氧化钛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故选D。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

12.B

【分析】

【详解】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故A说法正确;

B、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双氧水的速度,不用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故B说法错误;

C、为了让木炭燃烧时间更长,应把点燃的木炭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故C说法正确;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气密性检查:

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是正确的叙述;C、加热:

先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选择B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反应前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得出A的待测质量是39.4g,A、B、D反应后的质量均增加,说明C一定是反应物,A、B、D一定是生成物,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A正确;A、B、D三种物质由C分解而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B正确。

反应过程中,B的变化质量是8.7g,D的变化质量是3.2g,所以二者变化的质量比是87:

32,C错误。

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和y,则197x:

158y=(39.4g—19.7g):

31.6g,解得x:

y=1:

2,D正确。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

本题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解题时先确定正确的思路:

先求出待测物质的质量,再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减少为反应物),然后确定各物质的质量比,最后将质量比与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求解。

15.CD

【分析】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从图示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

【详解】

A、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A错误;B、图示中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可能为氧化物,故C正确;D、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16.不正确;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

【解析】

【详解】

(1)小明同学从实验室拿的空集气瓶,带有实验室中的空气,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一会儿,收集的气体也不会全是教室内的空气,会影响以后的试验结果准确性,所以小明的收集方法不正确;

(2)先把集气瓶装满水,排出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再收集教室内的空气,可得到教室内的空气。

具体做法是: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

(3)用日用品瓶子收集气体,与集气瓶收集气体的做法是一样的。

如用矿泉水瓶子。

具体做法是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

17.溶液变红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对比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

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一: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A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因为C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A中时,能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中的酚酞试液没有和碱性溶液混合,不能变色;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烧杯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二:

试管中氨分子由右至左不断的运动,当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三:

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四:

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说明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用玻璃棒蘸取碘酒滴在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碘分子能使淀粉变蓝色,即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

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

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8.铁架台集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2H2O2

2H2O+O2↑BC或E

【详解】

(1)图中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①是铁架台,②是集气瓶;

(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在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

2H2O+O2↑;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4)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B装置,另外,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9.

(1)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2)0.8

(3)1.7g

【详解】

(1)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5.6g-34.8g=0.8g。

(3)设生成0.8g的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1.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