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785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docx

环境管理学部分考生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问题

(一)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

(二)根源:

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

二、环境管理概述

(一)定义(叶文虎):

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业)

(二)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定义:

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三)根本目的(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根本)

 

(判断对错)

2、调节环境行为(直接)

(判断对错)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具体方法和实践)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最终目标)

(四)三大主体:

1、政府(主导性力量)

2、企业(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3、公众(最终决定作用)

(五)三大对象:

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六)环境管理的内容:

(按环境物质流划分)

1、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管理(起点和首要环节)

实质是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社会行为,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产业环境管理(重要方面)

3、废弃物环境管理

4、区域环境管理(核心、工作重点和中心)

区域环境管理可以看作是前三类环境管理在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或集成。

三、环境管理学

发展的三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2、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

(思想和原则变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最重要的进步是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斯里约热内卢召开并通过了《里约宣言》,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人类发展观改变成可持续发展观。

 

四、阅读材料:

上海“三分钱模式”P15

1、对策:

上海市环卫局作为管理部门向生产一次性塑料参合的厂家按每只3分钱的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

1分钱付给回收者的劳务费;1分钱时一次性餐盒处理处置的补贴;1分钱时管理部门的管理费和执法成本。

启发:

采取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手段,辅之以监督、检查、罚款等行政手段,构建起一次性餐盒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和控制了一次性餐盒在“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理处置”全过程中的物质流动,使其污染得到根本性控制。

另外,通过这一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一次性餐盒污染的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工程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应用。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一、环境管理政策分类

类型

政府

企业

公众

命令型和控制型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强制性环境标准

经济型和激励型

经济手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手段

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指导性环境标准

企业节约源和能源

鼓励型和自愿型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公众自我管理

政府环境绩效评估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节约资源能源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绿色社区、住宅

 

二、环境管理政策五大手段

(一)命令型和控制型

1、法律手段(最基本手段)

2、行政手段(强制性特征)

(二)经济型和激励型

1、经济手段

Ø定义:

指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等货币或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2、宣传教育手段(战略手段)

3、科学技术手段

(三)鼓励型和自愿型

1、环境信息公开

Ø定义:

指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2、环境绩效管理

Ø环境绩效定义:

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Ø环境绩效评估方法:

基于ISO14031标准评估and基于生态效益评估(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三、阅读材料

(一)美国国家环境绩效跟踪NEPT计划(鼓励型和自愿型政策)P96

美国环保局推行国家环境绩效跟踪计划,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实行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计划,都是一种由政府设计、企业自愿参与的鼓励性环境管理项目,较好的体现了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绩效管理中的自主协调和协作。

参加了该计划并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

(二)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P99

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师环境绩效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环境会计的作用是利用会计手段充分说明企业环境信息和环境绩效;

环境审计的作用是利用审计手段确保企业环境信息和环境绩效的合法性和客观性;分类:

司法审计、技术、组织审计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世界系统”或“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行依靠三种生产环节之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畅通来保证。

(一)物质生产

1、定义: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2、基本参量:

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方法:

改进技术、清洁生产)

3、工业文明在物资生产方面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产力无限增大,加工链节急剧增多,物质生产的资源利用率急剧下降。

(二)人口生产

1、定义:

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2、基本参量:

人口数量(方法:

计划生育)、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3、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生产”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社会总消费的无限增长(表现在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准的增长上),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因。

(三)环境生产(前两者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1、定义: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2、基本参量:

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3、在人口基数消费水准一时难以降低,而社会总消费和社会生产力又不断提高的现实前提下,加强环境生产最具紧迫性,最具长远意义。

 

二、管理科学理论

(一)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轴心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二)阅读材料: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P491:

管理过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

三、行为科学理论

(一)个体行为理论

Ø双因素理论(赫次伯格):

该理论把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二)群体行为理论

1、群体冲突理论:

关于群体内部(包括同一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和群体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理论。

2、阅读材料:

人与环境和谐的5钟环境需要P61:

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四、环境管理基本原理

(一)共赢原理

1、基本内涵:

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则。

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管

理活动中能使政府、企业和公众达到共赢。

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

体化为“三生共赢”原理。

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2、阅读材料: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共赢策略P67

Ø意义:

社会上: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探索生态经济型模式,一些地区走上了“粮下川、林(草)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轨道。

经济上:

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使2000多万农户9700多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人均获得生活费补助40元、粮食补助494斤。

生态上:

生态面貌得到改善,退耕还林地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2个多百分点,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输入江河的泥沙量减少。

Ø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内部机制分析:

1)制定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核心的《退耕还林条例》;

2)制定了合理的共赢规则,使所有的参与主体,国家、农民、地方政府都得到了合理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都享受到了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这种政策的结果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则是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3)避免以前有人种树、有人砍树,没有人管树的问题。

4)积极落实资金、技术和管理,防止出现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

Ø退耕还林共赢策略的外部环境条件分析

1)多年来的绿化造林声势浩大但没有成效,反而森林资源大量破坏,特别是天然林的破坏,逐渐加重;

2)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引起并强化的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央领导的生态环境危机感;

3)传统以木材砍伐加工为主体的森林工业举步惟艰,陷入困境,不彻底改革没有出路;

4)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

5)中央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债项目;

6)中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使中国有史以来可能是第一次从心理上消除了对粮食短缺问题的担心,因此才可以下决心大规模退耕;

(二)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

Ø三种生产的界面: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三)冲突协同原理

1、基本内涵:

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消极作用的发挥。

2、应用:

排污许可证制度

Ø基本内涵:

排污许可交易政策体现了冲突协同理论的思想和原则,较好的协同了不同单位在排污量上的冲突,协同给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冲突,在确定了排污总量并进行了合理分配的大前提下,使排污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具体做法,使污染削减费用最小化,从而既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进而使企业能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积极地进行生产工艺改革、实施清洁生产,增加排污余额,也就是使企业的生产行为与环境容纳量得到了协同。

Ø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量的地域限制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调节全地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杠杆。

五、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补充)

1、全过程控制原则:

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Ø三种工具:

生命周期管理思想、环境标志、清洁生产

2、双赢原则

3、综合性原则

4、区域性原则

5、预测性原则

6、规划和协调原则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一、环境标准的制定

目前较发达的工业国家都采用最佳使用技术(BPT)和最佳可行技术(BAT)的方法制定排放标准。

 

二、环境管理预测方法——特尔菲[Delphi]法

1、概念:

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使结论可靠性增大。

2、特点:

不记名、反馈性(3、4轮)、统计性(预测结果)

 

三、环境管理实证方法

(一)实验法

Ø注意事项:

在实验者和被实验者之间,会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如“迎合心理”、“逆反心理”等等。

因此,往往要采取“参考组”、“对比组”等方法来排除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法

1、定义:

通过设计、发放、回收问卷,获取某些社会群体对某种社会行为、社会状况的反映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问卷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2、注意事项:

时间小于20分钟

(三)实地研究法:

观察、访谈

(四)无干扰研究法

1、文本分析法

2、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法

3、历史比较分析法

(五)案例研究法

Ø注意事项:

4-10个案例比较合适

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一、概述

(一)区域定义:

区域是相对的,可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市,一个流域,一个乡镇而不是一块地,一间房。

区域必须有一定的大小面积和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33211”工程:

“九五”,期间,污染防治以水和大气为主,水污染防治重点抓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抓北京,海洋环境保护重点抓渤海。

(填空题)

 

二、城市环境管理

(一)基本途径和方法

1、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

Ø责任主体:

各级人民政府(执行中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Ø主管机构:

各级城市人民政府中的环境保护局

Ø参与:

水务、农业、市容和环境卫生、园林、车辆管理等部门

2、制定城市环境规划(最主要)

Ø内容:

1)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

3)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4)制订环境规划方案

5)制订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

3、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Ø分类:

综合指标、单项指标

Ø污染物指标管理和排污收费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Ø目的:

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Ø关键:

排污总量的正确分配和合理调配

Ø内容:

排污申报、总量审核、办法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Ø环境容量:

环境所能接受的污染物限量或忍耐力极限,单元环境中某种污染物质的最大

允许容纳量。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

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和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管理和控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重要内容:

确定综合整治目标、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改革环境管理体制。

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城考):

以城市为单位,以城市政府为主要考核对象,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按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大类共20项指标进行考核并评分。

6、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二)阅读材料:

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P144

1、生态城市的定义:

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2、建设生态城市的五大层面:

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的整合、生态意识培养

(三)中国城市环境管理方针:

1979年成都环保会议提出“以管促治,管治结合”,使城市换进骨干里走上综合防治的道路。

自8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管理逐渐由单纯环境污染控制转向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三、农村环境管理

(一)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

1、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是农村整体落后于城镇的表现

2、农村环境问题的几个明显特点:

排放主体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

3、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

城市将各种废物直接转移到农村环境中;城市将污染企业搬迁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造成间接污染。

(二)基本途径和内容

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

2、指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乡镇工业布局、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

4、推广现代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正确选用农药品种和合理使用农药、改革农药剂型和喷灌技术、实行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等)

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三)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

1、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缺

2、失财政渠道的污染治理资金来源不够

3、政策扶持措施不利

4、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不适

 

四、流域环境管理

(一)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

(二)生态需水的定义:

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三)基本途径和方法

1、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2、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Ø流域环境管理在方法上必须以全流域环境规划优先。

全流域环境规划是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4、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5、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

一、宏观产业环境管理(政府为主体)

(一)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对企业发展建设过程的环境管理

2、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Ø核心:

对企业各种物质资源利用和消耗、生产工艺的清洁化、废弃物产生和排放三环节的环境管理。

3、对企业其他环境行为的管理

(二)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制定和实施宏观的行业发展规划

2、制定和实施行业环境技术政策

Ø由政府环保部门制定和办法

3、制定和实施能源资源政策

Ø阅读材料:

《上海产业能效指南》P203:

《指南》根据上海各大行业能源消耗和产出情况计

算出各个行业的实际能效指数,以衡量不同行业的能效水平。

这一操作简单明了,非常有

利于企业管理部门监测能耗水平和进行产业能源效益分析。

4、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二、微观产业环境管理(企业为主体)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

消极、不自觉、积极

(二)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制定企业环境政策

2、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

Ø建立的主流标准和指南:

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

Ø建立的四个阶段:

策划、体系建立、运行、认证

3、绿色设计制造和绿色营销

Ø绿色设计和制造的定义:

采用生态、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减少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等过程产生的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生态破坏。

广义的绿色设计还包括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绿色使用等环节的设计。

4、治理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5、企业环境报告书

三、ISO14000系列标准环境管理体系

(一)标准概述

1、一种鼓励型和自愿型的环境管理政策方法

2、唯一能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发证发ISO14001

3、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Ø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管理的概念:

指对一种产品从加工制造到废弃分解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

Ø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后处理这四个阶段。

(二)ISO14000要求

Ø环境方针的内容:

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

两个承诺是承诺遵守法律及其他要求,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一个框架要为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指导。

(填空题)

补充清洁生产审计

一、清洁生产概述

1、定义:

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程序。

2、对象:

组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他)

3、分类

Ø强制性——“两有两超”:

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

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Ø自愿性

二、清洁生产的审计思路(3个层次)

1、Where:

判明废弃物的产生部位

2、Why:

分析废弃物的产生原因

3、What:

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方案

 

三、清洁生产分析产生废物原因(8个途径):

通过从原辅材料和能源、工艺技术、管理、过程控制、设备、职工、产品和废物八个主要方面,分析产生废物和问题的原因。

四、清洁生产7个阶段:

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五、案例分析

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一、自然资源概述

1、定义:

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

2、特点:

可用性;整体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

3、我国自然资源优势:

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类型齐全

4、我国自然资源劣势:

土地利用率低;时间分布不协调;质量差异悬殊;人均资源量少

5、开发自然资源的态度:

“任意滥用”(错误);“禁止动用”(错误);“不要擅动”(正确)

6、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Ø有偿使用

Ø谁开发利用,谁保护

Ø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保证生态平衡

Ø节约资源,综合利用

二、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Ø土地概念:

广义上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由大气、地貌、岩石、土壤、水

温、地质、动植物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狭义上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不包括水域,

由土地、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三、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Ø水资源管理应把所辖地区的水(包括用水、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土壤水、雨水及农田排水等)以及水体周边的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统一管理。

3、树立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水权观念,并将其引入水资源管理

Ø逐步开征资源税和排污税

4、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与水质并重管理

5、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和循环再利用系统

Ø水资源利用中的安全保障,包括防止城市饮用水源地和供水系统受到突发污染事件的影响,保障供水安全。

Ø建设用水单位(家庭、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的水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系统,如雨水利用、中水利用、循环水利用、家庭节约用水等。

Ø在城市整体层次上,按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建设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上,满足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要。

6、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

四、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

(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三无”:

无偿、无序、无度

(二)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Ø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

Ø协调各部门、单位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活动的原则;

Ø海上、陆上开发活动统筹规划布局的原则

Ø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2、加强对海洋资源储量、功能的调查,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3、合理利用和精心保护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逐步发展外海远洋渔业

4、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5、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

6、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7、控制陆地开发行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五、草原资源保护与管理

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草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Ø草原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原则和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