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408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docx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笔人:

王霞

关键词:

责任意识责任行为责任感培养路径

大连开发区第三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2012年10月,我校申报的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子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1、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个性发展呈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树立,不仅能促进他们以乐观、积极和主动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作用,并对他们将来真正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守法纪,适应国际竞争的合格现代化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2、“求真知,做真人”是三中人一贯秉承的校风,学校认为培养合格的学生,责任是基础,而责任心乃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是人格健全的标志。

培养具有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学生是学校的必然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

3、中学生的责任心现状,激发了我们对于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强烈愿望。

我校对780名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了有关责任心问题的问卷调查,其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人数

占年级总人数比率

收回有

效试卷数

责任心状况

一般

初三

290

100%

290

68%

25%

7%

初二

248

100%

248

28%

65%

7%

初一

284

100%

284

40%

43%

17%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在校的初中生大多是接近零零后独生子女,责任意识弱化,主要表现有:

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对我校7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意识强于责任行为,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责任意识付诸于责任行为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

4、目前很多学校开展责任教育中存在着的普遍性问题,如角度雷同,研究点太高,缺乏实际操作点,以传统德育教育替代德育研究等。

很多学校从师德建设入手,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加大教育宣传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也有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出了诸如“任务分配法”、“心理辅导法”、“榜样示范法”等责任教育的方法。

但在众多的研究中,问题讨论多,实践操作少;个性的、独立的实践研究多,基于学校整体的实践研究较少。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找到适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资料查询,我们发现很多国家将培养学生责任感列入道德教育计划。

美国新泽西州阿尔伯克奎的管理爱好者学校创立了“纪律的责任感模式”,他们试图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与行为和责任有关的决策中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内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发展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德国强调个体应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教学两大任务之一。

这些国外的责任教育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国内的很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了柳州铁路一中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提出了“四点四会”,取得了积极的育人效果。

另外,浙大附中、绍兴市稽山中学也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

他们围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等相关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

所有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着眼点各有侧重。

在学习借鉴中,我们发现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个责任感缺失比较大的特殊群体,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还没有完整地、切实可行的路径可循,这些都急需我们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形成有效的责任感培养路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

如今,随着国家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速度在逐渐加快。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达到历史新高,期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80%。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比例已达到44.84%,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仍将快速推进,并将有3亿左右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镇。

这就意味着现在及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要随父母涌进城市,这是一群敏感而容易受到伤害的孩子。

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极易导致这些孩子心灵深处的心里差距和尊严差距。

我校现有学生781人,期中479人来自外来打工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综述的61%。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预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密切相关。

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外来打工家庭,受家庭影响,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中存在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现象。

同时,学生的“唯我”中心,过分依赖。

也妨碍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责任感的培养,从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更清楚地认识“责任感教育”、实践“责任感教育”,更规范地研究“责任感教育”,赋予“责任感教育”以新的内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同时为其他学校实施责任感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培养负责任的学生,进一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的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开朗活泼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的责任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小公民。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意识和责任感教育水平。

(3)通过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责任感培养方法和路径,提炼出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载体、内容,为其他学校、其他地区开展责任教育提供实践借鉴和参考。

(四)、研究的对象和时间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责任感培养路径的研究》以在校48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重点,辐射全体师生,从2012年10开始,止于2013年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

“责任感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在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形成对个人、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

能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形成坚定的信念,表现为有强烈的责任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四大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

而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并教会他如何做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

“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2001年10月24日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校对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

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

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责任乃人的生之“必须”,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道德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趋势。

在美国,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品德教育的六大支柱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国家责任和爱国主义。

“责任”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就正是以对民族对国家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志士仁人的奋斗史,正是对国家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感铸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

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循循善诱,加强引导,让学生的责任感养成成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责任意识才会自觉地转化为责任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

强制的教育,只会使学生迫于外界的压力,机械地作出各种虚假的承诺,最终形成双重人格,这是思想教育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在内容上循序渐进。

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是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总是日益趋于深刻,实现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

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尤其要抓住新初一入学教育这一良好阶段。

(三)操作性原则:

责任教育切忌“假、大、空”现象,让责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教育的有效性,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责任教育内容、方式坚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原则,根据学生需要开设责任教育课程,设计有效的责任教育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让学生自找存在的责任缺失现状,运用心理教育活动体验责任的重要,学生个人发展手册等方式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又是操作性强的责任教育活动。

   4、整合性原则:

责任教育路径是很多的,要加强多方整合,形成合力。

进行责任教育要做到“三个整合”,即要有新形势下教育内容的创新,又要与原有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相整合;即要注重班会课等德育阵地的教育,也要进行学科责任教育的渗透;即要注重学校内部主渠道的教育,又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问卷和访谈法

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

问卷调查方法和访谈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使用SPPS统计方法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1、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当前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

(2)分析当前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关系。

(3)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调查工具的选择:

自编问卷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业方面、学生遵守校规方面、学生参加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生的自尊等方面设问,分意识和行为两大类,共设选择题60题。

同一时间向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780份,收到学生调查问卷780份,有效问卷780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完全呈显著差异,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②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是紧密联系的。

责任意识可以指导责任行为,提高学业意识可以提高其学业行为,但提高其他意识不能很好的提高其他行为,这里的其他方面主要指生命教育、节能意识和基本的道德礼仪,可见,意识的培养也是必要的;责任行为可以促进意识的形成,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责任感。

③学业成绩两极化的学生,自尊水平低,成绩好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好;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更是放弃自己,毫无自信。

④受家庭影响因素较大,借读学生相对于在籍的学生,习惯较差,责任意识淡薄。

⑤借读学生中明显呈现地域陌生感,不能把自己融于现有的环境,去包容周围的人和事,去热爱这方热土。

(二)行动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显示,我们的学生具有责任意识,但缺乏责任行为的现实情况,我们进行了责任感培养的行动研究。

1、创设浓厚的责任教育环境氛围,处处感受责任

学校责任教育的环境创设体现在硬环境上的主要有:

学校电子屏幕每天滚动播出关于责任教育的格言,责任教育主题墙板报展示,以责任为主题的班级环境布置等。

学校责任教育的环境创设体现在软环境上的主要有:

以“学真知,做真人”为校训,树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基本观念,培育良好的责任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理念。

2、开展全员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人人履行责任

a)抓住契机①升旗仪式②开学典礼③入团仪式④参加演讲讲故事比赛

b)强化师德①师德培训②关照谈心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阵地,而教师是主要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责任感的强与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课题组先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入手。

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增强全校教师教书育人、敬业乐教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学校通过邀请专家、优秀师德标兵到校讲座,提高师德修养;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研讨本学科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平时要求每位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在教师中开展学困生、问题生帮扶活动,每位教师要确定3—5名名帮扶对象,对学生进行跟踪式服务,切实体现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教育理念。

c)狠抓习惯

编制和实施了开发区三中学生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即

(1)、学习习惯:

书具齐、心神聚、坐姿端、专心听、仔细看、认真写、勤思考、善发问、勇争先

(2)、行为习惯:

排队走、右侧行、脚步轻、嘴无声(3)、礼仪习惯:

衣着整洁、发型标准、主动问候、自觉让路(4)、卫生习惯:

地面干净、桌子整洁、凳子插入、物品整齐、垃圾清净(5)、集会习惯:

按时到位、安静有序、安全第一(6)、就餐习惯:

排队肃静、饭菜用净、环境洁净(7)、运动习惯:

自觉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在坚持不懈的布置、检查、评价、交流、反馈中学生的习惯水平和责任意识得以提高。

①习惯内容②学生教育③文明班会④我是学校小检察官

⑤班班有歌声⑥基地生活⑦先进表彰

3、课堂学习

①学习动员②百日动员③环境保护课④生命教育课

⑤问题多位驱动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挖掘教材因素,积极引导,质疑牵引,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增强责任感。

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

学校大力推行问题多维驱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多维驱动课堂”的基本特征为“问题多维驱动”;基本形式“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基本目标为“思、疑、释、拓、创”思维品质的培养;基本原则为: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有选择题目的权利。

从而提升学生思考、质疑、诠释、拓展、创新的能力。

4、班级管理①班级介绍②我是班级小主人③环境板报

④节约班会⑤习惯班会⑥中国梦班会

5、家校联合①家长培训②家校沟通③家长检查作业

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

家庭是孩子责任意识培养的另一有效途径。

我校针对外来学生家庭的特殊情况,开展了如下工作:

首先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通过家长学校,由校长、副校长、政教主任分专题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外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更高层次的家庭教育方法培训,使家长懂得孩子的成长绝不是学校单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家校密切配合。

其次加强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开设了家校通,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每天通过家校通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处理。

另外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寒假、暑假时组织任课老师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寻求家庭的支持,激发家长认可,寓责任感的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并要求家长做到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提高教育效果。

课题组为每位学生配发家校联系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重视联系薄的使用,充分发挥其沟通交流、促进协同的作用。

学生在家表现、学习情况或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在家校联系本上有详细记载,这样的家校联系有利于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落实,并持之以恒。

6、区校共建①我是社区小卫士②接受社会教育③热爱家乡报告④我爱我的第二故乡演讲

学校制定了楼区学生文明条约:

遵守公民道德和楼区规定,搞好家庭关系和环境建设,争做文明居民;尊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态度友好,不妨碍工作;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侵占和损害公共、他人利益;爱护楼区草木和公物,不践踏草坪,不掐花折枝,不损坏设施,不乱贴乱画;保护楼区环境和卫生,不乱倒污水,不乱扔垃圾,不乱放物品,不随地吐痰;守学生规范,展学生风采,不到不适宜场所,不做不文明之事,不交不良之友,不说不雅之语;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每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清扫、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了楼区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积极提供有价信息,积极劝止不良行为。

7、实践活动

⑴真挚孝心献父母①我是父母小帮手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⑵足够真心献老师①教师节特别升旗仪式②令人动容的毕业典礼

⑶热情关心献他人①我是同学小老师②为患病同学捐款

⑷无私爱心献社会①到开发区福利院慰问②看望社区五保户③看望老红军

课题组成员按照活动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安排,把责任感教育有步骤,有计划的落实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不同的活动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新城区的生活,把自己当成新城区的主人,每个寒暑假都要求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性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开展我眼中的第二故乡绘画摄影比赛;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孤寡老人家庭、贫困家庭、社会福利院;参加环保志愿组织活动等等。

活动的开展极大提高的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8、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实践锻炼,引领责任行为

在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团、学干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团委本着“责任·服务·凝聚·引领”的宗旨,进行了团、学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初步探索。

通过报名、民主推荐,第一轮面试,岗位实习,主观性测试(包括笔试及团队活动),竞聘演讲,第二轮面试,公示等七个程序进行,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精细化的选拔过程中尤其重视学生责任感培养,让简单的选拔学生会干部成为锻炼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责任行为的重要载体。

同时以自主管理为抓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行规检查组”和“志愿者服务队”的队伍建设,深入、细化工作内容,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养成责任行为,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9、加强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突出责任训练

我校在开发责任感校本课程时,首先从学生需要出发,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开设课程,采取了由下而上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强制灌输教育。

在每个班级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班会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分析初一学生在责任感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设立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然后,再把教学框架放到班级、课题组进行讨论,结合学校特点,最终把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校本课程的最基本内容。

根据新生入学教育特点,我们开设如下内容:

①严明纪律,履行职责——军事训练中的责任教育

②我爱我校,立志求学——校史教育中的责任教育

③行规训练,责任养成——行规教育中的责任教育

④责任意识,责任行为——责任教育基本概念学习

⑤自主管理,提升责任——学生干部责任行为培养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结合每班实际情况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责任教育德育校本课程不仅解决了我们有些班主任班会课没有系统教学内容的困境,也成为我们每年新初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从初一开始循环,牢记责任,养成责任行为,为初中三年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5、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手册使用,提升学生责任

我校已经建立起以学生成长档案形式促进学生成长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编制了《中国梦与我的责任学生成长纪实手册》,更注重以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督促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激励学生成长,成为具有三中特色的责任培养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中国梦与我的责任学生成长纪实手册》指导、使用、反思、提高、总结等过程,精细化责任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由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化,激励鞭策学生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学习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的中学生。

(三)榜样感染法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

对学生进行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应该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的自我责任心,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我校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新闻播报中,把一周来学生中发生的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形成了“人人学模范,人人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良好责任心的形成;在家长学校中,我们强调家长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四)心理辅导法

   学生自我责任心不够理想或学生自我责任心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原因,我们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方法。

学校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三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知心信箱”等形式解答学生的来信,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另外,课题组老师们动员他们的研究对象每人建立一本名为《成长的足迹》日记本,让学生记录老师在对他施教的过程中困惑的事、感动的事、得到感悟的事……老师们则在学生日记中进行师生对话,以此为载体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解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对学生良好责任心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我校还运用了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采取“一纵三横”(以学生的发展变化为纵,学校、家庭、社会为横)的纵横交织研究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实效。

五、组织保障

在对学生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和归因后,我们认为出现这些状况除了与家庭和社会有关系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有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热情、教师的专业素质,都可能是学生责任心减弱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工作职责,做了如下的组织保障工作

1、校长室。

校长室是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责任心培养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