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7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58中人教版九年级普通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黄铜和黄金

分别加稀盐酸

分别浸入硫酸镁溶液

B

铜粉和氧化铁

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分别高温通入一氧化碳

C

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分别升高温度,观察

D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溶于水测温度

看一眼外观颜色

 

A.AB.BC.CD.D

2.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A.(100+A)gB.100g

C.

gD.(10-A·a%)g

3.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A.

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

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B.BC.CD.D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6.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CaO

CaCO3

高温灼烧

C

NaOH溶液

Na2CO3

适量稀盐酸

D

稀盐酸

稀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A.AB.BC.CD.D

8.(2012年山东烟台,18题,2分)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

9.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0.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

CaCO3粉末

NaCl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氯化钾

氯酸钾

加热

D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通入CO2,过滤

 

A.AB.BC.CD.D

11.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Ca(OH)2 HCl Na2CO3B.KCl Ba(NO3)2 CuSO4 NaOH

C.AgNO3 HCl Na2CO3 CaCl2D.Ba(OH)2 KCl Na2SO4 Na2CO3

13.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16.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一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

 

A.AB.BC.CD.D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将足量的镁片和铁片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B.②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1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SO4、Na2SO4、K2SO4、CuSO4、NaOH、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

(1):

取13g白色粉末,投入50g水中,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

(2):

(1)所得溶液中加入100g足量的Ba(NO3)2,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质量139.7g。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B.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K2SO4、NaOH中的某一种或几种

C.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和K2SO4中的某一种

D.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和BaCl2,可能含有NaOH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21.现有一包由6.5g锌、5.6g铁、6.4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49.6gB.34.8gC.32.7gD.18.5g

2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加NaOH溶液

 

A.AB.BC.CD.D

2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2SO4、K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K2SO4,一定没有Na2CO3

B.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可能有KCl

C.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2、Na2CO3、K2SO4

D.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25.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图中涉及到置换、复分解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图中能生成盐的反应包括②③④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

二、实验题

26.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

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27.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盐酸、硝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8.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

某学习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信息给予)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提出问题1)除氧气外,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也能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金属钠(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

(1)(“能”或“不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反思评价)点燃酒精灯前,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会二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

(2)__。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颗粒可能是(3)(用化学式填写)。

(进行实验二)现象:

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______(4)____。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

黑色颗粒的猜想是正确的。

(猜想与假设)某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

(Ⅰ)碳酸钠(Ⅱ)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5)(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6)。

29.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成分

①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______.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HCl,看到____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②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拟进行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过滤,取滤液,(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______.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不正确.

③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应该是氢氧化钠,但因吸收空气中______的而变质.

(2)测定碳酸钠的浓度

取该试剂瓶中溶液50g倒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假设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

累计加入盐酸的质量/g

0

25

37.5

50

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50

75

85.3

97.8

请你计算:

①这一测定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g.

②这一瓶试剂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0.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用提纯的精盐配制100g7.5%的生理盐水,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操作有误,如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烧杯中有水

④称量时精盐和砝码放反了

⑤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

31.欲在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

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b→c→f→e→d(填写字母)。

⑵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作用是。

⑶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m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

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⑷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⑸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⑹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③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

Ⅰ、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Ⅱ、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Ⅲ、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Ⅳ、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

乙,丙(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黄铜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其中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大量气泡,黄金是不活泼金属,加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能鉴别;锌、铜、金都比镁的活动性弱,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错误;B、铜粉和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无法鉴别;分别在高温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铜粉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能鉴别,错误;C、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分别将溶液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氯化钠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能鉴别,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能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外观颜色鉴别,错误。

故选C。

【点睛】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说明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就相当于计算该温度下溶解Ag无水碳酸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该温度下,Na2CO3溶解度为Ag,说明加入100g水该温度下正好饱和,所以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故选B。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稀释酸性溶液,溶液pH升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温度不变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详解】

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I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对应关系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对应关系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B

解析:

B

【解析】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错误;B、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D、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0%,此选项错误;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所以将5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表明滤液中仍含有硝酸铜,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不含铜,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仍为蓝色,表明滤液中有硝酸铜的剩余,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滤液仍为蓝色还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锌还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锌先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