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57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docx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模拟卷(3)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的是( )。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竞争性

  2.( )等人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

  A.波斯纳

  B.科顿

  C.布鲁巴奇

  D.加涅

  3.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叫(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page]

  4.(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5.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一般

  7.教师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说明教师扮演了( )角色。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纪律的维护者”[page]

  8.弗洛伊德提出的遗忘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被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按认知与期待理论,( )。

  A.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B.动机力量=抱负×期待

  C.动机力量=效价×目标

  D.动机力量=抱负×目标

  11.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page]

  12.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4.( )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5.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page]

  16.以下情况中,属于肯定性训练的是( )。

  A.呈现厌恶刺激

  B.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C.消除敏感反应

  D.消除肌肉紧张

  17.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 )。

  A.问题行为

  B.教学行为

  C.学习行为

  D.操作行为

  19.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page]

  20.面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生倾向于深思熟虑,做出判断的错误较少,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21.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 )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22.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23.“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 )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page]

  24.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25.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26.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

形象直观

  27.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 )为基础。

  A.认知

  B.知识

  C.智力

  D.练习[page]

  28.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30.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page]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

  A.情绪消极

  B.低自尊

  C.食欲不振

  D.动机缺失

  E.过分谨慎

  2.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

  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

  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概念学习[page]

  4.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

  A.行为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孤立

  5.奥苏贝伯尔认为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包括( )。

  A.可利用性

  B.变通性

  C.可辨别性

  D.适应性

  E.稳定性

  6.内部学习动机中最为核心的成分是(’)。

  A.兴趣

  B.态度

  C.求知欲

  D.价值观

  E.好奇心

  7.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包括( )。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个别指示教学

  D.个人化教学系统

  E.观察学习[page]

  8.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学年计划

  9.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

  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0.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包括(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成文的正式规范

  E.书面规范

  11.下列属于教师促成纪律中结构创设的是( )

  A.指导

  B.奖励

  C.协助

  D.操纵

  E.征求学生意见[page]

  12.元认知知识包括( )。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13.创造性的培养,常用方法有( )。

  A.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B.头脑风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E.推测与假设训练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饮食需要

  B.力避下岗的需要

  C.被人尊重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E.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15.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学事项

  B.教学方法

  C.教学情景

  D.教学媒体

  E.教学目的[page]

  16.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哪些因素?

( )

  A.具体目标

  B.先前经验

  C.产生条件

  D.价值体系

  E.行为标准

  17.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认识

  B.情感

  C.控制

  D.行为

  E.干预

  18.技能的基本特点是( )。

  A.技能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B.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C.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的

  D.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

  E.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19.知识的表征存储方式有( )。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方式

  E.概念网络[page]

  20.下列哪些原则和策略是奥苏伯尔提出的?

(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先行组织者原则

  D.小步子原则

  E.及时反馈原则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 )

  2.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 )

  3.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 )

  4.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的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智力技能学习。

( )

  5.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 )

  6.可以把图式看成概念,因为它们都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

( )

  7.加涅的高级规则学习与问题解决不是同质概念。

( )

  8.一般来说,例一规法优于规一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龟规一例法教学。

( )

  9.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 )

  10.对同一个问题若两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智商水平,则我们可以推论,他们两人会以相同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

( )[page]

  11.心理学家假定,通过练习,人脑可以贮存完成复杂技能的程序并向肌肉发出一系列执行动作的指令,这一假设可以解释熟练操作的自动化。

( )

  12.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的同时发出跺脚声,其作用是增加发球的力量。

( )

  13.初入学儿童在习字时运用书空形式帮助记亿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练习形式。

( )

  14.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充分必要条件是促使他陷入认知失调。

( )

  15.皮亚杰和柯尔伯格两人在道德判断研究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提出的发展年龄阶段先于后者的阶段。

( )

  16.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 )

  17.在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伯尔所说的“组织者”。

( )

  18.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要学习平面几何中的许多相同概念,但学习的要求和教学的方式显著不同,这是由儿童的IQ显著不同决定的。

( )

  19.发展智力与掌握知识、技能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 )

  20.对同辈文化的遵从会使青年一代拒绝接受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从而促成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page]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

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

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

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

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

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1.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

  A.现场实验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A.独立型

  B.内向

  C.顺从型

  D.外向[page]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二)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于是它跳起来去够,结果不够高,于是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

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

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到能够着葡萄的高度。

于是,那狐狸说:

“反正这葡萄是酸的。

”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到了葡萄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1.案例中反映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退行

  C.合理化

  D.升华

  2.维果斯基认为,当学生够不到“葡萄”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 )教学。

  A.先行组织者

  B.二支架式

  C.范例式

  D.自主探究[page]

  3.在教育教学中,有些同学因为一次成绩不理想就放弃学习,这说明他的意志缺乏(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4.教师应该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

( )

  A.教会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B.让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改善挫折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