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29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一、重点和考点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知识点的梳理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

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和

可变性: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性质

层次性: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整体性: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

区域

区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纬度位置

区域位置

类型

特征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名称

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土地

类型

农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重点解析

1.区域概念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

(3)区域的排他性(4)区域的区位特征

2.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横向和纵向。

横向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纵向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典题解析

例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解析: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在地理差异的基础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因此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

答案:

B

例2.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D.都是平原地区

解析:

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

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使松嫩平原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气温最高的地方。

答案:

C

例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

解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的早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大。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障碍。

因此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

五、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是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2.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当地()

A.雨水多B.风沙大C.冬季寒冷D.光照强

3.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B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4.我国某城市:

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2分钟,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º10ˊ,则该城市所在区域盛产的农作物是

A 水稻  B 椰子  C 小麦  D 甘蔗

读下图,回答5—7题。

 

5.B处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辽东丘陵

6.A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矿产资源

7.A处适宜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棉花B.春小麦、甜菜C.冬小麦、玉米D.春小麦、油菜

8松嫩平原是我国很需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9,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10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

A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B土地条件的显著差异

C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D水源条件的显著差异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

 

(1)字母A表示山脉,字母B表示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

(2)图上(填字母)处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这是因为。

除此

之外,西部还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等能源资源。

(3)我国第二大林区位于横断山、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填字母)山的南坡。

(4)除上述资源外,西部地区还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有:

(5)阅读下列选项文字,把相关选项的字母填入“山地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关系图的圆框内。

 

A.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B.不合理的开垦耕种C.交通不便,工程建设困难

D.地质、气象等原因   E.影响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

F.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G.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12.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其地位长期未能动摇。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南方广东等省区新兴城市和现代产业结构的建立,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全国的地位日渐升高,相对而言,上海这个拥有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结构的工业中心,其产品在全国的绝对主导地位已不复存在。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仍面临着技术改造、资源、土地、市场等问题(这有些类似于区域经济衰落的特征)。

因此,上海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现在摆在上海面前的是“华山天险一条路”,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依靠科技,才能使上海持续发展。

(1)在上海发展的现阶段,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能力减弱,增长速度,效益,导致整体区域呈现状态。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引进改革区域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2)请就你熟悉的一个区域,分析此区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六、能力提升:

1.下列能够克服河湖、沼泽广布和土壤黏重等不利条件的是(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②陆路交通的发展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④小麦的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房屋的建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此回答2~3题

2.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 )

A身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   B他们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D御防冬季的缘故

3.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常常前后门均开,这是为了()

A防台风、防潮湿B防烈日C防洪水D防潮湿、防寒潮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近海洋B都处于大河的入海口C同属于亚热带D同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5.下列地区发挥当地优势,实施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家乡耕地面积大,盐碱地分布广,因此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B乙同学的家乡乡镇企业很多,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应该鼓励农民弃农进厂.

C丙同学的家乡矿产资源丰富,应该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丁同学的家乡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

6.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动机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比较单薄.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域差异造成的错误表述是()

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

7.(2005年高考试题)图7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河河谷地带的地质构造类型是什么?

试说明该河谷地带地貌特征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2)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3)说出S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

七、课后学习反思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重点和考点: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二、知识点的梳理: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遥感

 

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

全球位定系统

 

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还相互促进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3S”

 

数字地球:

是指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二者关系:

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解析

1.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资源、环境、灾害和城市规划等热点问题的材料为背景考查3S技术的应用.

2.从考查形式上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3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典题解析

例1.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解析:

(1)在GIS中,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的结合,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在城市规划中,城市交通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参考资料。

(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

首先应明确题干叙述的核心意思是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交通流量变化与车辆增减有很大的关系,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很小,洪涝、降水等自然现象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更远。

答案:

(1)A

(2)C

例2.(07年山东)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

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回答4—5题。

4.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5.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1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表1

动车组车次

始发站

终点站

开车时间

终到时间

D21

北京

长春

07:

15

13:

31

D201

南昌

长沙

08:

00

11:

15

D584

宝鸡

西安

11:

11

12:

23

D776

深圳

广州

11:

18

12:

28

注:

长春(43°53′N;125°20′E)长沙(28°11′N;113°00′E)

西安(34°15′N;108°55′E)广州(23°00′N;113°11′E)

A.D21B.D201C.D584D.D776

解析:

此次铁路提速追踪间隔五分钟,需要用到定位用途的全球定位系统,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后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

第五题,利用各个地方的北京时间来求出各地的地方时,然后看哪个更接近当地的12点。

4.D5、D

五、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遥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B.物体的各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但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相同

C.一幅陆地卫星图片可以把整个地球拍下来

D.遥感可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量到定性、从动态到静态的转化提供条件

2去野外考察,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拥有()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C.GPS信号接收机D.地理信息技术

3地图与GIS最基本的差异是()

A.空间模型B.数据模型C.表达形式D.土壤图层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B.GIS是一种快速但不精确的技术

C.GIS是地图的延伸D.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

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6题

5对1990年和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了解城市降水变化趋势B.了解污染区的变化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了解商业区的分布

6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层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B.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估算工业生产总值D.分析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且有助于防火、减灾。

据此回答7~10题

7.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①旱灾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林与常绿林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

9阴雨天气时,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

A航空可见光遥感B航天可见光遥感C航空微波遥感D航天微波遥感

10.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图象的重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反射率相同B相同物体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率相同

C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电磁波反射光谱不同

D相同类型的土壤即使含水量不同,电磁波反射光谱也是相同的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2题。

材料一用遥感技术重新测量,科学家提出:

长江变短了。

最近,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211.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

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

主持测量的中国科学家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

“尽管这一数字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反映了人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有可能成为国家更新重要地理数据的参考。

材料二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

国家利用飞机和卫星对该地区进行了遥感监控,获得了大量的遥感影像图,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制成了淹没地区分布图,图中淹没地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

而且,在计算机中可对淹没面积按各种要求进行快速、准确的统计。

11.材料一说明遥感技术在哪种领域应用()

A.海洋B.地质C.水文D.军事侦察

12.根据以上材料,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13.(2000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究深钻的深化,是对地理测绘系统(D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

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六、能力提升:

1.在野外考察旅行,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B自己所在地的季节C自己所在地的天气D自己所在地的资源

2.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测,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气象预报

3.在“神州”六号飞船返回船舱座椅的边上,放置着两个白色的包,这就是在飞船发生紧急情况着陆时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救生包.救生包中有GPS定位仪等,救生包中GPS定位仪的作用是()

A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B随时知道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季节D随时知道所在地的天气

4.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C分析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5.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GSM技术

6.GPS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帮手,其主要原因是()

AGPA信号接收机的小型化及价格的降低BGPS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旅游成本

CGPS可以使旅游者更具有安全感、提高旅游质量DGPS可以增加人们的旅游距离

7.(2003年上海)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

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例空框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项选择)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上海浦东新区内环线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3)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

8.(2007年北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只传感器B.数据模型用眯、线、面表达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2)图中城市

A.①们于规划区B.②位于非矿区C.③位于现矿区D.④位于原矿区

(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交通线

七、课后学习反思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学案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重点和考点

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3.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分布:

干旱、地区及一些地区

原因:

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

主要表现在、而引起的化、化和化。

荒漠化的概念

特征:

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

、为主的景观特色

原因:

由于受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

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和也随之减少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根本原因

1.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案例我国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1)能源缺乏区,把樵采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的采挖、等。

2.过度放牧:

牧区

3.过度开垦:

在、的沙质土壤区,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

在绿洲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加上,盐分极易在聚集,出现____

直接原因

 

不同时期的荒漠化

历史时期

原因

后果

河西走廊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旱作和草原牧区

 

治沙技术:

、、、等

治理工程:

、、、等

 

荒漠化的防治

 

三重点解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热带雨林的破坏已引起世界关注,因此本章是高考的热点。

在综合课中,本章的考查将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把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综合分析。

四、典题解析

例1.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它有一系列的“前兆”。

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A.地表反射率增加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C.土壤紧实度下降D.植被覆盖度下降

解析: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反射率增加、植被破坏、动物物种丧失、土壤紧实度增加是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表现。

答案:

C

例2(2004•江苏地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回答

(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材愫每海,便于出口

【答案】

(1)B 

(2)D (3)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热点问题,以及西部面临的突出问题——荒漠化的原因,表明当前的高考并不回避热点。

【试题解析】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干旱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脆弱,有大面积的原生荒漠;但随着西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的索取增强,出现了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当地植被,使荒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开发不当,必然会象前苏联、美国等国一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西部地区的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