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082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docx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技术指南

PLC控制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

施工技术指南(草案)

 

2012/3/19

目录

1.施工前的准备3

1.1了解工程情况3

1.2编写施工组织设计3

2.施工组织4

2.1人员准备4

2.2设备准备4

2.3技术准备5

2.4其他5

3.施工工艺5

3.1施工工艺流程图5

3.2施工技术要求6

3.2.1临时设施搭设及水电引接6

3.2.2反力架的搭设6

3.2.3施工平台搭设6

3.2.4盖梁、桥面纵、横向约束拆除7

3.2.5盖梁(台座)顶面及横隔梁底面检查7

3.2.6千斤顶及垫板安装、对中7

3.2.7位移计与应力计安装、固定8

3.2.8液压泵站就位与控制柜线路连接9

3.2.9顶升梁体9

3.2.10支座更换及分级卸压同步落梁10

3.2.11顶升系统拆卸与维护12

4.工期安排与工期保证措施12

5.质量保证措施12

5.1质量目标12

5.2质量保证措施13

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3

6.1安全生产目标13

6.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3

6.3安全技术措施保证13

6.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4

 

桥梁养护、维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行车的安全与通畅。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公路交通量猛增,运输车辆的载重也随之加大,从而造成桥梁的部分设施乃至整个桥梁的早期损坏。

桥梁支座作为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桥墩的传力部件,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作用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安全可靠地传给桥墩。

随着桥梁建设的增加,橡胶支座作为桥梁支座的一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桥梁的交通负荷载重及橡胶支座的日久老化等原因,作为桥梁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支座常常出现开裂、剪切过大等问题。

支座的减震、滑移等作用严重衰减,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为此,需要对损坏的支座进行更换。

更换桥梁支座总的指导思想为用千斤顶将梁顶起安放在临时支座上,等新支座安装复位后,再使梁彻底复位。

由于各主梁的横向联系将上部承重结构连成了整体,要想不破坏桥面及横向联系将梁顶起,就需要整体同步顶升,才能保证不会出现扭转、结构开裂等现象,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

同时,不中断或尽量缩短中断交通时间又对桥梁支座更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工控机、PLC及液压控制系统为硬件平台,监控软件为软件平台的分布式PLC控制系统,既能实现执行机构的分散布置、集中操作,满足多液压缸载荷不均同步升降,又能对桥梁顶升过程中各监测点的压力、位移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桥梁的安全同步顶升控制。

由于施工高度自动化与机械化,对顶升设备与监测仪器的安装、参数的输入有严格的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步骤进行,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施工技术指南是为规范采用PLC控制系统进行桥梁多点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而编写的。

1.施工前的准备

1.1了解工程情况

经现场初步勘查,查明支座主要病害特征、桥梁结构形式、现有支座安装位置及施工环境等。

确定以下内容:

(1)根据桥梁结构形式,确定是单跨还是多跨同步顶升。

(2)根据桥梁各支座位置,确定是否有放置千斤顶的空间,是否需要搭设反力架,并确定反力架与工作平台安装位置。

(3)计算桥梁各支点的支座反力和分布情况,确定千斤顶的吨位级别、数量及分布。

(4)确定顶升系统的台套数。

(5)经与业主商量,确定是否进行交通管制。

1.2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相关规范与上述资料进行设备、人员、材料、质量保证与安全保障措施的设计。

制定过程中参照下列规范和技术资料进行编写:

(1)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2)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3)道路桥梁维修技术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JTG/TJ23-200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5)JTG/T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6)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设计内容详见下述条文。

2.施工组织

施工前应做好人员、设备与技术等方面的准备。

2.1人员准备

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并根据工程需用的设备台套数落实施工人员,随时准备进驻现场。

人员配备如表1所示。

表1项目部人员配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项目经理

1

2

项目总工

1

3

技术人员

2

4

普通工人

若干

顶升设备台套数×3人

2.2设备准备

根据工程量、桥梁型式与工期确定设备台套数,落实机械设备,并做好配套和保养工作,随时准备运至现场。

(1)顶升设备的同步顶升精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或小于0.5mm。

设备应能进行梁体起顶高度和千斤顶起顶力双重实时在线监控。

(2)顶升前应对传感器与设备整体性能进行检测,验收合格方能进行设备安装。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位移、裂缝等检测装置的安装埋设。

机械配备如表2所示。

表2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顶升千斤顶

YBD100-15

根据需要确定

2

液压泵站

1台液压泵站带动8台千斤顶

3

PLC主控台

1

1套系统可同时控制4套液压泵站

4

工控机控制系统

1

1套系统可同时控制4套液压泵站

5

笔记本电脑

1

6

位移传感器

YH-ZF

1片梁4只

7

压力传感器

EST800

1台千斤顶1只

8

应力传感器

4

测量桥梁结构表面应力,设桥面需要位置

9

测缝计

4

测量桥梁结构纵向位移,设顶升段与固定段接触处

10

对讲机

3

11

高压油管

240

12

钢垫板

5

根据需要设计

13

油箱

100

2.3技术准备

由有关单位提供施工图纸和有关桥梁检测报告,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收集相关资料,并派人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然后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并提交有关单位审核。

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2.4其他

(1)由指挥部牵头召开交通管制协调会,准备实施交通管制。

(2)临时设施搭建,水电进场。

3.施工工艺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临时设施搭设及水电引接

顶升处反力支架的搭设

施工平台搭设

盖梁、桥面纵、横向约束拆除(如有)

盖梁顶面及横隔梁底面检查

千斤顶及垫板安装、对中

液压泵站就位与控制柜线路连接

启动顶升系统

设置顶升参数

分级同步加压顶升

加塞钢垫板

 

分级同步加压顶举梁幅到位

取出原支座并清理支座垫板和不锈钢板

 

打印顶升记录

顶升系统拆卸与维护

图1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施工技术要求

3.2.1临时设施搭设及水电引接

根据桥梁形式,进行桥面交通限制及安全标志设置。

清理出施工作业场地,必要时设立围挡,并设立施工安全标志。

根据单次顶升桥梁的跨度,布置好控制系统与液压泵站作业场地及材料堆放位置。

做好水电引接等准备工作。

3.2.2反力架的搭设

支座整体更换时顶升反力的设置方法可分为三类。

(1)T形梁桥、箱梁桥:

墩台结构如无任何病害,可以直接考虑在盖梁顶面和T梁(箱梁)横隔板下实施顶升。

(2)板梁桥或需加固墩台的桥梁:

利用扩大基础或承台搭设顶升支架实施作业,顶升点应尽量靠近原支点。

(3)板梁桥或需加固墩台的桥梁:

没有可以利用的扩大基础或承台,需重新浇注临时承重基础安装顶升支架实施作业。

在施工前应向业主了解地下是否埋有管线,以免损坏管线。

顶升梁体的临时支架、反力架与工作平台应通过荷载分析进行设计,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必要时可进行预压试验。

反力架搭设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桥墩、盖梁和桥台两侧横桥向搭设能承受桥面重量的钢架,钢架结构如图2所示。

应通过计算确定钢架上能放置的千斤顶台数与吨位。

图2反力架结构图

3.2.3施工平台搭设

在桥墩一侧沿盖梁通长搭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由若干个按一定间距固定安装在桥墩一侧的平台架支撑,在平台架上铺设钢板形成施工通道。

施工平台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平台面距梁底1.7m,平台宽1.6m。

脚手架和工作平台要求牢固安全可靠,工作平台在一个桥墩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循环使用。

施工平台结构形式见图3所示。

施工平台只用于施工人员通过,不得作为大吨位物件起重支架和堆放使用。

图3桥梁同步顶升施工简易通道平台架

1-承力架;2-调节螺母;3-承力架立柱;4-固定螺栓;

5-联接螺栓;6-斜拉杆;7-平台;8-联接螺栓;9-栏杆

平台架安装技术要求:

(1)承力架1安装在梁板与盖梁之间;

(2)如果两与盖梁之间高度超过5厘米,可用调节螺母2进行调节;

(3)承力架立柱3用固定螺栓4固定在桥墩上;

(4)斜拉杆6用联接螺栓5与8固定在立柱3上。

3.2.4盖梁、桥面纵、横向约束拆除

按设计要求解除盖梁与桥面处的纵、横向连接。

同时,为防止梁体在顶升过程中发生横向位移,如有必要则应在墩顶两侧设置防侧移的限位装置。

3.2.5盖梁(台座)顶面及横隔梁底面检查

清理干净盖梁顶面工作点,并用红油漆在橡胶支座四周标记,以此为安放新橡胶支座的位置。

检查盖梁(台座)顶面(尤其是需要搁置千斤顶和支撑垫块以及梁上的防侧移钢筋混凝土挡块处)和横隔梁有无破损(裂缝和空洞)﹑表面有无松散粘结物或油污;若有破损,应进行处理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若有松散粘结物或油污,应用刀片刮洗干净(油污可用丙酮清洗)。

3.2.6千斤顶及垫板安装、对中

根据桥梁底部与盖梁顶面之间的空间确定千斤顶安装位置,当无法满足扁形千斤顶安装所需的空间时,应将千斤顶置于盖梁顶面与横隔梁底面之间(如图4),或反力架与桥梁底部之间,并将活塞朝上。

为保证顶升时梁体混凝土局部不受破坏,在千斤顶上下各设置一块钢板,保证单位面积上的顶升力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板面积的大小根据计算确定。

(1)中梁

每片中梁的两侧均安置一台千斤顶。

(2)边梁

每片边梁的内侧安置一台千斤顶。

图4中梁千斤顶安装剖面示意图

3.2.7位移计与应力计安装、固定

(1)位移计安装与固定

位移计的作用是进行各顶升点位移同步测量,以保证同步顶升,避免造成梁体附加应力及桥梁倾斜。

位移计布置原则如下:

1)同一片梁应在两端各对称布置2只位移计。

位移计的安装位置应与千斤顶对应,以利控制。

2)多片梁同时顶升时,除遵循1)中规定外,应在各梁交接处加设位移计。

3)位移计采用磁座安装在千斤顶上下钢垫板之间。

位移计活动端与上垫板通过螺栓联接,另一端根据安装空间情况通过磁座固定在下垫板或引出的固定钢板上。

千斤顶活塞伸出时,位移计活动端与活塞同步伸出。

4)位移计安装时,其初始位移不宜超过总量程的1/3。

5)位移计引出电缆应松松地固定在盖梁或桥墩上再一并汇集连接到控制箱。

应注意传感器接头防水。

(2)应力计安装与固定

应力计的作用是进行梁体关键部位混凝土表面应力的监测,避免顶升不同步或桥面瞬间重载造成局部应力突然增大而造成应力集中现象。

当应力释放时,则会在梁体薄弱环节造成对梁体的破坏。

一般在对大型或重要的桥梁及多片梁同步顶升时采用。

应力计布置原则如下:

1)同一片梁应在两端千斤顶安装位置附近布置2只应力计。

应力计的安装位置应与千斤顶对应,以利控制。

2)多片梁同时顶升时,除遵循1)中规定外,应在各梁交接处加设应力计。

3)应力计采用钻孔锚固的方法安装在混凝土表面。

见示意图5。

4)应力计引出电缆应松松地固定在梁体上再一并汇集连接到控制箱。

应注意传感器接头防水。

图5应力计安装示意图

3.2.8液压泵站就位与控制柜线路连接

(1)液压泵站液压管线连接

液压泵站由油泵、溢流控制阀、分流阀、持荷阀及千斤顶组成,分高压和低压两种输出方式。

将各部件按照高压和低压回路用高压油管正确连接,并牢固密封。

1)溢流控制阀采用一个电磁阀控制高低油路的进油,控制线接于控制箱53~56号端子。

2)每组分流阀可控四台千斤顶,每台千斤顶由一个电磁阀控制,控制线接于控制箱57~88号接线端子(每台先高压后低压)。

(2)检测设备安装

1)本系统主站配备一个压力传感器,各个千斤顶分别布设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位移传感器。

2)主站压力传感器装在高低压分流块上,控制线接于控制箱33~34号端子。

3)千斤顶压力传感器装于持荷阀上,控制线接于1~16号端子。

4)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千斤顶附近,不要与千斤顶连在一起,以免千斤顶自身位移变化影响测量精度,控制线按黄—黑接于17~32号端子,红线接于91~98号端子。

(3)主控机:

安装好主机并用网线接于控制箱内pc343pLc

(4)电源:

液压系统采用380V,控制箱220V

3.2.9顶升梁体

3.2.9.1一般规定

1)起梁前先计算出各墩柱的受压力值作为参考,在墩顶设置自动位移观测系统,严格控制每次顶升量和总顶升量。

2)对梁体进行裂缝监控,必要时同时监控主要截面应力。

起粱时如果裂缝发展超过了规范和设计允许值,必须停止起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再重新起梁。

3)试顶加载。

顶升装置验收合格后进行试顶加载,顶至主梁脱空2~5mm时停止,停放5~lOmin进行观察,无任何异常后方可开始整体顶升。

4)同步顶升。

①千斤顶必须按设计的行程同步顶升,应控制起梁速度在1mm/min左右,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精度应达到0.5mm。

②应同时观测梁体起顶高度和千斤顶的起顶力,施行双控。

总顶升量与千斤顶起顶力不能超过设计值或计算值。

③对重要的梁体,应同时监控主要截面应力。

应力不能超过梁体设计允许值。

5)在主梁顶升时,应用垫板扩大千斤顶与主梁的接触面,要求密合、平稳,不损伤梁体。

调整高度应采用厚度不同的小钢板。

6)支承梁体。

顶升到设计高度后,应垫实主梁,保证平稳可靠。

3.2.9.2启动顶升系统

接通电源,打开系统控制,启动顶升系统。

在正式顶升前,应进行系统调试。

可以人为拨动位移,检查位移是否正常,开启油泵,检查运转是否正常。

3.2.9.3设置顶升参数

顶升位置、顶升顺序和支座顶升量应通过计算确定。

整体更换支座施工一般应通过结构分析确定如下参数:

1)千斤顶顶梁位置离开原支座的允许距离,是否需要解除梁间纵向连接及解除位置,顶、落梁的批次,顶、落梁的高度及工序;

2)桥梁各支点的支座反力和分布,千斤顶的吨位级别、数量及分布;

3)按更换时的气温条件计算支座安装的偏移值;

4)测量原支座和新支座的高度差。

启动顶升系统,进入设置界面,进行参数设置。

3.2.9.4分级同步加压顶举梁体到设计位置

加压顶升操作按下述步骤进行:

(1)排除液压系统管内空气

为使系统工作平稳,位置控制精确,应先排除系统内空气。

千斤顶油缸未伸出时,打开持荷阀排气孔,开启所用千斤顶同步顶升至空气排尽(排气孔出油)。

然后关闭排气孔,停止顶升。

(2)贴合

为使各千斤顶同时伸出,共同承受梁体重量,应先使各千斤顶活塞伸出抵住上垫板。

操作如下:

1)进入“同步顶升监控系统”,点击“顶升设置”,打开设置界面。

2)点击所用液压站的指示灯,启用液压站。

3)点击所要用千斤顶的指示灯,启用千斤顶,选择一个基准顶。

4)点击“下一步”进入称重界面。

5)点击“载荷顶升”,选择顶升方式。

6)在指令压力中设置指令压力(设置一个低压3pa)。

7)开启顶升,压力达到3pa系统自动停止,贴合完成。

(3)顶升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开始进行梁体顶升操作。

按先顶后支的原则添加临时支撑。

1)贴合完成后返回顶升设置界面。

2)点击开启所用千斤顶,选择一个基准顶。

3)点击“位移顶升”选择顶升方式。

4)点击“下一步”进入同步顶升界面。

5)在位移指令中设置位移指令。

为提高同步精度,可将设计顶升高度分成3~4级,每3mm为一级。

6)开启油泵,启动顶升,达到指令位移自动停止顶升。

继续第5)~6)步,直至将梁体顶起至所需高度(以所有的橡胶支座能够抽动为准)。

(4)使用支撑钢垫块临时支撑桥梁,保证每块垫板稳固,并且支垫到位,保持千斤顶油压。

3.2.10支座更换及分级卸压同步落梁

在顶升梁体的同时,修整或更换支承垫石、梁底钢板和支座。

新支座安装时,支座位置按十字中心线对中,纵横向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3.2.10.1简易支座的更换

1)更换简易支座时,应将梁板顶升脱离墩、台帽并临时支撑。

2)清除破损支座垫片,换成新橡胶支座。

鉴于简易支座已经淘汰,更换时基本改用橡胶板式支座,应注意两种支座的总厚度不同,需要调整桥面高程。

3)当简易支座处出现主梁端部和墩台混凝土裂缝时,宜在支座部位的梁端和墩台顶面布设钢筋网加强。

3.2.10.2板式橡胶支座的更换

1)检查、处理原支座垫石的缺陷,使结构完好,顶面高程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2)按设计要求放置橡胶支座,支座中心线应与支承垫石中心线重合。

3)弯、坡、斜桥的支座垫石高程应按桥梁纵横坡要求逐个进行核算。

3.2.10.3盆式橡胶支座的更换

1)支座组装时其底面与顶面的钢垫板应埋置密实。

垫板与支座间平整密贴,支座四周不得有0.3mm以上的缝隙。

活动支座的四氟板和不锈钢板不得有刮痕、撞伤。

氯丁橡胶板块密封在钢盆内,应排除空气、保持紧密。

2)活动支座更换安装前,清洗滑移面,在储油槽内注满清洁的硅脂类润滑剂。

3)盆式橡胶支座的顶板和底板可用焊接或锚固螺栓栓接在梁体底面和墩台顶面的预埋钢板上;采用焊接时,应防止烧坏混凝土;安装锚固螺栓时,其外露螺杆的高度不应大于螺母的厚度。

4)按考虑预偏量的位置安装支座。

5)更换时应检查支座各部件质量。

6)盆式橡胶支座更换工序及要求:

①顶升梁体,拆除旧支座并清理支座垫石、梁底钢板。

②核对支座位置并放样。

③若更换或加大原支承垫石,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

④安装盆式橡胶支座。

下支座板四角用钢楔块调整,使支座水平。

⑤在支座底面环氧砂浆或无收缩砂浆硬化后,拆除支座四角临时钢楔块,并用砂浆填塞。

⑥拆除上下支座连接板后,检查支座外观并且及时安装支座防尘围板。

3.2.10.4质量检验与验收

1)支座的材料、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支座底板调平砂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灌注密实,不得留有空洞。

3)支座上下各部件纵轴线必须对正。

当安装时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向预偏量。

4)支座不得发生偏斜、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

滑动面上的四氟滑板和不锈钢板不得有划痕、碰伤等,位置正确,安装前必须涂上硅脂油。

5)更换支座的位置偏差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支座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支座中心横桥向偏位(mm)

±2

经纬仪、钢足:

每支座

2

支座顺桥向偏位(mm)

±10

经纬仪或拉线检查:

每支座

3

支座高程(mm)

符合设计规定;

设计未规定时,±5

水准仪:

每支座

4

支座四角高差(mm)

承压力≤500kN

±1

水准仪:

每支座

承压力>500kN

±2

6)外观鉴定

支座表面应保持清洁,支座附近的杂物及灰尘应清除。

3.2.10.5落梁

(1)支座更换完成后,千斤顶顶起主梁,逐步撤除钢垫板,同步缓慢回落梁板至更换好的支座。

①千斤顶必须按设计的行程同步回落,应控制回落速度在1mm/min左右,各顶升点的位移同步精度应达到0.5mm。

②应同时观测梁体回落高度和千斤顶的起顶力,施行双控。

总回落量与千斤顶起顶力不能超过设计值或计算值。

③落梁时按先拆后降的原则拆除临时支撑。

注意避免碰撞支座,以保证支座位置。

落梁工艺采用逆顶升法缓慢降落同一幅的每片梁。

④降落时,亦按顶举时同一步长步阶缓慢降落,有利于梁就位准确且与支座密贴;若梁就位不准确或与支座不密贴,应报监理和有关单位代表,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后,重新调整。

(2)详细检查垫石及支座,确认压紧密贴、位置正确后,撤除顶升系统。

3.2.11顶升系统拆卸与维护

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顶升完毕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与维护。

特别是对各种油管接头,应避免沾染砂石与灰尘。

各电缆接头应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4.工期安排与工期保证措施

由于维修工程施工时需要各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才能顺利进行,支座更换工期计划每两天完成一个桥墩的支座更换任务。

为保证工期,采取如下措施。

(1)做好施工人员的组织调度工作,根据计划中各施工阶段各工程人数需用量,及时组织调度。

(2)机械设备、临时设施、专用材料等均按要求及时进场搭设。

(3)认真安排各阶段施工工作计划,包括月、旬、日作业计划。

(4)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将工作量、质量等要求按任务单形式分解落实到班组长及个人。

严格检查验收,并以此作为对施工人员主要考核内容。

(5)合理利用空间,进行各工序之间的平面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

(6)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

(7)充分发挥建筑铁军“吃苦耐劳、善于打硬仗”的精神。

本公司多年已形成良好的后勤服务来确保前线的施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连续地运转。

(8)本项目经理部积极配合各工种,并做好各工种间的协调工作,以总形象进度为依据,确保各工序间合理衔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9)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合理使用机械,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5.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

优良

5.2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质量责任制,做到坚持生产对质量负责;坚持生产者组织评定、交验;坚持没有质量计划和组织设计不安排施工;坚持质量否决权;坚持没有检查达标工程不报竣工和不交付使用;坚持没有质量签证不下达决算施工任务书。

贯彻执行GB/T19022-92-87标准,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健全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经营管理体制,创建以质量优先为主要特征的企业。

全面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以工作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重点作好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过程试验、检验和服务等管理点,切实做到施工中有方案、有措施、有标准。

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使施工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保证质量体系正常运行,来把材料采购质量关,坚决制止劣质建材进入施工现场,建立采购责任制、验收责任制;坚持有关材料复试制度,对出现采购和使用劣质材料的要追究责任,给予严肃处理。

加强质量检查工作,认真执行质量分级核验制度,项目部专职质量员认真把住工序质量关、预检工程验收签证关、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关、分项工程质量核定鉴证关,认真执行“三检制”提高操作质量。

以国家优质工程为目标,严把六关,即图纸会审关、技术交底关、严格按图纸和标准施工操作关、材料半成品检验关、按验评标准验收关和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关,确保工作创优。

6.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1安全生产目标

(1)杜绝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

(2)及时清除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以上。

(3)不发生中毒和重大机械损坏事故。

(4)安全文明达到:

“标准化现场”。

6.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1名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的具体工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