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363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docx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

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

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

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

  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

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人际关系。

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重新学.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

  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

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勇于面对是良师,是益友,因为挫折与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当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一定会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工作的压力与挫折,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态,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点?

就需要自己的调整与勇敢面对.

  对自己不满得人和无加以客观的对待,不要怨天尤人,因为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敢面对,并从挫折中汲取教训,自己才能吃一趼,长一智.以后才会有长途的发展,才有进步.

  5.拥有一技之长,发挥自己的长处.

  人们都说要样样通,更要几样更通,坚决反对样样通通,样样松.由此可见,一技之长是必须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那么他们肯定会有自卑心理,觉得技不如人.

  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为经营自己的短处回是你的人生贬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灵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士.

  6。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在社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做到既敢于竞争有善于竞争。

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社会,大学生应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参与竞争能力。

正确认识竞争,正确的竞争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

在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必不可少。

正确的竞争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

  合作是某几个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团结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能力。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从形式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

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等。

  7。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国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要有“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的信念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代人的完美。

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达完美。

”伟大的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

现在有四种不同的:

一,光宗耀组型,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显耀四邻。

二,自我奋斗型,时时处处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着想,这类人没有丧失自我,但过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

三,为他人活者型,这类人富于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历史所赞颂。

四,为国增光性,这类人把子自己的出发点建立在国家的兴旺上,名族的兴盛基础之上象年轻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8。

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规不成方圆,但规则又离不开道德的维护。

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败只地,良好的道德修养遇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道德是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形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协调,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总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一个新新力量,也是时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泽东说过“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上的论述是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有为的大学生,武装自己,随时迎接时代的挑战吧。

论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1.论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自然资源价值论一。

使用价值论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在现阶段及将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多,自然资源将逐步赋予劳动,一些自然资源也将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自然资源不同于生产的商品,商品具有劳动价值自源资源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力和劳动力都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在人类活动增加后,一些自然资源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一切生产都是创造效用的过程,但人们获得效用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生产,效用完全可以通过大自然的赐予而夺得。

边际效用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

三、稀缺价值论自然资源因为稀缺性而具有稀缺价值;资源价值首要体现的是稀缺性,资源价值的大小也是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稀缺性的体现。

四、垄断价值论自然资源因为垄断而具有垄断价值;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建立权属关系;产权就是指自己和他人收益的权利;高效率的产权结构应具有四个主要特征:

普遍性,资源为明确的主体所拥有,权利必须完全明确制定;排他性,产权主体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益权;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处置转让;强制性,产权必须得到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五、地租理论自然资源系统中水体、土壤、矿产及生物资源存量的大小,生态功能的丰缺,资源开发的难易存在着差异,故形成自然资源的级差地租。

自然资源应收取地租。

  二、环境价值的分类

  环境的个别价值与整体价值环境的个别价值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区域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较低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对较高空间层次的区域环境而言具有各种不同意义的价值。

环境的整体价值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主要指环境的整体状态和组合形式对人类与生物所具有的价值。

  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1、环境的显性价值环境的显性价值主要涉及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能直接作为生产要素的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

由于环境经济理论的落后,我国长期忽视环境的显性价值,由此形成“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

2、环境的隐性价值环境的隐性价值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但又为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的价值。

  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1、环境的使用价值环境的使用价值可进一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直接进入当前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中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矿产资源等;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意愿支付,比如当代人有对保护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等的意愿支付。

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包括人类的发展中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

  意义:

  当前生态的失衡、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这种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人均

  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和%,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长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从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中,本人认为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由于环境经济理论的落后,我国长期忽视环境的显性价值,由此形成“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扭曲的价格体系。

环境的隐性价值环境的隐性价值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但又为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的价值。

一直以来由于理论的落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严重忽视环境所发挥的作用,生态恶化、资源耗竭,我们寻求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的。

环境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也具有指导价值,在注重生态建设的今天,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环境、生态、环境中的非使用价值更加重视。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活动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为了寻求短时间内的经济快速发展,而抛掉生态功能、或是水环境质量,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人力物力财力。

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而对环境资源所表示的意愿支付,比如当代人有对保护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等的意愿支付。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又称存在价值包括人类的发展中有可能利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仅仅看到大自然的经济价值,更要开阔眼界,看到自然地多种多样的其它价值。

为了眼前的经济价值,却可能永久地失去它们的审美价值、塑造性格价值、历史价值等,岂不是得不偿失。

我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引以为戒,如果我们想继续在这个自然中继续生存下去和生活得更好,就必须了解和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按自然的生态规律办事,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只有在尊重的自然的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如果违背自然的生态规律,则有可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荡然无存。

论正义的环境作者:

杨通进哲学研究xx年09期  一、问题的提出  休谟曾经说过,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

这就是说,正义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

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取的人为措施或设计”(休谟,1991年,第517页),是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用来指导各种社会安排、以便使人们的不同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互利合作条款。

正义是特定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

只有在这种特定环境中,正义的出现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这就是当代正义理论中所谓“正义之环境的学说”(doctrineofthecircumstanceofjustice)。

它涉及正义的理论预设、逻辑基础、本质属性和证明方法。

  关于“正义的环境”的理论首先是由休谟提出来的。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明确指出,休谟对正义的环境的“解释是特别明晰的”,他“对休谟特别详细的讨论并没有增加什么重要的东西”。

(罗尔斯,1988年,第122页)在《道德原理探究》一书中,休谟认为:

“平等或正义的规则完全依赖于人们所处的特殊状态和条件。

它们的起源和存在的基础在于对它们的严格而一致的遵守对公众所产生的效用。

反过来,如果人类的条件处在某种非常特别的情形下,如物产极端丰富或极端匮乏,人心异常温厚慈善或极端贪婪邪恶——这些条件使正义变得完全无用,你就可以因此而完全摧毁了它的本质,并中止它施加于人类的义务。

”假如人类与一种在体力和智力方面都不如人类、且对人类毫无反抗能力的其他生物或外星人生活在一起,那么,“在这样一种不平等的联盟中,正义和财产权不仅毫无用处,也无立足之地”。

(休谟,1999年,第17、19页)罗尔斯把休谟确定的上述环境概括为三条:

中等的稀缺,中等的自私,相对的平等。

用罗尔斯自己的话来说:

  首先,存在着使人类的合作有可能和有必要的客观环境。

这样我们假定,众多的个人同时在一个确定的地理区域内生存。

其次,他们的身体和精神能力大致相似,或无论如何,他们的能力是可比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压倒其他所有人。

他们是易受攻击的,每个人的计划都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合力的阻止。

最后,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一种中等程度的匮乏。

  为简化起见,我常常强调客观环境中的中等匮乏条件,强调主观环境中的相互冷淡或对别人利益的不感兴趣的条件。

这样,一个人可以扼要地说,只要相互冷淡的人们对中等匮乏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划分提出了相互冲突的要求,正义的环境就算达到了。

除非这些环境因素存在,就不会有任何适合于正义德性的机会。

(罗尔斯,1988年,第121、122页)  但是,我们要问:

休谟和罗尔斯对正义得以存在和实现的环境的上述分析是完全可信的吗?

是否只有在存在着上述环境的地方才会出现正义,而在不具备上述环境的地方人们的行为就可以不受正义原则的约束?

下面我们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它们对代际正义的影响。

  二、正义的客观环境  中等程度的匮乏属于正义的“客观环境”;它指的是,人们能够获得的自然的和社会的资源既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

如果“大自然已经赋予了人类极为丰赡的外部便利条件,以至于在人类的活动中没有任何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不用操心或费力,每个人最贪婪的欲望和奢侈的想象所希冀或期望的一切都能得到充裕的满足”,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正义是完全没有用的,它将是一种多余的摆设,而且在美德的栏目中不会有它的名字”。

(休谟,1999年,第13-14页)这说明,正义是用来指导那些短缺的资源的分配的;因此,如果人们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供应不存在短缺,那么如何公正地分配有限资源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正义观念也就不会有什么用处。

  关于正义的客观环境的这一解释表明,代际正义是必要的。

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能力会进一步提高,物质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但是,人们的需求也会随着物质产品的丰富而水涨船高;人们的欲望的增长速度总是快于其满足欲望的能力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许多精神和社会需要如职位、荣誉等,是不可能通过物质产品的丰富来满足的。

而地球总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部分抵消科技发明满足人们需求的实际能力。

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代人对地球资源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生态危机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空间。

因此,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这个脆弱而有限的星球及其有限资源,是我们的历史宿命,我们必须用某种代际正义原则来公平地分配不同世代的人类使用地球资源的份额。

  从上可见,休谟和罗尔斯关于在物产极端丰富的环境中正义无用武之地的观点是可信的。

但是,他们关于在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中对资源的分配不存在正义问题的观点也是可信的吗?

关于“极度匮乏”的问题,罗尔斯的著作语焉不详,休谟的论述虽然详细,但却有点自相矛盾:

  假如一个社会的一般必需品都陷入了极度匮乏的状态,以至于无以复加的节俭和勤劳都不能保证大部分人免遭死亡,也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免受极其穷困之苦,我想,大家都会很容易地承认,在这样一种窘迫的情形下,严明的正义法则会被暂时搁置起来,而代之以更强烈的需要和自我保存动机。

……假设一个被围困的城市由于饥饿而濒临毁灭,我们怎能设想,在这种危难情况下的人们还拘泥于遵守在别的情况下是平等和公正的法则而光看着眼前足以自救的任何工具坐以待毙呢?

……甚至在不太紧迫的危急时刻,公众也可以不征得物主的同意而打开其粮仓救赈,就像可以恰当设想的那样,政府当局也可以依据平等的要求强占这些粮仓;但是,如果一群人不顾法律或民事权力的约束而集结起来,在一次饥荒中通过强力甚至暴力来平等地分配食物,这种行为应被视为犯罪或侵权吗?

(同上,第16页。

译文据英译本有所调整)  保护私有财产是休谟所理解的正义的核心内容,因而,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在休谟看来正义原则就失效了。

但是,我们认为,正义的实质内容除了自由(包括处置私有财产的自由)这一要求外,还包含有保护生命、平等地关心所有人等重要项目。

休谟的这段话表明,在必需品极度匮乏、特别是缺乏粮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手段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以确保自己的生存,因而保护财产的正义原则确实不起作用了。

但是,在上述文字的后半段,休谟似乎又无意中承认了保护生命这一原则的合理性;而且,他也不自觉地暗示了,即使是对极度匮乏的食物的分配,仍然要遵循“平等”的原则。

这就说明,在这些紧急的情况下,变得无效的并不是所有的正义原则,而仅仅是其中保护私有财产的正义原则;那些保护生命和平等分配的正义原则却不仅仍然有效,而且还要强化。

如所周知,在现代正义理论看来,保存生命是社会正义的第一原则,对生命的保护优先于对财产权的保护:

“在保存生命的理由面前,其他所有的理由都要黯然失色”。

(何怀宏,第216页)。

当然,一旦紧急情况结束,财产所有人可以要求政府对其损失的财物予以适当的补偿,从而使保护私有财产的正义原则得到恢复并发挥作用。

  上述对于极度匮乏的资源的分配也必须遵循正义的某些基本要求这一点,在当代生命伦理学领域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在当代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手术所需的许多人体器官如肾脏和肝脏等都供不应求,现有的器官只能拯救部分病人的生命,而不可能满足所有急需人体器官的垂危病人的需要。

现在要问:

对于这些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不考虑正义的要求吗?

假定只有10个肾源,无论如何分配都只能拯救10位病人。

所以从结果上看,无论是否选择正义的分配原则,能够拯救的病人数量都是相同的。

然而尽管如此,在分配人体器官这类与人的生命休戚相关的十分稀缺的医疗资源时,当代生命伦理学仍然要求遵循一些基本的正义原则。

例如,在决定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的人选时,医生在遵循拯救生命、不伤害、自主性和行善等伦理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人人平等这一正义的基本要求。

这就是说,医生必须把所有等待移植手术的病人看成是平等的:

病人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权位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配置人体器官的依据;自由交换的市场原则也不适用于人体器官的分配。

遵循程序正义是分配稀缺医疗资源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平等参与:

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分配规则的协商和制定;公开透明:

分配的规则必须向公众公布并接受公众的监督;设立伦理委员会:

建立由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律师、法学和伦理学专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就相关规则和疑难案例提出建议或作出决定,这些就是程序正义的重要内容。

在严重稀缺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所有等待拯救的患者的需求时,遵循程序正义是实现正义的重要方式。

只有遵循了上述人人平等和正义的程序这类重要的正义原则,由医疗资源的严重稀缺而导致的部分病人的生命得不到拯救的不幸后果,才能获得伦理的辩护。

因此,对这样一些平等和程序原则的寻求,构成了现代正义的环境理论的主题之一。

  从代际正义的角度看,我们至少应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作为同一个物种,后代人的基本需要与我们的基本需要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条件也是基本相同的,即都需要安全的食物、洁净的饮用水、清洁的空气、足够的土地以及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

第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后代人一定能够通过技术进步而获得我们今天认为是十分稀缺的资源的替代品,更不能依据那些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技术进步来制定我们的能源政策,因为假如那些技术进步没有按照我们期望的时间出现,后代人的生命和安全就会陷入难以想像的灾难之中。

  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于我们是十分稀缺的资源,对于未来的几代人大致也是十分稀缺的。

例如,那些直接决定着人们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目前已呈现出衰竭趋势的可再生资源如淡水、森林、耕地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石化燃料,属于严重匮乏的资源;濒危物种也可以视为一种严重匮乏的资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把那些严重威胁着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核废料,以及各种生态灾难如全球气候变暖,理解为某种特殊的“负资源”。

这些大量存在且人人都极力想躲避的物品,构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严重匮乏资源。

(布朗等;Wenz,)  那么,各个具体的世代在开发和使用这些严重匮乏的资源时,是否可以不考虑正义问题呢?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事实上,随着环境伦理意识的提高,人们已普遍形成共识:

各代人都应当以下述方式来开发和使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包括严重匮乏的资源,即对它们的开发和使用不能损害后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能力,也不能损害后代人追求其所理解的好生活的平等机会。

这其中,保存生命和机会平等是代际正义的基本要求,优先于对自由权的保护。

  根据这种理解,每一代人都应“确保后代人不遭受那些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和生存的污染的危害”(UNESCO);那些超过了世界平均的生态条件的消费水平应适当降低。

对濒危物种的保护也优先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当我们进一步谈论到物种层面的问题时,所有权的概念就失效了。

土地所有者并不拥有物种……生命,尤其是处于基因遗传及繁衍层面的生命过程,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

”(罗尔斯顿,第370页)此外,各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要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再生速率的范围内,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也不能快于人们寻求可替代资源的速度。

“各世代都有义务保证其留给未来世代的地球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质量不比其接受这些资源时有所下降。

”(魏伊丝,第41页)  总之,正如当代人之间对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那样,不同世代之间对严重匮乏的资源的分配也要遵循一定的正义原则。

资源的严重匮乏不能成为否定代际正义的理由。

只要存在着资源匮乏(包括严重匮乏)的环境,就需要启用正义原则。

  三、正义的主观环境  中等的自私和相对的平等属于正义得以产生的主观环境。

关于中等的自私,休谟说过这样的话:

“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