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90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上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上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上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上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复习提纲.docx

《七上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复习提纲.docx

七上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在室外看地图,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室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有:

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等。

5、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

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6、熟悉常见的图例。

第二章第一节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①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②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5、纬线都是圆,长度不相等(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如20°N和20°S),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就是0°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离赤道越近,纬线越长。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在赤道上或赤道附近)

6、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北纬用N,南纬用S表示。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7、纬度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8、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9、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东经用E,西经用W表示。

(向西增大是西经,向东增大是东经)

10、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如:

0°和180°,30°E和150°W)

11、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也是南、北纬度的界线。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界线,

20°W和160°E(或西经20°和东经160°)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的范围是20°W以东,160°E以西。

如:

10°W在东半球,170°E在西半球。

12、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3、地球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1天,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北逆南顺)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1年,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第二节

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2%,海洋面积占70.8%,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顺口溜):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最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4、四大洋(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被五大洲环抱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的大洋是北冰洋。

第三节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计算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

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表起伏小。

不同点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

5、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地表崎岖不平。

不同点是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6、盆地是四周高,中部低。

7、世界两大山脉带:

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是科迪勒拉山系,包括北美洲的落基山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等)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阿特拉斯山等)

8、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9、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和海沟组成。

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是大陆架,

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强烈的是大洋中脊。

10、地形部位名称: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脊(高谷、低脊)。

第四节

1、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他发现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相对应。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六大板块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6、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处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是因为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第三章第一节

1、2010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4、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如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5、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

6、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的是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7、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人口增长较慢的地区有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8、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

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是中国。

第二节

1、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

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黄色人种分布在:

亚洲东部。

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

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南美洲的混血人种较多。

4、美洲为什么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

第三节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流传最广的是英语。

使用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母语),印度、菲律宾(官方语言)等。

2、拉丁美洲大多使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4、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经典为《圣经》,建筑是教堂。

5、伊斯兰教:

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教徒为穆斯林。

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中国集中在西北地区。

建筑为清真寺。

6、佛教:

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亚洲最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典型建筑为庙宇。

7、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8、西亚和北非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第四节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原因是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第四章第一节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多变;气候相对稳定。

2、天气的例子: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气候的例子:

四季如春,冬冷夏热等。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4、

霜冻

沙尘暴

雷雨

西风五级

5、空气被污染的程度用空气污染指数来反映。

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0—50优,51—100良,101—150轻微污染,151—200中度污染,

201—300重度污染,>300严重污染。

第二节

1、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①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

③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气温低。

5、等温线的走向与纬线大致相同;

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6、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1月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7、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严寒的大陆是南极洲。

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9、降水量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mm)。

10、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聚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11、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

12、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地形雨: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

1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第三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气温的高低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3、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66.5度。

4、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北半球:

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

5、除赤道外,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6、热带(23.5°N~23.5°S)有太阳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

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严寒;

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7、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地球之肺”是指热带雨林)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

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②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③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地区: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④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地区: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地区:

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⑥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地区: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⑦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

⑧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

分布地区:

中纬度的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世界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分布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⑩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⑾高山高原气候:

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8、判断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五章第一节

1、目前全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最大国家是俄罗斯,最小国家是梵蒂冈;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

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3、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国家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这些国家,除美国、加拿大外,都分布在东半球;

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5、“南北对话”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7、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有中国、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8、2010年起,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第二节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

2、全球共享的财富是资源、技术、人才、信息。

3、世界贸易组织(WTO)是重要的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

它的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4、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目前有193个成员国,总部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共设六大机构,其中,主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

5、安理会的理事国有中国、英国、俄罗斯、美国、法国。

6、1999年9月25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是二十国集团。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复习要点

(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