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824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在朗读和讨论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方法诵读、体会、品味、鉴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情分析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今天我们要更详细地了解花木兰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检查预习

1、作品介绍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一首北朝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3、指名学生上黑板写生字和拼音,重点注意下列字。

唧(jī)杼(zhù)可汗(kèhán)

鞯(jiān)辔(pèi)啾(jiū)溅溅(jiān)

燕(yān)山柝(tuò)朔(shuò)气

十二转(zhuǎn)帖(tiē)花黄

著(zhuó)我旧时裳

三、初读全诗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听读。

2、个别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3、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并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胜利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讴歌英雄

五、精读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以“我从_____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句式说话。

思考、讨论、明确: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六、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明确: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

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

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2、诗歌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明确:

诗中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此外还有反衬等手法。

全诗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工整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3、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

详略得当。

详写了从军缘由、准备行装、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等情节,略写了十年征战的情节。

七、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

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八、课堂小结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淳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下一首诗。

第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诗叙事、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叙事、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关于本诗联系自身的写法用意的探讨。

教学方法诵读、体会、品味、鉴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情分析

一、检查复习

检查学生背诵《木兰诗》。

二、情境导入

我们学过梁衡的《夏》,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夏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其中运用了一句诗来赞美劳动人民的,是哪一句?

“五月人倍忙”,大家知道这首诗出自何处吗?

是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这首诗选自《白居易集》,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880)进士,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杭州及苏州为官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得百姓爱戴。

白居易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讽喻诗的目的:

讴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2、指名朗读,检查字词。

刈麦荷箪童稚饷田灼

遗穗吏禄岁晏三百石秉

四、初读疏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全班齐读。

五、再读知意

1、学生自由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翻译诗全文,教者点拨。

六、细读感悟

1、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明确: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

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

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

景物描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场面描写: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语言描写: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心理描写: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七、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预习下一课。

观刈麦

白居易

举家忙碌讽喻剥削惨重

贫妇拾穗同情人民疾苦

诗人自愧

1、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2、理解本词通过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难点:

理解本词通过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

方法诵读、体会、品味、鉴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情分析

一、检查复习

检查学生背诵《观刈麦》。

二、检查预习

1、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

(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

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

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

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指名朗读,检查字词。

挑灯麾下炙的卢

三、初读疏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全班齐读。

四、再读知意

1、学生自由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翻译诗全文,教者点拨。

五、精读分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梦见了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明确: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

明确:

对偶。

突出表现了军营的雄壮,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

“秋”,点明作战时的季节,写出了肃杀的气氛。

(二)下阕: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

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拓展练习

1、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描绘出来。

(小组讨论后描述)

2、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

(小组讨论后表演)

七、课堂小结

全词写“壮”,基调豪迈高亢、大气磅礴。

通过梦境中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收复失地,抗金卫国

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完成作业纸。

3、预习下一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抗敌报国

建功立名

壮志未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