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517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综合检测5 高考.docx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检测5高考

综合检测(五)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候鸟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禽流感的蔓延之势,直接参与了(  )

①生物循环 ②水循环 ③大气环流 ④地壳物质循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禽流感的蔓延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直接参与了候鸟与鸡、鸭等家禽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体现的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A

读图,回答2~3题。

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是(  )

A.abcB.def

C.aceD.bdf

3.下列各有关相互联系的实例,不确切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大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缓解水土流失

【解析】 第2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bc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def则为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题,东北原始森林变为次生林反映植被的破坏,会加重东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故D

项不合理。

【答案】 2.B 3.D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4~5题。

4.乌苏里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B.②

C.③D.④

5.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

C.⑦D.⑧

【解析】 第4题,乌苏里江和珠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者相距万里。

造成两者水文特征不同的是因为两地气候不同。

第5题,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对应⑥环节。

【答案】 4.A 5.B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7.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 第6题,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①②③依次为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和降水增加。

第7题,该示意图反映了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6.C 7.B

8.读我国某地形区自然环境特征联系示意图,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植被稀少,荒漠广布的地区,多内流河,最可能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

【答案】 C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9~10题。

9.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0.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

【解析】 第9题,材料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第10题,由于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A错误;则降水量减少,B错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正确。

【答案】 9.A 10.C

读我国个人组织的某次自驾游线路图,回答11~12题。

11.自驾游程中看不到

下列哪种自然景观(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是(  )

A.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

B.漠河由于地势高而形成我国气候寒冷的区域

C.黑龙江由于砍伐森林土地盐碱化

D.松嫩平原由于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 第11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第12题,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场受到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冬春季节多大风,导致风沙肆虐。

【答案】 11.D 12.A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4.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D.岩石性质

【解析】 第13题,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第14题,北美洲大陆西岸受板块挤压形成南北方向山脉,受地形的阻挡,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13.A 14.A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

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

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15~16题。

15.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1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解析】 第15题,因为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这种

气候类型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故本题选C。

第16题,根据题目知: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所以受地形因素影响,导致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故本题选D。

【答案】 15.C 16.D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北部B.非洲南部

C.南美洲东部D.我国西部

18.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低

B.北坡是向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

C.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

D.南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

【解析】 第17题,图示山地基带植被是温带荒漠带,判断最可能位于我国西部,D对;欧洲北部山脉基带是森林植被,A错;非洲南部山脉基带是热带草原植被,B错;南美洲东部地形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没有太高的山脉,C错。

第18题,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比北坡海拔高,A错;北坡是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垂直自然带谱更完整,B错;北坡是迎风坡,雪线较低,C错;南坡是阳坡,背风坡,比较干燥,森林带缺失,D对。

【答案】 17.D 18.

D

今年正月初五,邯郸市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图是正月十二拍摄于石家庄市一中南校区开阔地土堆上的积雪照片,积雪未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

读图回答19~20题。

19.由图推断主要拍摄方向为(  )

A.由东向西B.由南向北

C.由上向下D.由西向东

20.与此现象原理最类似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低

B.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

C.安第斯山脉南段西坡雪线较低

D.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

【解析】 第19题,邯郸地处河北省,位于北温带,积雪在土堆的南面应先融化,北面融化晚。

由此判断,有积雪的一面是北面,拍摄者是面朝西进行的拍照。

选A正确。

第20题,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南坡雪线较低,是因为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A错;阿尔卑斯山东西走向,北坡雪线较低,因为是阴坡,温度低,与图示现象类似,B对;安第斯山脉南北走向,南段西坡雪线较低,因为是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C错;太行山东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是因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D错。

选B正确。

【答案】 19.A 20.B

读“世界某大陆略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

然景观主要是(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阔叶林

22.形成图中①②两地自然景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纬度、水文B.地形、气候

C.海陆位置、地形

D.水文、土壤

【解析】 第21题,从阴影部分分布的位置可知,它主要分布在中亚、内蒙古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草原。

第22题,①地深居内陆,降水少;②地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答案】 21.A 22.C

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23~24题。

23.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4.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

A.整体性B.联系性

C.开放性D.差异性

【解析】 第23题,地理环境地带性差异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差异性。

其中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以水热为基础。

由南向北穿着越来越厚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4题,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 23.C 24.D

25.读四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分布表,推断该植被类型是(  )

地点

纬度、经度

海拔高度

22°N,116°E

1500~2000m

42°N,118°E

600~1000m

41°N,90°E

2200~2600m

44°N,127°E

1000~1500m

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解析】 由表可知,该植被在(42°N,118°E)的地方分布的海拔高度最低,故应该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填字母)

A.沉积作用B.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C.光合作用D.影响人类健康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由图可知,大气中CO2增多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点,结合图以“乱砍滥伐森林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为例

,说明此特点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直接根据图示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即可。

(2)题,掌握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可从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分析。

第(3)题,自然环境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直接结合图示的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即可。

【答案】 

(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被破坏;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2)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

(3)整体性 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植被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大;从而使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27.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植被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

(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答案】 

(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有机质含量少 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28.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字母A、B、C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不同的影响。

(3)导致同纬度的A、D地区植被类型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地形

C.太阳辐射D.洋流

(4)简述图中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非洲气候和自然带分布规律,可以判定A是热带雨林带,B是热带草原带,C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由赤道出发,向南、向北自然带依次由热带雨林带逐渐变化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基础是热量条件。

第(3)题,A为刚果盆地,地势低,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D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作用弱,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类型有了差异,所以说造成植被类型差异的因素是地形,故答案选B。

第(4)题,本格拉寒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的主要影响是降温减湿。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

(3)B

(4)降温减湿

29.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

B表示________坡(北、南),D表示________坡(北、南)。

(4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同种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读图,B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是阴坡。

结合图中纬度判断是

北坡。

根据右图的纬度和山坡自然带分布特征,D坡自然带类型多,说明是阳坡,南坡。

C坡自然带少,说明是青藏高原一侧,是阴

坡,北坡。

(2)题,D坡纬度较低,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自然带数目多。

B坡是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迎风坡雪线低,所以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

第(3)题,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乙山针叶林分布在阳坡,温度高,只有海拔更高处才适合生长。

第(4)题,A坡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耗水量大,水源不足导致A坡缺少云杉林。

【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