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52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docx

四年级语文麻雀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

麻雀(教学案例)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

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

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

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

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时间:

打猎回来时。

地点:

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

(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

“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

“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

默读第四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

“绝望”是什么意思?

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齐读第五节。

学生回答问题: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一词怎样理解?

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

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

默读第六节。

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

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附板书设计

     7.麻雀→←←斗救猎狗。

  《麻雀》一课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理清思路,直奔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写了哪几样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然后教师设问:

“这个故事中最扣人心弦,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在哪儿?

”引导学生直奔课文重点段(第4——5自然段)。

  二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第4——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充分展示了老麻雀“勇敢”与“胆怯”相互交织的性格两重性。

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这种性格上的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去主动探究产生这种双重性格的根源,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是从以下四个环节把学生思维步步引向深入。

  ⒈比较句子,领会含义。

教师出示下列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中所包含的三层意思:

①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时快疾的样子;②写出了老麻雀一心想拯救幼儿的急切心情;③写出了老麻雀的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

一言以概之,一个“落”字写出了老麻雀为拯救幼儿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⒉前后对比,发现矛盾。

教师引导学生再将第四自然段的第2、3句话连起来读读,鼓励学生去发现其中的矛盾。

学生自然会问:

“既然‘落’字写出了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⒊结合语境,体会矛盾。

老麻雀的这种“勇敢”与“胆怯”的矛盾性格在第5自然段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所以教师不要急于马上却解答疑惑,而应引导学生精读第5小节,结合语境去体会这种矛盾性格存在的普遍性。

学生在读思议中还可以体会到“掩护”与“发抖”,“搏斗”与“呆立”等行为中都展示了其中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急需解疑答疑的学习内驱力。

  ⒋探究寻根,破译矛盾。

老麻雀矛盾性格的产生根源潜藏在第5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中。

此时老师仍应充当“向导”的角色,领着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寻根,促其“自圆其说”。

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凶狠的动物,从力量上讲老麻雀决不是它的对手,与之搏斗,老麻雀是不堪一击的,这样非但救不了幼儿,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要赔上,所以内心十分惊恐不安。

但是,老麻雀为了使幼儿有脱离危险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并设法赶走猎狗。

“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对幼儿的一种深切的关爱,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为了幼儿,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宁愿放弃自己安全的处境,甚至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是这种爱给了老麻雀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老麻雀置身于凶残猎狗与弱小幼儿当中,产生其矛盾性格的根源也就寓于其中。

但这不仅没有损害老麻雀的形象,反而使它的形象显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

学生在探究寻根,破译矛盾的过程中,自然会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以读导写,内化迁移

  课文的作者虽然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主要角色,但他在扭转狗鸟争执的险峻局面,促使两麻雀转危为安,起到了关键作用。

课文只在结尾写道: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我”是目睹了狗鸟之争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却只字未提,只是在课文结尾作了一个巧妙的提示。

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探究感悟,已读懂了课文,此时再从“我”最后的举动中完全可以推测“我”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教师可设计下面的小练笔,使学生在写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我”被老麻雀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

()。

想到这儿,“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在括号里要求学生真实具体地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

  四改写结尾,触发新思

  作者的仁慈是故事的结尾富有喜剧色彩,但这个故事中如果没有人的主宰,那么结局会如何呢?

在动物间的争斗中,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是屡见不鲜的。

所以教师可进一步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假设当时作者不在现场,那么狗鸟争斗的结果将会如何?

让学生改写文章的结尾,要求想象合情合理。

不管两麻雀的结果是祸是福,都会引发学生更多更深更新的思索,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彩一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词语,正音正字。

  1.课文第4自然段出现了两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

如“露(l^u)出”的“露”,有“l^u”和“l)”两种读音,在课文里应读“l^u”,不读“l)”,意思是显出来,现出来。

一般读“l^u”时用于口语。

又如:

“像一块石头似(sh@)的”中的“似”,有“sh@”和“s@”两种读音,在课文中应读“sh@”,不读“s@”,意思是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2.课文第5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其中“躯”、“搏”、“浑”,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与“驱”、“博”、“混”几个同音字的区别。

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正确组成词语。

    例:

躯(身躯)    驱(驱使)

    博(博物馆)   搏(搏斗)

    浑(浑身)    混(混水摸鱼)

   另外,生字中“巢”和“拯”都是翘舌音。

“拯”不要读成“ch7ng”。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本课有12个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