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19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浙江二轮复习题中国近代文明专题训练六含答案

专题训练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该书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

该“著作”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解析:

A 根据“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可知该“著作”是抵抗派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自强”属于洋务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属于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D.实业派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

解析:

B 从“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知,“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明末清初是鸦片战争之前,故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想觉醒的开始,符合材料“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故B项正确;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实业派的“实业救国”主张出现在19世纪末,故D项

错误。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与上述评价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

A.李鸿章B.康有为

C.谭嗣同D.孙中山

解析:

A 根据材料“西方器物”“零零碎碎的”“以新卫旧”可以判断指的是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因此应是李鸿章,故A项正确。

B、C、D三位人物对西方学习突破了器物阶段,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中国近代有人士认为:

“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可知这位人士的政治倾向是(  )

A.维护君主专制B.废除封建制度

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

解析:

C 由材料君主“权偏于上”得知,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封建制度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材料只涉及作者政治方面的主张——政权形式问题,故B项错误;由材料“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作者认为把君权和民权结合起来最佳,故C项正确;由材料民主“权偏于下”可知,作者反对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是个声望很高的学者。

他引述偏僻的古书章节,把孔子描写为主张伸张民权、遏制君权的人,还把进步思想偷偷地塞进传统的古典思想。

”该段文字中提到的“他”是指(  )

A.魏源B.康有为

C.严复D.陈独秀

解析:

B 魏源属先进的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伸张民权、遏制君权”等相关思想,故A项错误;康有为是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托古改制,借助孔子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与题干相符,故B项正确;严复借助宣传进化论,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思想理论,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反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学等,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浙江11月选考)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

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

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

这反映了(  )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解析:

C 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生思想的普及,B项错误;材料中“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反映出进化论思想风行全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向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思想解放的潮流,C项正确;题干材料是某杂志对进化论思想影响的评价,不能反映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D项错误。

7.(2017·浙江衢州期末)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解析:

C “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突出了维新变法运动在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政治变革因失败而作用甚小,故A项错误;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通过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人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洗礼,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派不是相互支持的关系,故D项错误。

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有学者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这场“历史运动”指导思想是(  )

A.民主与科学B.改良与进化论

C.马克思主义D.三民主义

解析:

A 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表明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故A项正确。

9.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人们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这是因为他曾经(  )

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著有《文学革命论》,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④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①正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文学革命,故②正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的作品,故③错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10.(2017·浙江11月选考)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

“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

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

……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

”这反映了(  )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解析:

B 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对比分析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后的变化,由材料中“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慨然有志于上进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体现了当时的北大知识分子在学术上推动了科学精神的传播,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体现不出。

11.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后来抵御了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武器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

C.进化论和天赋人权D.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

解析:

B 根据题干中“新中国的思想武器”,可知应为马克思主义。

12.当20世纪初,反满情绪已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已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主义并非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D.反对盲目排外

解析:

B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孙中山针对民族革命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这就很明显地表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与主张民族平等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属于偷换概念和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满族同样也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材料中孙中山所反对的是过激仇内而非盲目排外的行为,故D项错误。

13.(2017·浙江11月选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  )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解析:

C 材料中“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材料没有涉及“节制资本”的思想,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照顾劳工利益,没有涉及实现民权,B项错误;材料中“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内容,而不是由国家制定法律,D项错误。

14.《毛泽东选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它具体来源于(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白色政权的包围”“红色政权”和“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可知是井冈山时期,B项符合题意。

15.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

其目的是(  )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问题

C.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解析:

A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旨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者何?

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

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

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

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

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

梁启超与蔡元培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得出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据所学知识得出提倡维新变法;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即可。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得出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根据材料二“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得出教育救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共同主题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答案:

(1)主张:

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

(2分)

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分)

(2)主张:

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

(2分)活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2分)主题: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2分)

17.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

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

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6分)

(2)指出材料二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

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4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

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当时东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方面考虑;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革命推翻个人专制,可知是辛亥革命;第二小问,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回答即可。

答案:

(1)观点:

黄宗羲理论源于旧的主流思想——儒学,也就没法解决反专制的理论基础问题;启蒙思想的反专制思想源于新兴的理性主义,不是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每点1分,共2分)

根源:

黄宗羲理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每点1分,共2分)

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天下为主,君为客”;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每点0.5分,任写4点给2分)

(2)革命:

辛亥革命。

(2分)

解决:

中国通过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对国民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