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5114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doc.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展,个性较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再次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五、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大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其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四大综合方式:

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至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七、教学时数

 

1教时

 

八、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九、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十、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

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

2009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麻生此次访华主题紧紧围绕“合作”二字,是一次极富成果的“合作之旅”。

 

那么,100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

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

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

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

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政府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

 

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

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

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了解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

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

 

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日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

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

 

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

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

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邻座讨论:

 

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

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

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

 

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

 

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

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比前两个条约巨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能些危害?

 

启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

 

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现在有了条约依据,反映了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

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已经卷入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

江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

 

小结:

 

 

 

弹性教材: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想一想: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

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解释:

 

“颐和园又搭天棚”指台湾被日本割让,而中国的头头脑脑,却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慈禧太后60岁生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点拨:

 

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六)学法指导

 

学生朗诵歌谣,以强化学过的知识:

 

1894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

开设工厂增口岸,世昌殉国黄海间。

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

《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十一、课后作业

 

(一)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思考题: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十二、课后拓展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北洋水师实力与日本相当,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有人认为败局是必然的,你认为呢?

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附录:

 

 

十三、科组评析

 

(一)亮点特色

 

1.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等各种教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2.扮演邓世昌的形象,使课堂气氛浓厚,既突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学习邓世昌的高贵品质,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改理念。

 

4.先总(战争的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的教学策略,主次分明,突出了“黄海大战”这一重点。

 

5.在“日本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和路线”、“日本资本输出的合法性”问题上,采用纲要信号法表示,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6.表格归纳问题“《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进一步的危害?

”,起了小结性的作用,击中要害,突显了本课的重点。

 

7.口诀归纳法和歌谣学习法的运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其记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8.弹性教材的设计,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可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需求,还便于教师依据课堂的密度灵活选用,彰显教材的灵活性,值得提倡。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时间限制,“中国战败的原因”未能全面剖析,“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未曾涉及到。

 

2.“旅顺大屠杀”,未能真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没有分析战争的性质。

 

4.“威海卫之战”,未强调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改进设想

 

1.设法调整授课时间比例,“对症下药”,确保“疗效”。

 

2.假如时间充足,可多角度剖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三国干涉还辽”及“台湾军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可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自习。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