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643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doc

一年级《我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感受生命世界的奇妙,激发对生命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习用文字或绘画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知识经验积累

1、了解自己的生命由爸爸妈妈共同给予。

2、知道妈妈怀胎9月辛苦孕育了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知道妈妈辛苦孕育了自己。

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喜爱之情和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情景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1、视频:

鸡妈妈孵出小鸡、牛妈妈生小牛的片段。

2、一张全家福照片。

3、学生访谈家长:

我出生的那一刻,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教学主题

1、看视频:

鸡妈妈孵出小鸡、牛妈妈生小牛的片段。

2、学生交流:

小鸡、小牛从哪里来?

3、导入主题:

猜一猜,我是从哪儿来的?

[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

(二)“导航”明理,了解生命孕育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本课“平安导航”,思考:

我的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2、师:

读了“平安导航”,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出示父母的结婚照、妈妈怀孕的照片]

(爸爸妈妈结了婚就成为夫妻,妈妈怀孕了,就有了你们。

4、教师随机出示教材中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

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

(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师小结:

在妈妈的身体里有许多圆球形状神秘的种子,叫卵细胞。

在爸爸的身体里有成千上万颗类似小蝌蚪形状的种子,叫精细胞。

这千千万万个精细胞和卵细胞,在结合中几乎都壮烈牺牲了,只有一个最棒的精细胞和最棒的卵细胞结合成功了,创造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新生命不是别人,正是你。

② 胎盘、脐带图。

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通过什么吸收营养,供自己长大?

学生看课本图,交流

师小结:

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带子跟妈妈的身体连在一起,妈妈把自己的营养不断送给宝宝,宝宝就一天天长大了。

5、学生拿出和父母一起拍的照片,同桌互相说说:

自己哪些地方长得像爸爸(妈妈)?

(三)乐读“童谣”,提升理解

1、师出示课本中的童谣。

2、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同桌尝试互相背诵。

3、生拍手有感情齐诵。

师小结:

爸爸妈妈创造了你,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

所以你要把自己最棒的地方表现出来。

(四)活动拓展,情感升华

1、听录音:

医生伯伯的话(讲述母亲分娩的片段)。

体会:

妈妈分娩的辛苦,看到新生儿的幸福。

2、(课前访谈,课堂交流)说说:

在你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及其他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写一写或画一画: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回报父母的爱。

六、演练设计

情境模拟体验,感受生命孕育不易

1、师:

为了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命,爸爸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努力戒烟。

妈妈在孕育我的这十个月中,会呕吐,会经常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我的长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她却毫无怨言,即使再辛苦,妈妈觉得也是幸福的!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有些什么感觉?

一起来做一个体验:

我来做妈妈

2、请学生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书包,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老师进行语言提示,学生依据提示完成相应的动作。

手提东西走路

蹲下系鞋带

上楼梯

弯腰捡东西

轻轻坐下……

3、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妈妈很累,走路、干活都不方便。

4、师总结: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的生命是怎么诞生的?

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

从相册中翻出了几张特殊的照片看看。

看看自己,看看爸爸和妈妈,就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一年级《身体里的“小乐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的是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肠胃,让学生通过听不同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来了解它们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接触的知识少。

这一课的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说难也不难,他们虽然对于人体主要内脏器官说不出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但对于各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各系统如何协调运动难以理解。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直观性强。

教学中,我尽量避免过多的繁复的讲述,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做活动,让学生以看、做、说相结合,形象了解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内脏器官,即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2、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体结构的奇妙、和谐。

3、引发学生关注身体里器官运动的声音,从正常的生命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好奇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心脏、肺、胃、小肠、大肠等人体内脏器官,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形态、运动、发出的声音及生理功能。

难点:

初步了解内脏器官的协调运动及其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感受人类生命体构成的奇妙、和谐。

教学准备:

1、“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 

2、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

 3、听诊器  

4、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直观性强。

2、组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呼噜呼噜”、“咚咚咚咚”、“咕噜咕噜”的声音录音,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人体内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

2、你有什么办法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

3、点题

【设计理念】:

上课开始,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人体内脏器官发出的这几种声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二、生命小问号

1、观看课件插图,关注身体里的声音。

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思考:

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图中的学生正在进行内科体检,医生用来体检的是听诊器,医生通过听身体里的声音诊断人的内部器官是否健康。

2、活动一:

(出示听诊器)谁愿意来党小医生?

用听诊器听一听别人的心脏、肺上的声音。

  a.学生举手,跃跃欲试。

b.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c.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感受心脏的跳动?

3、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

     老师教孩子们怎么摸脉搏,学生自己相互感受。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当小医生,听一听别人内脏器官发出的声音,学生积极、大胆,气氛活跃,兴趣浓厚。

三、生命小秘密

 1、(课件出示:

心脏、肺、肠胃的人体内脏器官构造图)

a.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

b.说一说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c.对照图片,摸一摸自己的心脏、肺、肠胃的位置。

d.观看三幅图读文字,指导学生说一说:

它们发出的声音和功能。

 2、身体里的器官协调运动,发出和谐的声音,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正常状态。

观看插图,你看懂了什么?

3、活动二:

   (心脏):

a、做一做,运动一下, 听听心脏的“鼓声”。

学生用手捂住心脏部位,感受心脏的运动;

b、用拳头模仿,想象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感受心脏的运动;

c、听老师介绍,感受心脏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肺):

 a.学生用双手按住肺部,进行深呼吸,感受肺部的运动。

b.大口吸气、呼气,体会肺在呼吸时发出的声音

c.介绍相关知识,理解呼吸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

(肠胃):

a.肚子饿了时,听一听它的“音乐”

b.(课件出示)宝宝喝水,人体消化系统动画图片,用红线标明所经过哪些器官,并想象消化系统中各器官的运动。

【设计理念】:

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课堂上尽量少说教,多做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心脏、肺的跳动来感知这些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出示消化系统设计的图片,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四、生命小智慧

 1、画一画

在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图纸中身体的相应位置画出心脏、肺和胃。

2、说一说,找一找:

a.同桌交流脉搏的跳动,数一数,一分钟大约跳动了多少下?

b.教师计时,学生各自计数。

c.交流

3、唱一唱

(出示“平安童谣”)

心脏咚咚咚咚地跳,肠胃咕噜咕噜地叫;

肺里呼噜呼噜地响,身体乐队真呀真奇妙。

a.边拍手边诵读

b.齐读童谣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心脏、肺和肠胃呢?

【设计理念】: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自己的脉搏,听一听心脏的跳动,让学生亲身实践,加深了对人体主要内脏器官的了解,在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了人体的秘密,并对生命奥秘的进一步了解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身体里的“小乐队”

心脏      咚咚咚咚

肺        呼噜呼噜

肠胃    咕噜咕噜

 

一年级《肚子里的西瓜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感受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

2、激发对自然界里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二)行为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3、爱护动植物的习惯培养。

(三)知识经验积累

1、初步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

2、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适宜生存的环境各有不同。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存在的其他生命,知道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初步养成爱护动植物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天都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着。

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成长需要什么?

饿了要怎样?

渴了呢?

冷了?

累了?

2、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呢?

出示一组动植物生长录像。

小结:

大家看,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在不停的生长和变化,美丽多彩的植物和活泼可爱的动物都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

他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呢?

(二)讲故事,感受明理

1、教师带着学生读讲口水狼吃西瓜的故事。

口水狼、淘气猴和萌小兔一起吃西瓜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适时提问:

西瓜子会不会在肚子里发芽呢?

西瓜子不小心吞进了肚子里,能吐出来吗?

多喝水,能把西瓜子冲出来吗?

2、引导学生体验西瓜子的旅行。

①西瓜子到了胃里。

教师适时提问:

假如你是西瓜子,来到了胃里,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呢?

②西瓜子来到大肠。

教师适时提问:

来到了大肠里,感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呢?

③西瓜子来到土地。

教师适时提问:

感觉怎么样?

这次的感觉和前面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

西瓜子是植物的种子,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湿润的土壤,因此,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到了肚子里,也不要担心,西瓜子不会再肚子里发芽的。

3、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不同的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不一样。

选择你喜欢的动植物,互相说说他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三)读童谣,巩固练习

老师指导学生通读平安童谣,让学生边拍手边读或者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采用分小组比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反复诵读,加深记忆。

七、演练设计

(一)情景演练

你们喜欢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请你模仿一下它的动作或者声音。

(二)分组练习

请大家模仿自己喜爱的动物动作或声音,其他同学猜猜看。

(三)连线巩固

将不同的动植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连起来,加深学生认知。

(四)交流讨论

路边的花儿,草丛里的蚂蚁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看图讨论:

这些同学做的好吗?

为什么?

(1)小女孩去找花园里的鲜花。

(2)小男孩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其他生命,比如:

看到美丽的花儿不去摘,观察蚂蚁等小动物时不动手。

一年级《身体里的时钟》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