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13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docx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多篇)

第1篇:

青春有格作文

学生跟起网红一词狂潮?

利?

弊?

现在,网络已经一步一步得接近我们的生活,网红,主播,这一类“工作”开始掀起狂潮,他们以自己的语言特点,搞笑风格,带领狂潮,但是红一词,真的是好的么,又真的是坏的么?

所以我今天就来讲讲,网红一词,最后是利?

还是弊?

我们是否应该学习这种一词方法?

首先,网红一词有弊的因素,现在我们都有接触这些,网红说得一句句“骚话”已经被应用到生活当中,但是,这些话却都不是络语言带有粗俗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关人员通过对一些企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包含“狗屁”等不良字眼的中文网页大概有1360个,而被称为为“国骂”的“他妈的”则高达3305个这种惊人的数字。

而且青少年则是占我国网民的绝大多数。

有些粗俗性的网络语言难免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网络语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影响我们这些青少年的文字写作,我们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导致因为理解不了这些网络语言而被扣分。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这些网络语言已经被众多小学生,中学,高中,甚至大学生广泛运用,林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一,他的“杯具”一词用在这样一句话里:

“人生像茶叶,终日泡在杯具里.”林先生看到这句话,即使他知道“杯具”是“悲剧”的谐音,但是当在儿子的作文中看到时,林先生还事楞了许久,感到有些震惊。

“这个词和这句话都透着一股消极的味道,不知道儿子是真的有这种感慨,还是因为这句话比较流行,拿来用一下.”另外他也不清楚,这种词语出现在作文里是否合适.出于担心儿子作文会不好,于是他便问儿子:

“作文能这样写吗?

这种网络用语加进去不是很好吧?

”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说:

“大家整天都这样说,写写怕什么?

!

”结果,在老师过目之后,也是有些地方难以理解,这些地方正是这些网络用语。

在上文中我也有提到,部分青少年运用了这些网络语言,导致家长老师看不懂,使得作文会扣分,上述报道中林先生的儿子就是这样,我们不能学习他的做法。

网红一词也不是全是弊,其中也有利的一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喜欢有新鲜感的个性心理特征,当前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普遍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在交往中显得更为有趣,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要随时面临考试,小测的负担中找出一些有趣的因素,可以有效得让学生放松,再这一情况下,还可以帮同学们增进友谊,“谈笑风生”,有时自己写写小说,周记时,适当得加入符合情景,人物,的网络语言,或许可以给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好看以及感受,这一些好处都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过程无不是创新的体现,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都显示出创新的元素。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创新媒体传播的手段,借助网络快捷的信息平台,更大范围的传递信息,有利于扩大影响,引发更多的社会关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网络语言在构词语言上使用了谐音、代替及多种语言整合,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培养自身开放的心态,有利于养成包容的个性品质,促进和同学,朋友的关系更加友好。

网络语言的发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传播方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在休闲,娱乐之余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

总得来说,网红一词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全靠我们怎么去接受这些,怎么去应用这些,而不是用来所谓的“国骂”,我们要在自身不学坏,应用好这种新鲜的词语的,让这些词语更加有趣化,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有利于我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让文章变得有趣,新鲜,这些方法都是再好不过的了。

第2篇: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

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学生看几幅画后回答问题。

师:

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二)、学习行己有耻

1、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于青少年的要求?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探究一:

1.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交流点拨: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三)、学习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的含义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止于至善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二:

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

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交流点拨:

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3、榜样的作用?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四)小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课后可够作业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第3篇:

青春有格教案

3--3青春有格

主备人:

赵晓丽

审核人:

上课人: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

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田字格)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思考: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

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3.教师讲述:

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

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板书课题)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27-P32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行己有耻”?

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2.怎样增强自控力?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5.什么是慎独?

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行己有耻

1、你说我说:

同学们列举青春出格,不知耻的事。

提问:

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

之后提问:

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请一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

我们青少年要向廉颇学习什么?

廉颇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知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要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分析:

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

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想一想议一议:

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

为什么?

分析后得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拓展: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

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要来此敬献花圈并进行祭奠活动,我国于20XX年起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请问:

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

(互学)(3)分析教材28页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结论: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1—23,理解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4)素材一:

放学后小林和小刚结伴回家,途中他们路过一个网吧,,网吧老板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和老板的热情招徕,小刚高兴地跟老板走了进去,而小林独自一人回了家。

素材二: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名中学生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

他们觉得很多明星都吸,很酷,很“拽”。

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给我们什么启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二)止于至善

1、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1)播放视频吴锦泉:

慈善老人的故事,出示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的事迹,出示“全国最美中学生”成都七中的王沛懿的事迹思考:

这些平凡人对社会的贡献告诉我们什么?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播放视频中国好人榜,思考:

我国为什么要举行中国好人榜这样的活动?

(3)出示漫画生活的启示,看了这组漫画,你得到什么启示?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分析教材31页探究与分享,内容见课件(5)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思考:

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6)总结知识: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4篇:

青春有格止于至善教学设计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止于至善云南昆明禄劝县郑虹英

【核心素养】理性精神【教材分析】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中的第二课时青春有格,对学生青春期的思想和精神起到引领的作用。

本单元着力弘扬青春中积极的、美好的要素。

解读“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青春要张扬,张扬要有度,青春是自由的,自由中仍然有无形的格在引导着,这个格是一种引导、引领,也是一种约束,促进青少年走向自律、自觉。

让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年少气盛,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们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

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

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激励学生在青春中不断的发现自己、证明自己。

【课程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1、知道“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至善的追求。

2、学会辩证的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通过“微尘”、慎独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4、通过学习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

1/5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

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

导入:

赠诗,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青春的激昂,青春的梦想,音乐《飞的更高》有人说: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要尽情的放纵自己,你认为对吗?

一、(复习)青春应有格---行己有耻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格:

标准、规格;品格、格调青春有格:

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3.解读行己有耻—孔子

行己有耻—孔子(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行己有耻”是人之为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线。

4.如何才能做到“行己有耻”?

(提问)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有了羞耻心:

难过、惭愧。

内疚。

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

行动前,审查愿望;行动中,监督调节;行动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⑵“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2/5

二、探究学习青春要有格---止于至善

1.解读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人们要发扬人性中本来具有的光明的一面,作为君子应该每天都修养自己,每天都有进步,然后,把自己人性里最善的一面、最光明的一面发挥到极致)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我们要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探究学习一:

阅读感悟视频“微尘”---感动中国20XX年(讨论)人们做的这些小事有意义吗?

“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他们传播的是小善,成就的是社会的大爱,证明全社会都需要这样的“至善”---做公益事,是在积善,积德性。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探究学习二:

童小勇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你会怎么做?

看法:

“他能坚持一辈子?

我才不相信呢!

”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没有做到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向榜样学习。

“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这三位同学做到了寻找榜样,并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做法: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品德差的人就要反省自己)见贤思齐焉:

在生活中寻找“贤”,(品德高尚)将他们作为榜样。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汲取他们的力量。

3/5

探究学习三:

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的故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柳公权能成为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戒骄戒躁,时刻反省自己

元代大学者许衡的故事-----慎独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严于律己

我来说:

同学自主发言,反思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论语·学而》(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

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打造自己的青春盾牌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3.修身为本,行走于“止于至善”之路探究学习四:

讨论: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观点一:

要做到止于至善就应该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独善其身)

观点二:

一个人除了要有良好的品德还要有远大志向,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情怀,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兼济天下)《大学》中说: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要朝气蓬勃追求自由与进步,青少年当以修身为本,要一直行走在止于至善的人生路上,让自己的青春飞扬!

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2)想一想:

“止于至善”的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词语)创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

4/5

神,要善于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要有自我省察的品质。

三、结语音乐《飞得更高》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祝愿同学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

含义

行己有耻

如何做到

含义

止于至善

如何做

5/5

第5篇:

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框青春有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能力目标:

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型:

新授课教课时:

1课时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成问题

师:

小学生写字时,经常会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这个田字格的“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止于至

善行已有

知廉耻,懂荣辱

树立底线意识

耻“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

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二、讲授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5.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6.“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教材P28阅读感悟“卢梭的忏悔”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卢梭的《忏悔录》部分内容(见教材P28),体味其中的道理。

2.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

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为什么?

交流点拨: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3.学生分享教材P29“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与技能探究二:

教材P30阅读感悟“微尘”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教材P30“微尘”的事迹,体味爱的奉献。

2.学生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并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

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交流点拨:

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探究三:

教材P31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教材P31“杨震拒贿”,体味慎独的道德准则。

2.学习分享教材P31两种观点,探讨: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交流点拨:

上述两种观点说明,做人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对人对事都应尽心尽力,力所能及地承担应负的责任。

(2)想一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