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项目施工工艺.docx
《管廊项目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廊项目施工工艺.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廊项目施工工艺
地下钢筋混凝土现浇综合管廊项目
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指导手册
(试行版)
前言
按照公司项目标准化管理和公司2017年工作计划会议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为加强公司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组织质量管理人员特制定《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指导手册》(试行)。
本《手册》以国家质量验收规范、工艺标准、设计文件等为依据,从土建施工管理部分入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防水工程、止水材料的施工质量控制及通病防治措施。
《手册》重点选录了工程施工生产中常见的施工质量控制,如:
土方开挖与回填、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防水工程、止水施工等施工质量。
《手册》对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职责分工、文件记录管理和质量通病预控等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是一本对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常态化、工序质量控制规范化、职责分工明确化、文件记录具体化的指导文件。
各单位、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对《手册》中未选编的施工工艺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执行。
在《手册》应用过程中项目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认真落实,努力打造施工质量标准化工地、样板工地。
1.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测量放线
-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
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l0m×lOm或20m×20m
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标高,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据。
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机械开挖,留置30cm人工开挖找平。
坡顶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底土。
基槽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地下水将至底高程下不少于50cm,严禁雨水、地下水浸泡基土
技术员
质检员
施工员
方案、交底记录
检查记录
施工记录
2
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
基坑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
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测量员
施工员
质检员
测量放线
记录
3
分段、分层均匀开挖
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分层厚度宜控制在3m以内,若支护形式为喷锚支护的,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土钉、土层锚杆施工作业面确定,并满足设计工况要求,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每层每段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土钉、土层锚杆施工,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上一层土钉支护、土层锚杆支护完成后的养护时间或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若采用桩基等先支护后开挖的,必须等支护符合要求后,再逐层开挖。
施工员
质检员
施工记录
4
排(降)水
应依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排(降)水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方案。
施工员
施工记录
5
修坡和清底
坡面松散土质应及时清理,防止滑落伤人。
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最后清理槽底土方。
施工员、质检员
施工记录
6
坡道收尾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应在验槽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宜浇筑至基坑围护墙边或坡脚。
施工员
施工记录
7
验收
槽底修理铲平后,报请基坑验收质量检查验收(如设计要求对底基土压实度进行检测的,必须检测合格并验收合格后进行转序施工;如出现软基土,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按设计要求处理并检测指标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经责任主体联合验收合格后转序。
)
。
施工员、质检员
基槽验收记录(五方责任主体都有参加)影像、图片资料
预控措施
序号
质量预控项目
产生原因
预控措施
1
挖方边坡塌方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适当的挖方坡度,或设支护;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用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避免在靠近坡顶弃土、堆载和行驶挖土机械及车辆;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避免先挖坡脚造成边坡失稳。
2
场地积水
若基底土被水浸泡或与勘测地质不符的,测出浸泡或不同地质的范围,联系设计、勘测、监理等单位,给出处理方案,按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3
边坡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预留~厚土层,采用人工修坡;对松软土层避免各种外界机械车辆等的振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
基坑(槽)泡水
在开挖的基坑(槽)周围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排,使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
5
围护墙(桩)渗水或漏水
渗水量较小时,在坑底设明沟排水;若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沙带出,可用引流—修补方法加以控制;对渗、漏量很大的情况,在围护墙(桩)背面开挖至漏水位置下~,并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或在墙(桩)后采用压密注浆或高压喷射注浆方法控制。
2.土方回填
施工工艺流程
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基坑底清理
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施工员
质检员
施工记录(影像图片)
2
检验土料
检验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设计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施工员
质检员
检测报告
施工记录
3
分层铺土、耙平
回填前,根据设计图纸与验收规范,编制回填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段施工,并检测回填质量。
检测合格后,对试验段进行联合验收,确定回填参数,完善管廊工程回填方案。
每层铺土的厚度、机具性能参数等应根据方案进行,同时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回填质量检测。
施工员
质检员
回填方案
施工记录
检测报告
验收记录
4
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碾:
2km/h?
振动碾:
2km/h。
?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施工员
质检员
施工记录、影像、图片
5
检验密实度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施工员
质检员
检测报告
检测影像、图片
6
修正找平验收
填方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每层检测合格,检测报告齐全,自检合格,申请联合验收。
施工员
质检员
验收记录
质量通病预控措施
序号
质量预控项目
产生原因
预控措施
1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流入基坑(槽),夯填之前未认真处理,该回填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釆用手夯回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釆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釆用水泡法沉实,密实度未达到要求。
(1)基坑(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釆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cm。
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作下道工序时,宜用2:
8或3:
7灰土回填夯实。
(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2
廊体结构墙体被回填土挤动变形现象
(1)回填土时只填墙体一侧,或用机械单侧推土压实,基础、墙体在平面外受到土的较大侧压力而被挤动变形。
(2)墙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回填强度值,进行回填。
(3)在基础墙体一侧临时推土、堆放材料、设备或行走重型机械,造成单侧受力。
(1)廊体结构两侧用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
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cm。
(2)墙体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
(3)回填后同时避免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3
基槽室外回填土渗漏水引起地基下沉现象
(1)建筑场地土表层为透水性强的土,外墙基槽回填如仍用这种填料,地表水很容易浸蚀地基,使地基下沉。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层,未经处理,形成水囊浸湿地基,引进下沉。
(1)外槽回填土应用粘土、亚粘土等透水性较弱的填料回填,或用2:
8、3:
7灰土回填。
(2)基槽及附近局部存在透水性较大的土,采取挖除或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使与地基隔离,并在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层表面作成适当的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
4
房心回填土沉陷现象(控制中心土方回填)
(1)填土土料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和大土块,有机质腐朽造成填土沉陷。
(2)填土未按规定厚度分层回填夯实,或底部松填,仅表面夯实,密实度不够。
(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经处理或未发现,使用后,使用荷重增加,造成局部塌陷。
(1)适当选用回填土料,认真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优范围以内,严格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并抽样检验密实度使符合质量要求。
(2)房心回填土前,应对原自然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将有机杂质清理干净。
(3)房心回填土深度较大(>时,在建筑物外墙基回填土时需采取防渗措施,或在建筑物外墙基外采取加抹一道水泥砂浆或刷一度沥青胶等防水措施。
(4)对面积大而使用要求较高的房心填土,采取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辗压密实,然后再进行回填。
5
台阶、花台填土沉陷及受冻膨胀现象
台阶和花台下回填土未分层回填夯实,使用后沉陷变形,造成混凝土垫层开裂。
地表雨水通过裂缝渗入填土中,使填土含水量加大以至饱和,冬季低温下引起冻胀,使混凝土鼓起,裂缝扩大,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的可使台阶破坏。
(1)认真做好台阶和花台下回填土,分层夯填密实。
在靠近台阶、花台混凝土垫层处夯填300-600mm厚级配砂石,代替土方,使能减少沉陷,消除冻胀。
(2)在要求较高和面积较大的台阶、花台混凝土垫层中,加Φ6@300mm双向钢筋网构造配筋,防止开裂。
3.混凝土垫层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标高、验收→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基层处理
开挖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底无关杂物,淤泥质土,基层面采用机械夯实,对于干燥基面应先用水湿润,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施工员
质检员
影像、图片资料
2
找标高、验收
放出基础轴线,外边线,并经验收通过。
基底地质情况、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基坑验槽。
施工员
质检员
测量员
基槽开挖平面图、隐蔽验收记录
3
混凝土搅拌
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设计要求),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拌合机械计量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
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施工员
质检员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4
铺设混凝土
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
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施工员
质检员
混凝土浇筑、塌落度检测记录
5
振捣、找平
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
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施工员
质检员
施工记录
6
养护
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施工员
质检员
养护工记录
预控措施
序号
质量预控项目
产生原因
预控措施
1
表面裂缝、冷缝
1)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发生收缩。
(2)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未及时覆盖。
(1)浇筑应确保混凝土供应连续;
(2)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
(3)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且要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处于湿润状态。
2
成品保护
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混凝土强度达到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施工。
3
标高偏差过大
垫层浇筑前未合理采取控制点措施,浇筑过程中未及时对标高进行复核。
标高控制点设置完后,浇筑过程中及时对垫层面标高进行复核,如偏差过大需及时调整。
4
平整度偏差较大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及时进行压实收光,未对面层平整度进行检验。
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面层压实收光工作,应采用检验设备对面层平整度进行复核,如偏差较大需浇筑过程中及时调整。
4.结构廊体底板、控制中心底板钢筋安装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清理基层→定位放线→绑扎下层筋→放置钢筋支撑或马镫→绑扎上层钢筋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施工准备
(1)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交底,对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予以明确规定:
(2)材料准备:
成型钢筋、钢丝、垫块等到位;
(3)主要机具准备到位。
技术员
质检员
施工员
方案、交底记录、钢材合格证、钢筋抽检合格报告单、报验单
2
清理基层
(1)将基层上的混凝土、油渍、木屑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
施工员、质检员
施工影像、图片记录
3
弹板筋排列线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垫层上画出主筋及分布筋排列线,排列线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施工员
施工影像、图片记录
4
绑板下层钢筋
(1)垫块按照纵、横间距布设,设置在底层钢筋下,并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
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根据已画好的排列线,在垫层或模板上先摆放主筋,再摆放分布筋;
(3)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
(4)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
(5)底筋绑扎过程中,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并且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
施工员
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5
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
(1)面筋及底筋之间应按照设计间距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筋,并与板筋绑扎牢靠。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6
绑扎板上层钢筋
(1)面层钢筋纵横向的先后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上层钢筋间距同底层钢筋间距;
(3)3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其余与底筋相同;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
施工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7
板钢筋验收
(1)钢筋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
(5)搭设规范的马道,注意成品保护。
施工员
质检员
技术负责人
钢筋加工、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控制措施
序号
质量预控项目
产生原因
预控措施
1
同一连接区段
接头过多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接头位置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设置
2
露筋
(1)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
(2)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表面不平整,偏差大于规范规定,形成凹面。
(1)垫块垫得适量可靠;
(2)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3)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顶面设置高程控制点,浇筑过程中带线检查
3
薄板露钩
浇筑混凝土后发现表面有钢筋弯钩露出、上层筋外漏。
因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或浇筑时上层筋被踩弯钩外翻,浇筑时没有及时调整。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浇筑时对浇筑面钢筋弯钩上翻的及时调整朝向;
5.结构廊体、控制中心、出入口、通风口等侧墙钢筋绑扎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修理预留搭接
钢筋
(1)下层埋设的墙纵向筋或插筋上的混凝土、油渍、锈斑和其他污物应清理干净。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2
立2-4根纵向钢筋,画水平间距,绑定位横向钢筋
(1)先立2~4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纵筋分档标志;
(2)如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扎墙体钢筋。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3
绑扎其余纵横向筋
(1)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长度符合要求,且须绑扎3个点,绑扎接头相互错开;
(2)第一道竖向钢筋与暗柱间的距离满足设计文件要求,若设计未规定时,宜为竖向钢筋间距的一半,第一道水平筋应距离混凝土板(或结合面)面50mm;
(3)横向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钢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4)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横向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a为钢筋锚固长度);
(5)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5
绑扎拉筋或支撑筋
(1)严格按照要求设置梯子筋,梯子筋竖向钢筋直径宜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在原位替代墙体钢筋,间距1500mm左右,水平钢筋直径同墙体水平筋,长度为墙体厚度-2mm,端部打磨,钢筋伸出两边部分及端部刷防锈漆;
(2)拉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6
剪力墙钢筋验收
(1)钢筋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到位。
施工员
质检员
钢筋加工、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预控措施
序号
质量预控项目
产生原因
预控措施
1
钢筋保护层
厚度不足
(1)未按照要求设置垫块或垫块数量不足;
(2)未按照要求设置梯子筋,纵向钢筋无有效定位措施;
(1)按照要求设置塑料垫块或混凝土垫块,若使用混凝土垫块,垫块制作时需埋入扎丝以便于绑扎固定,垫块绑扎时扎丝丝头需朝向构件内部,避免生成锈点;
(2)严格按照要求设置梯子筋。
2
墙体水平钢筋端部锚固长度不足
水平钢筋加工时未考虑墙内边缘构件为约束端或构造端等,不熟悉图纸与图集要求;
(1)钢筋下料时需考虑到不同情况下锚固长度的要求,避免下料长度不足;
(2)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其水平弯折长度满足设计图纸与图集要求要求;
3
拉钩布置有误
或数量不足
(1)管廊侧墙、剪力墙拉钩歪斜,导致墙体内外侧钢筋间距变小;
(2)未按照要求布置拉钩,尤其是梅花形拉钩的布置;
(1)拉钩绑扎时需注意使拉钩垂直于墙体,拉钩两端固定在钢筋网交点位置,避免拉钩歪斜,减小墙体的有效面积;
(2)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拉钩数量和位置,尤其是梅花形布置,需明确拉钩的布置方法,并注意其与矩形布置的区别;
6.结构廊体顶板钢筋绑扎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标准图
序号
施工步骤
图示说明
质量控制要点
责任人
形成记录
1
清理模板
(1)将模板上的混凝土、油渍、木屑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
施工员、质检员
交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2
弹板筋排列线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在板模上画出主筋及分布筋排列线,排列线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
(2)画线时,一般情况下,距离梁构件外边缘间距为板筋间距的一半。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3
绑板下层钢筋
(1)在模板上按照间距垫好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根据已画好的排列线,在模板先摆放主筋,再摆放分布筋;
(3)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需全部绑扎);
(4)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
(5)底筋绑扎过程中,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并且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4
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
(1)面筋及底筋之间应按照设计间距放置钢筋支撑或马凳筋,并与板筋绑扎牢靠。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5
绑扎板上层钢筋
(1)面层钢筋纵横向的先后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上层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3)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其余与底筋相同;绑扎板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
施工员、质检员
隐蔽验收记录与影像、图片资料
6
板钢筋验收
(1)钢筋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