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61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助力车生产线改扩建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

某助力车有限公司

项目拟建地点:

某市尧都区县底镇上官村

法人代表:

建设性质:

改扩建

项目研究工作依据:

(1)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电动自行车节能技术要求规范

(4)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0]1号)

(6)《全国轻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7)现行的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及设计标准

(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

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年产量约为1.3亿辆,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8.3亿元,销售收入508.4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利税总额21.7亿元,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生产体系日趋完备。

国内各种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供应充足,原材料加工成形、整车生产涂装、各类各档次零部件的专业加工制造及配套齐备,已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

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不断提高。

产品开发基本采用计算机三维设计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

企业生产中使用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比例不断提高。

目前某市场电动自行车主要是销售天津、江浙地区、广东等产地自行车,没有生产基地,而某地处国家中西部开发关键部位,承东继西,区位优势明显,又处在经济转型时期,而当地政府根据县底镇没有矿藏,靠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发展经济速度较慢的实际,镇党委、政府积极创造宽松环境招商引资,本项目具有投资必要性。

  

(二)原材料供应

本项目零配件来源某省某,某是我国电动车整车、配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更有塑件王国模具之乡之称,其中电动车塑料配件占全国总产量的80-90%,是全国电动车车款设计制造中心。

某是重工业基地,项目所用钢材来自某钢材市场,货源充足,价格低廉,物流成本低,利润空间大。

   (三)厂址

县底镇上官村,地势平坦,农业剩余劳动力丰富,项目区还有一家企业“诚信铸造厂”,可为提供配件来源,厂区紧邻临响公路,交通便利。

   (四)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电动车模具设计---制造材料的选用------板材加工---冷弯成型--焊接----电镀-----涂装工艺

(五)项目建设进度

2010年7月立项准备阶段、8-12工程建设阶段,2011年1月投产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总投资估算3310.85万元,企业自筹2010.85万元,申请科技厅专项资金400万元,申请国家拨款400万元,银行借款解决500万元。

   (七)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本公司作为同行业具有实力的集设计、生产于一体的企业之一,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济济,并拥有目前一流的先进生产设备。

多年来,公司强化企业管理,重质量、讲诚信,不断开拓进取,以精湛的技艺和胆识圆满任务。

该项目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尧都区政府关于发展调产节能的规划目标,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规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资源条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各方面分析,该项目合理可行。

 

  

     

 

第二部分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曹明新认为,电动自行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时机:

一、我国电动自行车和国际同行业发展属于同一个阶段,在这个产业上,我们和世界上的同行业竞争,我们的能力并不比他们低;二、能源、环保的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课题,电动车既节能又环保,从节能角度来讲,我们用电能,不像汽车一样消耗石油。

电动车可以做到零排放,这是其他的交通工具很难做到的。

这一点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所以电动自行车应该会是一个很有光明前景的产业

面对全球范围的资源及能源紧缺,各国纷纷制定了符合自身国家战略利益的能源规划。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倡节能环保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自上世纪70年代年以来,电动车产业,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节能、低碳的产品特点,赢得了各国政府的大力发展和支持。

我国也早在70年代就开始研制电动自行车,但由于当时性能主要是由于蓄电池制造技术的不过关而无法得到推广和普及。

 

二、投资的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蓄电池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善,电动自行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实用化,它具有节能、经济、便捷、安全的四大特征,既具有自行车的轻便,又兼有机动车较快的速度特征,是非常适于短途代步的绿色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很符合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需求,因此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便逐步取代自行车和部分摩托车,成为城市工薪族和农村殷实家庭劳力选择代步的首选交通工具。

据权威机构统计,1999年全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销量只有26万辆,到2008年增至7500万辆,此后,销量增长迅猛,平均以每年2000万辆的数量递增。

截至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辆已经突破1.3亿辆的大关,电动自行车,已不经意间成为一个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1.3亿人每天日常交通出行的新兴大产业!

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作为一个深系民生的产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鲜明的鲜明的形成了中国特色。

一方面是我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提升和对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强大的消费吸引力和不断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

十余年来,经过国家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各整车、配件制造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精心培育,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巨大的空间,可以骄傲的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它是当今中国第一个拥有真正意义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电动自行车创业实践,推动了全球电动车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中国1.3亿消费者自主骑行电动自行车,如果按品均日出里程25公里,去替代摩托车的节能总量是相当于一年减少化石能源2758.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总量是5256万吨。

中国电动自行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提倡节能减排所做出出巨量贡献和表率行为,令人钦佩。

来源:

(-提案之二:

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 有利加速推进我国城镇_倪捷_新本可研还认为,发展电动自行车,能起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作用。

1、从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上看,在新农村建设我国城镇化较慢的地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而目前,在我国某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打工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出行里程明显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合在农村地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首先,公交车、汽车不可能成为其选项,客观条件和经济实力不具备实现这一点。

其次,摩托车,主要是由于油价越来越高,农民在消费时总是精打细算,从经济性上讲,购买电动车更省钱。

加之燃油摩托车还存在污染和环保问题,与社会提倡的节能环保相违,也是国家所不提倡的。

最后,传统的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个选项,但由于他的骑行速度慢,平均不足15公里/小时,耗费体力,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增长而有效的实现它的交通代步功能。

最后,电动自行车,显然从经济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充电经济,骑行省力,速度做够快,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农民的交通代步需求。

而从节能环保的层面上讲,提倡骑行电动自行车,也是与我国的能源战略相吻合的。

2、从非农产业向城镇化化聚集上看,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农村劳动力很好的代步工具,这就使得他们从原来的居住地脱离开来,大幅的增加了日常工作活动半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更好的工作,从事各种各样以前没有机会从事的工作,如在城镇上进行第三产业服务,有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接触新事物。

众多的农村人员都会都工种的选择越来越挑剔,而选择的标准自然会以上述的三更为主要标准,这就会不断的聚集农村劳力在城镇从事各式各样不同的产业,完成非农产业向城镇化的不断聚集。

3、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上看,电动自行车,作为一个有效的农村消费者代步交通工具,让农村劳力较大程度的摆脱了小范围地域的束缚,他们可以逐步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从解脱出来,在更大的范围区域寻找工作,过上城市居民般早八晚五的钟点式上下班生活,从而最终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章建设规模、生产技术及产品方案

一、项目建设规模

依托本厂现有生产能力,引进先进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项目建成后,年生产200000辆电动自行车、老年代步车、客运三轮车、货运三轮车、警用巡逻车、观光旅游车等,年新增产值8000余万元,同时可安排就业人员280人。

二、项目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

 

三、项目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及投资概算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单价(万元)

总价(万元)

等离子切割机

5

20

100

五线压筋机

10

40

400

电动剪板机

10套

5

50

冷压成型机

4套

50

200

单头液压弯管机

3台

50

150

货运汽车

3

6

18

变压器(10KVA)

2

15

30

合计

948

 

四、项目土建工程数量及投资概况

名称

面积(m2)

单价(元/m2)

总价(万元)

主体车间

10000

700

700

库房

3000

700

210

变配电室

500

700

35

办公室

2000

700

140

合计

15500

1085

五、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投产后,初步设计按以下产品方案进行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可调节各产品生产数量。

产品名称

电动自行车

老年

代步车

客、货三轮车

警用

巡逻车

观光

旅游车

产品数量(件)

100000

50000

40000

5000

5000

 

第四章公用工程设施方案

一、供电与电讯

1、供电电源

厂区用电由县底镇10KV电网接入。

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用电设备及生产情况看,本项目新增的用电设备为三类负荷。

汇总本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厂区新增电力总容量300kw,其中动力设备安装容量270kw,照明安装容量30kw。

根据项目总装机容量计算,购置10KVA变压器1台及相应的高、低压配电柜等辅助设施即可以满足要求。

电气负荷计算包括全厂用电负荷计算,计算方法采用需要系数法。

负荷计算按最大负荷30分钟的平均值为准,直接求出计算负荷的视在功率,在选择变压器时计入适当的同时工作系数;照明设施的负荷采用单位面积用电指标计算方法估计。

新建变电室建筑面积20m×7.5m=150m2,由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和值班室等组成。

新建变电室接近用电负荷中心,以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线损。

10KV电源由变电室降压后,接入厂区供配电系统。

 

2、供配电系统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动力配电系统和照明配电系统实行分路供给。

本项目动力设备用电负荷电压均为380/220V。

从厂外至变电室的供电线路采用交联铜芯聚乙烯电力电缆,厂区内供电线路也采用交联铜芯聚乙烯低压电力电缆。

高低压电缆均采用直埋方式,穿越道路或与其它管线交叉以及进出建筑物时均采用钢管保护。

车间配电电缆采用YJV型,导体载流量按最高环境温度40℃考虑,重要线路进行电压损失校验,并考虑导线敷设方式对截流量的影响。

各建筑物内照明线路采用树干式系统,经照明配电箱向照明灯配电,车间内照明灯一般为在照明配电箱内集中控制,照明干线为导线沿墙或屋架下弦明敷;厂区道路照明控制箱设在传达室内。

照明线路均采用交联铜芯聚乙烯电力电缆直接埋地暗敷设。

车间及路灯照明光源以金属卤化物灯为主,车间办公室及办公楼等建筑物内照明光源选用荧光灯和白炽灯。

3、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

为了加强电能管理,便于考核节能指标,从变电室引出的各路线均加装电度表。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是节约电能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设计在变电室设无功补偿装置,补偿装置采用静电电容器组自动补偿,并在变电室低压侧集中进行。

设备选型尽可能选用新型节能产品。

4、电气安全

①本设计全厂380/220V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室内配电均采用TN-S制,要求工作零线和保护接地线分别单独敷设,接地电阻R≤1Ω。

②变电室设接地网,各建筑物电源进线处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R≤1Ω。

③所有用电设备非带电金属外壳及电气支架等均应与接地系统可靠焊接。

④为防止雷电波对电气设备的袭击,在变电室母线上装设避雷器,厂区内建筑物均附设避雷带保护。

5、电讯

车间内一些岗位需设内部电话联系,均由厂总机房引来。

厂外联系由厂内总机与外部程控电话网相联。

二、采暖与通风

1、热源及采暖方式

本项目实施后建筑物内的采暖热源由厂内原有锅炉提供采暖热媒为95-70℃热水,采暖期为5个月。

新建建筑物内都设热水采暖系统。

采暖管网采用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布置,供水干管沿建筑物墙柱上部架空敷设,回水干管在建筑物下部沿墙绕柱敷设,过门处由过门地沟通过,在系统最高处设排汽阀。

为了管理方便,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安装热量表。

采暖散热器形式:

生产车间及变电室等辅助部门内采用圆翼型散热器,在机加工车间内还辅以机械暖风机,加强散热;办公楼内采用四柱型散热器。

2、采暖管网

室外采暖管网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半通行式地沟敷设的方式,半通行式地沟主沟断面为1m×1.4m(宽×高),支沟断面为0.8m×0.8m(宽×高),管沟沿人行道和绿化带直至各建筑物。

供水干管抬头敷设,回水干管低头敷设,坡度均为3‰。

室外采暖管网管道热膨胀设计采用方形伸缩器和自然补偿,管道还采用岩棉管壳保温,厚度为40mm,外缠玻璃丝布,再刷沥青漆两遍。

在各管道的转角处均用光滑弯管,弯管曲率半径不小于4D。

3、通风

各建筑物通风都以自然通风为主,其中生产车间内辅以机械排风系统,办公楼的部分房间内辅以空调器。

本项目的工艺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因此,必须加强生产车间内的通风和除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采用的手段一是在工艺设备上的扬尘点安装密闭除尘罩、侧吸罩和顶吸伞型罩等,通过钢制风管将粉尘集中收集,经过两级除尘达标后排入大气;二是加强生产车间的自然通风,在厂房内加设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改善劳动环境。

三、给水与排水

1、给水

本项目生产、生活日最大用水量10m3,厂区就有自备水井,可供生产用水的需要。

项目区内生活饮用水由厂内原有水源供给。

楼顶水箱设在加工车间房顶,底层高度7m,最大储水量50t,可供全厂用水点用水。

厂区内设150m3消防水池,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

2、排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无重大污染产生。

设备冷却水经凉水池,降温后大部分回用,其余部分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排水管网。

 

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编制依据和采用标准

1、编制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8年11月)

③某省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86)晋环字2号

2、设计采用的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

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二级标准。

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二类区标准

二、主要污染源

废水:

主要是车间冲洗用水及生活废水等。

废气:

主要为锅炉烟气和荒料破碎、板材切割、抛光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废渣:

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料;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噪声:

主要为机加工噪声;

粉尘:

本项目粉尘主要由荒料破碎、板材切割、抛光等工段产生。

三、治理措施

污染物设计排放浓度标准执行二类区标准,主要治理措施如下:

(1)废水:

厂区生活污水集中送入JYJ-2型埋地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根据设备处理效率计算,污水排放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相应的规定后才能外排。

(2)废气:

对项目在生产中产生粉尘、废气均采用设备厂家自带的除尘机组及局部机械通风措施将尘、废气直接接至室外环保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尾气采用高空排放。

生产厂区应保持干净湿润,并设局部排风装置,以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

(3)废渣:

为板材加工后的废料,可重新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可在厂区设垃圾箱收集后,定期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

(4)噪声:

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技术先进、运行平稳的低噪设备。

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本项目产噪设备均设置在厂房内,设置单独控制室;对振动大的设备,均采用减振基础;对水泵安装隔振垫,水泵进出水口加装柔性橡胶接头,与泵体相连的管道加“避振喉”等措施,以减轻振动噪音。

对锅炉房要提高门窗的隔声效果,门采用双层结构或中间填充阻尼弹性材料分层复合结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以增加门窗的隔声和吸声效果;内墙壁贴附吸声材料。

对锅炉房引风机出口加装消声器,对除尘器加装消声器或隔声罩。

通过环保措施,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企业厂界噪声达标。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主要是搞好厂区绿化,以花园式工厂为目标。

厂区内将因地制宜地进行厂区的绿化设计,绿化主要布置在厂前区和厂区空闲地,并在道路两侧种植道树和绿篱,闲置地种植草坪、花卉,以美化环境。

同时,也具有减少扬尘,降低噪声的效果。

使厂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

 

第六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及合理应用能源的现行政策、指令、规定和有关标准。

2、《工厂节能设计及使用手册》。

3、厂方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4、工艺及各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现行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能源应以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及设备,选择用国家推荐使用的节能产品。

3、推广“四新节能”技术: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三、能耗分析

本项目主要能耗为电和水。

主要能耗单位为加工车间。

设计中应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节约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遵守国家对能源利用所采取的开发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四、节能措施

1、设备选用性能好、效率高、能耗小的先进设备。

2、设备的冷却水采用循环系统,降低水耗。

3、动力供电与照明供电分路供给,变压器给予补偿,以提高供电功率因数。

4、采暖等设备及管道以经济厚度的绝热材料进行保温。

5、在车间配电室设无功功率补偿屏,将车间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

随着功率因数提高,电源干线截面减少,可降低日常生产的线路损耗。

6、工艺安排及设备布置科学、合理,减少中间工序的运输,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

 

第七章消防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0版)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二、消防措施

1、总图

①各建筑物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②各建筑周围设置环形消防通道。

2、土建

①建筑物耐火等级按规范要求设计。

②按要求在车间特别是洁净区设置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门。

3、消防设施

①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0升/秒考虑,消火栓设置满足保护间距不大于120米的要求。

②室内消防用水按5升/秒考虑。

③室内灭火器设置按GB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和消火栓。

④项目消防用水量按火灾延续时间2h计。

本项目拟建150m3水池一座,以确保消防用水需求。

如有重大火灾发生,可由县底镇消防队结合本厂消防设施灭火。

4、电气

①车间厂房按要求进行防雷设计。

②走廊设疏散指示灯,洁净区内设应急照明。

电源入户处零线均作重复接地。

③车间和库房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与厂区消防水泵联动,以确保发生火灾时起动消防泵。

用电设备及电器均作防静电接地设计。

火灾危险主要在粉碎车间,粉尘有着火可能,应采用消防与供水共用管道系统方案,厂区内设环状管网,管网管道上设有地下室外消防栓,两消防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30米,其余支状管网供水。

车间室内设消防栓,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且与厂区消防水泵联动,以确保发生火灾时,及时关闭风机,同时起动消防泵。

变配电站、车间配电室等区域配备干粉灭火器。

 

第八章职业安全卫生

一、设计采用的有关安全卫生的规范、标准

1、劳动部劳字(88)49号《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8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0版)

二、工程中主要危险、危害

本项目生产中涉及安全生产的危害主要是粉尘危害、机械安全。

粉尘危害:

板材加工中有诸多的场合容易产生粉尘。

如果不加以防治,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很多的隐患。

一般粉尘浓度在20mg/Nm3以上就看得到,一般来说小于5μm的粉尘便可能会被吸入,沉积在呼吸道以上的粉尘都可通过人体内部的分泌液排除到体外,停留在肺部的粉尘则可能会造成硅肺病、肺部硬化等。

粉尘如果落到机器上,会加速各种机件的磨损,造成设备使用寿命及运转率缩短,降低控制设备的精度及可靠性,建筑物中积灰过多会造成增加负荷,影响外观,农作物如果受到粉尘污染会造成减产。

做好收尘工作,对保护人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机械伤害:

板材加工过程中切割、剪裁等工段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三、防护措施

根据劳动保护法和劳保部门指出的要求,分别采取措施,达到条例要求。

1、严格执行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安全第一,文明生产。

并设专人经常进行监督与检查,提前发现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本设计车间设置了足够的纵横向地面主通道,地面平坦,不打滑。

设备与厂房之间、地坑内的设备与坑壁之间,留人行通道可供人员安全通过、疏散。

生产车间设计时,考虑相应的劳动保护设施,加强通风换气。

3、工作场地采用混合照明,按工作性质不同保证有30-50LX的照度。

并且对低坑内的各处设备附近均设有照明。

4、凡设备的动力及运转部位均设防护罩,在地面上的皮带机、各平台、坑口等处,其周围均设有栏杆,以防跌落伤害。

5、全部电器设备均采取接零保护措施,厂内建构筑物按GBJ5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设置避雷装置,以防电气伤害。

6、厂区总体布局建筑物的消防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物四周道路均能环形贯通。

7、定期发放安全防护用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8、操作工人要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安全防范工作,避免操作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9、当地地震度加速度为0.2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防。

 

第九章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一、组织管理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