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081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docx

初中地理面试试讲教资招教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参考1

在上课之前,大家先伴随着歌曲《亚洲雄风》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组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并说说看完之后你们的感受。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同学们,伴着激昂的旋律,欣赏完了这一组亚洲自然风光图你的感受是什么?

嗯,有些同学说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

还有同学感受到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那么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嗯,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等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导入参考2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句谚语,那么,有没有同学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是怎样的呢?

好,这位女生你来说。

嗯,很好,请坐。

理解的非常透彻,她说人要向好的方向发展,水会向低的地方流去。

也就是说水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其实在这句话中不仅阐述了一个自然规律,还包含了构成自然环境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

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谚语开始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开始探讨。

亚洲自然环境-地势起伏较大,长河众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和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相互关系的一般方法,形成自主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难点】

通过对地形图的判读,得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和展示一组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亚洲的自然环境,并提问:

那么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引发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亚洲地形特点

【过渡】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地图。

那么大家现在想一下我们要分析亚洲的地形。

应该选用怎样的地图呢?

(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亚洲的地形。

【活动一:

知地形】

(1)读“亚洲的地形”图,亚洲的地形区都有哪些?

(青藏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各地形区分布有什么特点?

(高原分布在中间,平原分布在四周)

(2)亚洲的最高点在哪里?

是多少?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教师补充总结】亚洲最低点,也是世界最低点——死海,-415米。

说明亚洲高差大,人们把地表的高低起伏的态势叫做地势。

【过渡】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请大家来说说感受。

亚洲地形图

【活动二】“说见闻”

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如果我们分别沿80°E经线自北向南在亚洲陆地上旅行和沿30°N纬线从西向东在亚洲陆地上旅行,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

它们海拔多少?

沿线地势变化有什么特点?

现在老师给大家呈现两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图,而且他们就是沿着80°E和30°N

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

亚洲沿80°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亚洲沿30°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教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过渡】现在地形特点已经得出来了,那你此时认为亚洲的地形会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读“亚洲的地形”图,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b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东c恒河,印度河;(印度洋)西北向南

d锡尔河,阿姆河;自东向西

教师总结:

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四周。

总结地形和河流的关系:

地形特点影响河流的流向和分布。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引导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作业:

北美洲的地形和分别有什么特点?

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天气及其影响》

 

课文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课标要求: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建议:

①本节课的知识点的难度较低,教学过程中应重在通过活泼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让他们体会到地理和生活息息相关。

②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导入,例如从身边近期的天气现象入手。

③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描述和区别。

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安排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来进行学习,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活动让学生总结归纳天气对我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或者通过展示相关诗句,让学生说明诗句反应了天气的什么特点。

有关资料:

和天气有关的诗句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

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参考1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一年四季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哦,有些同学喜欢夏天,有些同学喜欢冬天。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

好,那就请这位扎马尾辫的女生,你来说说为什么喜欢夏天呢?

嗯,很好,请坐。

她说在夏天可以去游泳,还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下面有哪位同学来分享下你喜欢冬天的理由,好,最后一排的这位男生你来说。

嗯,你说在冬天会下雪。

那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天气呢?

哦,你说能够欣赏到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感受冰雪世界的乐趣。

看来你非常懂得享受生活。

看来不同季节、不同的天气对我们会有不同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及其影响。

导入参考2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曲《渔舟唱晚》,是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哪些场景中出现过呢?

大家回忆下。

对,非常好。

就是天气预报。

我们为什么要有天气预报呢?

哦,同学们都想到了,天气预报能够指导我们穿衣、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没错,天气预报能够指导我们生产、生活。

看来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这节课就来学习天气及其影响,了解天气的奥秘。

《多变的天气——天气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辨别天气和气候的要素、特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天气和气候,形成观察生活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要素、特点:

天气的影响。

【难点】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正确使用术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教师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天气预报能够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从而导入新课《天气及其影响》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天气与气候

(1)天气

教师用PPT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几幅图片呢?

【学生回答】①天气很好,晴朗;②刮风;③下雨;④下雪;⑤擦汗,很热;⑥冷的直

哆嗦

【问题】

①什么事天气?

②刚才大家是用什么词来描述天气的?

③生活中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呢?

【学生回答】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用了晴朗、刮

风、下雨、下雪、冷热来描述。

生活中还遇到过台风、沙尘暴、冰雹等天气。

【教师总结】天气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大气状况,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描述天气。

【过渡】生活中还会听到某个地方冬暖夏凉、炎热干燥。

这说的是天气吗?

(学生答案不一)

(2)气候

【问题】

①什么是气候?

②描述下你家乡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我家乡的气候四季如春/冬天寒冷干燥。

【教师总结】气候是长时间的评价状况,变化不大的,比如人们常说的北京春节温暖多

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说的都是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具有一定特征的。

2.天气的特点

运用资料,结合生活现象,比较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材料一:

谚语古诗

①清晨于涟涟,晴朗字午前;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③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问题】

①看看古诗或谚语中反映了天气什么特点?

②你能结合生活中分析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吗?

【学生回答】

①反映了天气变化快,持续时间短。

②天气多,变化很快;气候时间长,不怎么变。

【教师总结】

时间长短

变化情况

稳定性

天气

不稳定

气候

变化不大

稳定

【活动】结合教材P47活动,识别天气与气候。

①昆明四季如春(天气)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③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

3.天气和生活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课本47页的给的材料,以小组讨论方式分析天气对生活的

影响,并引导学生完成48页的空白处。

【学生回答】材料A:

天气与交通;材料B:

天气与日常生活;材料C:

天气与农业生产;材料D:

天气与军事。

【教师总结】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还影响情绪等。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观看天气预报,查看明天的天气。

四、板书设计

天气及其影响

一、天气与气候

二、天气的特点

天气:

持续时间短,变化快,不稳定气候:

时间长、变化不大、稳定

三、天气与生活

五、教学反思

 

3.学会阅读地图

 

教学建议:

来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

1.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地图三要素的认识,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

重点为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难点为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课程的导入环节可用设置情境导入法,例如可通过让学生看不同的地图,让他们对地图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

也可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3.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地图法展开教学。

在讲解比例尺时重点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公式,结合台湾岛的地图,设计计算环节,可让学生算出高雄到台北的实际距离。

4.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是这节课的难点,可以分为一般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读,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就是经纬网的地图,授课时可结合教材1.24举不同城市的,让学生辨别方位。

5.图例的认识只要简要讲解即可,让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图例。

有关资料:

1.地图上的基本方向

基本方向如图一所示:

东、南、西、北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注意: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更替的。

2.有指向标地图的方向判断:

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

 

图一图二

3.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原理:

纬线的延伸方向表示东西方向。

沿着纬线走,就是沿着东西方向走。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沿着经线走,就是向正北或正南方向走。

如图三中,A为10°E,B、C为20°E,A、C为10°N,B为20°N。

因此,B在C的正北方,C在A的正东方,B在A的东北方。

如图四中,A为20°W,B与C为10°W;A、C为20°S,B为10°N,A、C为20°S。

图四与图五中的A、B、C三地位置关系同图三一致。

 

图三图四

 

《地图的阅读——学会阅读地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地图的三要素,并且能运用三要素阅读地图;

2.能记住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点的实际距

离;

3.能够说出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学会在地图中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初步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提高读图能力,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实用地图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呈现谜语:

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学生得到谜底是地图,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教学

(一)地图“语言”——比例尺

【自学概念】

1.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公式是什么?

(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问题探究】

(1)高雄到台北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厘米?

(7cm)

(2)两地间的实际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80km)怎么计算?

(实际距离=图片距离÷比例尺)

3表现方式

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表现形式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形式,文字形式数字式。

(二)地图“语言”——方向。

方式一:

一般定向动手指一指。

学生自学并结合课件明确地平线上的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并用手指出任意方向。

方法二:

指向标定方向动手画一画

引导学生读图,提问这张图有什么特点?

(出现了指向标,与方向一般地图不一致。

)学生读图:

学校在医院什么方向?

(学校在医院的西北方,在果园的东北方。

【归纳总结】

画出指向标的步骤即在需要判断方向的两点中任选一点,顺指向标画出其正北方向,再画出东南西三个方向。

【过渡】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方法三:

经纬线动手找一找。

【复习】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南北方向。

2.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东西方向。

【展示课件,提问】

1.读图1.24/经纬网地图,温哥华在尼皮贡什么方向?

(西)

2.怀特霍斯在温哥华什么方向?

(西北方向)

【小节】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么弯曲,在同一条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

在同一条纬线,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条纬线,首先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然后在图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位置,最后辨别方向。

(三)地图“语言”——图例

【展示图片】

【提问】

来学校参观的客人利用这位同学的校园平面图能找到教学楼或体育馆吗?

为什么?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不能,因为途中没有标出图例,无法判断图中的事物代表什么。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讲解】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及其文字说明。

【引导竞赛】

各小组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最多的图例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咱们了解这个地图的语言,也希望地图能成为同学们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

作业:

试着绘制自己家到学校的地图。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第八章第四节教学建议:

1.本目主要内容:

骑在羊背上名称的由来、牧羊带的分布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羊肉和羊毛的出口、养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对于10分钟的试讲可重点讲解前两个部分的内容。

2课程的导入环节可用设置情境导入法,例如可通过让学生看视频或者资料统计图,让他们对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

3.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地图法展开教学。

本节课试讲难点在于养羊业因地制宜的探讨,在分析牧羊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课借助澳大利亚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讲解,分别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区的分布。

4.在学习完牧羊带分布后,对于“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称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后可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别称的由来。

有关资料:

一、“骑在羊背上国家”美誉的由来

澳大利亚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美誉,近200年来,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创汇行业。

目前澳大利亚有羊约1.6—1.7亿只,按人口平均占有羊只数约为9—10只,占世界总羊只数的1/6左右,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羊只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羊毛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仅毛羊一项年收入就达60亿澳元。

澳大利亚羊肉出口仅次于新西兰居世界第二,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每年约有700万只活羊出口到中东、北非地区的穆斯林国家。

澳大利亚目前拥有羊只饲养场6.8万家,其中大型饲养牧场4.5万家,牧场占地面积40万公顷(约合4000

平方公里)。

1970年,澳大利亚养羊业创造了年产1.8亿只羊的世界纪录。

目前每年平均羊只产量在1.2—1.5亿只,1980年为1.65亿只,1991年为1.76亿只。

全澳最大的牧羊场位于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的英联邦山区牧羊场,占地面积10360平方公里,饲养着6万只羊。

二、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

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

【难点】

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教师播放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出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

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

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总澳大利亚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非常有利的。

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

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

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

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所以,澳大利亚70%的羊,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带,而其他地区的羊只数量很少,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三个牧羊带。

学生活动:

阅读下面资料,填写下表:

该带土壤肥沃,农牧场规模一般比较小,人工草场广布,牧草品质好,产量高。

平均每公顷可放羊3-6只羊,以肉用羊为主,生产稳定。

该带拥有全国最完善的灌溉系统,农牧场规模居中。

多为人工草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较高。

平均每公顷可放羊3-4只羊,肉用羊加毛用羊并重。

生产比较稳定。

该带牧羊规模很大,一般可达几千公顷。

多为天然牧草。

牧草品质差,产量低,平均每公顷可放羊0.2只羊,以毛用羊为主,生产不稳定。

图8.38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

牧羊带

分布地区

生产规模

牧草质量

产量

载畜量

生产稳定性

养、牛与经济作物混合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带

粗放牧羊带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

作业:

澳大利亚除了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美誉外,还有另一个称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哪些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呢?

课后利用网络资料搜集相关资料。

四、板书设计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一、看地形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二、找气候

适宜

三、因地制宜地形

}养羊业

气候

五、教学反思

5.民族分布的特点

 

来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教学建议:

1.本目主要内容:

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

重点放在民族分布的特点,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材料,亦可在课程的结尾以活动的形式分享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2.课程的导入环节可用设置情境导入法,例如结合班级学生的民族和家乡的实际情况,教师总结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以采用复习导入法,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3.民族分布的特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课引导学生总结出民族分布的特点。

首先可以让学生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中找出维吾尔族、壮族、藏族、回族等单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再总结少数民族民族分布特点。

最后结合汉族的分布特点,总结出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4.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治区的名称,再升华到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

5.对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材料展示进行教学,也可以请班级里的少数民族同学介绍他们的风土人情。

有关资料:

1.满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

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

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

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