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883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汇总参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总 论1

第二章 存 货1

第三章 固定资产4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9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11

第六章 无形资产15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8

第八章 资产减值23

第九章 金融资产26

第十章 负 债30

第十一章 借款费用33

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34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40

第十四章 收入42

第十五章 所得税45

第十六章 外币折算47

第十七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49

第十八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53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54

第二十章 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57

第一章 总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6~1011~1516~19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11121314.

三、判断题

1~5×√×√√6~10×√√××11×

第二章 存 货

一、单项选择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

三、判断题

1~5√√×××6~10××××√11~14√√√√

其中单选题:

2.【答案解析】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失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尚待查明原因的25%的部分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所以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750000×(1-25%)=562500(元)。

6.【答案解析】分录如下:

借:

原材料1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

银行存款5

营业外收入86.11

递延所得税负债30.89[(117-117/5)×33%]

7.【答案解析】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10.465+1.735-3.09-0.5=8.61(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1.7+0.5×0.07=1.735(万元),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5×(1-7%)=10.46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11.7-11.7/5)×33%=3.09(万元)。

8.【答案解析】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8500+285000)÷(1-5%)=13300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330000×5%=66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8500+285000+8400+66500=1338400(元)。

9.【答案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的存货需继续加工,故A公司被代扣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20000+1000+12000=33000(元)。

10.【答案解析】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9000+29425)÷(1-5%)=10615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061500×5%=53075(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9000+29425+8400+53075=1069900(元)。

13.【答案解析】

(1)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53000+26010+1000+500+600+538.5=181648.50(元)

(2)该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8992.50×20=179850(元)

(3)该批原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181648.50-179850=1798.50(元)

14.【答案解析】原材料计划成本=20×5995=119900(元),原材料实际成本=102000+17340+1400+359=121099(元),甲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121099-119900=1199(元)。

15.【答案解析】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10200+1734+1200+166)-599×20=1320(元)。

16.【答案解析】月末库存商品成本为:

20000+8000-15000×(1-20%)=16000(元)。

17.【答案解析】甲商品在2005年5月末的成本=2400+1500-4550×(1-20%)=260(万元)。

18.【答案解析】期末库存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月购进商品成本-本月销售商品成本=20+60-(92-2)×(1-30%)=17(万元)。

19.【答案解析】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21+31-60×(21+31)/(30+50)=13(万元)。

20.【答案解析】该企业年末库存商品成本=(45+120-120×85%)×(30+70)/(45+120)×10038.18(万元)。

21.【答案解析】本月销售成本=100000×〔1-(20000+10000)÷(30000+120000)〕=80000(元)。

22.【答案解析】当月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3+3)÷(9+11)×15=4.5(万元)。

25.【答案解析】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800+11.36+4+3)/998=0.82(万元)。

26.【答案解析】按照我国现行规定,总价法下购货方所取得的现金折扣,不影响材料采购成本。

因此,该企业本月增加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50000+8000+50000+2000=610000(元),本月增加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10=600000(元),产生材料成本差异10000元。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000+10000)÷(400000+600000)×1001.2%。

不同用途领用材料,影响的是本期相关费用,不影响原材料账户的结存情况,因此,结存材料实际成本为(400000+600000-700000)×(1+1.2%)=303600(元)。

27.【答案解析】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85-20×1.5=85(万元)。

28.【答案解析】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6-24=366(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故应计提跌价准备6万元。

29.【答案解析】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90×1-2=188(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故材料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即账面价值应为188万元。

30.【答案解析】80000×(1-1%)×(1+17%)-50000=42664(元),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其增值税是不可以抵扣的,要进项税转出。

32.【答案解析】甲企业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金额=4914÷(1+17%)=4200(元)。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

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000台可变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05=14500(万元)

②账面成本=10000×1.41=1410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没有合同的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4000×1.3-4000×0.05=5000(万元)

②账面成本=4000×1.41=564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640-5000=640(万元)

(3)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40

贷:

存货跌价准备640

(4)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台

借:

银行存款1755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5000(10000×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

借:

主营业务成本14100(10000×1.41)

贷:

库存商品14100

(5)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借:

银行存款140.4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20(100×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

借:

主营业务成本141(100×1.41)

贷:

库存商品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5640×141=16(万元)

借:

存货跌价准备16

贷:

主营业务成本16

【答案解析】注意:

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没有合同价格,则需要将该类存货区分为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分别计算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应的成本比较,以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2.【正确答案】

(1)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88000+64000=152000(元)

(2)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800×80-4000=140000(元)

因为,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40000元小于仪表的生产成本152000元,所以,A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800×80―64000―4000=76000(元)

(3)2006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88000-76000=12000(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A材料12000

第三章 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1~56~1011~1516~2021~25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19×√√×

其中单选题:

1.【答案解析】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234+200+210×(17%+10%)+100+14=604.7(万元)。

3.【答案解析】厂房的入账价值=400+240+240×17150+21=851.8(万元)。

5.【答案解析】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该设备的入账成本为:

450000+4000×(1+17%)+10000+24000×(1017%)=471160(元)。

6.【答案解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较低者,如果在租赁中发生的相关初始直接费用也应当计入到资产入账价值中,所以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410+10=420(万元)。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则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9.【答案解析】年折旧额=(88000-8000)/8=10000(元);

2004年折旧额=10000×3/12=2500(元);

至2006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88000-(2500+10000×2)=65500(元),高于估计可收回金额59750元,则应计提减值准备5750元,并重新按原折旧方法将估计可收回金额在剩余5年零9个月的时间内折旧,因此,2007年的折旧额=(59750-8000)/(5×12+9)×12=9000(元)。

10.【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85+3+0.51+5+6×175.47=600(万元);该设备于2005年10月28日完工投入使用,应从2005年1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本题属于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不一致的情况,第一个折旧年度应是2005年11月份到2006年10月末,所以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600×2/5×2/12=40(万元);

2006年的前10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2/5×10/12=200(万元);

2006年的后两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年度的前两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600×2/5)×2/5×2/12=(600-600×2/5)×2/5×2/12=24(万元)。

所以,该项设备2006年应提折旧=200+24=224(万元)。

11.【答案解析】第一年计提折旧:

600000×2/5=240000(元),

第二年计提折旧:

(600000-240000)×2/5=144000(元),

第三年计提折旧:

(600000-240000-144000)×2/5=86400(元),

第四年计提折旧:

(600000-240000-144000-86400-50000)/2=39800(元)。

12.【答案解析】该设备第一年计提折旧=200000×4080000(元),第二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048000(元),第三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4028800(元)。

第四年前6个月应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28800-200000×5%)÷2×6/12=8300(元),该设备报废时已提折旧=80000+48000+28800+8300=165100(元)。

该设备报废使企业当期税前利润减少=200000-165100+2000-5000=31900(元)。

13.【答案解析】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500+255+50+8.5+10×(1+17%)+20+5-2.34=1847.86(万元);

第一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2/10=369.572(万元);

第二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369.572)×2/10=295.6576(万元);

2000年度的折旧额=369.572×3/12=92.393(万元);

2001年度的折旧额=(369.572-92.393)+295.6576×3/12=351.0934(万元)。

14.【答案解析】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72-16)×4/15=41.6(万元)。

15.【答案解析】(740-20)×5/15÷2=120(万元)

16.【答案解析】(630000-30000)×4/10×11/12=220000(元)。

17.【答案解析】2005年11月1日购入,从2005年12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2005年按照年数总和法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5/15×1/12=13(万元);

2006年前11个月和2005年最后一个月是第一个折旧年度,2006年前11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5/15×11/12=143(万元),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年度中的第一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4/15×1/12=10.4(万元),所以:

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43+10.4=153.4(万元)。

19.【答案解析】2006年度,甲公司应计入损益的金额为(280/2)×3/12=35(万元)。

21.【答案解析】改扩建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57=63(万元),因可收回金额为78万元,所以该企业2006年6月份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甲设备后续支出为15万元,另5万元应费用化。

24.【答案解析】设备原入账价值=50+8.5+1.5+5=65(万元);

已提折旧=65×4/10×9/12=19.5(万元);

报废净损失=65-19.5-3-2=40.5(万元)。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

(1)本题中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总成本的金额包括买价、增值税额和包装费。

7800000+1326000+42000=9168000(元)

应该将总价值按设备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因此

A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35%

B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35948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43%

C设备应该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1839200/(2926000+3594800+1839200)×10022%

A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353208800(元)

B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433942240(元)

C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222016960(元)

(2)会计分录如下:

借:

固定资产——A3208800

——B3942240

——C2016960

贷:

银行存款9168000

2.【正确答案】丙股份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l)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

工程物资           585000

    贷:

银行存款           585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

在建工程—厂房      545000

    贷:

工程物资           545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

在建工程—厂房       74880

    贷:

原材料            6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880

  (4)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劳务支出

  借:

在建工程—厂房       50000

    贷: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0000

  (5)计提工程人员工资

  借:

在建工程—厂房       95800

    贷:

应付职工薪酬           95800

  (6)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结算手续,固定资产按暂估价入账

  借:

固定资产—厂房       765680

    贷:

在建工程—厂房       765680

  (7)剩余工程物资转作存货

  借:

原材料            34188.0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811.97

  贷:

工程物资40000

  (8)7月中旬,按竣工决算实际成本调整固定资产成本

  借:

固定资产—厂房       34320

    贷:

应付职工薪酬         34320

3.【正确答案】

(1)购买和领用物料时:

借:

工程物资460050(390000+66300+3750)

贷:

银行存款460050

借:

在建工程460050

贷:

工程物资460050

(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

借:

在建工程42471

贷:

原材料36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171

(3)领用本公司产品

借:

在建工程61500

贷:

库存商品4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50000×17%)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000(50000×10%)

(4)应付安装工人工资

借:

在建工程7200

贷:

应付职工薪酬7200

(5)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

固定资产571221(460050+42471+61500+7200)

贷:

在建工程571221

(6)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571221÷8=71402.625(元)。

借:

制造费用71402.625

贷:

累计折旧71402.625

4.【正确答案】

(1)借:

在建工程700000

累计折旧700000

贷:

固定资产1400000

(2)借:

在建工程240000

贷:

银行存款240000

(3)借:

固定资产940000

贷:

在建工程940000

(4)改造后的生产线年折旧额=940000/4=235000(元)

    借:

制造费用   235000

      贷:

累计折旧    235000

5.【正确答案】

(1)借:

固定资产605(500+85+20)

贷:

银行存款605

(2)2004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605-5)/10=60(万元)

(3)2004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5-60)-500=45(万元)

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45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5

(4)2005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500-5)/9=55(万元)

(5)编制2005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

在建工程445

累计折旧11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5

贷:

固定资产605

(6)编制2006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

在建工程30

贷:

银行存款30

借:

固定资产475

贷:

在建工程475

(7)2006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75-11)/8×9/12=43.5(万元)

(8)2007年年末处置时的账面价值=475-43.5-(475-11)/8=373.5(万元)

处置净损失=373.5-45-28.5+5=305(万元)。

(9)编制2007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

固定资产清理373.5

累计折旧101.5(43.5+58)

贷:

固定资产475

借:

银行存款45

贷:

固定资产清理45

借:

银行存款28.5

贷:

固定资产清理28.5

借:

固定资产清理5

贷:

银行存款5

借:

营业外支出305

贷:

固定资产清理305

6.【正确答案】

(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680+115.6+26.9(运费)+24+3.51+6+3.99=860(万元)

(2)计算该设备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因为采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

200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9/12=258(万元)

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3/12+(860-860×40%)×40%×9/12=240.8(万元)

(属于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不一致的情况)

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344)×40%×3/12=51.6(万元)

计提折旧时需要注意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因此在2002年计提折旧的时间是3个月。

本题中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另外,计提折旧是以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固定资产原价为基础计算,在计算2002年应计提折旧,由于2002年只有3个月需要计提折旧,按照折旧年度而言,2002年前3个月属于折旧年度的第二年,第一个折旧年度是2000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第二个折旧年度是2001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每个折旧年度中每个月的折旧额相同,因此计算2002年1~3月份的折旧实际上就是第二个会计年度中三个月的折旧。

(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

固定资产清理309.6

累计折旧550.4

贷:

固定资产860

借:

银行存款306

贷:

固定资产清理306

借:

固定资产清理0.4

贷:

银行存款0.4

将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借:

营业外支出4

贷:

固定资产清理4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