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244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符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东汉B.东晋C.北周D.北宋

3.从材料可见当时

高其倬(1676—1738)曾上奏雍正帝:

“福、兴、漳、泉、汀五府地狭人稠,无田可耕,民且去而为盗。

出海贸易,富者为船主、为商人,贫者为头舵、为水手,一舟养百人,且得馀利归赡家属。

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於福建?

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

臣愚请弛禁便。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4.“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读书人渐渐从自己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责任……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严肃的制节谨度。

”(钱穆《国史大纲》)这一现象出现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未

5.古代罗马法规定:

“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

这体现了罗马法

A.奉行疑罪从无原则B.容易拟害原告利益

C.有很强的证据意识D.司法制度有待完善

6.“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近日洋布大行”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D.“近闻已无纱可纺”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

”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8.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

“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

公为再现。

”这表明

A.袁世凯上台在程序上合法B.革命党人让出胜利果实

C.袁世凯衷心拥护民主共和D.参议院为袁世凯所控制

9.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共1232人。

在这些将官的省籍分布中,居前的三个省份共有761人之多。

这三个省份应当是

A.江两、湖北、湖南B.安徽、河南、江苏

C.广东、福建、广心D.山东、陕西、山西

10.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如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

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

11.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

“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

宗教想通过他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

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

”其中“我们的时代”是指

A.古希腊文明时代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2.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

A.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B.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两党轮流执掌政权

13.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华盛顿说:

“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

这表明他坚持怎样的原则?

A.分权制衡B.人民主权

C.邦联主义D.联邦至上

14.1872年,马克思提出:

“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象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15.下表为英、法、美、中四国180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判断②代表的国家是

国家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4.3

9.5

19.9

22.9

18.5

4.2

5.2

7.9

7.8

6.8

0.8

2.4

7.2

14.7

23.6

33.3

29.8

19.7

12.5

6.2

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

16.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

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践踏农田,用来讽刺罗斯福政府调整农业的政策。

这说明

A.内战后南北矛盾没有彻底消除B.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C.农业调整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D.部分人不理解新政的指导思想

17.“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判断该条文出自

A.1942年反法西斯联盟宣言B.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1955年《华沙条约》D.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18.1977年7月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

日本共同社报道:

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

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

A.结束动乱局面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拨乱反正D.推进改革开放

19.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这一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0.1978年11月,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21.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

当时外电报道:

“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

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22.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注:

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导致分歧的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②对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③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④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第Ⅱ卷共3道题,第23题24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4分,共56分。

23.(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而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

谴告之,尚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

惊骇之,尚不知畏,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摘自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其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6分)

材料三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6分)

(3)康德认为,既要保障个人自由,又要规避无限制的个人自由。

评述启蒙思想家在这两方面的思想贡献及其历史意义。

(8分)

24.(18分)阅读材料,联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2~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概况简表

英国使团准备

清朝政府态度

祝寿礼品

天文仪器、地球仪、望远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连珠枪、利剑;有关城市、教堂、城堡、陆战与海战、船坞、赛马等的写生画等。

被视为“奇巧”之物,未被重视,戏剧性的是,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时,这些礼品安静地躺在园内一角落里,其后,又被英军带回了英国。

具体要求

准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在舟山附近制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所;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准在北京常驻外交使节,等等。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据(法)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两个世界的撞击》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英国使团马戛尔尼来华的主要目的。

(6分)

(2)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

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二建国后,(大陆)推行“史学革命”,强调中西文化交汇点之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以此“激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20世纪80年代后,大陆地区之通商口岸研究从批评到重新评价,重新审视其历史地位,承认在传播西方文明与先进技术方面仍有一定作用,并把通商口岸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作为主要研究课题,等等。

——摘编自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3)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近代通商口岸研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4)在评价近代中国类似历史问题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4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

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8届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12月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第Ⅰ卷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C2.A3.D4.C5.A6.C7.C8.A9.A10.C11.D12.B13.D14.C15.B16.D17.B18.C19.A20.B21.D22.A

第Ⅱ卷

第Ⅱ卷共3道题,第23题24分,第24题18分,第25题14分,共56分。

23.(24分)

(1)时代背景:

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4分)着眼点:

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6分)

(2)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出现本质的变化;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理学始终占据着思想统治地位。

(6分)

(3)评述:

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自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个人自由应该受法律(社会契约)的限制。

(4分)

意义:

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后来新的国家形式(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公民社会的构建。

(4分)

24.(18分)

(1)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

(6分)

(2)中国丧失了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落后封闭状态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使英国了解了中国的落后,并改变了对华态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4分)

(3)克服“左”倾错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分)

(4)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既要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性,又要认识到其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4分)

25.(14分)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因此,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5分)

但是,二战后国际经济体系,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都是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使各国间的利益休戚相关,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的主导,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只有加强协商对话,照顾各方利益,才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作者的观点体现了霸权思维,与世界发展的潮流不符,因而是片面的。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