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系别:
地质矿产系
专业:
工程测量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二年月日
浅谈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
测量是任何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要进行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没有测量任何工程也就无从谈起。
测量是建筑施工开展的基础,同时,一个好的测量成果在一项工程的质量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
在目前工程建设施工行业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先介绍了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沿革、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再通过实例简单的阐述了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沿革,工程应用
摘要(中文)…………………………………………………………………………2
绪论(引言)…………………………………………………………………………4
1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沿革……………………………………………………………4
1.1工程测量的现代定义…………………………………………………………4
1.2先进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4
2工程测量的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5
2.1在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5
2.2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5
2.3在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期……………………………………………………6
3案例引用介绍………………………………………………………………………6
3.1工程概况………………………………………………………………………6
3.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量………………………………………………………6
3.2.1控制点的现场布设………………………………………………………6
3.2.2甲方的要求………………………………………………………………6
3.3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7
3.3.1基础的布设………………………………………………………………7
3.3.2二次布设…………………………………………………………………7
3.4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7
3.4.1限差要求…………………………………………………………………8
3.4.2细部放样应遵循原则……………………………………………………8
3.5、施工中的规范………………………………………………………………8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谢辞…………………………………………………………………………………12
绪论
工程测量.0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很关键一环,工程测量是指在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工程测量工作,是所有施工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没有工程测量工作为工程项目提供数据,工程图纸就无法做出来,任何工程建设项目也无法进展和完成。
在工程质量如此重要的今天,工程测量作为施工项目的一个关键一环也被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1工程测量学的发展沿革
1.1工程测量的现代定义
工程测量(engineeringsurvey)在测绘界,人们把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
实际上它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它是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营运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没有测量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和图纸,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展和完成。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
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
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
“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1.2先进的地面、空间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工程投入到建设当中。
在工程建设当中,工程测量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工程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测量对于精度的要求较高,测量精度之间决定着工程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度,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
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所谓工程测量主要就是利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对各种相应的位置以及其它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工程测量的仪器和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很多新型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测量的方式,使得工程测量逐渐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极大的降低了工程测量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测量的繁琐的步骤,提高了测量的效率,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
2工程测量的对于工程质量的作用
2.1在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一个工程项目立项后,就需要选址。
工程测量人员应该首先把图纸上的项目进行实地放样定位以及测定高程,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基准定位。
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测量精度一定要非常高,可以夸张的说精度不高的化就涉及到一个工程质量的成败,出现问题那肯定是重大的质量事故,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如果发生把图纸上建筑物的方向从正南标成正北,唯一的处理结果就是把已经建好的房子砸掉重来,这样的情况在建筑施工行业里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尽管低级,但是说名定位测量很重要
根据现有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承台的桩位的偏差值应该很小才对。
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将会引起原承台设计的变化,增加工程成本和建设的时间,甚至导致桩位作废,重新补桩。
这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很大,另外,原来的受力计算发生变化也对建筑物的后期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在基础施工阶段,没有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来保证的话基本上无法开展后期的工作。
在基础施工阶段,工程测量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不可以出现任何差错,出现问题严重的质量事故必然会发生。
结构复杂的工程更要进行更严谨的测量放线
2.2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项目进行到主体结构施工时,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的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构件、楼板、线条的平整度控制、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等。
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垂直度,这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会有重大影响。
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从而为下一道工序提供数据参考,并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避免出现整体施工时把问题累积起来,导致工程质量事故。
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量是项目主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要作好每层楼的垂直度观测和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竖向控制线。
由于垂直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施工质量,垂直度偏差过大,只有通过抹灰等措施来弥补。
经济损失肯定会有,同时隐患也有:
墙面空鼓,外墙渗漏或脱落,导致高空坠物的危险
2.3在运营期间的变形观测期
建变形观测是指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填海区、地质断层构造带的施工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见到比如建筑物沉降、位移引起的边坡及道路坍塌、楼房及桥梁倒塌等工程质量事故,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做好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所导致的。
3案例引用介绍
3.1工程概况
海尔厂房工程位于瑶海区合肥海尔工贸有限公司院内,建筑面积18315m2,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物檐高24.4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50m。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承台结构,埋深-1.700m,C15混凝土垫层100mm厚,外轴线尺寸为64.8×57.6m,内设三部电梯,其中两部为货梯。
3.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3.2.1控制点的现场布设
3.2.1.1从场地实际情况看,连廊后期施工,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3.2.1.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侧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2.2甲方的要求
3.2.2.1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3.2.2.2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1、9轴,A、K轴为控制轴。
3.2.2.3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向建筑物的东、西、南、北各引测一个固定控制点。
3.2.2.4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3.2.2.5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核。
3.3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经纬仪TDJ2—B进行复测。
各轴线间距离采用钢尺量距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3.3.1基础的布设
3.3.1.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坑内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3.1.2由于基础挖深为1.3m左右,基础施工时的标高引测可以直接采用基坑外围的-0.500m标高点。
3.3±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3.3.1.3±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可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尺倒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在固定的柱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3.3.1.4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3.3.2二次布设
3.3.2.1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门窗洞口尺寸。
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以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
3.3.2.2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以建筑50标高线为准,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3.3.2.3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装饰控制校核。
3.3.2.4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
(方格网大小以饰面块材尺寸而定)
3.4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执行《测量规范》,操作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3.4.1限差要求
3.4.1.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1/7000(相对误差)
3.4.1.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3.4.1.3标高小于±5mm。
3.4.1.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4.1.5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3.4.1.6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4.1.7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3.4.1.8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3.4.2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3.4.2.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3.4.2.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4.2.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3.4.2.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3.5施工中的规范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上岗前必须学习和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公司技术部制定的《测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方案。
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施测。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经常与技术干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的图纸上。
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
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必须全心全意为项目部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项目部交代清楚。
结论
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测量是施工的基础,是施工的框架。
测量工具的发展为施工的准确进行,施工的安全,施工的速度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邓学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黄展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中[M].北京: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吴根宝.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谢辞
感谢我的导师陈永芳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开始的搜集材料,初稿的审核到最后论文的定稿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及时给予我建议,指出不足之处,帮助我更好地组织论文结构,不断充实论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