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42分的司考之路.docx
《我442分的司考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442分的司考之路.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442分的司考之路
我442分的司考之路
由姚军于2008-12-0810:
39
我442分的司考之路【原创】
2008年9月21日下午五点半,走出十三中的大门,我的08司考之旅终于宣告结束。
漫长等待两个月的宣判期后,11月21日上午八点半,帮查的同学告诉我,我考了442分!
那一刻,我激动不已,忙着向亲人朋友报告好消息,以致本来待机时间就短的手机都用没电了。
朋友们虽然很相信我,但还是都对这个高分惊叹不已,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天,我所付出的辛勤和汗水。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娇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却浸透了成功的汗水和洒遍了奋斗的汗滴。
回想起我的两次司考经历,不禁思绪万千,现在我把这段刻骨铭心、如花如歌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以纪念那些难忘的岁,同时也希望能对有机会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司考朋友有所帮助。
一首战篇
去年夏天,我在合肥收到了南方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离开学还有三个来月的时间,欣喜之余,如何度过这剩下的日子?
我与一研友一合计,决定用这段时间准备司法考试。
我在安大附近租了间房子,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尝试。
在西门书店买了套盗版的万国讲座,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作者呼吁读者不要买盗版的。
看了只能苦笑,我也想买正版,字清纸好谁不喜欢?
但全套近四百的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价格下不来也刺激了盗版商的欲望,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为了生计,我找了两份家教,虽说收入不多,但吃饭和交房租却足够。
由于当初考研时用了民刑讲座,我只把万国讲座的诉讼和行政法以及商经看了遍。
刑民诉的繁杂琐碎以及行政法的晦涩艰深让我头疼不已,但时间有限,也来不及深究了。
我把讲座和真题匆匆看了两遍,八月底开学在即,我只好回到阜阳的家乡,陪了父母几天,然后打点行囊,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报道、入住、开学典礼。
一切完毕后,已是9月9号,我又把真题看了一遍,13号向辅导员请了几天假,和刚刚相识的舍友道了别,买了当天回合肥的车票,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旅途颠簸,第二天到达后临时住在了一朋友那。
一夜无语,十五十六两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结束了我的首次司考之旅。
考完后我也没有对答案,当时潜意识就感觉自己可能在过与不过之间,在360徘徊。
11月中旬,成绩公布,四卷分别是98,89,82,80。
合计348分,我的第一次司考之旅就这样铩羽而归。
那天,我在独自在校园的小湖边沉思良久,心灵深处笼罩着些许失败的悲伤。
有几个好友发信询问结果,我说很遗憾没能带给你们好消息,他们帮我分析了下我的情况,并都鼓励我别难过,下次奥运年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在朋友同学的宽慰下,我也理清了思绪。
说实话,这次失利对我自信心确实是一次打击,让我心里有些难受,但也不是特别难过。
它并没有让我一蹶不振,相反却更加激起了我心底深处的好胜心,我发誓08年高分通过这号称天下第一难考的资格考试。
由于第一次并没有付出太多,其间所能感知的酸甜苦辣也不是特别丰富,故长话短说,下面着重说说我的第二次。
二次战篇
(一)课堂
第一学期开的课程不是很多,专业课只有民刑和法理。
民法老师态度很好,百问不厌。
法理老师是人大博士,很负责,讲课信息量大且某些地方讲的也比较深,比如对曾轰动法学界的四川泸州黄永彬遗产案的深入法理分析我觉得就很不错,应该说有助于我们的法学素养的提高。
至于刑法老师现在想来还来气,不少同学都有意见,在班级群空间里都发泄了不满,在此我也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刑法是一门彰显才华、显露底蕴、伸张正义的重要部门法。
当初选择法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刑法学。
喜欢它那严谨而又完善的体系,喜欢它那深邃而又独特的理论魅力。
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刑法老师的课实在让我无话可说。
院里不知从哪请了一个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一个没上过研也从来没有导过研的老师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也许是普法惯了,上课比普法还普法。
虽然现在都强调法学课堂上要实务一些,但上课扯的也太多太远了,没有一点点理论色彩。
刑法学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很多,在司法考试中占近六分之一的分值。
短短72个课时即使不能说不够也应该说是很紧张。
可是由于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在扯故事,导致学期过半,犯罪构成还没有讲完。
看来最有意思最应该重点讲解的犯罪三大形态只能草草结束了,至于分则,想都别想。
这样无厘头教学计划及内容令大家都快要崩溃了,室友们经常拿刑法课开唰。
奇怪的是,这么多同学居然没有向法学院反映的,甚至没有给老师提意见的,或许大家心里都知道是不能改变什么,或许正如上届一师兄说的,我们这届比较听话。
五十分钟的课堂,有大半时间在海侃,小半的时间与刑法有关,可是那些肤浅的内容我们早已经倒背如流。
想逃课,可当时学校要本科评估,还得去。
有人说,面对环境,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适应,不能适应的就宽容,不能宽容的就放弃。
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只好选择宽容。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第一学期并没有刻意看司法考试的书,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开设的课程学好。
在跟着老师学好民刑的基础上,我把民诉和刑诉又结合教材认真看了看,并结合真题考查的重点自己总结了详细的笔记。
学院在网站上给我们推荐了教材书目,我并没有买,据我所知,班上也很少有同学买。
原因很简单,有些书很不适宜,观点极其陈旧。
比如刑法教材指定的是何秉松主编的00年版的司法部的那套,这本书中好多观点与以德日为代表的现代刑法学背道而驰,更与出题人张明楷的观点不一,显然不适合司法考试,当然也不利于教学。
我只是在图书馆借了些教材,也买了些。
在07年的司考中,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物权法》只考了十几分,让人大跌眼镜。
但我感觉,08年肯定会得到命题人的优待,成为考查的重点,于是我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物权法》的学习上,尤其花了很多时间在新《物权法》的制度创新上,如严格区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留置权的适用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民法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很多,课时根本不够用,民法老师就把主要学时放在了总则和物权上,至于合同和侵权都没怎么讲,这种安排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
后来的考试证明,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应该说是正确的,在08年的卷三中,物权的试题果然大举出现。
南方的冬天来的很晚,这里四季的界限很模糊,送走了夏天,冬天就来了,仿佛没有秋天的存在。
我们开玩笑说,在这里只有两个季节:
夏天和冬天,其中夏天十个月,冬天两个月。
听当地的同学说,他们二十年都没见下过雪了。
转眼元旦来临,我给家里打电话,老妈说家里已经下了两天雪了,问我在学校冷不冷,我说一点也不冷。
可惜,开学来时老妈塞的好多毛衣棉袄都无用武之地。
研一这学期,我只是课堂上认真些,课下该玩玩,该兼职就兼职,并没有多少司考的感觉。
期末考完试,我用MP3下载了些万国的音频回家听,也没怎么带书回家看。
(二)积蓄
鞭炮声声,辞旧迎新,送走了07年,奥运年就这样来了。
2008年3月,由于闹雪灾,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买到车票。
再次回到学校,第二学期也就开始了。
进入新学年,尤其是五月初后,司考的气氛仿佛陡然浓了起来。
不少同学上课也不再带教材,而是带着相应司法考试的辅导书,晚上去教室自习的也明显增多,我也开始有意识的买了些面向08年的辅导书。
5月11日,奥运圣火传到,就在我们学校西门前的大道上,我早早就赶到,那人可真是多啊!
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去看,后来不知怎被一个警察驱散了,我找了路边的一个高土丘,等到下午四点,终于等到激动人心的时刻。
谁知造化弄人,第二天就四川就发生了大地震,几万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开这个世界。
这里成了地震前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08年也注定成了中国痛并快乐着的一年。
生命有时是如此的脆弱,逝者如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面对未来的生活,不但要活着而且要好好的活,快乐的活,这样那些在天堂的人才会欣慰。
呵,不发感慨了,还说我的准备考试的事。
或许院里考虑到我们9月份要考试,就把这学期的课都密集的安排到前面来上,以便早点结课,给我们多留点时间准备司法考。
这样我们五月底课就上完了。
期末考完试后,大家就自由了,有的去外地看恋人去了,有的回家准备考试了,还有的回家结婚去了,还有一部分留在学校备考,我们寝都选择在学校看书。
没了课,就有了完整的时间看书,此时正值六七月份,骄阳似火,这个城市象火烤的一样。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公司法和行政法看完了,应该说这两法都是硬骨头,都比较繁琐,很是让人头疼。
我费了很大劲,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把它们弄出了头绪,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彻底搞清楚了,并结合林鸿潮老师和张海峡老师的音频以及真题自己总结了实用的两本笔记。
到了六月底,学校也快要放假了,然而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情颇令我踌躇。
一个是家教的事,当时手头有朋友介绍了份高中的家教,主要教授数学和化学。
从七月中旬到八月初,每周五次,每次三小时。
由于当时孩子要面临升高二的分快慢班考试,这次考试对他很重要,故孩子母亲很恳切希望我能给小孩补下。
虽说我高中学理科,成绩还不错,大学时经常做家教,但真要不误人子弟,短时间内提高成绩,还得认真备课,这样我就得花费好多时间。
故我当时很是犹豫,但后来考虑下,还是答应了。
一来时间不长,就两三周,且薪酬还可以。
二来孩子父亲和我是同乡,家长比较恳切。
再者我感觉学的还可以,耽误点时间也没什么。
再一个就是回家的事,当时那么热的天,身体一向很好的我不知怎感冒了,而且吃药吊水都不好,都拖了十几天了。
一直不好也影响我看书的情绪,再加上当时天热,心情容易烦躁,那几天一时看不进去书。
当时就特别想回家玩玩,休整一下,养好精神再看那些大部头的司考书。
在家呆了一个星期,去市一院看了看感冒,为啥老不好,得知小时候与人打架,伤了鼻子,有可能是感冒引发了鼻炎。
真是郁闷,怎么搞成了鼻炎。
基于时间关系,我当时也不可能拍片做手术,只好考完试再说。
回校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来院里专门给我们这些在校备战司法的学生开了一间空调教室。
说实话,虽然我对学校的很多做法颇有微词,但对这个事还是比较欣慰的,毕竟是以学生为本的。
有了这个教室,再也不用去西教那些有着风扇哼唧哼唧配音的教室看书了,也少了那些可恶蚊虫的干扰。
那段时间,我白天去教室用功看书,晚上骑自行车去家教。
现在新课改,有些高中数学的内容和我中学时代学的不太一样,如平面向量和概率就是新增的章节。
我不想拿人钱财,误人子弟,我只好到市新华书店买了两本教师用书。
到了八月初,家教结束,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也即将拉开了帷幕。
留校的同学都在玩命学习,当时不知怎搞的,我的鼻子那几天似乎更严重了,老不透气,还流清水,再加上天气炎热,一时看不进去书。
我突然决定,再回一次家,痛快的玩几天,暂时摆脱学校紧张的令人压抑的学习气氛。
回到家里,温度比学校低了些,吃了小时候最爱吃的妈妈擀的面叶,看了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在亲情的沐浴下,鼻子似乎也好了。
(三)冲刺
赛场尤如浓缩的人生,一幕幕的悲喜剧在这里上演。
美国著名枪手埃蒙斯在04年雅典奥运会气步枪总决赛中,最后一枪居然打在了别人的靶上,在大好形势下痛失金牌。
历史竟如此惊人的相似,四年后的北京,同样是总决赛,他最后一枪失手只打了4.4环,再一次把到手的金牌拱手送人。
看着这个大男人象个孩子似的在赛场上哭着扑向爱人的怀抱,我不禁唏嘘不已。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拼搏的人最美。
8月16号,我再次回到学校,此时,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
看着运动员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啸傲赛场。
我对自己说,时日无多,我要玩命了,我也要在司法考试的战场上,证明自己,决胜我的奥林匹克。
接下来,我选择了空调教室倒数第二排的靠窗位置,把大摞书一股脑的搬了过去,中午吃饭和晚上回去都没再带书。
反正教室里大都是同院的研究生,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位置,就是手机放桌面上也不用担心会丢。
三点一线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早晨七点多起床,中午也不回寝室了,就在教室小睡会,晚上十一点多回去,生活单调又充实,一如当年考研的岁月。
因为那段时间每天学习都基本超过十四个小时,用眼过度导致眼睛经常发酸干涩,一瓶珍视明不久就被我用去大半。
有时眼睛实在不想看了,我就出耳朵听音频。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做了四件事。
第一,把张能宝的真题快速看了下,因为真题我都看过好几遍了,很多题目我都深究过,也给同学讲过不只一次了,故只是熟悉下。
第二,用些时间把去年买的万国的讲座有重点的看了一遍,至于民法刑法诉讼就没怎么花时间,这三本书早就倒背如流了。
尤其是诉讼法的讲座,起初洁白的书都被我翻灰翻破了,以致我都不敢往教室拿了,谁见了都会说我。
第三,我把万国的重点法条解读用几天时间认真看了一遍,感觉非常舒服和亲切。
第四,找了一些模拟题做,练练手。
那些日子,我们早出晚归,每天去到教室,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学习。
我们认识不认识的在一起讨论问题,畅游在法律知识的海洋里,有时也会为某个问题讨论的面红耳赤,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我会永远记住那段时间结识的好朋友:
张永鹤、桂芳芳、郑蓉、袁爱姣、徐微~~~~~
打听了下考点的位置,幸好离学校不远,乘公交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决定中午和晚上回校,也就不用在考点旁找宾馆或钟点房什么的。
到了19号,上午又最后把明天要考的浏览了遍,下午去看了下考场,可惜不让进考试楼。
花十元买了个电子表,同时把小刀、铅笔、橡皮什么的准备好。
当晚,十点多就睡了,应该说比平时提前了近一小时,可躺在床上脑子里老是想起准备司法考试的点点滴滴,想起明天的试题会是什么样的,怎么也睡不着,后来迷迷湖湖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我后来估计可能睡了三个多小时吧,舍友们也都和我差不多,是啊,这么重大的考试,谁能安然入睡呢?
(四)战场
2008年9月20日清晨,这一天终于来临。
寝室四兄弟被我早上6:
50的闹铃集体弄醒,我穿衣、刷牙、洗脸后,来到食堂,要了一个鸡蛋一根油条一点小菜,买了份豆浆只敢喝了一半,吃毕和同学一起乘公车来到十三中的考场。
8:
25分,我终于拿到了期盼许久的2008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卷一的试题,心情竟出奇的平静。
我小心揭开条形码,撕开标签,一下子打开到中缝,将试卷紧贴在脸上,一股清新的纸香间杂着淡淡的油墨味飘入我的鼻孔。
我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多少个日子的辛勤和汗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一定要在接下来的十二个半小时内证明自己。
(1)卷一总体感觉不是太顺手,考了好多很偏的东西,不再重者衡重。
尤其是国际法,很多内容竟然没复习到,有时一连几题整的我都找不着北。
哪知旁边一个胖子才过了一半时间就嚷着要交卷,不知是不会还是太牛,虽然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后来表明我总分应该是所在考点最高的,同时也是这个省会城市的少见高分),但还是弄的我很有压力,不过老师没同意那家伙提前交卷。
果然,中午出了考场,就听有人在埋怨国私哪个教授出的题,偏死了。
后来出成绩,106的卷一分数虽然还不错,但还是很有遗憾。
(2)下午,我期盼的卷二、我喜欢的刑法终于来临。
打开试卷,典型的张氏命题风格扑面而来,尤其是试卷中出现“出来混,也不戴个真的”这样的语言时,真是忍俊不禁,让我笑做到后面几题。
后来和同学调侃起这题,都觉的无间道中的台词被弄到试题中来,甚为搞笑。
刑法总体感觉做的不错,只有极少数拿不准。
考前我曾下决心,刑法选择题要争取全对,不然就对不起我喜欢的法学教授张明楷,我曾第一时间去买他的正版全折的《刑法学》第三版;对不起我在刑法上花费的那么多心血,我曾费心把最近六年的刑法真题烂熟与胸;也对不起韩友谊老师,我把他的基础、强化、冲刺班的音频挨个听了好几遍。
后来对了答案,还是不甘心的错了六分,两单选两多选。
但61题那个以和平的方式拐卖成年男性农民工定罪的C项令我至今耿耿与怀,我当初在考场上就这个选项犹豫了足有两分多钟。
一方面,拐卖那么多成年男子的恶劣行为不拿刑法收拾确实天理难容。
另一方面,刑法三百多个罪名就象一个个口袋,这种行为确实放哪个口袋都不合适。
如果非要装进去,无论怎么解释刑法,都是违反罪刑法定(因成年男子并非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对象,如该行为定要入罪,只能是类推解释)。
在罪刑均衡和罪刑法定之间,我考虑再三,最终选择后者定为无罪,因为罪刑法定是首要原则。
结果,答案却和我相反,不知张教授想定何罪,以何服众。
不过,哪怕到现在,我仍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否则,就比当年曾轰动一时的刘海洋伤熊案定罪更荒谬。
至于刑诉和行政感觉发挥正常,后来成绩出来,118的卷二分数让我颇为欣慰,总算没有辜负我的付出。
当夜,我们寝室四人都基本没睡着,这种集体失眠的事还是第一次出现。
(3)21日上午,卷三。
虽然昨夜基本没睡,但我精神依然饱满,并没有什么疲乏瞌睡的感觉。
我大学时参加过心理学会,知道人在亢奋时,会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两三天不休息也是正常的,我高三的老师也说过这种话。
现在想来,我当时可能就处在那种状态吧,后来117分的成绩也足以证明我当时的精神状态并没有受到失眠的消极影响。
我用一个小时把单选做完,然后涂在了答题纸上,再用八十分钟把多选做完,后用十几分钟把不定项搞定。
涂完答案,还剩一点时间简单的检查了下,觉得应该没什么遗憾,就交了,之前,一个师兄告诉我,司考时不管题目难易,都不要逞能早交卷。
可惜最后检查时鬼使神差的改错了两个商法多选,对答案后肠子都悔青了,在此也告诫司考朋友们在最后检查时,若没有比较确切的把握,还是尽量尊重第一感觉。
(4)21日下午,拿到了卷四。
我首先浏览了下,暗呼侥幸,文书题果然又没考。
要知道,我考前就赌不会考它,一个字也没看。
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看,我不想费尽心机去背那些众多的无聊格式,再说将来做实务时,完全可以去参考现成的。
在这里,我顺便也想谈下自己对卷四的某些题目的看法。
首题是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应该与司法关系不是很大,今年重复出现在第一题且分值很高,似乎不妥。
第二题的刑法案例题出的失败无比,几乎没有任何区分度,答案也让人看不懂,怎么可能不定私分呢?
很多人认为重蹈了05年刑法大题败笔的覆辙。
你说它难吧,可以贪污和私分作为切入点命题显然并没有什么复杂的理论问题;你说它不难吧,可我自认刑法学得还不错(我曾和一些名校的刑法学硕士交流过,感觉不比他们差),结果弄的我几乎全题覆没。
刑诉的大题以刑诉附带民诉中的上诉诸问题切入,个人认为,似欠妥当。
这个点太过单一,在司考中尚不足以支撑高达20多分之巨的大题。
总体来说,卷四题出的一般。
但最后那个关于裸聊的论述题,设问角度还是不错的。
101分的卷四是我四卷中最少的,虽然这已不低,但相对于我的雄心来说,这个结果并不能让我满意。
三经验篇(宏观)
成绩出来后,身边有些朋友向我探讨经验,可能我不久还要参加院里的司考经验交流会。
说实话,谈起司法考试的体会和经验,一方面我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甚至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另一方面,我一直认为,经验这个东西是比较玄的,自己感觉顺的东西未必是适合他人的,尤其是向别人介绍学习经验时,更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有鉴于此,怎样写好本篇,怎样写出绝对实用的经验篇,让那些有机会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耳目一新、加以珍藏,我字斟字酌,真可谓殚精竭虑。
为写好本篇,我阅读了大量前辈们写的司考经验,从中获益颇多。
在看了众多前辈经验后,我也下决心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最一流的司考经验文章。
本文从体例安排,到内容取舍,无不侵透了我的心血,体现了我的匠心独运。
因此,我并不象很多人那样给大家推荐教辅及时间安排之类的,因为每个通过者对此经验的观点可能相反。
作为一个高分通过者,我更注重把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我研习法律的思维方法以及应对司考最普遍适用的原则作为重点介绍给朋友们,而这些我认为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总体来说,我学法律的诀窍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死去活来。
该死记的务必记死,该理解到位的绝不含糊;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灵活,头脑开放不教条。
在这里我打算分三大部分介绍经验,先是对大家一般关注比较多同时也是最常见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给出几个建议,最后再分述下对各部门法的学习体会。
前两部分较为宏观,放在本篇一起介绍;而后一部分是具体谈各科的学习经验,且内容较多,故我把它放在第四微观篇中详加论述。
(一)常见问题
1.用什么样的司考辅导资料?
关于这个问题,各大司考论坛上经常有人会提到,每个过来人的看法也都不尽相同。
确实,这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也是一个首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故我把它作为第一个说。
现在,市面上关于司法考试的参考书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往往让初涉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我选书一般有三个标准,现在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看口碑。
那些经过历届司考市场的检验和洗礼,并经过一届届过来人推崇备至的口碑良好的参考书,应该说是可信的,因为它们经过实践的检验。
不过,这一条对那些每年新出的书是不公平的,而新书中也不乏精品之作。
第二,看作者及其写作风格。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光看作者名气及其在法学界的地位,而要看这位作者是否有亲临司法考试第一线的经历,是否用心去写。
一流的学者可能会写出一流的专著,但未必能写出一流的辅导书,有的名家写辅导书时点评多方、鞭及各国、灌己思想,与司考标准南辕北辙,这是很要不得的。
另外文风要尽量通俗易懂,读起来晦涩拗口的辅导书绝对不是好书。
第三,看其编排体例和对具体知识点的讲解。
一般情况下看这本书的目录基本就能把握作者对某个部门法知识的架构和理解,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比较一下不同的书是怎么讲解的,哪个讲的更透彻更全面更让你喜欢。
最后,也可以参考下出版社,大家知道,现在的司考书几乎没有不错的,有的错误率甚至让人惨不忍睹。
因此选择一些大出版社的书还是比较可靠的,象法律出版社和中国人大出版社等,那里一般有专业的老编辑负责任的去几校,错误率一般很少。
我曾在一家出版社做过责编,对此深有体会。
在这里,就我所用过的四套辅导书谈谈自己的看法,不算是推荐。
(1)司法部指定的那三大本教材。
这套书有人视若葵花宝典,有人贬的一文不值,还有的通过了还从不知道它长的什么样的。
应该说,这套书优点是权威,遇争议时答案基本上是按该书给的;因它是对大纲的详细诠释,故知识点比较全面。
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详略不分。
有时重要考点需多角度论述的却被简单带过,有时八辈子也考不着的它却大书特书,使一些重点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
这一点在第一卷的三国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相信用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有同感,要是没有分辨能力的话就会做很多无用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主张真题一开始就要看,从而明确司考考点和重点,以有的放矢少做无用功,关于真题问题后面还要说到。
二是太枯燥。
那么厚的大块头,也很少有案例相随添趣,要读熟确实很需要恒心。
(2)万国专题讲座系列。
这套书流传比较广,我本人从考研时就用过这套书中的民刑分册,后来又把全套逐字逐句的读了多遍,对它可以说是相当熟悉。
其优点是直击考点,几乎一句废话没有,你真题爱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或很少考的一字不讲,其功利(我觉的功利是中性词)程度无出其右。
另外,其对知识点的精析和散乱在各处的相关总结也非常好,比如讲民诉中举证期限这个点,讲座用1234等阿拉伯数字列出它的确定、变更、延长、效力及其扩张以及在简易程序中的特殊性,把这个点一网打尽,其条理之清晰、总结之完善让人非常容易掌握。
但它的优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缺点,既然选择了讲座的形式,就必然割断了知识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很多为介绍某些制度而必须的铺垫性、基础性的文字就被省略了。
比如,民诉上来就讲基本制度、基本原则,而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目的是什么?
它与其它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
它与刑诉、行政诉讼的区别在哪里?
这些书中都没有交待,而这些又是高屋建瓴把握民诉法所必须的。
因此我认为,这套书很实用,尤其适合那些时间有限、只求及格通过的朋友。
但如仅仅看它,你只掌握该部门法的骨骼,并没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