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812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docx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上)

王中平

  冬天到了,天气凉了,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练耐寒的季节。

虽然并不是只有冬天才能练耐寒,但是冬天的自然条件是最适合的。

所以,这一讲和下一讲我们来说说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学的关系,为今冬做好准备。

  我们在将心平健康理论应用于耐寒健身的实践中,对耐寒原理有这样一句概括性总结:

“用寒冷发现潜在疾病,用心平进行对症调整。

”这正说明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也是对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的一种说明。

寒冷是一种邪气,这种邪气(外因)之所以能够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正气(内因)虚。

以往,人们的一般做法是调整外因,比如多穿衣服,使内因不显现。

我们是利用寒冷的环境,发现身体的一些疾病,找到对应的内因,进行心理的对症调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我想有必要在这里纠正一下有些人对耐寒的错误认识。

并不是只有身体好、不怕冷的人才能学习耐寒,身体不好、对寒冷过敏的人更需要学习。

  

(1)、寒的概念

  中医里讲,寒为冬季的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若不注意防寒保暖,则人体常易感受寒邪。

  心平健康学里,寒象征着不好的事物或不良的环境。

“残酷、不好”的心理,归属于寒。

  

(2)、寒的致病特点和心理原因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遇到不好的事,你受到伤害、受到影响。

  ②、寒性凝滞。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

不好的事藏在那里,想变变不了。

  ③、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

是保护躲藏,遇到不好的事赶紧藏起来。

正常收敛和不正常收敛:

假如说,觉得“这事不行、不好,不干了、不去了、不表现了”是顺理成章的,是一种正常感觉。

有的人,事物往坏里一变就觉得紧张、担心、害怕。

虽然收敛起来了,但伴随有不舒服的感觉。

  (3)、寒的对应心理

  根据寒的特点,寒所对应的心理是“残酷、不好”。

残酷环境和不良事物能引发人的恐惧、紧张、担心、害怕的心理,从而使人患病。

如:

  ①自己得病,由此产生的恐惧;

  ②亲人去世,由此产生的担忧;

  ③物品丢失,由此产生的气恨;

  ④自己各种条件不足,由此产生的“工作干不了”等心情。

  (4)、寒证的分类

  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

  ①外寒:

对应的心理是“外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

如:

四川地震,企业倒闭,亲人患病而导致的以“不足、多余”为主的心情,对应外寒。

  外实寒:

“外面多余”而导致残酷。

如:

自己想做一件事,但遇到了来自外界的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

  外虚寒:

“外面不足”而导致残酷。

如:

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得不到推广。

  ②内寒:

对应的心理是“内环境的残酷不好、不足、多余”。

如:

家庭、单位或自己的身体不好而导致工作干不了。

  内实寒:

与“自己”有关的,“多余”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实寒。

如:

认为得病不好,因患病而心不平。

  内虚寒:

与“自己”有关的,“不足”导致了“不好”,这种心情导致内虚寒。

如:

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没干好;老同志的工资该涨没涨,该给没给;当年找对象想找好的、漂亮的,但觉得自己不行,想得到又认为得不到,这种是内虚寒。

  (5)、寒热转化:

  ①寒证转化为热证:

  病本寒症,后出现热症,热症出现,寒症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

病开始,恶寒重、发热轻。

苔薄白润,脉浮紧,表寒证,在表寒证消失的同时,出现发热、汗出、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里热证的表现。

  心理病因:

疾病开始时,对外来事物或外环境的侵害定位为残酷、不好,并有担心害怕、无能为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怕冷;为改变这种环境,着急、盼望、努力付出的劲儿导致发热;结果成功了,或者发现自己有能力,产生高兴、盼望、紧张的心情,这时事物的心理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由不好变为好,病性由阴转阳,身体反应为发热、汗出、口渴、心烦等里热症的表现。

汗出与为了好而努力付出的劲儿有关。

  ②热证转化为寒证:

  病本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热证消失的证候。

  常见表现:

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过度,阳随津脱,而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的虚寒证。

  心理病因:

开始时把事物看得太好,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有“想干、着急干、急着去努力”的心情,身体反应为高热;其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或者发现自己能力不够,产生了“自卑、失落”的心情,这时对事物的定位由好转为不好,会导致病症由热症转为寒症。

病性由阳转阴,身体反应为一派虚寒之像,即四肢厥冷,面色白,脉微欲绝等。

  (6)、寒热真假

  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如:

“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些假象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如不细察,往往容易误诊。

  ①真寒假热

  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

产生机理是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阳寒热格拒而成,又称“阴盛格阳”。

  心理特点:

别人对你好、热情、帮助你,可目的是坑你,结果是相反的,结局是悲的。

也就是说别人对你的好是虚假的,不是真的。

比如骗子想让你上当时说的好话,实际是想骗你。

  临床表现:

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似属热证,但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并且还可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消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

  ②真热假寒

  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

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又称“阴盛格阳”,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临床表现:

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质红,苔黄而干等症。

  心理特点:

真热对应的是把事物看得太好了,得到好的高兴心理,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着急、盼望的心情。

假寒对应的是别人对你不好,或遇上不好事,其结果是好的。

即对你不好是假的、表面的;对你好是真的。

手足逆冷脉沉,是你把事物的表面现象看的不好,有不愿意去和不愿意帮的心理。

实际上是愿意接受的,在身体上反应为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

  (7)寒引发的症状和疾病调解

  恶寒微热对应的心理:

以怕坏为主,热并不厉害。

有盼望,但盼望好的急切感并不强,被不好的心情取代了。

  恶寒不热对应的心理:

直接是不好,不存在盼望好的心理,就是直接冷。

可以直接调整冷。

  保护心可以直接发热。

  风寒,以怕变坏为主,重点是怕变得不好的心理。

  风寒发热对应的心理:

风寒发热,是发热的同时还怕冷,盼望保护的同时,怕事物变化,怕出现不良的结果。

怕变坏,就是“变化”与“不好“二者同时存在,对应和风与寒。

  风证发热对应的心理:

以盼望变化好为主,怕变坏的心情不强。

重点是盼望、保护和紧张的心理。

  寒证发热和外风发热都有盼望好的心情,都表现为体温高。

它们之间区别是:

外风证发热,自己并不觉得冷,反而觉得热;寒证发热,自己觉得冷。

两者的自我感觉不一样。

心里都有盼望,但外风盼望的同时没有对残酷的怕,以自己盼望为主。

寒证以害怕残酷为主。

  发热,一般由两种心理原因构成:

一是把事物想得好,急着、盼着。

二是对事物有热感,但同时还有保护心,使这种热不能释放,因此发热。

两个心情都是想好,盼望为主,保护为副。

  因篇幅关系,这次就先讲到这里。

这次主要讲的是中医里关于寒的理论基础,与一小部分症状及调节方法。

我们会在下次的文章里讲鼻塞流涕对应的心理以及寒引发的其他症状及调节方法。

《中老年健身科学》2008年第11期

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下)

王中平

  在上次的文章里,我们讲了关于中医的寒与心平健康学相结合的一些理论,这次我们把规律补充完整,并且来一起看几个例子,大家可以试着和自己的情况联系着理解。

  鼻塞流涕对应的心理:

不愿意沟通、不想沟通、不能沟通。

  呼气堵:

希望别人理解而又不能沟通,理解不了就不想沟通。

  吸气堵:

不愿意沟通,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不了。

  流涕:

有关“失去”的概念。

如:

失去的人,失去的东西。

坏结果已经出来了,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这种不好的结果不接受也得接受。

如512地震的惨状,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所以人们就流涕了。

  耐寒流鼻涕的特点

  一个是不好,一个是伤感。

付出多是关键。

“失去”和“沟通”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因为环境太残酷以至沟通不了,只能失去,则鼻塞、流鼻涕同时出现。

耐寒中感到鼻塞时反思不能沟通的利弊,流鼻涕时反思失去的事物,一件事要从这两个角度去想。

  风、外风、外寒(证)鼻塞的鉴别点

  ①风证鼻塞:

对突然变化的人和事,感到无法沟通的心情。

  ②外风证鼻塞:

对外环境的变化感到不能沟通。

  ③外寒证鼻塞:

对外环境的残酷感到不能沟通。

  鼻塞病症的分析:

  ①风诱发的是变化,一般出现在事物的开始或将要开始的阶段。

  ②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查找其对应关系,即对应的是变化还是残酷。

同是外环境,对应角度各异。

  鼻子干,觉得盼着得不到,觉得什么东西不够。

  中医讲,稀鼻涕属寒,黄鼻涕属热。

  鼻子发酸:

带有伤感,鼻子会有酸的感觉。

  越多穿衣服越流鼻涕:

越保护越调信号,就更加想要保护了。

  冻流鼻涕:

不好的事已经有了结果,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不好的结果是多余的。

  有鼻涕但能控制住:

觉得不好的事情多,但事物没结果,在冷环境里,自己能控制住鼻涕不流出来。

  进屋流鼻涕:

付出的多,得到的少。

残酷事物最后有结果了,到暖地方,自己权衡时觉得付出的多,就流鼻涕了。

  病例1:

  在治疗班里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鼻子不通。

查其原因是父母打架,她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

“怎么谁也不能理解对方一点呢?

说出话来都是横着的,两人一说话就吵架。

”她跟爸爸生完气,又跟妈妈生气;跟妈妈着完急,又跟爸爸着急。

几年时间里,家长在那种状态里,她就一直生气,最后鼻子堵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得一直张着嘴,因为鼻子一点气都不进。

堵得实在不行了就上医院去抽,从里面抽出不少液体来。

后来她的母亲学心平学,把她叫来反参这件事,她说:

“我想不明白,我鼻子里边那些乱七八糟的液体,抽出来有半瓶子那么多,我按照规律一想就没了,那是上哪去了呢?

”实际上她要是换了定位以后,那些液体就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正常体液,变成营养吸收了。

  我们应从平衡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家长之间出现矛盾是正常现象。

她可以用这个环境锻炼自己,也可以用这个环境伤害自己。

通过这事要悟明白,要理解人生就是这样的,物极必反。

其实打架也是有用的,只不过得看会不会用。

会用的人可以通过打架消信号,不会用的人通过打架存信号。

两个人打架实际上就是相互调信号。

调来以后,如果两个人继续互相存,再互相调,那就会越打越厉害;如果你定位成对方骂你是给你消信号,那你还可以祛病。

通过这个角度来慢慢转变小女孩对吵架的看法,想通以后那些液体就能吸收。

她原来总定位成吵架是没用的,那正常体液就会转化成没用的体液。

如果能想到这些状态是有用的,是在相互维持平衡,那没用的体液就可以变成有用的体液了。

  病例2:

  94年给美国东方文化学习团讲课时,跟大家讲鼻子堵的心理规律是沟通和理解。

给一个七岁的美国男孩调病,他四五岁时突然开始吃素,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能理解,别人觉得他不正常。

他怎么和别人说都说不通,觉得跟别人沟通不了。

我给他讲怎么想开:

“你吃素看起来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他们认为你不正常,你要能看出他们这么想是正常的。

”这时,有几个人举手说:

“老师,你在给他讲的同时,为什么我的鼻子通气了?

”我说:

“这并不奇怪,我给他讲的时候,你们也在回想那些与沟通、理解有关的事。

你们都想到什么了?

”他们分别讲到和老板不能沟通的事,和外婆不能沟通的事等。

我说:

“你们只要想通了,不用老师讲,也会好。

是否得病,是否痊愈,都不归我管,归你自己的心管,归自然力管。

你在家想通了一样能治病,治疗的人不是老师,是你自己。

哪没想开?

哪效劲了?

不是对错的问题,是心不平。

找到当年的事,把心调整平静,自然就在进行治疗。

  哆嗦对应心理调节

  哆嗦在医学上是冷标志性感觉、标志性动作之一,叫战栗。

哆嗦说明冷到一定极限了。

其对应心理是:

对于残酷环境或不好的事,想控制,最后却没能控制,出现了坏的结果。

前提是有控制的可能性,自己能够控制,但没能控制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连带着紧张、忙乱、害怕等心情(包括事物、环境突然变坏,导致的紧张、忙乱的心理)。

  哆嗦不仅在耐寒里出现,其它有刺激、紧张的场所也会出现,耐寒里对应的是有不好的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的对应心理,可在原有部位规律的基础上,加上关于哆嗦的概念,即有控制的可能性,想控制,没控制了,出现了坏结果。

  人体各部位哆嗦:

  胳膊哆嗦:

知道帮忙可能帮不好,而且帮完了还真没帮好。

  肩哆嗦:

扛了半天,最后结果还是不好。

  手哆嗦:

跟干有关。

  牙哆嗦:

跟说有关。

怕他说不好,想提前控制,但他还是说了。

  后背哆嗦:

怕靠不住,结果真没靠住。

要想到靠不住正合适,锻炼自己不用靠的能力更强了,从这个角度把人和事想正常了,后背就不哆嗦了。

  嘴哆嗦:

跟说有关,怕他说他还说。

  外表皮哆嗦:

想保护,但没能保护。

  胃哆嗦:

跟家有关的保护。

自己家,孩子家,长辈家等。

担心有不良的结果,那结果还真出来了。

  肩哆嗦:

坚持,挣扎,挺着的心理。

想控制没能控制了。

如:

他身体不行,你心疼他不让他干活,他非得挺着,坚持干,你为他担心,这样的心理就定向到肩上。

还有,他就是不坚持,也在肩上。

不愿坚持但没办法还是得坚持,自己想坚持但别人不让坚持等,都在肩上。

  治疗方法:

找到你当时想的那个状态,把那个结果想正常了。

换个状态,你不再想控制了,或者控制不了也是正常的,就不会再哆嗦了。

  咽痒咳嗽对应的心理:

  对不好的事情有保护心,有排斥的状态。

咳嗽和“说”有联系。

咽痒是想说,说不出来闹心。

咳嗽,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变化,怕变得更不好,压抑,憋着不能说。

咳嗽跟咽痒是合在一起的,一痒就咳嗽。

  病例:

  有个小伙子,咳嗽得挺严重的,我给他查病,查到他有说不出来的事。

我还跟他解释了恶心跟什么心情有关,我说:

“你有反感、无奈的心情,觉得腻味。

”他说:

“这句话对我而言真是到位,我就是有反感、无奈、还没法说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他和手下一个人在背后议论另一个人,可是他一回头,被议论的那个人正站在那儿听呢,当时他自己很不好意思,而且他曾向人家借的钱也没还给人家呢,等他再和这个人坐在一块儿时就出现咽喉痒痒、难受的感觉,并且咳嗽。

那人不和他说话,他感到很尴尬,就找话说,他刚一找话说,那人就说“你别说话”,他很不舒服地憋回来了。

几个人坐着又不说话了,他又找话,结果那人说“你要再说,你就出去。

”他还想再给那人解释一下之前关于背后议论的那件事,结果他一解释这第三次说话,被那人轰出去了,他自己很反感、很无奈、但又没说出来,就是这个心情连着胆和胃都难受,而且一咳嗽就吐,吃不了东西。

  手凉的对应心理

  在冷的时候,不良环境里,跟手有关的失衡心理。

  ①跟手直接有关的不平心理:

手的大小,好坏等。

  ②跟手的功能有关的不平心理:

残酷环境下,不愿干,不想干,不能干,没法干;活干的好坏;愿意摸,不愿意摸;跟打有关的,你打别人,别人打你;得不到,难以得到;够不着,远端;接送。

  ③取象比类的手:

手腕儿,手段,留一手,心狠手辣,指引,指路,指挥,对于小偷、贪污和受贿的气愤、怨恨等心理也在手上。

  手凉:

分为直接手凉和间接手凉

  ①直接手凉:

自己定位不行,引发出来各种干不了的心情。

如:

自己能力不足,工作干不了;因为缺钱,项目弄不下去。

在反思的时候可以直接想,想到正常。

  ②间接手凉:

不是自身的原因,是因为外环境,造成自己干不了,无法干等。

如:

被人卡着、事卡着、钱卡着、条件卡着、政策卡着,产生的没法干,没法去,没法帮的心情。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压力压制你,干不了,不能干,不敢干等。

压力,一个是过去遗留下来的,另一个是自己弄出来的。

“卡着”为原发心理,是根源,表现在手。

反思时,从两个角度或两个以上的角度去想,因为它是一个复合心理。

  手凉,以不足为主是虚证。

身体里面觉得凉,连带着手凉,中医叫气虚。

  特点:

颜色比平时浅,手苍白。

  手凉,以得到的多余、不好为主是实证。

如不想得病却得了。

  特点:

颜色深,发红或发紫。

  手凉,以卡着干不了为主是瘀证。

  在我们调治当中,手发白,参完可以变红,手发红,参完可以变白。

两者可交替反应。

虚实相互转化,有很多情况下,虚实是合在一起的。

如:

他那儿卡着,你觉得多余,此为实。

得不到,干不了,此为虚。

虚实在身体里都有。

认为自己不足而自卑,没人卡着,直接是虚。

你自卑的那方面,自己认为是缺点,实际上不一定是缺点。

它有不利的一面,同时也给你带来有利的一面。

是你的注意力把你认定的那部分放大了。

我们讲平衡论,就是想让大家辨证地看问题,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中老年健身科学》2008年第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