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231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docx

赛迪顾问城市发展研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

 

【刊首语】

 

文化是推动国家进步、实现民族团结、提升社会素养的重要力量。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资本市场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注其中,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愈发成为焦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市场、资本、技术等多个层面都得到了支持。

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2010年4月,中宣部等九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旨在从多个方面改善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完善的投资机制是拓宽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的前提条件,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价值不断显现,投融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成为焦点,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投资者,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

怎样实现产业整合,如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如何在文化产业中实行公平公正的竞争,怎样合理引入金融创新,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整个产业参与者面前。

因此,全面理解文化产业的特征,将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良好地对接,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每一个产业参与者的重点关注问题。

有鉴于此,赛迪顾问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撰写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分析》。

首先,本研究从文化产业投融资机遇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征,进而在政策支持、市场消费、资本支持、技术促进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投融资的机遇。

其次,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股权融资状况,从增资扩股的需求出发,依次分析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文化产权交易所方式投资的方式。

第三,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IPO情况。

通过分析上市融资在其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细致总结了IPO融资情况,并以华谊兄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并购。

通过对并购情况的简要总结与分类,对近年来的并购状况进行了梳理,并以XX收购去哪儿网为案例分析。

最后,对文化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提出建议,结合不同参与者的特征,分别从政府和投资者的角度进行细致阐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分析》研究报告希望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并购多角度、多领域的盘点和分析,为各级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以及投资机构和信贷机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录

一、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机遇1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征4

(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发展机遇5

二、文化创意产业股权融资10

(一)IPO10

(二)增资扩股13

(三)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14

三、文化产权交易所方式融资15

四、文化创意产业并购18

(一)文化创意企业的并购概述及类型18

(二)2010年至2011年并购情况概述19

(三)并购案例——XX收购去哪儿网24

五、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与并购发展建议27

(一)对政府的建议27

(二)对投资者的建议29

一、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机遇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持续增长,增加值突破万亿

在中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由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突破万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图12005-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部等发布数据整理2012,02

2、产业基地数量众多,带动作用明显

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文化强国定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提升至新的高度。

2012年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则明确了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方针、目标等。

目前国家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已达到350个,其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以及成都、西安等少数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204家文化产业基地中,东部沿海84家,占基地总数的41.17%;东北地区21家,占10.29%;中部44家,占21.56%;西部55家,占26.96%。

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除成都、西安、长沙外,都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8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中分布在科技、文化较发达的东部城市。

动漫产业基地则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武汉、长沙、重庆等少数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

图22010年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资料来源:

文化部、出版总署、各省年鉴、赛迪顾问2012,02

3、区域聚集发展迅速,集群化趋势明显

在2010年各省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排序上,北京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稳居前五,山东、天津、四川、辽宁、福建位于六至十位。

其中,四川首次进入前10名。

在增长最快的10个省市中,有5个省市位于中西部地区。

资源投入水平方面,天津和内蒙古由于文化产业投入水平增幅较大进入前10。

产业影响力方面,湖南、安徽等地凭借文化产业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不断提高的经济效益进入前10。

从产业规模方面来看,全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具有全国领先优势,环渤海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规模也增幅惊人。

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具有全国领先和引导地位,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约9.6%。

全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都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蓬勃发展。

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以及细分领域来看,北京市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领航者,已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传播、设计服务四大优势行业,人才、资源、国际交流、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等方面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天津市大力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软件与信息化等相关的工程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研发设计行业。

上海市目前拥有15家文化产业园区和8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形成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形成了“老厂房+艺术家”为主的创新模式,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资本的对接。

深圳市聚集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企业,目前已建成文化产业园区45家,其中,包括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腾讯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广东省作为文化大省已经形成了包括北岸文化码头、太古汇、羊城创意园在内的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正通过建立软件新媒体、影视会展、动漫文化旅游设计工艺等产业园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征

1、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

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文化产品种类上的不断拓展和不断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越来越快,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且出现相互融合的态势。

新兴文化业态是先进技术糅合了传统的文化因子,是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在高新技术的载体平台上的产物。

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新媒体和新行业的出现;二是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行业进行改造;三是文化产业化过程中,传统产业加入文化内容后产生新盈利模式,这三个层面的集中,形成了新兴文化业态的核心内容。

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业态,有效地提升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兴文化业态通过专业化分工与互动协作,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结成产业的协作、流通和服务网络,形成基地或园区,使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在空间上形成整合。

在经济空间重组、社会空间极化的耦合作用下,文化产业显现出新的区域经济空间类型,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2、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0年4月8日,中宣部、中国人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委就联合发文《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角度保证了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金融产品的创新机制可以有效实施,这也逐步开启了金融和文化产业对接合作的良好局面。

随着VC、PE、各路基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投资表现出的兴趣愈发浓厚,寻求文化产业中可发掘的合作机遇与相应的金融支持的有效对接,成为时代的需要。

在我国,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在初级阶段,金融介入文化产业的力度也明显不足。

但是在政策支持下,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市场的对接开始结出可喜的成果。

2011年11月10日,在第六届北京文化博览会上,北京银行举办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暨银企战略合作签字仪式。

北京银行宣布将新设立3家文化创意专营支行,其中2家文化创意专营支行现场与3家影视制作公司签订了协议,累计为企业提供授信达7亿元,支持最新影视作品拍摄制作。

可以预见,更多的银行会对文化产业进行大力支持。

3、传统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升级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文化产业的内涵是文化,外在形态是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因此,以文化产业的升级推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在经营性和公益性方面都要抓好。

首先,文化产业升级要注重经营,以品牌项目带动。

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城市特点,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更多知名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优势项目。

其次,文化产业升级要注重公益性。

文化产业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基本任务,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赢得口碑、赢取市场。

此外,发展文化产业要注重继往开来、兼容并包。

城市的发展是承前启后的,文化产业要具有本地独特的风格与气质,必须依托并植根于当地文化的土壤,同时也要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态度,注重吸收整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三)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发展机遇

1、政策支持层面:

中央政策加速文化产业繁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2012年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从2005年开始,国家运用宏观政策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改革政策如下表所示:

 

表12005-2011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政策与事件

时间

政策

相关事件

2005年

《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北青传媒港股IPO

《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

新华书店全行业改制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通知》

国家歌舞团改制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2006年

《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华传媒借壳上市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7年

中共十七大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

新华文轩港股上市

2008年

《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时代出版借壳上市

2009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华谊兄弟IPO

《关于加快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新传媒IPO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首只影视投资PE基金成立

2010年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华策影视IPO

《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南传媒IPO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宋城旅游IPO

2011年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畅游并购17173

2012年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2,02

2、市场消费层面:

文化消费发展迅速

众多信息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文化精品销售的重要市场。

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一万亿元左右,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将达到1.5万亿元。

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世界顶级演艺团体和明星频繁到来,这些现象足以证明我国高端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潜力。

大众文化消费和个性文化消费也蓬勃发展。

看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假日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推动着我国电影产业去年票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

文化创意街区在各地涌现,街区内的创意小店、小剧场、个性书店等,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加时尚的文化消费选择。

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则活跃着超过7000家民营剧团,满足不同地域群众的文化需求。

适应家庭式文化旅游潮的兴起,文化休闲游、实景演出、主题公园等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也得到长足发展。

文化消费如今已成为扩大内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依靠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手机动漫、电子书、网络游戏、文化旅游等新兴的文化业态,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新的消费热点。

在需求和供应的相互作用下,人们的消费需求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市场细化意味着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但也意味着只有能够找准定位、提供有针对性服务的文化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3、资本支持层面:

文化金融化愈加明晰

2010年4月8日,中宣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要求,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培育保险市场、实施文化产权评估交易等具体举措,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意见》明确了对文化企业各个阶段的金融支持政策,既有对初创期企业的资金支持扶持办法,也有对成熟期文化企业的优惠措施,贯穿了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出台的扶持政策中,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等政策,属于机制上的重大突破。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专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有利于推动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2010年,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6亿元,中央和各地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52亿元。

截至2011年2月,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总规模达到185亿元。

目前,已有30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文化部合作银行的贷款,涉及贷款金额130多亿元。

4、技术促进层面:

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与传统文化消费方式受到挑战相比,在新技术、新观念推动下,便捷式、家庭式的文化消费成为快速扩张的新兴市场。

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1.97%。

网络音乐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14.4%。

手机出版、网络游戏、电子书等新兴文化消费领域,创造性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除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的发展也为居家式文化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点播节目、交水电费、进行远程学习、玩休闲小游戏,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被开发出来,电视已经成为众多新型文化消费的一个集成平台。

以网络文学为例,盛大文学开启的网络付费阅读模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消费领域,而它的成功则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网络写手的大量涌现、网上互动的便利、付费方式的快捷,这一模式不可能变为现实。

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不仅是人类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存方式改变的根本动力。

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文化产业才能腾飞。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真正确立了全球化,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也意味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网络化生存”就是全球化进程的写照。

文化安全的保障力也事关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促进,事关文化科技的自觉。

作为文化安全的保障力,文化科技发挥了积极防御、重点防御、联手防御和预警防御的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股权融资

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是指国家、企业、团体、金融机构、个人等通过投资于文化产业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获得被投资企业股票的方式可以是货币资金购买,也可以是用无形资产或其他有形资产直接投资于该企业。

在被投资企业获得盈利的时候,投资者可以获得股利和分红,投资者也可以到资本市场上卖出股票以赚取资本利得。

从被投资企业来看,投资者的股权投资就是该文化企业的股权融资。

目前,对于国内文化类企业而言,通过IPO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是主要方式,而增资扩股、VC、PE等方式则相对较少。

(一)IPO

IPO是我国文化企业实现融资的最重要方式,一方面通过IPO完成了资金筹集,壮大了企业实力,另一方面通过IPO形成了对业务层的战略支持,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优化了企业形象。

1、IPO上市融资分析

(1)2011年上市融资现状

2011年,全国文化企业上市总数为10家,募集资金总量达到129.34亿元。

与2010年相比,上市企业数量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07年上市高潮后的第二次高峰期;募集资金总量保持了38.25%的增长速度。

 

图32007-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企业IPO募资规模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2,02

从文化企业上市地点看,选择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相对较少。

2011年,仅有30%(3家)企业文化企业选择国内资本市场;而70%(7家)企业都选择了在中国香港和美国资本市场。

从上市文化企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网游、文化传媒等新兴文化业态。

2011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只有2家的教育培训、印刷等传统文化业态。

表22011年中国文化创意企业IPO情况

公司名称

上市时间

上市地点

募集资金

所属行业

三三传媒

2011/02/28

香港(HKGEM)

2.58亿港币

广告服务

人人公司

2011/05/04

美国(NYSE)

7.4亿美元

网络社区

淘米网

2011/06/10

美国(NYSE)

6470万美元

网络游戏

现代教育

2011/07/04

香港(HKGEM)

1.3亿港币

培训辅导

汇星印刷

2011/07/25

香港(HKGEM)

8750万港币

传统媒体

FocusMedia

2011/07/28

香港(HKGEM)

3660万港币

户外媒体

光线传媒

2011/08/03

深圳(SZGEM)

13.8亿人民币

影视制作

土豆网

2011/08/17

美国(NASDAQ)

1.74亿美元

网络视频

凤凰出版传媒

2011/11/30

上证(SSE)

48.13亿人民币

文化传播

百视通

2011/12/29

上证(SSE)

----

文化传媒

资料来源:

赛迪顾问整理2012,02

 

(2)IPO融资特点

中国于2004年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并于2006年全面推进,加之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发展壮大,造成了2004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

但进入2009年后,文化产业股权融资规模出现急剧萎缩。

近两年,在宏观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下,大量文化产业企业排队等待上市融资。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底北京已进入上市备案程序的文化创意企业达到42家,此外还有120家排队上市企业,其中40多家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截至目前,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共计24家,首发融资总额近29亿元。

(3)融资趋势

从细分行业的上市趋势来看,一些大型国有新闻出版企业或成为文化板块上市的主流,以过往经验来看,借壳上市将是其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式;政府新闻网站受政策及其自身属性所限,能否被资本市场接受还有待验证;“三网融合”趋势下,广电系统企业也在加快股份制改造,争取尽快上市,但因为传统媒体体制改革涉及深层问题,其进军资本市场的进程也会相对缓慢;传统媒体行业中,那些不存在体制障碍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于近期在创业板或国外资本市场实现突破;文化新媒体企业因为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传统媒体的渗入,很难主导文化产业的资本化趋势。

2、案例——华谊兄弟IPO募巨资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影视制作及艺人经纪服务企业之一,是国内领先的影视衍生产品运营商。

华谊兄弟形成了专业的工业化运作体系,实现了电影、电视剧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