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021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方剂学 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方剂学总结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

药剂学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 概述

细目一 方剂与治法

要点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

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

要点二 常用治法: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汗法:

【解表剂】

 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

 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下法:

【泻下剂】-骏下

 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

【和解剂】

 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

【温里剂】

 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

【清热剂】

 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消法:

-缓消

 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

【补益剂】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

*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一 方剂配伍的目的:

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

如四逆汤。

二是扩大治疗范围。

如四君子汤。

三是能够监制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如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性;砂仁能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等。

*要点二 方剂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的涵义:

1.君药:

  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

2.臣药:

  ①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症;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

  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要点三 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味的增减使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组成药物相同,用量不相同时,药物在方中的药力和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方剂的功用和主治。

3.剂型更变的变化:

  同一方剂其剂型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异。

细目三 常用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考察点:

剂型的特点与含义)

*1.汤剂:

  汤剂是将中药饮片加水浸泡后,按煎法要求煎煮一定的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特点:

吸收较快,能迅速发挥药效,便于随证加减。

  适用于:

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2.丸剂:

“丸者缓也”

  丸剂是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以水、蜜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型剂而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常用的丸剂有水丸、蜜丸、糊丸、浓缩丸等。

  特点:

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方便。

  适用于:

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等;

*3.散剂:

  根据其用途,分内服和外用两类。

  特点:

内服散剂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较汤剂吸收慢,较丸、片剂吸收快。

外用散剂用量少,可直接用于体表、官窍等,效果好。

  外用散剂一般外敷,掺撒疮面或患病部位;亦有做点眼、吹喉等用。

4.膏剂:

  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

  外用分软膏、硬膏两种。

5.酒剂:

  又称药酒。

是指中药饮片用白酒或黄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可内服或外用。

  其主要特点是:

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

  外用酒剂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

7.栓剂:

  坐药或塞药,用于腔道并在其间融化或溶解而释放药物,有杀虫止痒、润滑、收敛等作用。

  特点:

通过直肠(也有用于阴道)黏膜吸收,一方面减少药物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同时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以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影响及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8.注射剂:

  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或供临用前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剂型。

  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等特点。

  对于神志昏迷、难以口服用药的病人尤为适宜,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风寒外感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而有表证者。

要点二 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

3.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4.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

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亡阴亡阳。

  5.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出汗,又防复感。

解表剂分类:

  

细目二 辛温解表

要点一 桂枝汤《伤寒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

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组方原理】

君:

桂枝——解肌发表,辛甘散寒以调卫。

臣:

芍药——酸寒敛阴以合营。

  君臣相配,一散一收,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佐:

生姜——散寒祛邪,兼能和胃止呕;

  大枣——补脾益气,以滋汗源。

  二药合用,调和营卫,又调补脾胃。

佐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

【鉴别】与麻黄汤比较异同:

方名

组成

功用

使用要点

麻黄汤

桂枝

甘草

麻黄

杏仁

辛温解表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

桂枝汤

芍药

生姜

大枣

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口中和,苔白,脉浮缓

要点二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一两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病机分析:

  风寒克于肌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痠楚疼痛

  里有蕴热——口苦微渴。

【组方原理】

君: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臣:

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

佐:

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

  生地、黄芩——清泻里热,并防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

甘草——调和药性。

分经论治:

  太阳经:

羌活

  阳明经:

白芷

  少阳经:

黄芩

  太阴经:

苍术

  少阴经:

细辛

  厥阴经:

川芎

要点三 小青龙汤《伤寒论》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主治】外寒里饮证

  

【组方原理】

  

细目三 辛凉解表

要点一 银翘散《温病条辨》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组成】连翘 银花各一两 苦桔梗 薄荷 牛蒡子各六钱 竹叶 芥穗各四钱 淡豆豉 生甘草各五钱

  

【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方名

相同点

不同点

银翘散

均属辛凉解表剂,两方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功效上均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的作用,都治风热表证。

配辛温之荆芥、豆豉与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表散邪之功,为“辛凉平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表证与热毒均较重者

桑菊饮

以桑叶、菊花、杏仁等药,而不用荆芥、豆豉解表作用较弱,而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

要点二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而滑。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组成】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半斤

细目四 扶正解表

要点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各三十两

【用法】散剂。

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组方原理】

喻嘉言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故称此为“逆流挽舟”法。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适用范围

  热结——————寒下

  寒结——————温下

  燥结——————润下

  水结——————逐水

  积滞+正虚———-攻补兼施

要点二 应用注意事项

  1.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者,方可应用。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衡量表里轻重,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之法。

  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亏,以及孕妇、素有出血疾患者宜慎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4.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细目二 寒下

*要点一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哺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痞满燥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

见有里热实证者。

  

【组方原理】

  大黄:

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

  芒硝:

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助大黄除燥结。

  厚朴:

下气除满。

  枳实:

行气消痞。

全方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

【鉴别】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类方鉴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大承气汤

均用大黄荡涤胃肠积热

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

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

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要点二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方歌: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尚未成脓。

右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腹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脉滑数。

【组方原理】

  

细目三 温下

要点一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大黄五两当归干姜各三两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

方歌: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

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或久利赤白,白多赤少,或纯为白色黏液,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组方原理】

  

细目四 润下

要点一 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方歌: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之便秘证(脾约证)。

肠胃燥热,津液不布,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组方原理】二仁一芍小承气

要点二 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三至五钱牛膝二钱肉苁蓉二至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

方歌: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便秘。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之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组方原理】

  

【鉴别】

  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同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故能泻下热结,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之便秘;

  济川煎则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津亏之便秘。

细目五 逐水

要点 十枣汤《伤寒论》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实水。

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组方原理】

  

【使用注意】清晨,一日一次

  本方为逐水峻剂,用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年老体虚慎用,孕妇忌服。

忌与甘草配伍。

细目六 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伤寒六书》大承气+当归、人参、甘草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人参甘草

方歌: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功用】攻下热结,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黑,脉虚。

【组方原理】

  君 大承气汤——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

  臣 人参、当归、甘草——益气补血,扶正祛邪,使攻不伤正  

  佐 桔梗——开肺气以利大肠,与大黄配伍,上宣下通,以降为主

  使 姜、枣——养胃和中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和解剂作用虽然平和,但也不能滥用。

  2.凡邪在肌表,或已完全入里,而不在半表半里,或不属脏腑不和、表里同病者,都不宜使用和解剂。

  3.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不足而致寒热往来者,也不能使用和解剂,用之则重伤气血。

细目二 和解少阳

要点一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组方原理】

要点二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小承气汤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大黄、枳实)

 +芍药:

柔肝缓急止痛

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

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

  大柴胡汤兼能内泻热结,用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为主证;

  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又能扶正,用治少阳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为主证。

细目三 调和肝脾

要点一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炙)半两当归白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

方歌: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胀痛,神疲食少,口燥咽干,头痛目眩,或寒热往来,或乳房作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组方原理】

【鉴别】逍遥散与四逆散均具疏肝理气之功。

  四逆散专于疏泄肝郁,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之证。

  逍遥散除疏肝解郁外,又有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

要点二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三两白芍药二两陈皮一两五钱防风一两

方歌: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肝郁脾虚之痛泻。

  肠鸣腹痛,痛则泄泻,痛泻不止,反复发作,舌苔薄白,脉弦而缓。

【组方原理】

  君:

白术-健脾补中,燥湿止泻以治脾

  臣:

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

  佐:

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使:

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

细目四 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

方歌: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证。

  心下痞,但满不痛,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

  外邪乘虚入内,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

【组方原理】

  

【附方】

生姜泻心汤:

即半夏泻心汤中干姜用量减至一两,加生姜四两。

功效:

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

水热互结,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等。

甘草泻心汤:

即半夏泻心汤中炙甘草用量增至四两。

功效:

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主治:

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要点二 应用注意事项

  1.辨热证部位。

  2.辨热证真假。

  3.辨热证虚实。

  4.邪热炽盛者注意反佐。

  5.要注意顾护脾胃

细目二 清气分热 

要点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热证或肺胃气分热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或滑数有力。

【组方原理】

  君  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

  臣  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泻肺胃实热,又能生津止渴  

  佐使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

【鉴别】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鉴别:

方名

药物组成

主治病机

使用要点

白虎汤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热

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益气和胃

热病伤阴,余热末清,气阴两伤

身热多汗,烦渴喜饮,少气,舌红干,脉虚数

细目三 清营凉血

要点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水牛角代)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带心)二钱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组方原理】

【鉴别】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均可治疗热入营血证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牡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适用于热入血分而见动血、耗血之证。

  清营汤--配伍金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热邪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

细目四 清热解毒

要点一 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肿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火毒热盛,充斥三焦

大热烦躁

  火毒内盛,表里皆热,神明被扰

错语,不眠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吐血、衄血、发斑

  瘀热蒸薰外越

黄疸

  热壅肌肉

痈肿疗毒

【组方原理】

要点二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各半两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生甘草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黍粘子各一钱白僵蚕(炒)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钱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大头瘟

  热毒蕴结,上攻头面,气血经络凝滞

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

  热毒蕴盛,郁于肌表,邪正交争,邪盛正旺

恶寒发热

  咽为肺系,热壅于心肺

咽喉不利

  邪热内盛

口渴舌燥、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组方原理】

要点三 仙方活命饮(神仙活命饮)《女科万金方》

【组成】白芷六分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

金银花陈皮各三钱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

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黄,脉数有力。

  

【组方原理】

细目五 清脏腑热

要点一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柴胡生甘草生地黄(酒炒)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组方原理】

要点二 清胃散《脾胃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