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368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docx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35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正式定义一门学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有两个因素使社会心理学定义的难度增加:

学科领域的广阔和学科的快速变化。

尽管如此,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主要关注一下任务:

认识在社会情境下——个体实际想象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情景——个体行为、思维、感受的表现及原因。

因此社会心理学定义为:

探讨个体在社会情景中行为和思维的本质及原因的科学领域。

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科学似乎有点奇怪,如爱情的本质、攻击的原因及这些事件之间关系之类的研究,怎么可以与化学、物理、生物,甚至计算机之类的科学研究等同。

事实上决定这门学科是否为科学,关键的问题是:

这门学科是否采纳科学的价值和方法。

如果在科学的范畴之内那他本质上就是科学。

2、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

不过社区对求偶和婚姻有着不同的观点,然而坠入爱河的依然是个体。

不同社区犯罪的总体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可实际做出攻击行动或禁止自己犯罪的同样也是个体。

当然,社会心理学家也知道,个体并非孤立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或远离社会和文化,因此,这个领域的主要兴趣是理解社会情境下塑造(影响)个体行动和思想的因素。

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研究犯罪,社会心理学家着重研究促使某类个体从事犯罪行为的原因,而社会心理学家则感兴趣于比较社区中不同层次(如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的犯罪率,或比较不同社会的犯罪率。

3、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社会行为和思想的原因

这是社会心理学定义中最关键的内涵。

社会心理学最基本的兴趣是研究那些影响(或塑造)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与他人有关的行动、感受、信念、记忆以及参照系统——的许多因素和条件。

这些因素和条件涉及面极广,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以描述

1、他人的行动和特征

想象以下事件:

你正在一个剧院外排队,突然另一个人加塞到你的前面。

你正在聚集会神地玩一个电脑游戏,这时候有两个很有吸引力的陌生人走进并很感兴趣地观看你的操作。

这些行动可能影响你的行为和想法么?

2、认知过程

假如,你已经约好去见一个朋友,可是这位朋友迟到了。

事实上,等候30分钟之后,你开始怀疑你的朋友是否还可能到来。

这种情境下,你的反应取决于你朋友给你留下的印象以及你对你朋友解释是否真实的推理。

这种情况显示,在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中“认知过程”起关键的作用。

3、环境变量:

物质世界的影响

与寒冷舒适的气候比较,炎热和潮湿是否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愤怒和攻击?

研究指出,物理环境因素确实可以影响我们的感受、思想及行为,所以生态的变量也在所难免地落入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4、文化背景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社会,电影明星和模特儿看起来都很瘦。

最近有一个关于《花花公子》杂志插画模特和时尚杂志模特的研究发现,33%的插画模特和20%的时尚模特有厌食症。

毫无疑问,许多年轻的女士都渴望自己可以苗条而且像那些模特一样充满女性魅力。

社会心理学对文化因素影响的关注形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趋势,我们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考虑许多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5、生物因素研究发现

社会行为是否受生物过程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十多年前社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一般持否定态度,尤其在遗传方面的问题。

现在许多研究者都相信人们的一些倾向、行为、情绪反应及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受生物遗传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区别,生理活动有些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有些可以借助仪器直接观察;而心理活动即使借助仪器也无法直接观察,只能通过行为的观察来推测或判断其心理活动。

说到观察就要受到观察对象本身的动机、情绪、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所制约,同时还与观察者的主观因素有密切的相关,因此,单纯靠简单的观察或许可以积累许多事实资料,解释一些社会心理现象,但要证明某种假设,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是相当困难的。

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霍桑效应,为了尽量避免该效应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一般不让实验对象了解实验设计为宜,设置设法不让其制度自己在参与实验,当然这必须以不影响或损坏其个人利益为前提。

3、期待效应。

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

皮格马力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与期望投放在自己雕刻的美丽少女塑像上,最后塑像竟活了过来。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这个神话引入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也会激活学生,使学生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并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效应,因此“皮格马力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消音,就需要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与的实验,也不让注视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那么这种实验设计称作“双盲”实验。

4、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

三、社会心理学常用术语

(一)变量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变量”(variable)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所谓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变量有两类,一类是“自变量”或“独立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它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用以确定对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另一类是“因变量”或“非独立变量”(dependentvariable),它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例如,如果要研究噪音水平对人的利他行为的影响作用,高低不同的噪音水平是自变量,不同次数的利他行为是因变量。

在研究中与变量有关的一个术语是“操作性定义”。

社会心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是难以观测的,难以变成一个变量。

这时就需要设法创造条件,使之成为一个变量。

例如,态度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向范畴,无法直接测量到,但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可以从他对一系列能反映其态度的问题的回答中反映出来。

于是,研究者可以设计出态度量表,根据被测试者对各个问题所作的反应给予分数,通过计算,就能了解该被测试者对某事物态度的意向(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及态度的强度。

这种通过一定操作去测量某个概念的做法,就叫作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对于研究虽然有时有必要,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提出来的,不一定完全合于实际情况。

两个变量之间既可以是一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相关关系。

两个变量间有相关关系并不必然就有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只是指两个变量的值一同变化,即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

当数值一同增加或一同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当一个数值增加而另一个数值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

因果关系则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在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不要把相关关系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例如,有的因细菌感染而发烧的病人心跳和呼吸频率都快,心跳次数和呼吸次数这两个变量呈正相关趋势。

但是,心跳加快不是呼吸加快的原因,呼吸加快也不是心跳加快的原因。

细菌感染才是呼吸和心跳加快的原因。

当然,有时相关关系中存在着因果关系。

例如,如果研究发现噪音越大助人行为越少,则可以认为噪音和助人行为之间有负相关,噪音也是人的助人行为变化的原因。

(二)效度和信度

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免不了要用测量的方法反映变量间的关系。

但是,测量要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所谓效度,是根据测量结果对测量对象做解释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说,所测结果必须符合该种测量的目的。

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所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如果要测量人际吸引的程度,就需要研制出专门的人际吸引量表,使用人际吸引量表,才能测出人际吸引的程度,该测量才具备了效度。

效度通常又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指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减少或消除人为性或无关干扰的程度。

外在效度指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境以外的程度。

一般来说,实验室研究由于控制比较严密,内在效度较高;但由于这种研究情境与现实生活环境差别较大,所以外在效度较低。

现场实验则相反,外在效度较高,而内在效度偏低。

所谓信度(reliability),是指一个测量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

如果一项测量在同一个人身上数次使用结果近似,则该项测量的信度较高。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1、研究问题的确定。

善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研究问题的确定不应仅仅出于文献研究结果,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需要。

不少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时面临选题的困惑,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研究经验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不知道哪些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选择和确定了研究问题的同时,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概念要做清晰的界定,如果要采用定量研究,则各种变量须有操作性定义,最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

2、查阅参考文献。

一旦确立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查阅有关文献,可以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可以进一步确定自己研究的内容好假设;可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提供参考。

3、研究设计。

(1)方法。

明确指出本研究采用哪种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等。

(2)对象。

指明研究涉及的总体和具体的样本,包括样本结构(年龄、文化、性别等分布情况)以及抽样的方案与具体操作方式。

(3)时间。

具体实施研究起始至结束的时间。

(4)工具。

研究者收集数据资料的工具。

包括量表、问卷或仪器等。

(5)过程。

是研究步骤中最核心的。

4、资料或数据结果的分析讨论。

所谓分析就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提炼或逻辑分析。

所谓讨论就是对资料或数据反映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5、作出研究的结论。

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否验证了开始阶段的研究假设做出判断。

6、撰写研究报告。

按照上述研究步骤撰写。

参考文献列在研究结果后面。

7、研究的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境以外的程度。

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目标在于获得普通原理,发现、验证、发展理论,为本学科的在知识体系不断增加和积累新的成果。

应用研究的目标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际并在实际中检验该成果的可行性,同时发现实际中的理论问题为基础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其理念的核心为“研究即实践”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方法基于实证主义而定性方法遵循现象学。

定量研究注重概念、假设构成的模型及其演绎的结果,定性研究强调的是过程及对现象的整体解释,它并不强调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就有一个理论基础,理论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定量研究运用统计分析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数量的描述;而定性研究收集的资料主要是事件的语言描述,并非完全是数据,对所研究的问题主要以语言进行解释。

有人也将研究以实证与非实证划分为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

四、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可以用图1-1表示。

 图1-1 社会心理学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它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

观察法(observationalmethod)原是人类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使用得较多。

现在,随着研究者对单纯实验法在效度方面的怀疑和观察工具的现代化,观察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又有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的趋势。

观察法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达到预期结果,研究者应该事先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好清楚的观察程序。

作为记录,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很多,除了常用的笔记以外,现代的录音、录像技术都可采用。

观察法有多种形式。

一般观察法,就是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

随着研究的发展,作为一般观察法的改进和补充,又出现了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与一般观察法不同之点在于,研究者不是从旁改进观察和记录,而是参加到所研究的群体中去,作为群体的一个普通成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活动,同时对其他人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时,如果群体其他成员知道他们的行为被观察和记录,那么这就是公开参与观察法;如果其他成员完全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被观察和记录,那么这种形式就是隐蔽参与观察法。

显然,隐蔽参与观察法更易获得有关群体成员活动情况的真实资料。

但是,一方面真正隐蔽不容易做到,另一方面隐蔽观察还会涉及研究的伦理问题,所以隐蔽参与观察法并不是能到处使用的。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

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发生的过程,没有研究者人为安排的场面;而且这种研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够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第一,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第二,在使用观察法时,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行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使得观察结果不够真实;第三,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二)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antalmethod)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的因素(自变量)系统地改变或受到系统地控制,从而能确定这种变量是否影响另一种因素(因变量)。

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具体而言,为做到这点,常要对被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有可能影响被试行为表现的其他因素均要明确加以控制。

实验法既可以在实验室里使用,也可以在其他场合使用。

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控制的方法和程度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三种形式。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其基本特点是能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很高程度的控制,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重要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正因为这样,实验室实验法通常可以明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在于:

首先,实验者能够控制实验变量,通过这种控制,可以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其次,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如性别、年龄、职业、个性特点等)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实验法也有很大的缺点。

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缺乏概括力,即外在效度较低。

其次,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再次,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实验室实验法由于可以做到严格的控制,进行精确的测量,统计信度高,可重复验证,因而曾经被认为是过硬的研究方法。

但是,近年来人们日益觉察到它的严重缺陷。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G.Allport)指出的,“这里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巧妙的实验往往缺乏概括力。

……当前许多研究似乎只能说明在特定条件下研究的小范围的现象,即使实验可以成功地重复,也没有证据表明有较广泛的效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前的一些研究似乎只停留在漂亮的细节——经验主义的片断上,仅此而已”。

(2)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人把它列入观察法,也有人把它列入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所研究的变量不是由实验者操纵的,而是由环境操纵的。

实验者只是利用一定的条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情境中的事件是按照自然顺序进行的。

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如果条件恰当,无疑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想方法。

这种方法既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又有较高的外在效度,因为它是由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非研究者人为控制的行为。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另外,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所以费时较长。

(3)现场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不同之点在于对于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研究者在现场呈现一定的刺激,观察被试的反应。

例如,如果研究噪音水平对于人的利他行为的影响,便可采用现场实验法,在室外的自然环境中(但该环境的噪音水平是可以控制的),出现三种不同水平的噪音(以分贝为单位计算)。

第一种是低噪音水平,恰如平时人们在安静环境中工作的情形;第二种是中等强度噪音水平,使人们开始感到不舒服;第三种是强烈的噪音水平,使人耳朵发胀,感到很不舒服。

噪音源可以是现实生活中草坪上的割草机割草声响。

在这种环境中,安排出一种需要旁人表现出利他行为的场面,如让实验助手装成一只胳膊骨折,打着石膏,另一只手捧着一大堆书从汽车里钻出来,书掉到了地上。

此时,被试恰好从这里路过,观察在三种不同噪音水平下主动帮助人拾书的行为变化。

现场实验法的优点在于:

由于被试者不知道自己当了被试者,所以他们不会产生反应偏向;又由于控制了自变量,所以可以看出需研究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表1-1是对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研究课题而选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得出较为真实的结果。

(三)调查法

调查法(surveymethod)又称询问法。

它的基本做法是研究者拟定一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作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果。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interviewmethod),另一种是问卷法(questionairemethod)。

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自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作出记录;问卷法则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填写问卷。

采用调查法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套问题。

所提问题应是能反映所要研究的对象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具有效度。

同时,提问的形式、语气、用语也要适当,不可给被调查者暗示,也不能过于直接、过于理论化。

第二,要注意对被调查对象的取样问题。

取样正确,才能保证结果有代表性。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调查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方面。

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各种因素干扰,尤其是使用问卷调查时,这种缺点更为明显。

(四)档案研究法

档案研究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法,它与一般的调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对现在的人员进行调查,而是利用现存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府或团体的文件记录以及书刊、个人信件、讲演、日记等。

这些材料当初不是为专门研究某个问题而准备的,所以需要加以整理。

档案研究法的主要措施是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

如研究儿童读物中有关男女角色的描述对男女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形成的影响,就可以采用儿童读物分析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儿童性别角色观念的差异与儿童读物的关系。

档案研究法的优点是:

第一,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阔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有些记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

这是其他方法办不到的。

第二,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

第三,由于不直接面对研究对象,所以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档案研究法的缺点是:

第一,无法找到材料验证作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第二,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而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难以确定。

第三,从档案材料中找出有关研究课题的东西,需要较高水平的技巧。

第二节定量研究的设计

一、定量研究设计的一般特点

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实证,它通过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一)对变量的控制

(1)对变量以操作定义来界定而不是以一般的概念性定义。

如:

研究教养方式对儿童创作力的影响,如果教养方式分民主型与专断型,则民主型的操作定义为“在民主型量表中得分高的”,专断型则为“在专断型量表中得分高的”,儿童的创造力高低则以在创造力测验中得分高低来界定。

(2)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尽量避免偶然事件对研究过程的影响。

(3)调查对象的选取。

(4)如果研究须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则在这期间研究对象在许多方面可能发生变化。

(5)避免霍桑效应、期望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控制调查或测量工具的误差

(三)合理是用统计分析方法

1、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

当数据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或可以假定其服从正态分布时,还要看总体方差是否已知,再决定用Z检验或t检验;数据总体分布不能认为是正态分布,且样本容量又比较小的情况就不能使用t检验,这时应当考虑非参数方法。

2、对差异检验的结果要有正确的解释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进行t检验的结果常常以P<0.05,P<0.01等表示差异显著。

二、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的原则

1、实验设计的概念、常用符号

(1)被试。

参与实验研究的人

(2)主试。

(3)自变量。

(4)因变量。

(5)实验组。

(6)控制组。

也叫对照组

(7)常用符号。

2、实验设计的实质。

实验设计的实质是考考如何操作及控制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除无关变量或使其保持恒定。

(2)将被试随机分组。

(3)区组设计。

(4)使无关变量成为实验中的一个自变量。

三、调查研究:

常见的具体方法为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

1、访谈调查的类型:

(1)无结构访谈。

无结构访谈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起来很困难,不易量化,一般在研究的探索阶段使用这种方法。

(2)结构化访谈。

这种类型又称标准化访谈。

严格的结构化访谈每个问题都列有不同额答案供被访者选择,限制他们自由发挥,相当于口头问卷。

有时甚至连开头和结束语都不允许访问员任意更改,目的是保证结果的数量化、客观化。

2、问卷调查:

突出特点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而且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强。

(1)问卷设计的原则:

理解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选项排他性原则;

(2)问卷调查的操作方式:

访谈;置留或集中填答;邮寄;电话

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

一、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

1、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基于被研究者的看法之上。

2、整体主义。

3、定性研究者认为社会是动态的、相互关联的,应当重视和研究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

4、定性研究者重视以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建立理论,是探索性、发现式的。

5、定性研究对研究方法采取开放的策略,它们的报告中方法、过程、结果常常一同程序。

当然定性研究由于研究者受自身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观察结果的主观色彩过重。

二、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

1、研究问题的界定

2、研究现场的选择

3、进入研究现场

4、收集资料

5、资料分析

三、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一般称作参与观察法。

根据参与的程度分为四种:

(1)完全的参与者

(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3)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4)完全的观察者

第四节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

一、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

3、阶段抽样

二、非随机抽样

1、最大差异抽样

2、典型个案抽样

3、同质抽样

五、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一)偏向问题

(1)研究者的偏向。

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常会带有对研究结果的期望,这种期望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在与被试者的相互作用中。

例如,研究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讲话的语气都可能无意中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这种倾向性在各种研究方法中都有可能出现,而以实验室研究中表现最为明显。

对于研究者可能出现的这种倾向,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加以防止。

例如,采用参与观察法,用录音带播放指导语,采用双盲法,等等。

(2)被试者的偏向。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被试者的偏向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所谓的“要求的特征”,即被试者知道自己是在充当被试的角色,这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同于非研究时那样;其二是所谓的“对评价的担心”,即被试者害怕自己在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