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21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docx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

西峰区团结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示范校)建设方案

为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校大力实施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根据《关于开展“国培计划”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甘国培办[2016]1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

全面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再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自觉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发挥我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教师为本,按需参训。

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能力测评为基础,按需参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科学、持续发展。

全力推进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

(二)骨干引领,全员跟进。

省市两级骨干教师先行培训,经培训的优秀骨干教师要在学校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培训者或辅导者作用。

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

(三)坚持标准,注重效益。

合理安排学时分配,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使教师能够尽快将培训转化为教学实践。

三、总体目标

我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制定出《团结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运用网络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开展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督促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组织面向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

计划2016年底,完成对45周岁以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达标,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网络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做好硬件支持。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校园网的优化配置。

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

在各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资源建设数字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

(2)实现“班班通”,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3)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

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网络应运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

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

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

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1)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2)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

(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

(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市区参评。

五、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为提升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培训。

落实经费投入制度,每年保证学校培训经费总额的20%用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规范管理专项培训经费。

3.评价考核,严格奖惩。

学校建立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六、实施要求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我校积极构建线上研修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的立体式研修模式,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常态化研修机制。

搭建支撑学校扶助县内兄弟学校常态化研修网络,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同行间互动交流的区域网络研修社区,着力解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重难点等问题,为校内、区内教师常态化研修提供立体支撑。

学校依托全国教学视频案例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明德项目资源库,鼓励教师进行网上看课、评课,开展网络教研,依托qq群、名师工作室研修平台,开展网络研修、教研沙龙、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不同方法和多种模式,踊跃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成果。

使校内教师网络研修参训率达到了100%,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生成性资源的推广运用,形成示范性资源体系,为广大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和便利。

(1)统一规划,细化工作流程。

学校要按照《关于开展“国培计划”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甘国培办[2016]12号)要求,制定建设方案,达到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目标,统一质量标准要求,逐步实施各类专项培训。

(2)注重培训实效,促进应用。

按照线上线下集中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各类竞赛评优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优质资源的生成与共享。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学习,使教师能在培训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技术,为教师提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要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专题教育,营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良好氛围。

七、培训内容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课程内容,并结合我校实际,在市级骨干赵亚妮小学语工作室、省级骨干师瑛小学数学工作室、陇原名师贺莉娟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指导下,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教研活动。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讲座视频、课例视频,开展教材培训,通过开展沙龙活动剖析教育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释疑答惑,平台管理员定期进行学员参与情况统计,通过发布简讯,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激情。

同时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年轻教师年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根据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考核吸收工作室成员,根据《西峰区团结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考核推荐校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扶引领校内、区内年轻教师成长。

在应用信息技术网络研修中,一是教师要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基本操作技术;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研修活动;三是充实教师建立的工作室,创新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等。

八、培训活动计划

1.网络研修。

全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平台,采取“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全员培训模式。

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在利用网络平台培训时,要突出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研修活动同时进行,从参训教师进入培训选学系统,运用测评工具,进行网上自我测评,通过自测,了解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选择参加培训的能力等级及相对应的课程资源,实现自主选学,开展线上课程学习。

同时,教师根据自身需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明确研修主题,选择研修任务,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

2.校本研修。

将培训重心下移,以教师教学实情为出发点,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培训团队要及时制定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进而生成可以分享的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要根据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设工作要求,把“国培计划”置换培训、明德项目培训等进行有机衔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并对他们进行跟进指导,强化实践应用,促进项目成果的融通使用。

九、培训测评

学校要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网络研修由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平台上设置网上实时监测功能,采集教师参加网上课程学习、网络研修、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在线测试等反应学习成效的数据;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的测评工作,则是依据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能力、说课、评课等的测评,对生成可借鉴性的资源进行分享和学习。

十、表彰奖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设的评价标准,大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激励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学校将采取以奖促学的方式。

(1)教师在研修中,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并能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能熟练应用本学科常用的教学软件,积极参与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者。

学校将在学期末,按一定比例评出优秀研修者予以奖励。

(2)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中,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网络中点击量高,并能广泛的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并得到一致好评的。

学校将在培训结束时,授予创新型教师称号,并予以奖励。

(3)培养团队成员能发挥指导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指导的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能取得优异成绩(校内赛课取得名次、承担区级以上的公开课教学、撰写的关于研修教学论文或案例等),学校在培训结束时,可以授予学习型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