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870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6150普通机床的自动化改造设计书.doc

普通车床的自动化改造

摘要

随着当今工业设备对精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设备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的精密程度也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中国的机械加工设备的车床中普通车床占了很大比例。

这已经越来越制约着当今工业的发展。

而数控机床由于价格昂贵,且需要较高技术的加工工人。

所以对机床进行自动化改造很是必要。

本篇论文是在对普通卧式车床C6150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自动化改造。

作者在搜索、查阅研究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机床自动化改造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描述了机床控制系统的设计。

整个改造过程主要对车床纵、横向进给系统进行改造,选用自动转位刀架,由脉冲发生器来加工所需要的螺纹。

整个控制系统以8031型号的单片机为中心,通过编程对机床的驱动设备进行控制以达到所需要的加工程度。

关键词:

机床改造;自动化机床;控制系统

普通车床的自动化改造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 1

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 1

1.1.2数控技术 1

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3

1.1.4数控机床目前在工业中的地位 5

1.2数控改造的必要性 5

1.2.1机床与生产线数控化改造的市场 5

1.2.2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 6

1.3数控化改造的内容及优缺 6

1.4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见解 7

1.4.1形势考虑 8

1.4.2发展策略 8

1.5本文的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8

1.5.1本文的选题 8

1.5.2主要研究内容 9

第2章数控车床总体改造方案及机械部分设计 9

2.1设计要求 9

2.1.1设计基本思路 9

2.1.2改造方案的确定 9

2.1.3设计目的 9

2.1.4总体方案设计 10

2.2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与选用 11

2.2.1滚珠丝杠 11

2.2.2纵向滚珠丝杠的设计与计算 11

2.2.3横向滚珠丝杠的设计与计算 18

2.2.4滚珠丝杠的安装与使用 24

2.3电机与滚珠丝杠连接用一级减速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26

2.3.1齿轮传动 26

2.3.2纵向减速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27

2.3.3横向减速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29

2.4进给系统的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择 31

2.4.1步进电动机 31

2.4.2纵向电机的计算与选择 33

2.4.3横向电机的计算与选择 34

2.5电动刀架选择与介绍 26

第3章普通车床自动化改造的单片机控制 38

3.1系统设计 38

3.2用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 39

3.2.1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 41

3.2.2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设计 42

第4章小结 44

参考文献 45

中文译文 46

致谢 49

49

第1章绪论

1.1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

1.1.1数控机床与发展趋势

(1)数控机床: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

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①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

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NC),简称为数控(NC)。

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②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

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

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

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

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

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

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

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

总之,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

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

所以我们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

1.1.2数控技术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精密检测及机械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床数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近几年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刀具及新材料的发展,主轴伺服和进给伺服、超高速切削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发展。

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工序集中度、高复合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

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速高效高精度

高生产率。

由于数控装置及伺服系统功能的改进,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切削时间和非切削时间。

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已达到80m/min~120m/min,进给加速度达9.8m/s2~19.6m/s2,换刀时间小于1s。

高加工精度。

以前汽车零件精度的数量级通常为10μm,对精密零件要求为1μm,随着精密产品的出现,对精度要求提高到0.1μm,有些零件甚至已达到0.01μm,高精密零件要求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包括采用温度补偿等。

微机电加工,其加工零件尺寸大小一般在1mm以下,表面粗糙度为纳米数量级,要求数控系统能直接控制纳米机床。

②柔性化

柔性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柔性:

一是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便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二是DNC系统的柔性,同一DNC系统能够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DNC系统的效能。

③工艺复合化和多轴化

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旋转工作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已经出现了集钻、镗、铣功能于一身的数控机床,可完成钻、镗、铣、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多工序的复合数控加工中心,以及车削加工中心,钻削、磨削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中心等。

此外数控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多轴控制和多轴联动控制功能。

④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科学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与人工智能已实现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加复杂的应用领域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

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置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⑤结构新型化

20世纪90年代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来数控机床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被开发成功。

这种新型数控机床被称为“6条腿”的加工中心或称虚拟轴机床(有的还称为并联机床),它能在没有任何导轨和滑台的情况下,采用能够伸缩的“6条腿”(伺服轴)支撑并联,并与安装主轴头的上平台和安装工件的下平台相连。

它可实现多坐标联动加工,其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较普通加工中心高2~10倍。

这种数控机床的出现将给数控机床技术带来重大变革和创新。

⑥编程技术自动化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类型的增多,零件品种的增加以及零件形状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速度快、精度高的编程,以便于对加工过程的直观检查。

为弥补手工编程和NC语言编程的不足,近年来开发出多种自动编程系统,如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数字化自动编程系统、会话式自动编程系统、语音数控编程系统等,其中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首先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再调用数控编程模块,自动编制加工程序,同时可动态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

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的CAD/CAM软件所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

目前常用的图形交互式软件有MasterCAM、Cimatron、Pro/E、UG、CAXA、SolidWorks、CATIA等。

⑦集成化

数控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

平板显示器(FPD)具有科技含量高、质量小、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规模显示,成为与CRT显示器抗衡的新兴显示器,是21世纪显示器主流。

它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小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⑧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

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的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减、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

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

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

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1.1.3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1)数控技术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

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