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3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docx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

初三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各课知识统计

第17课公输《墨子》

一、解释加点的字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为:

介词、给之:

代词、这样

2、子墨子闻之子:

夫子(即先生、老师)子:

对男子的尊称之:

代词代这件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

对男子的尊称;命:

见教;焉为:

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4、请献十金请:

敬词、请允许我金:

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5、吾义固不杀人义:

善良坚持道义固:

本来、从来

6、再拜再:

两次

7、宋何罪之有之: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不可谓智仁忠强知类智:

明智仁:

对人友善、友爱忠:

忠诚强:

坚强知类:

明白事理

9、然胡不已乎然:

既然这样,但是;胡:

为什么已:

停止

10、见公输盘见:

拜见胡不见我于王见:

引见于:

介词、给

11、此为何若人为:

是若:

样子

12、必为有窃疾矣为:

是有:

患有

13、荆之地方五千里地:

土地方:

方圆

1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犹……之与……也:

好像……同……相比之:

助词,凑音节

15、宋所谓无稚兔鲋鱼者也稚:

野兔鲋鱼:

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1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以:

以为、认为;之:

助词不译为:

17、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

即使、这样为:

wei\介词、给为:

wei/助词、造

1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

多次设:

采用机变:

巧妙的方式

19、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而:

转折连词,可是;所以:

用什么方法,以:

介词用;所:

代词:

什么方法。

2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之:

的所以:

用什么方法【同上】

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名动用、入侵

二、指出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知之不争“争”通“诤”、谏诤

3、舍其文轩“文”通“纹”、彩饰

4、子墨子久距之“距”通“拒”、抵抗

5、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御

6、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三、指出句式特点

1、将以(之)攻宋省略句

2、起[于鲁]状语后置句

3、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句

4、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状语后置句

5、吾既已言之(于)王矣省略句

第18课《.孟子》两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气时令;有利地形;举国一致的团结

2.七里之郭外城

3.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名动用,包围;而:

连词,表顺承;而:

连词。

表转折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夫:

句首发语词,表议论;者:

代词,有利条件

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然:

转折连词但是;者:

代词,的原因;是:

指示

代词,这

6.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兵器;革:

甲胄;坚利:

坚固锋利

7.委而去之委:

动词,舍弃;而:

连词,表顺承;去:

动词,离开

8.封疆之界封:

边疆

9.得道者多助得道:

施行仁政王道;者:

的人

10.寡助之至之:

动词,到;至:

副词,极点

11.以天下之所顺以:

介词,凭借

12.故君子有不战有:

副词,要么

13.生于忧患于:

介词由于

14.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被任用;田地

15.管夷吾举于市举:

被提拔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大任:

大责任;于:

介词,给;是:

17.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18.所以动心忍性用来

1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

困扰;虑:

思虑;作:

奋起

2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

表现;发:

表达;喻:

被理解,了解

21.法家拂士法家:

守法度的大臣;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二指出活用

1、环而攻之而不胜名动用,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界名动用,统治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动用,巩固

4、威天下形动用,威慑

5、苦其心志形动用,使动用法,使。

~痛苦

6、劳其筋骨形动用,使动用法,使。

~劳苦

7、空乏其身形动用,使动用法,使。

~缺乏

8、乱其所为形动用,使动用法,使。

~扰乱

9、动心忍性使。

~惊动,

同“韧”,形动用,使动用法,使。

~坚韧

10、人恒过名动用,犯过错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状用在国内;动状用,在国外

三指出通假字

1、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版同“板”,木板;筑:

捣土用的杵【不是通假】

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堵塞

5、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四句型特点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状语后置句

第19课.鱼我所欲也,第20课.《庄子》寓言两则

一,解释加点的字

1.熊掌,亦(是)我所欲也:

亦:

副词也;欲:

动名用,喜欢……的东西。

2.故不为苟得也:

为:

作;苟得:

苟且偷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假如;甚:

更宝贵,更喜爱。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

介词,因;是:

指示代词,这;由是,通过某种手段;用:

采用。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这;是心:

这心,本心,即羞耻心。

6.一箪食,一豆羹: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

汤。

7.呼尔而与之:

助词,……的样子;连词,表修饰。

8.蹴尔而与之:

蹴:

用脚踢;尔:

助词,……的样子。

9.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高位厚禄。

10.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

wei\介词,为了;wei/动词,做。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停止。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助词,不译;叫做;天性,天良。

13.惠子相梁:

即惠施;相:

名动用,当宰相。

14.或谓惠子曰:

或:

不定代词,有的人;谓。

曰:

对……说。

15.子知之乎:

代词,代鹓鶵。

16.非练实不食:

竹实。

17.非醴泉不饮:

甘泉。

18.于是鸱得腐鼠:

在这时。

19.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之:

结构助词,的;吓:

恐吓。

20.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悠然自得;是:

指示代词,这。

21.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助词,不译;完全(意思是道理完全一样)。

22.请循其本:

循:

遵循;本:

最初。

二,通假或活用

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活用为动词,恩惠;

通“欤”,语气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乡”,从前。

5.惠子相梁(欲代子相);名动用,当宰相。

三,句式特点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句。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状语后置句。

3.夫鹓鶵发【于南海】:

状语后置句。

4.我知之(于)濠上也:

省略句。

第21课、曹刿论战《左传》

一、解释加点的字

1.齐师伐我:

师,军队;伐,攻打

2.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其,代词,代“曹刿”;间,参与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远,长远;谋,谋划

4.衣食所安:

安,养生所:

……东西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加,虚夸:

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信用;孚,使……信服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实情

8.忠之属也:

忠,尽了本份,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的;属,一类

9.公将鼓之:

之,助词,凑音节

10.公将驰之:

驰,驱驰;之,助词,凑音节

11.登轼而望之:

轼,古代车前的横木;之,代词,代齐国军队

12.既克,公问其故:

其,代词,其中;故,缘故

13.夫战,勇气也:

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

14.惧有伏焉:

焉,兼词,在那里

15.望其旗靡:

其,代词,代齐军;靡,倒下

二、指出活用情况

1弗敢专也:

专,形动用,独自享用

2.神弗福也:

福,名动用,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

鼓,名动用,击鼓

4.一鼓作气:

鼓,名动用,击鼓

三、通假字

1.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四、句式特点

1.何以战:

宾语前置句

2.必以(之)分人:

省略句

3.必以信(禀报):

省略句

4.必以情(处理):

省略句

5.(这是)忠之属也:

省略句

6.可以(之)一战:

省略句

7.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句

8.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

9.夫大国,难测也:

判断句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加点字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动词,讽喻;谏:

名词,批评意见

2.而形貌昳丽而:

连词,表并列;昳丽:

光艳美丽

3.窥镜窥: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

漂亮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

助词,不译;美:

意动用法,以.....为美;者:

原因;私:

形动用,偏爱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副词,实在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此:

代词,代这些事;之:

代词,代问题;之:

助词,

不译;蔽:

名动用,受蒙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指责,指出;过:

错误,过失

9.上书谏寡人之过者谏:

劝谏

1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

议论;于:

介词,在

11.时时而间进间:

偶然

12.期年之后期年:

满一年

二、活用字

1.朝服衣冠服:

名动用,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形动用,以…为美;私:

形动用,偏爱

3.王之蔽甚矣蔽:

名动用,受蒙蔽

三、通假字

1.孰视之孰:

同“熟”,仔细,周详

四、句式

1.我孰与徐公美宾语前置句

2.臣诚知(吾)不如徐公美省略句

3.君美【甚】状语后置句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5.皆以(之)美【于徐公】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6.皆朝【于齐】状语后置句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句

 

第23课课愚公移山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方七百里,高万仞方:

方圆仞: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2、河阳之北山的南坡,水的北岸为阳(山南水北)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

不定代词……人;且:

副词,将近

4、面山而居而:

连词表修饰

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苦于;迂:

迂回,绕道

6、杂然相许杂然:

纷纷的样子;许:

赞同

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译为“连。

都。

”,

或者加强否定语气,译为“并”;损:

削减

8、如太行,王屋何?

对……怎么样?

9、且焉置土石且:

副词,况且;焉:

不定代词,哪里

10、投诸渤海之尾诸:

兼词“之于”;尾:

11、孀妻有遗男孤儿,遗孤,遗腹子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笑:

嘲笑;而:

连词表修饰

13、其如土石何?

其: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1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15、而山不加增转折连词加:

副词,更

16、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之:

结构助词,的;之:

代词,代“移山这件事”其:

代词,代“他们”

二、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名用,险峻的大山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状用,用簸箕

3、始龀名动用,换牙齿

4、一厝朔东数名用,其中一座山

三、通假

1、指通豫南同“直”,笔直

2、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3、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同“无”,没有话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同“措”,放置

6、无陇断焉同“垄”,高地

四、句式

1、且焉置土石?

宾语前置句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句

3、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

4、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句

5、帝感(于)其诚省略句

第24课《诗经》两首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鸟鸣声水中陆地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好的样子;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古时指有地位的人,今指道德高尚的人;好的配偶。

3、参差荇莱,左右流之高低不齐捞取

4、寤寐求之寤:

醒时;寐:

睡时。

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5、琴瑟友之使动用法,以……为友,(把。

作为朋友)

6、左右芼之挑选

7、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8、苍苍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

9、为霜未晞未己成为霜没有干没有完

10、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对岸岸边水边

11、道阻且长且跻且右艰难漫长升高弯曲

12、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水的中间水中高地水中的小块陆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文学常识

第五单元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dí),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本文是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贯彻他的非攻主张的一片动人故事。

2.《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和言行的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他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宣扬“仁政”“王道”,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仁心上,被尊为“亚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4.《庄子》故事两则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其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

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惠子相梁》一文辛辣的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桥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之乐发生辩论,辩论中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第六单元

5.《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通史。

此书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左传》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段代史

《论语》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最大的国别体史书

6.《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沿用至今。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接受。

7.《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诗经》两首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据乐调分为风,雅,颂;据手法分为赋,比,兴。

其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练习:

公输

1、通假字

(1)公输盘不悦。

()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3)子墨子九距之。

()(4)公输盘诎。

()

2、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夫子何命焉为()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请献十金()

吾义固不杀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胡不见我于王?

()然胡不已乎?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宋无长木()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吾义固不杀人()

(3)一词多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为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以牒为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不知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愿借子杀之()

请说之()

之宋无罪而攻之()

宋何罪之有()

荆之地方五千里()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杀臣,不能绝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4)古今异议

舍其文轩(古义:

今义:

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

今义:

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

今义:

子墨子起,再拜(古义。

今义:

3、句式积累

省略句

如“将以攻宋”中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补充为“将以之攻宋”。

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如“何罪之有”中,“之”为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应为“有何罪”。

如“此为何若人”中,“何”是“若”的介词宾语,前置,应为“此为若何人”。

②状语后置

如“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中,“于鲁”是状语后置,应为“子墨子闻之,于鲁起”。

如“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中,“于地”“于民”都是状语后置,应为“荆国于地有余而于民不足”。

如“胡不见我于王”中,“于王”是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4、用原文回答问题,翻译句子并解释两个重点词。

1、课文哪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

 

2、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怎样的圈套?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公署盘说出怎样的话?

 

5、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义”,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6、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怎样的评价?

 

7、墨子将楚国和宋国对比,并与故事中的人类比,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8、墨子和公输盘模拟攻守结果怎样?

 

9、公输盘两战皆败,已恼羞成怒,哪一句表现出他动了杀机?

 

10、墨子的哪句话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

 

11、墨子在模拟攻守后,又是怎样慑服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计划的?

5、简答题

1、墨子使楚王取消了攻宋的打算,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思想?

他的这种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为什么?

 

2、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2、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下顺之()

(3)一词多义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

之环而攻之()

委而去之()

多助之至()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4)古今异义

亲戚叛之(古义:

今义:

三里之城(古义:

今义: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

今义:

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

今义: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

今义:

故君子有不战(古义:

”。

今义:

3、句式积累

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用原文回答问题并翻译句子解释两个词语。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      ”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       ”之势。

(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7、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战必胜”的条件是;“”。

 

5、简答题:

1、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3、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和”的体会。

 

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

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法家拂士()衡于虑()

2、词的积累

(1)重点词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

行拂乱其所为()()人恒过然后能改()()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中“动”,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惊动”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中“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坚韧”的意思。

“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痛苦”的意思。

“劳其筋骨”中“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劳累”的意思。

“饿其体肤”中“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饥饿”的意思。

“空乏其身”中“空乏”,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资财缺乏”的意思。

“行拂乱其所为”中“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颠倒错乱”的意思。

“然后知生于忧患”中“生”,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生存发展”的意思。

“死于安乐”中“死”,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萎靡死亡”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人恒过”中“过”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犯过失,犯错误”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入则无法家拂士”中“入”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国内”的意思。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出”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国外”的意思。

名词作形容词“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敌对的”的意思。

(3)一词多义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