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4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案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

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1)师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预设:

《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

(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

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学习例文

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①师:

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

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怎样的颐和园?

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

美丽)

⑤师引导:

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

(生交流)

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

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①师引导:

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⑤师引导:

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⑥预设:

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

(课件出示: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①师: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

②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

a.长廊。

(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1:

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预设2:

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

预设3:

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

生齐读。

b.万寿山脚下。

(课件出示段落)

预设1:

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预设2:

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

c.昆明湖。

(课件出示段落)

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

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

(预设:

静)

师顺势引导: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

生交流。

(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③师:

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④师小结:

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4)总结学法。

师:

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板书:

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

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1)师引导:

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

(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

(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

①中心句: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②过渡句。

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③路线图: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④主要景点及特点。

a.进入天山:

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

b.再往里走:

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

c.走进天山深处:

主要写了野花。

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

板块三总结运用

1.归纳写法。

(1)师引导:

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1:

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预设2:

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

2.师归纳。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描写景物时: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学以致用。

(1)师:

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

(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教学反思

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生思维的“镣铐”。

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小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的要求。

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

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

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搜集天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天山(课件出示)。

引问:

在我国新疆有一条著名的山脉,连绵几千里,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炎暑逼人,而一进入这里,便凉爽宜人,想看看这个奇特的地方吗?

2.指名说说感受。

3.教师导学:

刚才我们欣赏了天山的旖旎风光,感受了天山的美,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碧野的脚步,细细地感受七月的天山独特的风韵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初识天山美景,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4.学习生词。

(课件出示)作者文章写得非常美,他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洄水涡  饮马

重重叠叠  五彩斑斓  白皑皑  五彩缤纷

5.学生自由读、领读、齐读生词。

6.读完这些词,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戈壁滩上酷暑难耐,天山雪峰像白缎一样美丽、山涧的雪水飞泻下来,洄水涡里的小鱼游来游去,重重叠叠的枝丫和五彩缤纷的野花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7.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引问:

天山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景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来。

8.指名交流:

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9.师小结: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

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今后同学们写游记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展开描写,这样会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设计意图: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为下一环节研读课文、赏析美景扫清障碍。

三、研读美景,感悟写法

1.教师导学:

美丽的天山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  ”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把你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学生自由学习,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反馈。

句一: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指名读。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

(3)体会比喻的妙处。

引问:

这样的比喻更加突出了雪峰的什么特点?

(高耸入云、洁白无瑕)

句二: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引问:

从“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雪水流下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

(2)引读: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时而如巨龙……时而如猛虎……

(3)引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4)男女生合作读。

(5)引导学生夸夸雪峰、雪水。

导学:

看到这样的峰、这样的水,人们不禁要说——

(6)练笔:

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

“__________”

一位青年人情不自禁地说:

“________”

一位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说:

“________”

(7)教师小结:

在这两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雪峰、雪水、溪流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文章除了这两处,还有其他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句三: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1)这句话美在哪儿?

(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枝繁叶茂的特点。

(2)“密密”“重重叠叠”可以换个词吗?

(茂密、挨挨挤挤)

(3)引导学生想象“巨伞”遮天蔽日的景象。

(4)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句四: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想一想,这样枝繁叶茂的密林为何如此幽静?

(2)这样幽静的地方,我们该怎样读?

谁能试一试。

注意:

语气要轻柔,突出密林的静。

句五: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绚烂”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花数量多、颜色鲜艳)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3)说说你的感受。

(4)教师引读:

难怪作者会说——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人浮在花海上,显得……。

句六: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只是因为天山的花,作者才会这样说吗?

还因为什么,请你说一说。

(3)教师小结: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峰,天山才会如此凉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林,天山才会如此幽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花,天山才会如此迷人。

这一切的一切合在一起,才会让作者由衷地感到——学生接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潜心读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的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获取。

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

如:

“蓝天衬着……盛开的白莲。

”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进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