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09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docx

金属材料热处理常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常识

一、纯金属的构造

固体物质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在非晶体内,原子在空间是杂乱而无序的排列,例如,玻璃就是这神非晶体。

在晶体内,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的,它构成的空间格子,称为晶格,所有固体金属都属于晶体。

晶格是金属结晶构造的最小单元,许多有规则的晶格,可组成形状不规则的晶粒。

这些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晶粒的大小和和形状。

1.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纯金属的晶格主要有3种类型:

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这3种晶格的形状如图2-31所示。

 

1)体心立方晶格(图2-31(a))

从晶格中取出一个单位立方体,它由2个原子组成,8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但每个顶角上的原子是8个单位立方体所共有。

在立方体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常温下的纯铁(又称ɑ铁)以及钼、钨、钒等是体心立方晶格。

2)面心立方晶格(图2-31(b))

从晶体中取出一个单位立方体,它由14个原子,8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但每个顶角上的原子是8个单位立方体所共有。

在立方体的6个平面中心,也各有一个原子,每个平面中心原子是两个单位立方体所共有的。

铜、镍和温度在910℃-1390℃时的纯铁(又称γ铁)等,是有这种面心立方晶格。

3)密排六方晶格(图2-31(c))

从晶体中取出一个单位六方柱体,它由6个原子组成,12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每个顶角上原子是6个棱柱体所共有。

上下两个正六方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原子是两个相邻六棱柱体所共有。

在六方柱体的中心,还有3个原子。

锌、镁等是有这种晶格。

2.液体金属的结晶过程

金属液体凝固为固体的过程,称做结晶(或一次结晶)。

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熔点以后,金属内部就有一些原子开始稳定下来,成为结晶的核心(简称晶核)。

温度继续下降,一方面在已经产生的晶核附近,原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凝结排列,长大为晶粒;另一方面又出现许多新的晶核,并陆续长大,直到全部液态金属完全凝固为止。

这种金属的结晶过程,如图2-32所示。

 

由此过程可知,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即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下面分别介绍焊接熔池熔化金属的结晶特征。

1)晶核的形成

熔池液态金属中常有难熔金属质点,作初始的晶核,然后长大为晶粒。

熔合线上局部溶化的母材晶粒(称半熔化晶粒),成为熔池金属的结晶核心,形成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生长在—起的“联生结晶”。

熔合线处的母材晶粒越粗大,凝固后的焊缝金属其晶粒也就越粗大。

2)晶粒长大

晶粒长大的方向是由边缘指向熔池中心(温度最高点)。

由于熔池体积小、散热快,结晶速度很快。

结晶从母材金属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柱状晶较发达,而且柱状晶的成长方向基本上与熔池界面相垂直,只有在熔池中心处或火口处,才有可能出现等轴晶。

熔池金属是在运动中结晶,晶粒在成长过程中有停顿现象,易产生层状组织,从焊缝表面成形看即呈鱼鳞纹。

3)晶粒边界

晶粒与晶粒的交界面叫做晶粒边界,简称晶界。

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凝固较快,焊件母材中有许多元素和少量夹杂物,熔池结晶时,高熔点的成分先析出,最后易熔的夹杂物被留在柱状晶粒之间。

3.合金的晶体构造及铁碳平衡相图

1)合金的晶体构造

合金中的原子也和纯金属一样,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则排列,与纯金属相比要复杂得多。

根据两个元素相互作用关系,合金的晶体构造可分3类,分别是固熔体、金属化合物和共析体,我们以铁碳合金为例,来说明合金晶体的构造。

(1)固熔体 一种物质均匀地熔解在另一种固体物质之中,所形成的熔合体叫固熔体。

根据固熔体内原子排列情况,还可分为置换固熔体和间隙固熔体,如图2-33所示。

 

某一元素晶格上的原子,一部分被另一元素的原子所取代的固熔体,叫置换固熔体。

若某一元素晶格上的原子没有减少,而另一元素的原子挤入其原子的间隙中,形成的固熔体,叫做间隙固熔体。

碳原子挤进ɑ铁的体心立方晶格间隙处,形成的间隙固熔体,称为铁素体。

由于碳原子的挤入,使ɑ铁的晶格歪扭,从而使铁素体的塑性变形阻力增大。

这就是铁素体比纯铁的强度和硬度稍高的原因。

(2)金属化合物合金中的两种元素,按一定的原子s数量之比相化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例如Fe3C,称为渗碳体。

它的分子是由3个铁原子和1个碳原子组成的,含碳设为6.67%。

渗碳体的晶格是由复杂的八面体组成,占据顶角或心部位置的是碳化铁分子,而不是碳或铁的原子。

渗碳体的硬度很高(70HRC-75HRC),塑性几乎等于零。

在某种条件下,它可以分解为碳和铁。

(3)共析体 共析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混合而成的,在显微镜下呈非均匀组织结构。

例如,常温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互相不溶解的两种晶体结构,它们在钢中形成-种共析体边称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以机械混合物存在于钢中的渗碳体,显著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却降低了钢的塑性。

2)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如前所述,金属的结晶构造通常指金属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晶格类型。

但有些金属(铁、锰、锌、锡等)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它的结晶构造也由一种晶格变为另一种晶格。

如纯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晶格(ɑ铁),当温度升高到912℃时,由体心立方晶格变为面心立方品格(γ铁),并一直保持到1394℃。

当温度为1394℃-1535℃(熔化温度)时,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δ铁)。

金属在固态下的结晶构造随温度的变化而转变的现象,叫同素异构转变。

各种晶格的铁对碳和合金元素的溶解能力不是不同的。

例如,面心立方晶格的γ铁,比体心立方晶格的ɑ铁有更多的间隙,可以让碳原子挤进去。

γ铁最高溶碳量为2.11%,我们把碳在γ铁中的固体叫奥氏林。

而ɑ铁最高溶碳量为0.02%。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它是热处理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焊缝热影响区各区段与基本金属金相组织不一样的依据之一。

上述的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珠光体等都称为金属的组织。

为了区别单一的结晶构造,还是几种结晶构造的混合,通常将单一结晶构造的叫做相。

如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都叫单相组织。

而珠光体则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组织,笼统地称为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是在放大100倍-1000倍的显微镜下来观察的,几种常见的金相组织如图2-34所示。

 

3)铁碳平衡相图

钢的含碳量不同,在不同温度下碳钢的组织变化也各不相同。

若将各种成分的碳钢.在平衡状态(即经过很长时间,碳钢的组织成分仍然保持不变的状态)所具有不同组织总和起来,即可得到铁碳平衡相图,如图2-35所示。

铁碳平衡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基础。

由于含碳量高于6.69%的铁碳合金脆性极大,没有使用价值,因而铁碳平衡相图只研究Fe-Fe3C部分。

铁碳平衡相图中,各主要点的含义、温度以及含碳量列于表2-2中。

图2-35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E点为区分钢和生铁的分界点;S点常被称为共析点。

S点左边的钢称为亚共析钢,共组织结构为珠光体+铁素体。

S点右边的钢称过共析钢,其组织结构是珠光体+渗碳体。

平衡相图上几条线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PQ线:

表示铁素体在0~727℃之间时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或称为碳在铁素体中的固熔线。

PG线:

表示铁素体在727℃~912℃之间时,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

温度在912℃时,铁素全本身开始转变为奥氏林。

PSK线:

称为共析线,相当于727℃。

它表示含碳量0.77%的钢在缓慢冷却时,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

反之在缓慢加热时,它又为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此线常用A1表示。

GS线:

是碳钢奥氏体的转变温度线,即在缓慢加热时,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

反之当缓慢冷却时,则是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温度。

常以A3表示。

SE线:

表示含碳量超过0.77%的钢,在缓慢冷却时,由奥氏体内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常以Acm表示。

JE线:

叫固相线。

表示含义为钢在加热时,开始溶化的临界温度,或冷却时,液体合金全部凝固为奥氏体的温度。

BC线:

叫液相线。

表示碳钢加热时,全部转变为液体合金的临界温度,或冷却时,液体开始结晶的温度由此可看出,含碳量越高的钢,其凝固点(或熔点)越低。

NJ线:

表示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铁的温度。

NH线:

表示奥氏体完全转变为δ铁的温度。

在铁碳平衡图上,各种合金通常可按含碳量和组织的不同分为3类。

(1)工业纯铁。

(2)钢,包括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3)白口铸铁,包括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和过共晶白口铸铁,其含碳量与平衡组织的关系如表2-3所列。

二、钢的热处理

1.钢的固态相变

所谓固态相变,即为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金相组织产生的各种不同转变。

1)加热时的转变

从铁碳平衡相图可以看出,亚共析钢当加热温度超过A3线时,珠光体中的铁素体与渗出碳体,首先形成奥氏体,但晶粒很细小。

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把珠光体外的铁素体吸收,如图2-36所示。

当加热温度超过A3线很多,比如低碳钢加热到1050℃以上,并停留较长的时间时,奥氏体晶粒便会迅速长大,且从粗大的晶粒澡析出针状铁素体,形成魏氏组织。

提高了强度,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焊接中不希望出现的。

2)冷却时的转变

当温度降至A3线以下,亚共析钢将沿着奥氏体晶粒边界首先出铁素体,这时奥氏体中的碳量就增高了。

当奥氏体中的含碳撤高至0.77%时,渗碳体和铁素体就会产生各自间的小片状晶粒,成为珠光体。

而铁素体和珠光体颗粒,却与原来奥氏体晶粒相差不多(图2-37)。

冷却时的转变,是奥氏体晶粒的分解。

冷却速度越慢时,奥氏体便在原晶粒大小的基础上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一般希望的是珠光体颗粒小,而片状组织又不太细,这样会提高强度、塑性和韧性。

但冷却速度很快时,奥氏体来不及分解为珠光体和铁素体,而形成又脆又硬的淬火组织,称为马氏体。

2.钢的热处理

将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

然后按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这一过程称为热处理。

加热温度的高或低、保温时间的长或短、冷却速度的快或慢,将对钢的组织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焊接时,焊缝热影响区受焊接热循环的作用,实质上就是经受了热处理„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退火

将钢加热到A1线或A3线以上30℃~50℃,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均匀地冷却到室温,或冷却到A1线以下的某一温度,并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这一过程叫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和消除内应力。

焊接结构常用退火的方法来消除焊接应力。

其加热温度在A1线以下,一般为600℃~650℃,保温时间按(4min~5min)/mm计算(但不少于lh),然后在炉中或空气中冷却。

2)正火

把钢加热到A3线或A线以上40℃~60℃,保温一般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一过程叫做正火。

正火可以细化钢的晶粒,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由于在空气中冷却得快,则正火后钢的晶粒较退火更细,强度和硬度也都比退火时髙。

3)淬火

对于亚共析钢淬火时加热温度应高于A3线30℃~50℃,并要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使钢的组织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然后在油中或水中急冷,这—过程叫做淬火。

由于冷却速度太快,奥氏体来不及分解为铁素体+珠光体,而生成淬火组织。

含碳量较高的钢,其淬火组织为马氏体,马氏体是碳熔于体心立方晶格中的过饱和固熔体,呈白色针状质,硬而脆。

在焊接含碳董较高的钢时,热影响区易出现这种组织,促使产生冷裂纹。

而对低碳钢,则不易淬火成为马氏体,则焊接也不易产生冷裂纹。

在焊接有淬火倾向的钢时,常采用预热和焊后保温缓冷等措施,其目的就是为避免产生这种既硬又脆的马氏体组织。

4)回火

淬火后的钢常采用回火来恢复一些塑性和韧性。

其加热温度低于A1线。

按回火温度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3种,低温回火的加热温度是在150℃-250uuu单位;高温回火的加热温度则是在450℃~650℃。

它与消除焊接应力退火的温度差不多。

则有时也把消除应力退火称为消除应力回火。

回火的保温时间lh~4h,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在实际生产中,常对一些淬火的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这种热处理过程叫做调质,调质可使钢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