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54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docx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

导读: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认识梯形是中班上学期数学活动的内容,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运用了比较,观察,操作,对比等方法,在区分了长方形和提醒的不同后认识提醒,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提醒的主要特征,进而使幼儿更加了解区分梯形和长方形的不同。

  1,活动目的:

  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本节课属于概念课,重点在于理解概念,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其主要特征并能正确识别。

  2)从教材知识结构来看,本节课易采用比较,观察,操作,游戏的方法探究新知,故活动中突出对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我制定本节课的目的如下: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认识提醒,形成提醒的概念,并能找出来和拼搭出生活中与梯形相似的事物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活动重点:

  依据我对本教材的理解,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梯形的概念,掌握其特征。

"提醒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比一样长,左右两边是斜的。

"

  3,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与梯形的不同。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选择这几种方法,依据了教材特点和幼儿年龄特征,应用启发式谈话法,便于幼儿有目的,有顺序的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并能是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对于观察中出现的问题,错误能及时予以补救和纠正。

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是幼儿进一步获得正确鲜明的概念。

幼儿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幼儿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

然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它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因此,采用游戏法,比较法,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长方形和提醒的比较,更好理解提醒的概念。

  三,说学法: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长方形和梯形,是幼儿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提醒的不同特点,进一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得出提醒的概念。

在此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通过拼搭,引导其说出生活中玩过的和见过的和梯形相似的东西,在活动中加深对提醒的概念。

  2,重要环节介绍:

梯形的概念是较抽象的,幼儿要了解它的特点,就要借助于操作,对比,观察等方法来理解,因此,我通过让幼儿用长方形纸对折出提醒,使幼儿说出生活中所见过的提醒,有通过拼搭物体,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提醒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等腰,直角,一般梯形)让幼儿切实感到生活里处处有数学,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说教具的使用:

通过一些辅助图形的介入,让幼儿复习了对以前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又通过自己动手动脚折叠,比较出了长方形和提醒的不同,最后,通过拼搭物体得出梯形的概念。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篇2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

找图形、给图形涂色。

)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

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

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死板、机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教师越教越烦,幼儿越学越厌,怎样使孩子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

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我在本次教学

  活动中的几点尝试: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区角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找找、玩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

  4、创设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遇到困难,都是大人及时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也不会主动克服困难,要是让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后,就会有种从没有过的快感,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设置一定难度,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才能跨越过去,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

在认识梯形的

  活动中有一个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

“请吃梯形饼干”。

这里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

  指导过程中能注重“三最”:

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

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二、活动流程: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

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

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

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

这个图形有几条边?

几个角?

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

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

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

(小结:

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

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

“请吃梯形饼干”。

(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来坐车》是一节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并能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在活动中以汽车为媒介认识数字6,知道5添上1是6。

  二、说目标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⒈认知目标:

认识数字6,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⒉能力目标:

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⒊情感目标:

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

  三、说准备

  1.铃鼓一个。

  2.“小汽车挂图”1张。

“动物园”挂图3张。

  3.《来坐车

(一)》、《来坐车

(二)》游戏卡。

  4.数字翻板。

  5.数字1-6头饰6个。

  四、说重点

  认识数字6,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五、说难点

  知道并理解5添上1是6。

  六、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情境引导法、操作法、游戏法。

  情境引导法:

给幼儿提供“马路上的汽车”、“动物园”等情境让幼儿认识数字6,指导5添上1是6。

  操作法: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通过让幼儿自主操作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字变成拟人形象的“小乘客”,吸引幼儿学习,便于理解。

  游戏法:

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当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玩“我是小司机”游戏时,幼儿扮演小司机,体会游戏的乐趣。

  七、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思考,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情境感知法,自主操作法,表演法。

  八、说过程

  简单说说教学环节。

  一巩固

  1.教师拿起铃鼓。

  教师:

小朋友们,我们来玩“听鼓拍拍”的游戏

  2.出示“小汽车”挂图,引导幼儿点数。

  教师:

请小朋友数一数道路上一共有几辆小卡车?

  二理解

  1.出示“小汽车”卡片,引导幼儿感知6及其意义。

  3.出示“动物园”挂图,引导幼儿获得“5添上1是6”的概念。

  4.教师在白纸上写出数字6。

  教师:

看看这是数字几?

数字6像什么?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一起写一写数字6,下去一个小圆转过来,大家是不是已经认识了数字6宝宝?

数字六可以表示什么?

  三操作

  1.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从玩具箱中取出相应数量的玩具。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车上的乘客数在车头上插相应的数字,车头上是数字几,你就是几号车厢的小朋友。

  四回顾

  教师依次请每个车厢的小朋友按顺序过来排队。

【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

1.中班数学认识数字8说课稿

2.中班数学认识梯形说课稿

3.数学认识角的说课稿

4.数学《认识角》说课稿

5.《认识方向》数学说课稿

6.《认识时间》数学说课稿

7.认识方向数学说课稿

8.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说课稿范文

9.中班数学认识梯形说课稿范文

上文是关于中班数学认识说课稿3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