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181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docx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出示一个茶叶盒)。

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新知探索

1.介绍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书上例题,并提问:

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1:

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

实际上是让我们求什么呢

预设:

求圆柱的表面积。

追问2:

圆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组成的呢

预设:

两个底面的面积和侧面面积的和。

引导:

哪些面的面积已经会求,哪些面还没有现成的求面积的计算方法

预设:

上下底面两个圆的面积会求,侧面的面积不会求。

追问3: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2.圆柱侧面积求法的探究。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教师加以巡视指导。

预设1:

侧面展开图为一个长方形。

预设2:

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追问:

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预设: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长方形的长是地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地面圆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柱的高。

并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引导:

用字母c,d,r,h表示圆柱底面的周长、直径、半径和圆柱的高,你能用这些字母写出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说明:

为了便于计算,纸盒的接口处没有计算,实际需要的纸板还要略多一些。

(三)课堂练习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dm,高为5dm,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作业: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笔筒。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圆柱体的表面积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该难点

【参考答案】

难点是解决侧面积的推导与计算过程。

在授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并切实的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中转化的思想方法,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解决问题。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六

(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表,用自己喜欢的统计图来表示图中的数据。

预设1:

条形统计图。

预设2:

折线统计图。

提问:

统计表中增加的栏目“百分比”是什么意思

预设:

表示每一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追问:

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能不能看出每一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呢引出本节课的题目《扇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扇形统计图的讲解

提问:

每一项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预设:

乒乓球:

30%,足球:

20%,跳绳:

12.5%,踢毽:

15%,其他:

22.5%。

讲解:

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板书讲解:

(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给出乒乓球所占的百分比。

并让学生写出其他项目所占百分比是多少

2.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讲解

提问:

上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预设:

上图中整个圆表示全班人数;用这样的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老师补充: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

提问:

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预设:

各个扇形的大小与所占比例有关。

3.深化新知

提问:

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学生讨论汇报:

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体现各组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能反应统计数据的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能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显示部分相对于整体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下:

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成分的营养多少g?

(四)小结作业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

回家自己画一个扇形统计图,并写出各部分占总量的百分比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扇形统计图的

【参考答案】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生活实例进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出示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扇形统计图,通过观察和各个运动项目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设置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

(2)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

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

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教师:

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主题图: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

从题中获取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二)讲解新知

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教师:

从题中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和生活常识联系在一起,你还能说出哪些信息

3.猜想验证。

教师: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小结:

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

(板书:

列表法)

小组讨论上表中数量之间一些数学规律,汇报。

4.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教师:

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3)提出假设法概念。

刚才我们通过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来解决例1的,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

这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算术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般方法。

(板书:

假设法)

(三)应用新知

利用两种方法解决古代数学问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四)小结作业

小结:

总结解决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的两种方法(列表法和假设法)

作业:

课后查阅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找一找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试着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列表法;假设法,分为假设全是鸡和假设全是兔子两种情况;以及方程法等.

2.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参考答案】

在新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思考理解题干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课部分,设置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列表法的一般性和注意事项。

其次在应用新知部分,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9+几》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9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

9+几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几”的计算方法;

(3)指导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几”进位加法的算理;

(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九加几的算理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2.你是如何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情境导入:

老师昨天去超市买东西,看见超市的酸奶有促销活动,标签上写着“买9盒送4盒”,于是老师就买了9盒酸奶,那么老师一共得到多少盒酸奶呢你们能帮老师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9+4,教师追问如何计算,顺势引出课题《9+几》。

(二)讲解新知

1.理解“凑十法”

小组活动:

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五分钟时间讨论一下9+4如何计算,算出来一共有多少瓶酸奶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预设:

一个一个数,9、10、11、12、13,一共13盒;

追问: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预设:

从4盒酸奶中拿出1盒给9盒凑成10盒,10再加剩下的3盒就是13盒。

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接着板书凑十的思维过程:

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

并说明这个方法叫做“凑十法”。

2.深化新知

小组活动:

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教室左边各小组借助摆小棒的方式利用凑十法计算9+5,教室右边各小组借助摆小红花的方式利用凑十法计算9+7,并模仿板书写出凑十的思维过程。

限时五分钟。

预设1:

5可分为1和4,9加1等于10,10加4就等于14;

预设2:

7可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就等于16。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完成板书。

再次小组讨论,用完整的话总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计算9+几,先把另一个数减1,与9凑成10,再用10加上另一个数减去1剩下的数。

(三)应用新知

练习:

开火车,说出下列式子的答案。

(四)小结作业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大家回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9加几相关的问题,并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九加几的算理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计算9加几,先把另一个数拆出1,与9凑成10,再用10加上拆分后剩下的数。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9加几,就把这个几拆成1+另一个数,这个1与9相加凑十。

2.你是如何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

【参考答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导入的基础上,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想办法算一算9+4。

有部分学生能想到利用凑十的方法计算,他们给出答案后,我板书凑十法计算9+4的思维过程。

接着再设置小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利用教具亲身体验凑十法计算9+5或9+7的过程。

然后讨论总结出凑十法计算“九加几”的普遍方法。

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总结归纳等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能够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

梯形的面积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教学过程中有互动环节;

(3)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4)要有合适的板书。

答辩题目1.你在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在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有不同的思路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2.本节课中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提问:

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

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提问:

你能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提问:

转化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并尝试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公式为S=(a+b)h÷2。

(三)课堂练习

练习:

求出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四)小结作业

提问:

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作业:

课后练习。

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公式为S=(a+b)h÷2。

【答辩题目解析】

1.你在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在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有不同的思路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参考答案】

作为老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然后与其他学生一起验证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得到什么结论;最后,鼓励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法,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转化推导出梯形的面积。

2.本节课中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

转化的思想方法。

把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9日上午湖北省荆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

观察物体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学生通过活动,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如何让学生正确辨认从简单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

“盲人摸象”。

提问:

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预设:

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引出课题: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活动一

学生活动: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组内说一说,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全班汇报。

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提问:

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引导学生换个位置观察。

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

说一说自己观察的位置和看到的样子。

2.观察活动二

(1)看一看:

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

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提问:

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

等等)

引导学生理解: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连一连:

课件出示下图:

(四)小结作业

提问: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在生活中应用今天的知识,多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合作意识。

2.如何让学生正确辨认从简单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实际观察小熊,亲身体会从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然后通过不同位置的对比,来让学生辨认。

小学数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一位数乘法的口算。

4x5=3x7=8x5=4x7=2x9=

4x8=5x7=2x6=5x8=

提问:

两位数乘一位数,甚至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又应该怎么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知探索

多媒体出示王阿姨网购三箱黑玉米,每箱20根,问一共多少根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

提问1: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可以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数出来有多少根。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摆小棒,并巡视指导,五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回答所得结论。

预设:

可以把小棒10个为一捆绑起来,一共分为三组木棒,每组有两捆木棒,20根,三组木棒加一起就是60根。

提问2:

在上课之前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之前学习的乘法口诀表,那么上面这个问题能不能也用口算呢或者你还能想到其他什么方法呢

预设1:

20+20+20=60

预设2:

可以看作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

预设3:

2x3=6,20x3=60

师生活动:

组织学生把每个想法都详细的回答一遍,并说明这么做的理由。

让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说明口算的优势在哪里,还要把口算的算理讲解清楚。

师生共同总结:

口算相对笔算更加的方便快捷,口算20乘3,就可以想作是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三)课堂练习

200x3=8x200=

(四)小结作业

提问:

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

口算与笔算的计算方法,着重回顾口算的算理。

课后作业:

先计算2×3=2×30=2×300=,并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尝试计算非整十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顺序,通过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解决时先通过动手摆小棒的形式,抽象问题具体化来解决问题。

之后顺势启发学生尝试用笔算以及口算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好的掌握了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先转化成表内乘法,通过口算运算得到结果,再看乘数中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结果的末尾添几个零,得到最终结果。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提问:

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

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

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

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索

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

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讨论:

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追问:

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

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

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

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

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

追问:

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提问:

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

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认识特点:

引导:

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

2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

引导:

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四)小结作业

引导:

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结果,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各组数据之间的区别。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学数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一、考题回顾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哪

【参考答案】

考虑到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与认知发展水平,注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讲解与应用。

首先由于本节课注重的是对分数的加减法的应用,所以我整节课都采用的是生活中的例子来淡化学生的陌生感。

并且在新授部分,我才用问题串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也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异分母分数进行加减运算时,先进行通分,将其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再运用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算理进行计算,进行约分得到最简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