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94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docx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

陈慎吾先生对柴胡剂之运用

  

    先师临床擅用经方,尤其对小柴胡汤临床运用有独到之处。

除少阳病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人所公认,堪称一绝。

因其理论基础之坚深,临床经验之丰富,今特介绍如下,以利后学。

  一、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

不论是《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还是今天所说的病毒引起的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只要见到少阳病的主证、主脉皆可用之,疗效显著。

如果是高热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银花、板兰根等清热解毒之品。

  小柴胡汤亦为治疗小儿病常用之方,因幼儿为稚阳之体,但脾胃之气又尚未充实,故多见小柴胡汤证。

该方祛邪而不伤正,小儿肺炎用此方加石膏、杏仁、桔皮;若大便不通者,可加枳实、瓜萎以通腑气。

百日咳者,加竹茹、茯苓、青陈皮、桔梗;消化不良者,可加枳实或枳壳。

小儿发热之时易使阴血不和,常加一味芍药以和之。

  小柴胡汤治疗各科杂病其有效病例,数不胜数,仅以数例说明。

肺结核以本方加桔梗、丹皮、当归、芍药等;咳血者可加茅根、阿胶清热凉血育阴之品。

心痛者(狭心症)以本方加桅子、香豉清热解郁。

有胸水者,本方与大陷胸汤或小陷胸汤合方治疗气郁水热互结之证。

在治疗肝、胆、胰疾病方面,用本方更有奇效。

解放初期先师在华北中医实验研究所及中医研究院工作时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用本方加减均获良好效果、急性肝炎兼有黄疸的,多证见口渴、小便不利、黄疸、腹胀满等,用本方与茵陈蒿汤或五苓散合方。

若是无黄疸型肝炎,就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皆效。

血虚型的慢性肝炎证见口苦、胸满、食少、呕吐、心烦、胁下痞硬、腹部喜按时,用本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

若是血瘀型的慢性肝炎,证见口苦、心烦、胸腹满痛拒按时,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

两胁疼痛较剧时,加香附、郁金或元胡;腹胀满重时,加厚朴。

其余随证加减。

肝硬变腹水,腹水去后,多用小柴胡汤以善后调理。

这种治法疗效还是满意的,在1957年时经过随访治愈率在80%以上。

治阿米巴性肝脓疡用本方加鸦胆子。

  胆与胰疾患两降下痛,其属于阳热性者,基本用小柴胡汤加减。

  

PostBy:

2010-11-3018:

11:

07

  外科病,如瘰疬患者,用本方加海藻、昆布、牡蛎等软坚散结;乳疮重者用本方合小金丹或犀黄丸消症散结,轻者用本方加赤芍、丹皮、芒硝、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五官科病,如少阳耳聋可单用小柴胡汤,若兼有水气上冲者可苓桂术甘汤合方。

目赤甚或红肿,本方加生石膏。

鼻渊证用本方加桔梗、辛夷、薄荷辛透开窍。

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用本方与桔梗汤合方,或加生石膏,或加桅子等,皆可奏效。

  至于妇科病除可治热入血室外,若是由于肝胆情志不遂引起的气血不和,血虚或血瘀的亦多用本方随证加减。

  二、犬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汤证兼里有热者设,其治疗范围最高到头部。

如因脑瘤而发癫痢,用本方加活血化瘀之品;中焦可治肝、胆、胰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急性肝炎等等;在治疗肠梗阻中也取得满意疗效。

但在使用本方时必须与三承气汤证,大、小陷胸汤证相区别,但又往往与这些方剂合用。

下焦可治湿热下注及下利等证,临床也取得满意疗效。

虽然大柴胡汤能治上、中、下三焦之病,但仍以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其主证,其病机仍是三焦气化不利所致。

  三、柴胡桂枝汤,为一调气血、和营卫之方。

具有了小柴胡汤,桂枝汤两方的作用,此处不多作介绍。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小柴胡汤证而有脾阳虚,及心阳虚、阳虚不能化气、水湿内停之人。

先师用一句话总括为“少阳证有阴证机转之人用之”。

此方法为治上焦阳气郁结而又兼有阳虚水停,或是脾虚下利等可以随证加减。

为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心脏病等开拓了新的治法。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为治疗阳热性发狂证有效之方。

  六、四逆散列在少阴篇,因其见气郁四逆也。

本方或证甚多,正说明三焦气郁所致影响之原因。

此方用途甚广,可以在气郁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以上七方为柴胡剂,但随证加减后已不仅七方,这是在遵循仲师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PostBy:

2010-11-3018:

13:

51

病案举例如下:

  1.四逆散加味治疗急性胰腺炎

  一妇女,30余岁,上腹部疼痛,胀满,痛甚时四肢发凉,疼痛不能平卧,发热,呕吐,大便干,小便黄、量少,气短,舌苔黄、脉细数。

化验:

淀粉酶168单位,白血球13600,体温39℃以上。

该患者因阳气郁结于中则腹中痛,阳气郁不能达于四肢故肢冷,气郁而使胃气上逆故呕吐。

用四逆散加竹茹、半夏、香附、郁金解郁和胃。

一剂后疼痛减轻,但未大便。

原方加厚朴、大黄,再进一剂,服后疼痛除,仍未大便。

原方加芒硝三钱,服后大便通畅,诸症皆除,化验亦正常。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症

  丁xx男7岁初诊日期:

1962年2月2日。

该患者肝大肋下4厘米,伴有腹水,北京医院诊为肝硬变。

  诊见面色萎黄,心烦,喜呕,不欲食,短气,大便带血二日一行,小便短少,腹胀大,青筋暴露,脐凸、脐下痛,手凉时自发热,暮则头痛甚,舌润两边厚腻,中心斑剥,脉左细数,右芤。

  辨证:

该证邪实而正虚,不可补虚。

腹水已成而青筋毕露,夜重昼轻,便血,邪实病血,破瘀为急,实邪去,则正自复。

惟久病缓攻,急则生变。

拟先以柴胡桂枝汤疏肝开郁,调理气血、加当归芍药散理血散瘀,兼服鳖甲煎丸以散血积。

使气血稍和,攻破之法不能除外。

此方服之后改用小柴胡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

至62年4月13日来诊诸症皆轻,但腹仍胀大,在原方基础中加茯苓、白术。

服药至5月8日食欲佳,小便量多,腹胀已轻7月20日已无症状,只是舌苔斑剥,肝大,以小柴胡汤加鳖甲煎丸善后调理。

63年7月痊愈入学。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王军

小大  4楼个性首页|博客|QQ|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PostBy:

2010-11-3018:

14:

12

  3.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肠癌症

  在58年时一男孩名钟小毛,年6岁,在xx等医院诊为肠癌。

当时并无治法。

其父带来门诊服中药。

诊其腹部硬满疼痛,拒按,食少,胸满,呕吐,大便坚。

即用大柴胡汤加苡仁70克及芒硝。

服药十剂后能食,病情好转。

连续服用三月以上,自觉症状均除,身体见胖。

又到xx等医院复查,癌症病愈。

  4.大柴胡汤与大承气汤治腹满痛证

  在56年时,一患者经医院检查为肠梗阻症,必须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来中央卫生研究院诊治改服中药。

患者呕吐不止,心下急,腹满烦甚,根据《伤寒论》大柴胡汤的辨证,与以大柴胡汤原方施治,并无增减,服后呕吐止,心下急亦愈;只是腹满未除,大便未通,烦躁不安,午后潮热,凭此证投以大承气汤,少量频服。

服后大便通,随便有蛔虫数十条,一剂知,三剂愈。

  由以上举例及方剂加减后可见柴胡剂治疗病种甚多,是否用此方剂什么病都能治疗呢?

笔者介绍一个个人失败的病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该患者四十多岁,男性,患糖尿病已多年1960年初又得肝炎。

就诊时五月天气,仍穿着棉鞋及棉套裤。

当时血糖、尿糖皆偏高,时有腰酸痛。

近得肝炎又见不欲饮食、厌油腻,欲呕吐、胁下时胀痛,心烦、口苦、目眩,脉弦等证。

初诊认为是小柴胡汤证具备,此为卒疾,虽有阳虚之证,为痼疾。

应先治卒疾后治痼疾,即投以小柴胡汤原方。

三剂后,小柴胡证未减反增恶寒及便溏。

考虑再三认为应用兼治之法,即仍服用小柴胡汤加服桂附地黄丸。

三日后仍不效。

遂请教先师如何处理,师日:

虽有柴胡证,但阳虚于下,命门火衰,无阳以通三焦之气,用柴、芩反克元阳,此犯虚虚之戒,当服桂附地黄丸以消阴翳。

服后当即能食,火生土也。

连服数月后两病皆愈。

由此病例说明服用柴胡剂时,必须注意到是在少阳病提纲的基础上,抓住病机,抓住主证,用此方宣通上焦,津液滋润于下焦,达到调和中焦为治。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整理者:

晨隐野  

金匮要略--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即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可能会有用 

1,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

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

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

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

补中止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

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

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

《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 五 麻 细 辛 半 草 芍 枝 ):

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

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 麻黄 细辛 半夏 紫菀 冬花 半夏 五味 生姜 大枣 )---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 麻黄 杏仁 半夏 干姜 细辛 五味 小麦 石膏 ) 

14.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 

15.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

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

热不甚者用此方。

 

18.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比较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19.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0.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世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1.已椒苈黄丸-----(防已 椒目 葶苈 大黄)--驱逐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2.升麻鳖甲汤-----(升 鳖 归 草 ,雄黄 蜀椒 )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3.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4.木防已汤----(木防已 石膏 桂枝 人参 )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5.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 

26.甘草干姜汤-----4。

2温养肺胃法。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嘱渴。

〉〉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王一鸣

小大  2楼个性首页|博客|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

新手上路贴子:

124积分:

491威望:

0精华:

1注册:

2010-9-714:

42:

49

  

PostBy:

2010-9-1316:

35:

38

27.甘草附子汤-----(草6附2枚术6桂12)---祛风除湿,和营实卫,有敛散相互作用。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8.甘草麻黄汤-----(草2麻4)----仲景治皮水,表虚的用防已茯苓汤,表实有热的用越婢加术汤,表寒有湿的用麻黄加术汤,表实无热的用此方,目的在于发汗除湿。

29.      甘草泻心汤-----湿热恋胃,胃气虚弱的,用此辛苦甘缓合剂,并不限于狐惑病。

30.      甘麦大枣汤-----9.30.10养胃润燥,没有刺激性,最适用于虚弱敏感的病人。

31.      半夏麻黄丸-----仲景治心悸,实际治水饮内停,比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心下痞力量为强,大概彼有呕吐,此有喘气,故同样化饮而用药不同。

32.      白术散(术芎蜀蛎)----温中剂,仲景用于养胎,恰与当归散一温一清相对,没有寒湿的勿用。

33.      当归散(当2术1芎2芍2芩2)--养血清热法。

仲景虽说妊娠可以常服,后人并以黄芩,白术作为安胎圣药,但虚寒者终不相宜。

34.      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有寒。

用寒疝,又用于产后腹痛,原因一致的。

35.      当归芍药散(归9芍50芎24术12苓12泻24)----和肝健脾法,后来逍遥散的组织与此相近。

36.      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妊娠大便难之不能用攻下药者。

37.      百合知母汤(30.9)---清润剂,治百合病误汗增燥。

38.      百合地黄汤(30.60)--清热养血,当为百合病的主方。

39.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内热重的,使从小便排出,与刘河间六一散用意相近。

40.      百合鸡子黄汤(  )--着重安内和中。

41.      滑石代赭汤(滑石9代赭9百合30),治百合病误下,有因势利导的意思。

42.      竹皮大丸(竹茹石膏白薇甘草桂枝)此方以清热除烦为主,佐用桂枝,可能另有症状。

43.      赤小豆当归散---30.9仲景用于狐惑病,亦用于近血症,目的在清大肠湿热,兼有排脓作用。

44.      防已地黄汤(防已3防风9生地60桂枝9甘草3)----徐灵胎谓“此方它药轻而生地独重,乃治血中之风。

45.      防已黄芪汤(术甘姜枣)---主治水湿在表,卫气虚弱。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

46.      防已茯苓汤(防芪苓枝草)也助卫阳行水,比较防已黄芪汤力量为强。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小大  3楼个性首页|博客|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PostBy:

2010-9-1316:

37:

54

47.      附子粳米汤(附子9半夏9甘草3大枣3粳米15)----治虚寒腹痛,王旭高认为脾胃药中加入附子,有通彻上下之力。

上可散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48.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胃家实症主方,金匮中也用于宿食和下利之属于食滞者。

并用于痉病,泻实热来存津液。

即斧底抽薪法,非真能镇痉。

49.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主治胃家实症。

高痞满燥实坚全备者用大承气汤,不全用此方。

50.      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枳实),小承汤变方,用量不同。

承气的目的在于荡实,故重用大黄;此在行气,故重用枳朴。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51.      厚朴大黄汤(大黄厚朴枳实)。

也小承气汤的变方,目的在行气逐饮,必须胃实症可用。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52.      葶厉大枣汤---支饮不得息,葶厉大枣汤泻肺汤主之。

53.      厚朴七物汤(大黄9厚朴24枳实12  桂枝6甘草9生姜15大枣3)。

即小承气汤与桂枝去芍汤合剂,是一种表里双解法,但里症重于表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方之。

54.      苓桂术甘汤----治痰饮,当用温药调和,此方实为主方,但力量和缓,只宜用于轻症或预防及病后调养。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55.      苓桂甘姜汤---

56.      苓桂甘枣汤---治寒水之气上逆,与桂枝加桂汤的偏重于外寒者有别。

〈〈发汗发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豕,苓桂甘枣汤主之〉〉

57.      奔豚汤(当芎夏葛甘芍姜李根皮)---解散寒热而降逆气。

和阳虚寒气上冲的奔豚症治法区别是:

一重在肝,一重的肾。

两者截然不同。

〈〈奔豕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豕汤主之。

〉〉

58.      苓桂味甘汤----重在制止冲气。

〈〈青龙汤下之,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59.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化痰饮,用于无外感症者,此苓比苓桂术甘汤为强。

〈〈冲气即低,而反咳,胸满者,用苓桂味汤去桂,加干姜细辛〉〉

60.      苓甘五味姜辛加半夏杏仁汤---〈〈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

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

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水支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

61.      茯苓泽泻汤(茯16桂4术9甘4姜8泽8)---与五苓散性质相挥。

五苓以利小便为主,此则以呕吐为主症。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62.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王一鸣

小大  4楼个性首页|博客|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

新手上路贴子:

124积分:

491威望:

0精华:

1注册:

2010-9-714:

42:

49

  

PostBy:

2010-9-1316:

40:

42

63.      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64.      五苓散-----〈〈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65.      枳术汤(枳实白术)健中化湿。

后来常用于脾胃薄弱,消化不良,作为消补兼施法。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

66.      栝蒌桂枝汤----即桂枝汤加瓜蒌,宜于表热不退,津液损伤筋脉失养所呈现的痉状,并非痉病主方。

67,栝蒌瞿麦汤----(瓜蒌根6瞿麦3山药9茯苓9附子6)生津利水为主,加附子当是助其气化。

67.      栝蒌牡蛎散----(瓜蒌根=牡蛎)生津止渴,引热下行,当是百合病口渴的主方。

68.      栝蒌薤白白酒汤()叶天士所谓辛滑通阳法,为胸痹主方。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69.      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薤白半夏白酒)因兼有痰饮喘息,故加入半夏。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70.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实)----辛滑通阳,兼疏理胸腹气分。

仲景遇胸满常用枳实,腹满常用厚朴。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也主之。

〉〉

71.      茯苓杏仁甘草汤-----9.9.3宣肺宽胸法,兼有利水化饮作用。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也主之。

〉〉

72.      橘皮汤(橘皮生姜)---理气止呕法。

73.      橘皮枳实生姜汤---30.9.15兼有宽胸作用。

74.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也是橘皮汤加味,宜于呕吐之属于胃中虚热者。

75.      薏苡附子散(45.30)----祛寒利湿,舒展胸膈痹闭。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76.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汤痈

77.      葛根汤-----(葛麻桂芍甘姜枣)---即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目的在发汗而不欲其汗大出,且照顾津液。

78.      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阳散邪能力。

如果下焦有寒,可改肉桂。

79.      桂枝加黄芪6汤-----与芪芍桂酒汤同治黄汗,用意亦相同,故兼治黄疸有表症。

80.      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助卫,用治痹证。

符合于“针引阳气”的意义。

81.      黄芪建中汤-------增强补中益气的力量。

82.      桂枝加龙牡汤----固涩剂。

宜于阳气不足症。

83.      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汤----麻4附9细辛3汤治太少同病,此方结合桂枝去芍汤鼓舞卫阳,主要是透发寒邪。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汤主之〉〉

84.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治心阳并有痰火上蒙之邪。

85.      桂枝生姜枳实汤()----通阳理气,舒畅中焦为主。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86.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芍药9知母12麻黄6防风12附子12白术15甘草6生姜15)治阴阳俱痹,故药品较杂。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87.      桂枝茯苓丸---(桂枝芍茯桃皮==)和营卫,去瘀血,为下徵小剂。

88.      乌头汤-------(川乌  麻黄9芍药9黄芪9甘草9)善于通肌表之阳,含有麻醉作用,故治行痹,历节痛。

89.      乌头桂枝汤-----(桂枝汤加乌头)寒疝症表里同治法,亦可用于痹症。

90.      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干姜桂枝细辛川椒附子)辛苦酸合剂,能治蛔,也治久利。

91.      麦门冬汤---(麦冬7半夏1人参大枣甘草粳米)---润肺化痰法。

92.      麻杏苡甘汤----2.6.9.3祛除表湿,使从汗解。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

93.      旋覆花汤---(旋覆9,新绛,葱6)祛瘀和络法,用于胁痛最效。

仲景用治半产漏下,疑有错误。

94.      排脓散----(枳实150芍药36桔梗12鸡子黄)疑治肺痈。

待考证。

95.      排脓汤----(甘草6桔梗9生姜3大枣5)即桔梗汤加味,也疑治肺痈,待考证。

100,      黄土汤---(地黄白术附子甘草阿胶黄芩==9.伏龙肝24)---温补止血法,勿用于一般便血。

10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芩9芍6甘6枣5半夏10生姜9)---偏于热性呕利的胃肠同治法。

与泻心汤不同的地方是,彼重在胃,此重在肠。

〈〈干呕而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