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942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保险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保险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保险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保险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险行业分析.docx

《保险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行业分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险行业分析.docx

保险行业分析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寿险业、财险业,都归于保险业,却如此不同。

有此差别的一个最直接的解释是,新型寿险公司准确地用“产品收益高”来获得客户认可,而财险行业则不容易解决客户的“痛点”,因而小公司难以逆袭。

2015年度保费数据显示,寿险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保费前十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81.7%下降6个百分点,而2014年较2013年降低4个百分点。

与之明显不同,财产险行业的三巨头依然保持了六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人保、平安和太保合计拥有市场份额为64%,相较之下,2014年为64.7%,2013年为64.8%。

寿险行业和财险行业之所以呈现出如此不同的市场竞争态势,一个最直接的解释是,“逆袭”的新寿险公司准确地把握住了“产品收益高”的抓手,赢得了客户并抢占了市场,相对而言,财险行业则不容易找到和解决客户的“痛点”,同时财险业又趋向于服务行业,获取市场份额只能靠价格战,但这类产品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反而是大公司的网络和经营、服务能力往往都占优势,因此集中度不易降低。

(1)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2015年,寿险业务取得高速增长。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4家人身险公司共计实现1.59万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5.0%;实现总保费2.42万亿元,同比增长43.1%。

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竞争也越发激烈。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的结果显示,2015年原保险保费前十寿险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为75.85%,较2014年的81.7%下降5.85个百分点。

而在更早的2013年,寿险前十的市场份额还高达85.73%。

另外,2015年前十寿险公司成员和座次亦较2014年有一定变化。

2015年以原保险保费(市场份额)排行的前十家寿险公司为,第一中国人寿(22.96%)、第二平安人寿(13.14%)、第三新华保险(7.05%)、第四太保寿险(6.85%)、第五人保寿险(5.64%)、第六太平人寿(5.04%)、第七富德生命人寿(4.98%)、第八泰康人寿(4.79%)、第九安邦人寿(3.44%)和第十阳光人寿(1.96%)。

2014年前十市场份额依次为,中国人寿(26.1%)、平安人寿(13.7%)、新华保险(8.7%)、太保寿险(7.8%)、人保寿险(6.2%)、泰康人寿(5.4%)、太平人寿(5.1%)、安邦人寿(4.2%)、富德生命人寿(2.9%)和中邮保险(1.7%)。

两年数据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中,前五家公司位次保持稳定,在六至十位的公司中,2014年“老前十”中有两家公司的位次在2015年获得进一步提升,其中,富德生命人寿提升两个位次,太平人寿提升一个位次。

同时,阳光人寿在2015年成为新的“原保险保费前十”成员。

大型寿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流失到中小型险企和新险企中,2015年新展业的人身险公司共4家,分别为渤海人寿、国联人寿、太保安联健康、上海人寿,尽管为新成立,但这4家公司合计年度原保险保费亦达到48亿元,市场份额0.31%,而若以总保费指标计算,这4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达0.79%。

(2)财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不同于寿险公司市场集中度快速下降的情况,财险市场集中度则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三年来,几乎无变化。

2015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3家巨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为64%,仅较2014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而2013年,这3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为64.8%。

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73家财产险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810亿元、1636亿元和9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4%、1.7%,市场份额依次为33.36%、19.43%、11.21%,合计市场份额64%。

2014年,这三家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64.70%,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分别为33.46%、18.94%、12.31%。

另外,2015年保费前十的公司及其位次较2014年均保持不变,依次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出口信用保险、太平财险和天安财险。

2015年开始展业的有7家财险公司,包括恒邦财险、合众财险、燕赵财险、中原农业保险、中路财险、中铁自保公司、泰康在线,但7家公司合计仅占0.05%的市场份额。

(3)总结

行业集中度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市场的竞争或垄断程度,数值上为某一市场的几大巨头总共所占的市场份额。

集中度越高,代表市场越趋于垄断而非竞争,也就是行业巨头的竞争力越强,而集中度越低,代表行业的竞争越激烈。

以上的数据显示,尽管财险业和寿险业2015年都有新的市场进入者,但财险业较高的集中度仍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没有随着新的市场主体的加入而降低,而寿险行业集中度则在快速下降。

这两个保险细分行业为何有如此迥异的市场竞争格局?

可以从产品和销售模式两方面比较。

从产品上说,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缴文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最近几年部分新寿险公司和中小寿险公司之所以快速“逆袭”,简单说就是抓住了产品收益高这一个点,但是这一点做得出色就足够获得客户认可,获取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充分利用了寿险产品设计灵活的特性,利用市场化改革政策和销售渠道的创新,按照市场的需求更新产品,找准了客户的“痛点”。

反观财险公司,尽管出现了信用担保类的保证保险、投资型的财产险,但少数几家公司的业务在量上对原保险保费的贡献不大,因此其影响也尚未到引发行业集中度变化的层面。

而由于财险偏同质化,更多的财险公司开展业务占领市场只能打价格战,但车险等财产险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并不是特别高,客户注重的还是理赔等服务体验,从这方面看,大型公司更有优势。

而从销售模式上看,寿险行业已经出现不同模式,新寿险公司往往选择轻资产模式的银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所以尽管减掉了传统个险渠道培育市场的过程,但由于主打高收益产品,保费仍能在短期就实现快速增长。

而财产险行业整体比较统一,大部分业务依靠中介机构销售,少量通过网销直销,且在网销这一新渠道上,大公司因品牌反而更具优势,小公司难以突围。

2.行业布局特点分析

(1)重个险、重期交方针不改变,价值成长延续

大型上市公司市场地位较为稳固,已经初步走过了单纯抢占市场份额的时期,而在近年来开始注重业务的价值贡献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由于个险渠道的销售特性,产品多具有组合复杂、期限长、价值贡献高的特点,符合公司价值转型的需要,更加成为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条线;上市公司的寿险业务普遍把价值增长、期交业务增长的重要性放在了最为优先的位臵。

个人代理渠道保费占比方面,平安占比达87%以上,2014年略有下降;其余3家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太保提升程度最为明显,“聚焦个险、聚焦期交”的战略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效果。

从个人代理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来看,4家公司在2014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基本构成新业务价值的主体。

从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来看,个险渠道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太保和新华的增速更为明显。

(2)传统固定收益投资占比下降,带来利润和业务调整空间

各家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自A股上市以来都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定期存款和债券的规模增长较为平稳,依然是投资资产的主体;股票及基金的规模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趋势性的变动;增长最为明显的是其他投资,包括前述三类投资之外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债权计划、长期股权投资等。

(3)积极拥抱行业热点,业务架构不断完善

中国平安在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并以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服务的提供商为愿景,超过8千万的线下客户也为这一愿景提供了充足的客户资源和广阔市场。

除传统人身、财产保险业务保持两位数的稳定高增长之外,还致力于建立5大开放性市场,即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在健康管理、医保外包服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积极拓展)、金融资产交易市场(陆金所是全球最大的非标资产交易平台、国内最大的P2P平台,未来致力于专注平台业务,剥离信贷风险)、房产市场(建立房产金融O2O)、汽车市场(目前中国最大的二手车C2B平台)、积分市场(消费积分互助市场,全球最大的通用积分市场,用户超过7千万)。

中国太保近年来也在进行着电子商务平台和大数据的建设、并开始取得成效。

自2012年“太保商城”投入运营,到后续的“太保家园”等会员互动平台,以“多触点、全内容、智能化、优体验”为理念,开展综合性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及相关服务;在财险、寿险业务中,利用移动应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对产品的销售支持、客户服务、以及协助理赔等进行技术和服务支持。

此外,“太保安联健康”公司将更多开展与寿险差异化的业务,更好的顺应健康保险的市场热点;“太保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也将更多承担起公司以城市中心为特色、轻资产的养老地产业务;受让部分“安信农险”股权,在农业保险领域将有更大作为。

新华保险在2015年获批筹建养老险公司,寿险业务架构进一步完善,配合即将陆续投产的北京、三亚养老地产项目,未来公司养老险业务也将有立体增长的空间。

在电子商务方面,公司也成立了“世纪金服”公司,并不局限于新华的保险销售业务,而是定位于独立的第三方平台,综合开展车险、理财等多元化产品的业务,继续坚定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探索。

中国人寿也在充分研讨健康险政策以及专业机构的布局,同时电子商务公司及强大的数据中心也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组织架构的梳理将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四、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1.竞争格局概述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总体不断向好。

2011年,欧债危机和较低的利率环境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保险行业经历了艰难的一年,全球保费收入下降了2.7%,国内保险行业也未能摆脱大市场的低迷态势。

2012年,随着市场整体的缓和、政策的刺激,保险行业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但由于市场对于保险产品认知的调整,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以至保险深度有所下降,但保险密度的上升显示出人们对于保险行业认知的良性改观,行业的成长空间因此更加凸显。

2013年,保险业务增长平稳回升,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扭转了近几年业务增速连续下滑的态势。

保险企业整体实力持续走强,保费规模全球排名第四,平安保险集团入选全球九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保险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妥善应对集中满期给付和退保高峰的冲击,个别地区集中退保风险得到有效处置。

寿险费率市场化增强了市场活力,资金运用改革拓宽了投资渠道、优化了资产结构,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收益率5.04%,是近年最好水平。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大病保险和重大灾害保险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2.国内主要竞争格局

(1)人身险公司市场价值最大

保险公司业务基本由财产险、人身险和投资三部分业务构成,其市场价值也主要来源于财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的价值贡献。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价值的核心,具体来说,人身险收入一直占据保费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1999年1月至2014年6月平均占比为71.28%,2014年1-6月为68.47%。

2013年全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人身保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1万亿元,占比63.9%,同比增长8.4%。

财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6212亿元,占比36.1%,同比增长16.5%。

全国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6213亿元,同比增长31.7%;业务及管理费2460亿元,同比增长13.3%。

2013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其中,保险公司银行存款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4%;投资5.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2013年末,保险业总资产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净资产8475亿元,同比增长7%。

从保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分析,2013年12月31日,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总计为2.8万亿元,到2014年6月31日,已上升至3.13万亿元。

其中,人身险公司总体市场价值1.48万亿元,占保险公司市场价值的47.4%;财险公司总体市场价值0.47万亿元,占15.1%;人保集团、人寿集团、平安集团、再保集团、太保集团、太平集团、华泰集团、安邦集团、阳光集团和中华控股等十大保险集团的市场价值1.17万亿元,占37.5%。

总起来看,人身险公司市场价值最大,保险集团公司次之,而财险公司市场价值占比最低,但也最具发展潜力。

(2)呈垄断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竞争呈现垄断格局。

市场价值最高的前三大保险公司(或集团)的市场集中度(CR3)为34.3%,前五大保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CR5)为46.4%,前十大保险公司的市场集中度(CR10)为64.6%,表明行业整体竞争度不足。

在财险方面,2014年市场价值排名前三、前五、前十大财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占比分别为53.7%、62.3%和76.5%。

财险行业的保险公司的市场价值集中度如此之高,也间接反映了这一行业以垄断竞争为主。

在人身险方面,经测算发现,前三、前五、前十大寿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占整个寿险行业市场价值的比例分别为50.4%、62.4%、77.9%。

总体来看,市场集中度维持在50%以上,说明寿险市场的整体竞争程度跟财险行业极为相似,垄断竞争特征明显。

另外,考察不同产权、不同业务属性下的市场价值分布情况发现,中资寿险和中资财险公司的数量和市场价值占比都具绝对优势,而合资寿险公司的数量也比较多,有27家,但是市场价值占比很小。

外资财险公司的数量目前也达到17家,但是其总市值仅180亿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还较弱。

目前中国主要有3家合资财险公司,其市场价值之和也非常小,仅42亿元。

(3)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极不均衡

分区域看,保险公司呈现出“东部多中西部少”的不均衡格局,2013年在中部和西部注册的保险公司为7家和9家,而注册在东部省份的保险公司有129家。

其中,注册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保险公司最多,分别为56家、37家和16家。

另外,江苏5家,天津4家,四川、重庆、浙江、辽宁和吉林各3家,山东和福建各2家,云南、广西、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湖南各1家。

还有一些省份,如西藏、新疆、贵州等因金融保险业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保险公司选择迁出或者不在此地注册。

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均衡,对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保险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中国地域间的分布也极不均衡。

其中,注册在东部地区的保险公司的总市值为3.09万亿元,占比为98.9%;而注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保险公司的总市值分别仅为120.9亿元、占比为0.4%以及214.4亿元、占比为0.7%。

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注册的保险公司的市值总额分别为1.85万亿元、0.34万亿元和0.83万亿元。

广东地区保险公司市场价值约为上海保险公司市场价值的2.4倍,这主要源于平安集团系统内各公司的贡献。

再来分析各财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在中国各区域市场价值的分布状况。

2014年,东部地区52家财险公司的市场价值为4493亿元,东部地区67家人身险公司市场价值为14725亿元。

而中部地区只有1家人身险公司,市场价值仅18.7亿元,有6家财险公司,市场价值为102亿元。

另外,西部地区有2家寿险公司和7家财险公司,市场价值分别仅为69.6亿元和144.7亿元。

由此可见,东、中、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的极度不均衡问题与各地区拥有的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市场价值不均衡有直接关系。

(4)平安集团市场价值居十大保险集团公司之首

截至2013年底,中国保险市场共有171家保险机构(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较2012年增加了7家。

从产权属性看,中资保险机构在2013年共达117家,其中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10家,财险公司43家,人身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3家。

而外资机构共达54家,其中包括财险公司21家,人身险公司28家,再保险公司5家。

从主营险种看,目前中国财险公司64家,人身保险公司70家,再保险公司8家。

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保险集团公司。

近年来,市场上保险主体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保险主体开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各路资本都期望谋求全牌照经营,走集团化道路。

目前中国共有10家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是人保集团、人寿集团、平安集团、再保集团、太保集团、太平集团、华泰集团、安邦集团、阳光集团和中华控股。

如果加上正在筹建的富德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已达11家。

这些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具备经营财险、寿险和资管的全部或部分牌照,在保险业务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在中国保险行业发挥了主导作用。

具体看十大保险集团,根据测算,平安集团的市场价值最大,其次是国寿集团,接下来是太平洋集团和人保集团。

阳光集团、中华控股和华泰集团的市场价值相较平安集团和人寿集团的差距巨大。

从财险公司市场竞争格局看,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处于财险行业第一梯队,三大财险公司2014年市场价值合计占全国财险业市场价值的59.3%,较上年同期减少0.46个百分点。

其中,人保财险一直稳居首位,平安财险从2009年起超越太保财险,位居次席。

安邦财险、中国财产再保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大地财险市场价值合计占比为23.1%。

除这九大财险公司外,其余财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非常低,基本都未超过1%,且大多处于亏损边缘。

在各寿险公司中,市场价值占比排名前五的依次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人寿、人保人寿,中国人寿的市场价值份额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接近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和太保人寿三家之和。

平安人寿和太保人寿市场价值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新华人寿和人保寿险二者差距不大。

(5)保险公司市场价值与投资收益率负相关

保险公司最主要的现金流来源于保费收入,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强,保险产品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较大部分来源于其投资收益。

当前,保监会对险资投资范围限制有所放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情况有向好趋势。

对于保险企业,承保业务是经营发展的根本,只有承保业绩扎实,投资才有资金来源。

截至2013年末,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和资金运用余额呈持续增长态势,2013年资金运用余额增长近1万亿元,达7.6万亿元。

其中,银行存款占29.7%,债券占43.6%,证券投资基金占4.2%,股票投资占5.5%。

此外,一些高收益的债券类品种投资占比上升明显。

总的来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扭转了投资收益率连续三年下滑的趋势,这得益于2012年以来保监会逐步松绑投资范围释放的政策红利和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年度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5.02%。

从投资收益率角度看,市场价值大的保险公司由于可运用资金规模较大,在投资收益率上并无优势。

例如,2014年1-6月,市场价值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投资收益率为2.16%,低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2.32%,而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三家财险公司(永安财险、中石油专属、国元农险)皆是中小财险公司。

2014年1-6月,十大保险集团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29%,其中市场价值最大的三家保险集团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17%,低于十大保险集团平均投资收益率,而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两家保险集团(中再集团和中华控股)都是市场价值排名中后的保险集团。

 

五、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行业的生命周期主要是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的,产品的升级、更新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

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引入市场以后必然要经历销售量逐渐扩大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成长期,市场需求不断被满足、产品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放缓的成熟期,因出现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而退出市场的衰退期。

如果行业内有先进技术能力支撑,能改进现有产品,研发新产品就能维持或者扩大销售量,保证行业基业常青。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的经验,保险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投入期。

保险行业最初的发展是要打开市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给予消费者信心,在最初会大量投入以宣传。

第二阶段是成长期。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产品高价和产品不断创新,由于前期投入宣传获得效果,在此阶段,保险行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市场发展欣欣向荣。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保险产品适度降价,成长期的高速发展使保险市场趋于饱和,为了达到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保险行业会将产品降价,这也是生命周期的转折点。

第四阶段是衰退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低价,保险行业发展到此阶段说明即将退出市场或者被新行业替代,各保险公司也会转型或者退出市场。

我国目前保险行业处在第二阶段,也就是成长期。

2.我国保险行业现阶段生命周期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保险行业处于成长期,2015年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12.36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21.66%。

根据目前近几年的增速趋势来看,从2008年来大部分年份总资产的增速都在20%左右,符合我们的预期。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开放并多元化,加快重点领域保险业务发展,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凸显。

201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11795.49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

201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了10万亿大关。

根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成立大会时的讲话:

“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2020年全国保费收入将达到5.1万亿元。

2014年到2020年,7年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的不断快速增长,可投资渠道的不断放开,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2001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总体收益逐步改善。

在此期间,伴随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从2003年的2.7%大幅提高到2007年的12.2%;2008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和国内资本市场的转弱,2008年投资收益出现历史新低。

随着保险投资新政密集出台以来,险资投资运作空间的大幅增加,目前保险机构通过在资产端适度拉长投资资产久期以及提升高收益率资产配比,拓展多元化投资,激活市场活力,使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得到有效提升。

2015年保险资金实现投资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7.56%,同比提高了1.16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最好水平。

2015年1-12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24349.67亿元,占比21.78%;债券38446.42亿元,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68.99亿元,占比15.18%;其他投资32030.41亿元,占比28.65%。

而13年4月底保监会初次公布该项细分数据时,其他投资规模仅为7851.71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1.25%。

约两年半的时间,保险另类投资规模增长2.42万亿元,占比增加17.4个百分点。

随着险资参与非标市场程度的逐渐深入,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的水平将逐步增加,今年的投资收益数据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从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看,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比例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对非标、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增加。

2015年上半年A股的牛市也带动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热情,在2015年5月达到最高值16.07%。

随着下半年股市的去杠杆和疲软,险资投资股市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开始下降,到2015年12月是出现了反弹,占比达到15.18%,接近5月份的占比水平。

2015年,险资投资非标的占比也开始超过投资银行存款的占比,这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

3.小结

根据上面关于行业技术,行业竞争态势以及行业产品结构的分析和前面我国保险行业特点部分的数据论证,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的保险行业处于成长期的生命周期环节。

 

6、行业财务分析

6.1、偿债能力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