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6517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2.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答题卡收回。

3.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第II卷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a40C12S32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C.

取用固体粉末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瓶塞没有倒放,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故A错误;

B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故B错误;

D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故选C。

2.下列各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3.用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杀菌消毒

B.该净水器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从出水口处得到的是纯净水

D.该净水器净水过程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选项错误;

B、该净水器能起过滤作用,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该装置不能把硬水变为软水,选项错误;

C、从出水口处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水,选项错误;

D、该净水器能将水与难溶性杂质进行分离,所以该净水器净水过程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4.锂(Li)是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新能源汽车上广泛使用。

已知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

LiMnO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反应中同时伴随能量的转化

B.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锂原子(Li)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锂离子Li+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该反应中,锂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所以反应中同时伴随能量的转化,选项正确;

B、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2=0,x=+3,选项错误;

C、由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锂离子Li+,选项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故选B。

5.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

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

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0+0.5-23-24-3=0.5,该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质量减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甲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24:

3=8:

1,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质量减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数目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再分,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数目不变,选项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要发生变化,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

8.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混合在一起时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且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H2就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选项正确;

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催化剂,如将铁铜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后铜的质量不变,但铜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错误,故选C。

9.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a、b分别是电池的负极、正极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氢气,成本高、效率低,不宜用于大规模制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加快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

C.连接a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体积较大,为氢气,氢气在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中生成,所以a是电源的负极、则b为电源的正极,选项正确;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

电能,成本高、效率低,不宜用于大规模制氢气,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电解水时,连接电极的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种类可记忆为“正氧负氢”,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记忆为“氢二氧一”。

10.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

表示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N表示2个氮分子

C.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二个单位的正电荷

D.CO2+C

2CO是单质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臭氧属于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的前面写上数字表示多个原子,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C、书写离子符号时,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1省略不写),再写出电荷的电性,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选项错误;

D、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碳单质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的数目;

化学式前面

数字表示分子的数目。

11.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

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

B.分类观:

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lO3)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元素的角度分析,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B、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D、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氯化钠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元素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所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选项正确,故选B。

12.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60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三种不同物质;

④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人们设法用石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人造金刚石,在这一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C60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即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选项错误;

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③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组成相同,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是三种不同的物质,选项正确;

④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人们设法用石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人造金刚石,由于金刚石与石墨是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0分)

13.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四种物质:

①石墨②干冰③氮气④水。

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4)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2).③(3).②(4).④

【解析】

【详解】

(1)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填①;

(2)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等,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故填③;

(3)干冰升华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具有降温作用,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②;

(4)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填④。

14.“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答案】

(1).水分子

(2).AC(3).①⑥

【解析】

【详解】

(1))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填水分子;

(2)A人每时每刻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选项正确;

B碳、氧循环过程中,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由零价变为-2价,选项错误;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正确;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根据质量守恒氧原子总数不变,选项错误,故填AC;

(3)由图可知,海洋等水体能够溶解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中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这些途径能够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填①⑥。

15.构建模型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模型。

请根据微观变化模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H2O

CO+3H2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反应前图中的分子有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并且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的数目均为1个,反应后的分子有一氧化碳分子与氢分子,且一氧化碳分子的数目为1个,氢分子的数目为3个,反应条件为高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H4+H2O

CO+3H2

16.以C+O2

CO2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

读法:

(1)质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量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粒子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

【详解】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质的方面可以读成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反应中碳的化学式量和为12,氧气的化学式量和为3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化学式量和为44,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读成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填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从粒子的角度看,C表示一个碳原子,O2表示一个氧分子,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从粒子的角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读成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17.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化学式为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其中乙醇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请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再生

(2).C2H5OH+3O2

3CO2+3H2O

【解析】

【详解】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生成,所以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再生;

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2H5OH+3O2

3CO2+3H2O。

18.汽车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安全隐患。

有人因在停驶且紧闭门窗的车内开着空调睡觉而中毒身亡,这种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其原因是当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不但消耗氧气,而且生成一种有毒气体__________排放到车内造成的。

【答案】CO或一氧化碳

【解析】

【详解】含碳燃料与氧气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足,燃料会不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故填CO或一氧化碳。

19.依据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可以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_____的方法。

【答案】

(1).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O2)(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详解】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故填:

可燃物.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与氧气隔绝.故填:

与氧气隔绝.

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

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填: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20.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在实验中,为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B为了实验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严禁品尝药品味道,但可以把鼻子凑近直接闻药品的气味;

C为了节约,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瓶存放,以备下次再用;

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和他人

E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的玻璃仪器进行洗涤。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答案】DE

【解析】

【详解】A多添加实验药品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其会造成浪费,选项错误;

B为了实验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严禁品尝药品味道,更不能把鼻子凑近直接闻药品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药品气味,选项错误;

C为了节约,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到指定容器存放,以备下次再用,不能放回原瓶,否则可能会污染瓶中的药品,选项错误;

D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和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选项正确;

E洗过的玻璃仪器已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选项正确,故填DE。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出现错别字不得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_______(填序号,从C、D、E中选择),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H2SO4)制氢气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若选用F装置收集氨气,应从______(选填“a”或“b”)通入。

【答案】

(1).长颈漏斗

(2).酒精灯(3).A(4).D(5).CaCO3+2HCl=CaCl2+CO2↑+H2O(6).A(7).Zn+H2SO4=ZnSO4+H2↑(8).B(9).b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仪器②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A,故填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D,故填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A,故填A;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Zn+H2SO4=ZnSO4+H2↑。

(4)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B,故填B;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氨气应从短管即b管进入瓶中,故填b。

【点睛】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22.某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

(1).加尾气处理装置

(2).CO+CuO

Cu+CO2(3).CO2+Ca(OH)2=CaCO3↓+H2O

【解析】

【详解】

(1)尾气中含有残留的一氧化碳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应在装置的末端加尾气处理装置,故填加尾气处理装置。

(2)装置A中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O+CuO

Cu+CO2;

装置B中的反应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O2+Ca(OH)2=CaCO3↓+H2O。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3.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O2+2SO2

2CaSO4+2CO2,现用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求:

(l)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______。

【答案】

(1)2t

(2)1.28t

【解析】

【详解】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2.5t×80%=2t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CO3+O2+2SO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