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42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2

2021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扬州卷)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栖息(qī)沉淀(dìng)撷取(jié)卷帙浩繁(zhì)

B.狭隘(ài)蒌蒿(hāo)分泌(mì)侃侃而谈(kǎn)

C.栅栏(zhà)狡黠(jié)翌日(yì)受益匪浅(fēi)

D.负荷(hé)跌宕(dàng)山岚(lán)毛骨悚然(shù)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

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

“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爱国情怀冰天雪地锻炼身体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

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

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

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

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二、字词书写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

王羲之《兰亭序》帖的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xiān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cuò恰到好处;整体布局上,前几行较收liǎn,中段逐渐放开并保持至篇末。

通篇一气呵成,具有xiāo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

三、句子默写

7.默写。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乞人不屑也。

(《<孟子>二章》)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4),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8)近期,《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学过的古诗词。

假如你参赛,当右图徐徐展开时,你应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抢答。

四、综合性学习

8.语文实践活动。

扬州,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古代文化)

扬州和《水浒传》亦有渊源。

宋江平方腊时,曾在军师吴用的指挥下,以扬州为据点攻占了润州(今镇江)。

《水浒传》中吴用的智谋随处可见。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

(1)

(2)两题。

吴用笑道:

“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

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

如此,如此。

”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

“好妙计!

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

果然赛过诸葛亮!

好计策!

——《水浒传·第十六回》

(1)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十六回回目补充完整。

杨志押送金银担,

(2)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

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安排。

请根据小说情节,完成下表。

人物

事情

刘唐

把药下到瓢里,也来舀酒,药便混在酒中,假意兜半瓢吃。

白胜

(现代文明)

一叶白帆沿着运河古道,从唐诗中缓缓而来,回眸已是千年。

如今,继润扬大桥开通和扬泰机场启航后,宁启铁路动车,又让扬州多了一条腾飞的跑道,从此扬州进入“加速时代”。

(3)某报记者登上宁启铁路首发动车,体验扬州“新速度”后,发布了一条微博(见下图)。

这条微博一发布,就有许多网友不断点赞留言。

网友一:

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一滴都是文明。

小朋友,好样的!

网友二:

你用美丽行为展现美丽心灵,你是动车上最美的小孩!

请你参照网友的留言也为这个小朋友点赞留言。

五、诗歌鉴赏

9.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①包大中丞括②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

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②包大中丞括:

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

③些小:

指官职卑微。

④吾曹:

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

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曰:

“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

谥烈伯。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

zhān稠粥。

②持丧:

守丧。

③见:

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3)见许()

(4)朝议令善明举人()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12.(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①②③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

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

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

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

“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

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

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

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

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

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

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

“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

“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

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

“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

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

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

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

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

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

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

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21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6.请指出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画线句子的理解。

材料:

“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

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

2021届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

谁的电话?

真是添乱。

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

”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

”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

上哪收麦?

城里有麦子?

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

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

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

累不累?

”“一点也不累。

好玩着呢!

好玩?

收麦子好玩?

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

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

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

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

他想着。

“猜不到吧。

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

”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

”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

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

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

”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

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

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

“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

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

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

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

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

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

“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

”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

“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选自2021届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8.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方框中写出“大老刘”的心理状态。

接到孙子电话时(____)——听说孙子参加割麦时(____)——听到孙子说劳动不辛苦时(____)——听到孙子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时(____)。

19.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写作意图。

20.题目“孙子的麦收”改为“爷爷的麦收”可以吗?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1.“爷,唐诗错了!

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唐诗错了,还是别的什么错了?

结合小说,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八、作文

22.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

请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沉淀(diàn)撷取(xié)C.狡黠(xiá)受益匪浅(fěi)D.负荷(hè)毛骨悚然(sǒng)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

蔚然成风,汉语成语,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

B:

妄自菲薄:

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多用于贬义。

语句中的自己重复且不可接宾语。

C:

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对象不当。

D: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A

【详解】

B.搭配不当,“收视观众”与“一路飙升”搭配不当,应改为“收视率”,并且“引起”缺少主语。

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结尾加上“的措施”。

D.“难以分开”与“不解之缘”重复。

把“难以分开的”去掉。

故选A。

4.C

【解析】

试题分析:

C.“五颜六色”和“冰天雪地”两个词语是“并列短语”。

【考点定位】理解语文语法常识。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有误,沈从文的《端午日》中没有“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纤顿敛潇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纤细指纤柔,细小;也指细长柔美。

潇洒,就是指行为指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多用来形容神态和容貌,也指举止。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1)恨别鸟惊心

(2)蹴尔而与之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纸上得来终觉浅

(5)俯首甘为孺子牛

(6)便引诗情到碧霄

(7)受任于败军之际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

试题分析: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8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诗,然后图画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

小题2注意“蹴”的写法。

小题3注意“赢得”的写法。

小题4注意“得”的写法。

小题5注意“孺”的写法。

小题6注意“霄”的写法。

小题7注意“际”的写法。

小题8注意“悠然”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1)吴用智取生辰纲

(2)揭起桶盖,舀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吴用:

故意夺过瓢,将酒倒入酒桶。

(3)示例一:

你用自己的行为体现文明,传递正能量,我为你喝彩。

示例二:

他的文明行为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

①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本题侧重于故事情节的把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明这个小朋友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表达自己的称赞之意。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1)交代了作者的身份或环境,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点题,与尾句呼应。

(2)“一枝一叶总关情”表面描写的是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实际上点明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紧紧联系在一起。

本诗寄寓了作者关注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命运的情感。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把握。

1)“衙斋”是指县衙的书斋,点名了作者的身份;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2)“萧萧竹”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也点了标题中的“潍县署中画竹”,表明该诗是一首题画诗。

3)“萧萧竹”与尾句的“一枝一叶”相照应。

4)忙中偷闲,静卧休息,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语双关。

从表面含义看,这句诗是在咏竹,描写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从深层含义看,这句诗是寄予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表明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10.

(1)救济帮助、救助

(2)以……为异(3)允许(4)推荐、推举

11.D

12.

(1)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3.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刘善明是平原人。

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

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

“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

”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

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

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

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

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

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

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

儿子刘涤承袭爵位。

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解析】

【分析】

10.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D项都翻译成“在”A:

代词他/表推测语气;B:

代词,他/助词,不译;C:

因为/用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重点词语有:

“布衣、蔬食”都当动词讲。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人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注意用四字短语,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指出说明对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突出植物的变迁;写出了不同地区的物种的交流,有历史厚重感。

15.名称的改变,字形的演变,用途的转变,方法的交流。

16.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小麦是外来物种,是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传奇性增加了文化色彩。

17.示例:

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申遗成功,使人们重新关注丝绸之路,进一步挖掘其中的价值,使她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分析】

14.本题考查的是题目包含的信息,通读全文,可知题目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穿行”体现了植物的历史变迁,物种交流,而“千年”则说明历史悠久。

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阅读文章,根据“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可提取名称的改变;根据第三段的“来”和“麦”可概括为字形的演变,第四段介绍的是用途的变化和制作方法的交流。

16.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

由“比如”可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举了XX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的特点”。

这里具体说明了小麦是外来物种。

17.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写出具有正能量的意义即可,注意言之成文。

“博大的胸襟”说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述说着它的历史”则是突出丝绸之路的价值,它在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而申遗成功,会给丝绸之路带来更好的保护;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18.欣喜;吃惊;沉重(伤心、郁闷);欣慰。

19.写字出了麦收的辛苦;与下文孙子愉快的农家乐劳动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孙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埋下伏笔。

20.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