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5364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

韩林德先生曾说:

“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

”(《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

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

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

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大量怀古诗。

B.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

C.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

D.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

B.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C.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阐明了三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B.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

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

D.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代际升级,主要体现在通讯速度、传输速率的提升,而通讯速度、传输速率也是制定通讯标准时最主要的参考评价标准。

高代际往往伴随着高速率、大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5G时代的到来,则主要是这些具体技术指标的实现。

业内把2021年称为全球5G元年,同样中国的5G发展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随着5G技术的成熟,许多新兴的行业,如智能安防、无人驾驶、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都将得到极大发展。

5G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将引领更多的新兴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诸多创新将主要依赖5G通讯技术。

随着5G标准和频谱生态环境的统一发展,各国加快了5G的商业化进程,在5G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竞相卡位,竞争激烈。

中国5G发展已进入全球5G研发第一营,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在为5G提供关键的中频频谱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华为联手安立公司在业内率先完成5G射频一致性测试;由于无线基础设施的显著优势,中国的无线运营商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百次大规模5G测试:

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多款异厂家5G手机互通测试,华为率先完成中国联通5G独立组网核心网第一阶段内场测试,华为公司携手中国联通完成首个基于5G终端芯片巴龙5000的业务应用验证。

  (摘编自李丹《5G的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二:

2019和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台各项预测数据(出货量以百万计)

  (IDC公司全球移动电话跟踪2021年2月20日)

材料三:

随着时代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能使生活更具品位,实现“诗意化栖居”。

通过万物互联,智能设计已经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特别是智能家居设计,不单单通过网络等科技将家庭产品连接,实现各种功能的良好交互,还注重产品之间、产品与环境之间视觉审美上的和谐统一,进而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产品功能与形态完美契合。

单品优化也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发展方向。

单品优化即通过技术升级与大数据反馈,优化单品功能;同时顺应时代审美,优化单品形态。

像电饭煲设计,不但可以实现水、米自动精准配比等智能化操作,让“无人炊”成为可能,也使其外观造型更加简洁时尚,更具科技感。

当然,智能家居未来设计范畴不仅仅关乎家庭生活,还将发展出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内容和服务。

人工智能设计也可以激活传统制造领域,使其焕发新活力———既可实现复杂造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也可通过智能设计进一步丰富其审美价值。

如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参数化建模的花瓶———贝塞尔玻璃花瓶,设计师根据人工智能设计出花瓶表面数千个高低不一的起伏。

值得强调的是,该设计不是简单地以机器加工替代人工,而是通过人工智能对自然的模拟,为机器加工的产品注入手工艺的灵魂和温度,增加了设计技术伦理的思考。

5G时代,智能设计将进一步演变为智慧生活设计,与全球研发、制造、模块商等资源融为一体。

目前,海尔智慧家庭实验室不仅聚焦实现家电、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而且致力于构建全球最大的“家庭云”,形成一个便捷、个性、安全的“家生态”。

这类5G领域的智能设计场景试点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从智能到智慧,是人工智能从功能设置到系统思维,从唤醒执行到感悟创造的进化,审美境界的提升贯穿其中。

可以预期,传递科技进步之美的智能设计,将以更超前的理念开启生活新方式,不断重塑人与艺术、艺术与世界的关系。

  (摘编自沈榆《以智能设计协助“诗意化栖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促进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B.中国5G研发已进入全球5G研发第一阵营,华为联合其他公司已率先完成各项测试。

C.5G时代,人工智能通过智能家居设计将会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功能与形态完美契合。

D.5G时代,智能设计将进一步传递科技进步之美,开启生活新方式,实现“诗意化栖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的发展促进通讯技术不断代际升级,而5G的主要特性就是超高速、大连接以及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B.随着时代进步,5G市场将迅速增长并逐渐促使设备升级,到2023年5G手机市场份额将占整个市场总量的1/4左右。

C.4G手机现在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可见4G手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

D.人工智能设计以机器加工的“无人化”替代人工,可以使传统制造领域焕发新活力,不断丰富产品的审美价值。

6.结合材料三,说说在人工智能技术时代,如何以智能设计实现“诗意化栖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谢大人

于心亮

那一回,我去姥姥家,眼里噙着泪水,想哭。

路很远,虽然身后拖着的小影子,默不作声地跟着我,可是我很孤单。

口渴了,瞧见路边有个菜园子,菜园里种着水萝卜、西红柿,还有黄瓜。

我想进去摘个吃,脚都迈进菜园里了,可看看四周,想一想,又退了出来。

此时,来了个大叔,问我:

“小孩,你怎么不摘了?

我说:

“主人不在,我不能摘。

大叔就笑了,说:

“不碍事的,孩子,跟我来吧。

没想到,大叔就是菜园的主人,他摘了一根黄瓜和一个西红柿给我。

我谢了大叔,一边吃一边走,心里充满了快乐。

因此.当一只小花狗追着咬我的时候,我也没气恼,而是从衣兜里掏出个饼干扔给它。

小狗吃了饼干,朝我摇着尾巴,还跟上了我,撵也撵不走。

就这样,小狗跟着我来到姥姥家。

我见到姥姥,扑进她怀里。

原打算哭的,可不知为什么,又哭不出来了。

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她看到了小狗,问我:

“你养的小狗?

我说:

“路上捡的。

姥姥说:

“不是咱养的小狗,咱可不能要,回去的路上,要记着还给人家。

我说:

“要是找不到主人,怎么办?

姥姥说:

“好好打听打听,肯定有主人。

我一边逗小狗玩,一边回答姥姥的问话,好脾气地说我妈挺好的,我爸挺好的,家里的老母猪也都挺好的,八只小母鸡也下蛋了,三只小燕子也孵出来了……

姥姥给我烙了个葱花油饼,把我喂得饱饱的,把小花狗也喂得饱饱的。

我吃饱了,就去街上玩儿,撞上了村里最顽皮的几个小孩,他们很欺生。

这一次我有小花狗壮胆,见到那几个孩子对我不太友善,它就“汪汪汪“地叫着,跳着高儿来保护我。

那几个小孩没敢来欺负我,相反,他们还跟我交上了朋友。

我们在一块玩儿,他们说要去果园里偷桃子。

我摇摇头说不去。

他们说看果园的老头儿是个聋子,腿也瘸,肯定追不上我们的……

我依旧摇头说不去。

他们问:

“你怕挨揍吗?

我说:

“不怕。

他们问:

“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说:

“不为什么,反正……我就是不去!

后来他们要回家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也想回家了。

姥姥从杏树上摘了几个杏,装到我衣兜里,说:

“瞧见菜园里的大叔,送给人家尝尝。

我告别姥姥,带着小花狗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花狗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有时候我在前面跑,小花狗在后面追。

我很快乐,看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我的笑声伴随着小花狗梅花形的爪印开满了回家的小路……

走到捡小花狗的地方,我就打听狗是谁家的。

有人就给我指点。

我带着小花狗朝指点的地方走去,果然有个老爷爷正在四处找小花狗。

我说了事情经过,老爷爷拍拍我的头,说我是好孩子。

我要走了,老爷爷叫住我。

他家的苇箔上晒着咸鱼干,老爷爷就捡了一串咸鱼干给我。

我连忙拒绝,说不要。

老爷爷笑着说:

“拿着吧孩子,这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家大人的。

我道了谢,跟老爷爷和他身旁的小花狗说再见。

我继续往回走,又经过菜园,见着那个大叔,我就大声喊他。

大叔问我:

“孩子,你又渴了吗?

我说:

“不渴,我姥姥让我送您几个杏。

大叔尝了杏,很开心地说:

“杏真甜,好吃!

我要走了。

大叔叫住我,让我等等。

大叔拿镰刀割了一捆韭菜给我。

我赶忙拒绝,说不要。

大叔笑着说:

“拿着吧孩子,这是感谢你家大人的!

就这样,我左手提着一串咸鱼干,右手提着一捆韭菜,一路飞奔着往家跑。

我瞧见了村庄,瞧见了胡同,瞧见了那两扇黑色的大敞开着的街门……

此时,我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

我哭泣着冲进村庄,冲进胡同,冲进敞开着的街门,冲向妈妈温暖的怀抱……

我一边流泪一边说:

“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家的东西了。

我详详细细诉说了去姥姥家的事情经过,并把手里的东西给妈妈看。

妈妈的眼里虽然也有泪水,但同时增添了欣慰的笑意。

妈妈抚摸着我的小手说:

“儿啊,你要记住人家的好!

我的小手肿着,那是去姥姥家之前,妈妈拿笤帚疙瘩打的。

此时,也不大疼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1年第7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摘人家菜园里的东西吃,脚都迈进去了,又退了出来,因为“我”意识到了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拿到人家给的黄瓜和西红柿不忘道谢,说明“我”懂礼貌。

B.“我”把小花狗送还狗主人老爷爷,他送给“我”一串咸鱼干,“我”把杏给大叔吃,大叔给“我”割了一捆韭菜,这里包含着一个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道理。

C.小说首尾都写到“我”的“泪水”,开头的“泪水”饱含我的“委屈”和难过,是感情的起点,结尾的“泪水”体现了“我”外面再好也不如家里好的感受,是感情的升华。

D.小说由“我”不去摘吃人家的东西,到拒绝去果园里偷桃子、送还人家的小花狗、不随便接受人家给的东西,写出了“我”成长的过程,这是小说艺术表现的细腻之处。

8.“我再也不拿别人家的东西了”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有重要作用,请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9.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请举例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怀,合肥人。

袭父职为真定副千户。

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

从平安南,进都指挥使,莅山西都司事。

再从张辅擒安南贼简定,从都督费瓛征凉州叛人虎保,皆有功。

仁宗立,进都督同知。

宣德元年,代梁铭为总兵官,镇宁夏。

时官军征交阯者屡败,诏发松潘军援之,将士惮行。

千户钱宏与众谋,诈言番叛,帅兵掠麦匝诸族。

番人震恐,遂反。

杀指挥陈杰等,陷松潘、叠溪,围威、茂诸州。

指挥吴玉、韩整、高隆相继败绩,西鄙骚然。

诏遣鸿胪丞何敏、指挥吴玮往招之,而命怀统刘昭、赵安、蒋贵帅师数万随其后。

玮等至,贼不顺命。

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击贼,复松潘。

比怀至,仍用玮前锋,遂复叠溪,降二十余寨。

招抚复业者万二千二百余户,归所掠军民二千二百余人,事遂定。

进左都督,厚赍金币,而绌玮功不录。

怀留镇四川。

在镇骄纵不法,干预民事,受赇庇罪人,侵夺屯田,笞辱佥事柴震等,数为言官所劾。

帝降敕责让,复避御史王礼弹章示之。

怀引罪。

置不问。

六年,松潘勒都、北定诸族暨空郎、龙溪诸寨番复叛。

怀遣兵战败,指挥安宁等死者三百余人。

怀乃亲督兵深入,破革儿骨寨,进攻空郎乞儿洞。

贼败,斩首坠崖死者无算。

革儿骨贼复聚生苗邀战。

击破之,剿戮殆尽。

于是任昌、牛心诸寨番闻风乞降,群寇悉平。

久之,巡按御史及按察使复奏:

“怀僭侈逾分。

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宣宗怒,召怀还,命文武大臣鞫之,罪当斩。

下都察院狱,宥死落职。

正统二年以原官镇大同。

时北人来贡者日给廪饩,为军民累。

怀言于朝,得减省。

居二年,以老召还,命理中府事。

九年春,与中官但住出古北口,征兀良哈。

还与马亮等同封,而怀得平乡伯。

十四年扈驾北征,死土木。

赠侯,谥忠毅。

子辅乞袭爵,吏部言非世券,执不许。

景帝以怀死事,许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B.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C.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D.每旦/令三司官分班立/有事跪白/怀中坐/称旨行遣/且日荒于酒/不饬边备/致城寨失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职,是指儿子承袭已死的父亲的爵位或官职。

承袭者只能承袭比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原有爵位。

B.御史,官名,职掌弹劾百官,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C.廪饩,由官府提供的薪俸,一般按月供给。

D.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怀战功卓著。

他先后参加平定安南、擒拿安南贼人,征伐凉州叛贼的战役,都立有战功,职位一路升迁。

B.钱宏诈称番人反叛并率兵抢掠,导致番人造反,攻陷松潘。

陈怀率领吴玮与龙州知州薛继贤收复了松潘。

C.陈怀虽然战功大,但他不够奉公守法,多次被言官弹劾并遭到皇帝的责备,皇帝把弹劾他的奏章给他看,他向皇帝认了错。

D.陈怀镇守地方时,考虑到地方军民的负担沉重,向朝廷汇报,使负担得以减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左都督,厚赍金币,而绌玮功不录。

(2)命文武大臣鞫之,罪当斩。

下都察院狱,宥死落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

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

请简要赏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借鸟类的活动来表现早春景色。

⑵李商隐《锦瑟》“____,____”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达诗人内心的怅惘和痛苦。

⑶苏轼《赤壁赋》“____,____”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明月缓慢升起时的风姿。

五、选择题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D.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光明中学团委纪念‘五四’征文活动”的通知在表达上(数字除外)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在就要迎来“五四”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激发我校后生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做想作为、会担当、出成绩的新青年,团委拟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比赛,具体打算通知如下:

征文主题:

新时代,做勇于担当的新青年

征文内容:

结合“五四精神”,讲述青春梦想与成长感想,展现青年正能量。

作品要求:

(1)体裁不限,字数在800-1000字左右;

(2)主题积极向上,可读性强,能展现青年风采;(3)须为原创,杜绝抄袭。

截稿时间:

2021年4月26日。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

光明中学团委

2021年3月20日

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

要求不超过70个字。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二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三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究其原因,是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的支撑点。

精神亚健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前一世纪,一个富庶坚固的城邦被罗马帝国攻陷了。

国既不在,家何以存,民众星散,颠沛流离。

按照民族学的观点,一个国家消亡数百年,便复国无望。

但两千年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以色列复国重建。

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何以如此?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个国家虽然消亡了二千年,但语言并未消失,希伯来书面语一直存活,这成为国家复活的重要文化基础。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D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常见问题有:

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C项,“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信息所说,“‘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可见二者没有谁借鉴谁的说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项,“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表述错误。

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并且依据文章第二段所说,“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